重回80当大佬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浙东匹夫
不过,这些都只是另一个时空的历史。顾骜却是不担心这些掣肘的。
他觉得,直接把后世那些有识之士规划了20年、已经打磨得精益求精的方案提前拿来用,不仅效果好,还能快刀斩乱麻。只要内部的利诱和外部的压力足够大。
顾骜便对照地图给韩婷分析了一波后,最后指着地图上的东北角:
“如果是我,我会沿着如今正在开发中的粉岭-上水一线,继续往东北推进,未来5年、直到90年代初,香江应该开发的产业区,是靠近特区的打鼓岭和沙角。
张仲谋来了之后,相关企业的产业园区,毫无疑问应该设在那里。打鼓岭地势更加崎岖,可以作为住宅和商业配套为主,沙角地势平缓,更适合作为工业区。
我觉得买土地不存在问题,那里目前都是未开发的,要拿下很便宜,也就比河对岸的特区稍微贵几倍。关键就是要摆平各方势力和某些打着环保旗号暗中添堵的家伙,允许在那里搞开发。”
韩婷目光深邃地盯着地图揣摩了一会儿,觉得顾骜的眼光果然不错。
打鼓岭和沙头角这两块地皮,加起来总面积有大约30多平方公里,占到香江总界域面积的3%。不过考虑到有很多坡度相对陡峭的山区无法开发、而且也要保留足够多的绿地,所以满打满算能开发的,大约是20平方公里。
这跟60年代的沙田加荃湾两个区镇加起来的面积也差不多,够得上香江人10年的新城开发量了。
同时,因为那里已经是香江和内地的边界地带,历史上布列塔尼亚人也好,或者40年代前期的曰本占领者也好,出于军事防御的考虑,从来没开发过那里。
所以如今那里连农民都没几个,征地的问题也就简单了很多,也几乎没有钉子户。
这一优势,是再往南一些的粉岭、上水附近其他地块所不具备的。因为打鼓岭以南、粉岭以北之间,都是有农村和田地的。
如果这个区块全部发展成住宅、写字楼和商业配套,可以住上50万人口。如果要拿出一部分来搞实业、办工厂,那么也能住2030万人,剩下的沿海沿河谷平地可以成为工业区。
香积电开办在这里,再把配套产业园区和生活配套都算上,绝对是够的。
毕竟河对岸特区的“沙角开发区”,面积才这边的打鼓岭+沙头角的四分之一呢,都已经塞下汉乐电子和富士康了。
(注:‘沙角’其实就是深市河的某条支流入海的沙洲三角洲。所以在特区和香江,河口两岸分别都有这个地名。南岸香江部分的‘沙角’,面积比北岸特区‘沙角’的还大一点。)
那些住宅和商业地产,顾骜是不能染指的,他要是吃相太难看,肯定会被各方势力搞。一个好汉三个帮嘛。
所以估计是顾骜撺掇各方把这事儿弄成之后,他自己只弄点工业用地开厂。至于炒房最肥的住宅和商业地产,肯定是其他闻到血腥味跟进的各路地产大鳄家族吞掉的。
顾骜最多找一两个地产大亨稍微合股一下,把本身员工的宿舍和配套解决一下,刮几口汤头上浮着的油,属于防御性置业。
所谓“防御性置业”,就是防止周边的土地房价未来被无良商人无限炒高之后,香积电的雇员都住不起,最终只能产业搬迁——后世华为被逼搬出特区,去了莞州,不就是特区房价太贵了么。
算完了经济账之后,韩婷本着一个外交系出身的眼光,难免会从其他角度再揣摩讨论一下,然后又有一个惊喜的发现,她便主动指出来,问问顾骜的意见:
