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红楼出才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晴了
此言一出,原本还有好几位也正愤愤欲言的官员们瞬间哑口无言,或者是恍然大悟,或者是有些腼腆,甚至是羞涩一笑,不敢再放一个屁。
那些钱粮,他们这些官员,怕是有不少,都从中扒了一成皮,等到了地方上之后,地方上的官员又会再扒上一成皮,等落到了那些灾民手中时,呵呵能特么的十剩五成,那就是百官仁慈了。
这样的情况下,那些灾民好歹还能够吊命活着,可是也仅仅只是吊命,更别提大宋如今的那些官吏之中,心狠手辣者不知凡凡。
于是乎,许多地方一旦发生灾害,当官的官员都会自然而然地在求灾的钱粮上刮上一成皮,但若刮得太厉害,闹出民变来,那些官员,自然也要受到重罚。
所以,陕西北路出现了,他们需要人口,那么那些求灾的钱粮,他们不需要,自然而然,那些各地的地方官,自然很容易就会与陕西北路达成默契,钱粮我的,流民你们的。
随着那梁焘之言,在场的一干官员脸色变得无比的难看,特么的,怎么也没有想到,陕西北路居然会有了如此之多的人口。
问题是,就凭着那陕西北路,真的可以养活那么多人不成?
是啊,那里本就是乱战之地,而且良田甚少,虽说这两年,陕西北路靠着那什么棉花赚了不少钱,可是养活百姓,终究是要靠粮食的,更何况,以那陕西北路的财力和物力,根本就安置不了那么多人吧?
长安银行,不知诸位可知晓梁焘轻叹了一口气道。所有来到了陕西北路的流民,都会先得到一套安居房,还有百亩田地和口粮,但是这些东西,都不是陕西北路白给的。
而是陕西北路官衙与长安银行还有流民三方签订了借贷协议,由长安银行出资,帮那些流民购买下来的,之后,流民们就需要靠种地到工坊作事,来尝还债务,直至还清本息为止
这,他王巫山安敢如此?!这个时候,顿时有不少的大臣直接跳了起来。
我大宋严禁民间借贷,他,他王巫山居然还敢以官府的名义参与其中?这成何体统
官府只是作为流民的担保人,确保借贷的年利率不超过一成,此事,前几日,老夫就曾经求见陛下,想要弄个明白。而陛下却告诉老夫,他早就已经知晓此事。
并且还告诉老夫,此非民间的高利贷,而是益民益商的低息贷款。而且自那长安银行开始此业务以来,至今未有一起百姓因为还不起贷款而家破人亡的事故
所以,诸位就不要想借着这些事情去攻讦王巫山那个老谋深算之徒了,倒还不如好好的考虑一下,我们应当如何,才能够让王巫山离开陕西北路。
之前,刘某收到了一位同年的书信,言及如今之陕西北路,已经让那王巫山经营得犹如铁桶一般,而且,他所立之功勋,多源于陕西北路之政绩与战绩
说起来,当初他在京师汴梁之时,虽然屡立功勋,可是,我大宋最重的是什么?其实还是开疆拓土之功,治理民生之政绩。说到了这里,刘安世忍不住感慨地长叹了一口气。
还是我们太过于大意了原本只是想着让他远离京师,让他渐失帝宠。可是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反而成全了他在外建功立业,总能够在朝堂之中,搏取眼球,让人无法忽视他的存在感。
听得刘安世之言,在场的旧党大佬们,无不黯然无言,痛悔无比。刘安世之言的确很有道理。
他王洋若是留在朝中,所获取的,不过是靠着那些奇淫技巧,搏取眼球罢了,哪怕是有功绩,可是,又能够有多少呢?
只是此人,太过于讨厌,总是会与旧党的大佬们发生纷争,弄得人憎狗嫌,再加上当时苏东坡这位老司机也同样让人觉得人憎狗嫌。
所以,在环庆两州发生战事之后,旧党们决定将苏东坡这个坏了一锅汤的臭螺蛳给踢到陕西路去。
目的就是希望这位才华横溢,但是对于军事可谓是一窍不通的老司机在那陕西路连连吃瘪,最好让苏东坡在那里被西夏的骄兵悍卒给杀得片甲不留,杀到怀疑人生。
第1091章 耶律达顿,朕要你有何用?!(第二更)
第1091章
而且,把王洋给扔过去,纯属于是搂草打兔子,两不耽误,毕竟王洋这货在京也是人憎狗嫌的人物,把他扔到那边,让这两个祸害一块在那里抱团哭就是了。
可谁曾想到过,王洋这家伙到了陕西路,简直就特么的跟出笼的野狗似的,逮小梁后咬小梁后,逮梁乙逋咬梁乙逋,逮辽国咬辽国,咬得西夏丧土近半。
咬得辽国五十万大军怀疑人生,甚至迫得那辽国皇帝耶律洪基临阵换帅。结果呢?苏东坡回来了,是挟着不世之功张扬无比的回来的,而且还让旧党如今的魁首刘挚不得不将首相之位拱手相让。
若再让王洋继续在陕西北路呆下去,怕是再过几年,难道次相之位也要让给已经是开国郡公的王洋不成?到了那个时候,天下还能够有何人可制他的?