“你发现没有沙角河作为特区和香江的东段界河,流到打鼓岭一带的时候,因为北岸是相对平缓的平原,而南边是打
第531章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凭良心说,后世香江的底层平民又想有房子住、又在建设新社区听证的时候抵制,也不是全无道理,这个问题是挺复杂的,不好一概而论。
因为在香江这地方,每次都是还没规划好要开发哪个新镇,数大房地产资本家族,就已经把大片的地皮囤在那儿了。
而且香江地产商比内地地产商在“囤地”这事儿上做得更恶劣,动辄拿了地十几二十年乃至更久不开发,就是浪费囤积炒作等升值。
而内地好歹只是出让的土地使用权,所有权还在国家手上,所以国家可以管你怎么用,拿到后几年必须开建、几年必须销售,国家还能强压。所以内地虽然后来房价也暴涨,终究比香江要好不少。
所以说布系的所谓“永久地权”也不是什么好事儿,那是一种残缺的定义,对相邻权、地役权的约束其实很淡薄。
哪怕其他美系、德系、北欧系,土地也是永久所有,但无论是持有者的效益还是社会效益,都比布列塔尼亚要好很多。不至于跟布列塔尼亚一样开发商和钉子户双输,大家都僵在那儿什么都得不到。
(注:地役权,法律上是指“按照合同约定,利用他人的不动产,以提高自己的不动产的效益的权利”。
用人话举个例子翻译一下,就是比如我在离海岸线200米有一块地,而最后这200米有一块别人的地。正常情况下我这块地皮盖的房子就不能保证建成“一线海景房”了。
可是在对地役权法律规定比较完善的国家,我就可以通过跟隔在我跟海之间的那个邻居商量,比如我要盖15层楼,那我就花一笔钱,买他“在自己的地上盖房子不超过7层,高度不足以挡住我这块地上的房子看海景”。
可是如果在地役权法律规定比较弱的国家,这样的交易就很难达成或者受到严密保护。更进一步,在这样的国家,如果遇到“我本来是海景房,结果有人在我面前的海边填海造地,让我不是一线海景了”,那这时候就很难用行规的地役权、相邻权益损失去维权,而只能找环保、“保护海洋生态”这样的社会公众利益借口去阻挠。
世界上相当一部分超近沿海海底生态环保研究机构,还有其他一些变种迂回的学术机构,其实主要都是这些地役权、相邻权益淡薄国家的开发利益集团逼出来的。)
顾骜也知道这一切,所以他在香江-特区联动布局电子全产业链,只是因为眼下形势导致的权宜之计。长久来说,香江的产业投资环境还是固步自封、格局太小,迟早要往回搬的。
不过至少在十几年之内,这里有躲避外国封锁和监管、并且包装品牌的优势——在80年代和90年代,贴个香江的招牌,至少比内地货在国际上质量口碑好一些,毕竟同期内地还在造假货原始积累呢。顾骜打的是面向全球的市场,当然要略微制造一点落差,以示区别。
等进入新世纪,中国制造铺遍全世界、质量口碑扭过来了,顾骜再迁移也来得及。
……
韩婷听顾骜侃侃而谈说了对策和展望,捋顺了思路之后,发现很多后续步骤需要张仲谋正式离开德仪、亲自来香江跟有关部门试探性接触后,才好继续展开。
眼下暂时来说,顾骜能做的也就是跟某些国际性的、有牌面的环保组织先打好关系,弄点儿头衔.
另外就是先暗中买低价地皮。
“那你这段时间有什么打算要去美国先把那些国际性环保组织的关系打点一下么”韩婷略带不甘地问。
顾骜当然听得出韩婷语气中那一丝不甘来自于什么原因,所以他半是宽慰地说:“可能要跑一趟吧,不过用不了多少时间的。到12月为止,大部分时间我还是会留在香江。
我准备先赞助一些基金,想办法通过艾伯特参议员的门路引见,想办法加入全球自然保护协会,稍微弄个头衔。就算暂时进不了协会的全球理事会,也要混个脸熟。”
韩婷其实后面都没怎么听清,只是听顾骜说要在香江住一阵子、主持大局,她就心情一阵激荡。
她起身拿了顾骜书房架子上一瓶红酒,随手给俩人各倒了一杯,自己先喝了一小半,然后追问:“你算得这么清楚,应该是功课都做足了参加这个什么协会,学术分量够么能不能到时候压制香江这边的环保学界反对意见据我所知,这种事情,可是讲究‘学术独立’的。”
&
nbsp;顾骜笑了:“那只能说你对全球自然保护协会不熟。tnc,the nature conservancy ,人家是1951年成立的老资格了,总部位于华生顿,这是全球最大最权威的相关组织了,全球范围内,哪些土地和水域拥有重要、独特的生态价值,他们可以指手画脚的……”
顾骜随口瞎扯了几句理由,不过其实并不准确,主要是为了搪塞韩婷。
环保学界“学术独立”这当然是不假的,但如果美国人和英国人的利益发生了冲突,美国
第532章 即将被蚂蚁咬了一口
12月中旬的某一天,也是顾骜年内最后一次在香江大摆宴席、跟某些地产家族利益分配的日子。
白加道的顾园觥筹交错的同时,在香江某三大顶级学府之一的环境科学系,系主任姚教授也迎来了一位来自某有布列塔尼亚背景的香江发展基金的掮客。
(就不说具体是哪所大学了,只写某校之一,免得有人说把汉奸角色安到他们学校。反正,说全香江加起来,能找出一两个这样的学者,肯定是没问题的,也不至于夸大,这个教授的姓也是随口编的。)
这位姚教授虽然取了个汉姓汉名,不过论国籍早已是布列塔尼亚人了,西方的汉学家都有起个中文名的习惯。久而久之其他专业领域、凡是跟中国问题打交道的,也都习惯这么干。
至于这位姚教授的英文本名,也就没什么可考据的了。
只要知道他是香江环境科学学术界颇有威望和影响力的人物、经常能够与督府和某些发展基金良性互动,也就够了。
那些发展基金想开发哪儿、就能让姚教授论证出开发哪儿不破坏环境;那些发展基金不想开发哪儿、就能让姚教授论证出开发哪儿破坏环境,最后规划局等单位也能跟进引用其结论,产学商结合得非常完美。
而今天的访客、也就是那位发展基金的掮客,名叫丹尼尔斯.罗本。那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布列塔尼亚人了,反正他不用出面忽悠香江群众,所以连装都懒得装了,不需要起汉名。
“姚教授,恭喜您最近学术地位又高升了,听说上次est期刊请您当审稿人的那次机会,您抓住得不错。”
丹尼尔斯.罗本在姚教授的办公室沙发上坐下,第一句话也不好先谈正事儿,总要恭维一下对方近期取得的成就,然后才好继续布置任务。
est期刊,全称是《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意译成中文也就是《环境科学与技术》,那是全球环境科学领域最顶级的三大期刊之一,由美国人主导。其中发表的论文,是环境科学领域sci影响因子最高的。
姚教授能够在香江这一亩三分地上,于各种开发环评听证会上说啥是啥,并且让各界人士信服、无法反抗,最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他是香江本领域教授中,发表est最多的,自然也就权威了。
而且,这位来自某发展基金的丹尼尔斯.罗本先生,也算是姚教授的半个贵人了。
他们为了让姚教授这张牌更好打,最近几年可是不惜成本给他结交高层,想办法让他在est编委会和某几个得过本领域顶级学术奖项的常任审稿人那儿多露脸。
露脸露得多了之后,姚教授也就得到了一两次双盲交叉审稿的审稿人机会——理论上,一家顶级学术期刊只要发表过你的论文,就有可能找你审稿、评审未来其他人的论文是否合格,因为期刊编委会的专家也不是什么都懂的,术业有专攻嘛。
只不过,在期刊上发过论文的作者数,怎么也得比有过评审资历的人,少上那么十几倍。所以审稿人的身份,就弥足珍贵了。而那些并非市场导向型的学术细分领域,造假和拉帮结派就变得很容易——毕竟你的学术成果不是直接变成商业价值和产品,不用接受消费者检验,那好不好还不是两张嘴皮子翻着说了算。
一切不能被市场鞭尸的学术,都是耍牛氓嘛。
香江的三所大学,在est上发过论文的教授,可能有好几个,其他人只是篇数比姚教授少。不过要说当过est审稿人的,目前就只有姚教授这一个了。
丹尼尔斯.罗本在他面前提到这一节,也是提醒姚教授别忘恩负义。
姚教授当然是很奈斯,很懂行的:“罗本先生,咱就明人不说暗话了,est审稿人机会,还是多亏了你们帮忙上会、制造机遇,我不是不懂事的。最近是不是又有什么要帮忙的了”
这说话,就是上道。
罗本先生假装捏着拳头、放到嘴边轻咳了一声:“最近有几家大地产商,和美国来的投资人,在打鼓岭和沙角大片买入政府持有的无主之地,这事儿姚教授有所耳闻吧
人家买地本身的手续都合法,香江毕竟也是**治的嘛,规划局也好,地政署也好,并不适合在购买环节就卡他们。”
姚教授对商业上的新闻并不是很了解,何况这事儿也就是最多一两周之内发生的,他躲在象牙塔里自然不清楚,此刻听罗本先生说了,才大致有个印象。
他的第一反应,当然是觉得这事儿直接由他出面并不好。
姚教授建议道:“那为什么不找当地农村的黑……那些社团解决呢他们动手的成本可比我低得多。”
在香江的土地权制下,各方势力都是有养职业钉子户的,每个村子总要安插几户,有些就是那啥性质的社团,便于有时候防止商界的竞争敌手把某些区块偷跑发展起来。这样互相都有钉子户渗透到对方要征的地块上,就能互相掣肘牵制。
就算最后开发起来了,其实也不是说这些职业钉子户真消停了,而是几大地产家族势力达成了利益交换。比如我让我安插在你某块地上的钉子户服软了,你也让你安插在我要开的某块地上的钉子户服软。双方觉得这两颗筹
码是差不多等价的,交易就达成了。
丹尼尔斯.罗本却一句话就戳穿了姚教授的幻想:“你是不是没去过打鼓岭和沙角那里可不是元朗或者大浦!那是曾经有军事考量的边界地带,原本的农村就非常稀疏!有心开发的人,钉子户总能被他们绕过去的。所以这一次我们阻挠时动用的主要力量,就是环评!
上面的先生说了,不管打鼓岭上那些树才几年历史、有没有什么珍稀动植物孤种,反正你都要给他论证成‘具有全球范围内不可替代的独有保护性价值,是生态独特的原始森林’。只要做成了,基金自然会挺你,让你迟早当上est的常任审稿人。”
学术
第533章 躲在暗处的敌人
客人散尽后,原本独自一人坐在顾园那间地下咖啡厅里品茗的韩婷,才身姿优雅地上楼。
刚才她坐在沙发上的时候,分明透过增压热带鱼水族墙,看到外面的游泳池里,好几个美人鱼一样的身姿在那儿作妖地晃动。
那些女人都是香江和澳县顶级富豪家的小姐们,也算是见惯了大世面的。不过第一次来顾园赏玩,依然被贝聿铭大师大手笔设计的这座豪宅给震到了,纷纷公认顾园的档次、意境,是如今香江豪宅第一。
今天的party,请的都是年轻人,韩婷37岁了,在富商圈子里,其实还是算年轻人的,因此出现在今天的圈子里也并不会让人怀疑。
看到其他富家小姐在顾骜面前摆出崇拜和敬服的姿态,韩婷内心却是有些不快的。
不过她可没有那些富二代那么放浪形骸,传统的受教育经历和观念,让她不能容忍在party这种场合穿个三点的比那啥、去游泳池里瞎晃。所以她才宁可坐在地下咖啡厅里,衣冠楚楚地远观水族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