本官也觉得,不能再让他继续留在陕西北路了,而且不能够再让他到与诸国接壤的诸路去当地方官,不然贾易清了清嗓子之后低沉地道。
这话自然是不用说透,那意思就是,生怕这货再立军功,虽然大宋对于武臣严防死守,可问题是这货是文官,而且还是特么的堂堂的文状元来着。文官立军功,这可是大宋最为看重也是最为褒奖的。
再让他继续在边地混,再立上几次军功,哪怕是这货当不了次相,可是,怕是入主枢密院,相信天子一定不会反对,而且怕是到了那个时候,谁都没有办法,也没有理由反对这样一位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大宋才俊入主枢密院。
最终,一干旧党大佬们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不管怎么样,一定不能够再让王洋继续在边镇呆下去了。
不管用什么样的手段,都应该把他给弄到其他地方去,哪怕是让他去江南那样的富庶之地都可以。
毕竟,治民之官,怎么也要一年一考核,不比在边塞之地,一场战争,就可以连升数阶。
只是,应该用什么样的手段,才能够把这家伙给迁徙往其他地方赴任呢?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到了目前正主持吏部工作的刘安世身上。
看到一大群的同僚大佬投来的期盼目光,刘安世也不禁一阵头皮发麻,斟酌了半天这后,只能说道。怕是只能等与北辽之间的冲突过去之后,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这倒也是,不过,诸位大人,此番,我大宋与北辽之间的冲突,切切不可再扩大了,不然,又会给那王巫山以可乘之机。梁焘深以为然地连连颔首道。
说起容易,做起来难,唉我等所能够做的,也只能是希望陛下垂怜天下百姓,莫要再兴兵戈而已
一干大佬,此刻都只能相顾无言。
而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同样,如今陆陆续续入朝仕官的十数名新党官员们,此刻也正在密议,而他们所密议的内容,亦正是与那位这几年来声名赫赫,威震天下的陕西北路经略安抚使王巫山。
而这些新党官员们,亦有着与那些旧党大佬们几乎同样的想法,那就是,王洋此人太得帝宠,太过耀眼,以致于,让陛下都快要忘记了他们这些新党的存在。
实在是可恼可恨之极,毕竟,他们可是继承着先帝与安石先生的遗志,而当年,天子未亲政时,就无数次的表示过,等他亲政之后,就一定会效法先帝,锐意革新,立志变法。
可如今呢?虽然他已经亲政两年有余,可是,新法,呵呵直到现如今,都还没有一桩新法实施,对于新党官员们的请求,经常是装聋作哑。
而对于那些昔日跟他不对付的旧党重臣们,居然也要委以虚蛇,实在是让这帮子好不容易才回到了朝堂,正欲狠狠的一雪前耻的新党们迷茫了。
究其原由,说来说去,与那位对天子有着重大影响的王巫山怕是很大的关系,当然,还有那位如今虽然不再垂帘听政,可却仍旧享有着巨大声望的太皇太后高滔滔有着莫大的干系。
而这两个人,太皇太后高滔滔,凭着如今新党的力量,根本是无法去撼动的,所以,新党早已经很有默契地把目标对准了王洋。
只是奈何王洋这货做的实在是太过出色,出色到新党官员们甚至抛弃了成见与仇恨,与旧党一起对付远在千里之外的王洋。
却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攻讦非但没能起到什么作用,反倒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一次又一次的用那八百里加急奏报在朝堂刷存在感,甚至已经刷得满朝文武都快要怀疑人生了都。
尤其是天子意欲让生母朱太妃更上一层楼,晋为皇太后,朝中的大臣们,纷纷站出来强烈表示反对。
而先是苏东坡跳出来开炮,引得朝中纷争不断,就在事情陷入了僵局之时,王巫山的提议,简直就像是致命一击,击得满朝文武哑口无言。
嫡母皇太后,生母皇太后,简单的称谓,便让向太后缴械投降,更是让他们这些臣工们发现,连攻讦的角度都找不到。
而今,陕西北路再一次出现了问题,而王洋的应对,再一次刷新了新党的三观,亦让他们觉得,王洋那货再留在边塞之地,绝对是一个愚蠢的决定。
一干新党官员破口大骂旧党愚蠢之余,同时也在盘算着,怎么才能够把王洋那货给挪到其他地方去,不能够继续再让他留在那种容易建功立业的地方了。
北辽,距离上京有一千余里之地的一片辽阔的草原之上,大辽的天子,原本正在享受着那美肥小鹿的肋肉,却怎么也没有想到,一封来自于河东道的急报,把他直接给气得三尸神暴跳,直接就将案几一脚狠狠地揣得翻倒在了一边。
耶律达顿,朕要你何用?朕要你何用?!脸色红得发紫,双目尽赤的大辽天子耶律洪基须发皆张,狠狠地将那封急报给扔到了泼洒了一地的酒水之中,愤怒地咆哮不已。
惊吓得那些方才还在巧笑嫣然,腰肢妩媚的表演着歌舞的舞伎们全吓得脸色煞白,伏倒于地。
陛下息怒,河东道耶律总管不知做了什么事情,惹得陛下您雷霆震怒坐在一旁的席案上的大臣萧奉先不禁一愣,赶紧站出来劝道。
第1092章 等来的只是大辽天子的愤怒(第一更)
第1092章
朕息怒?他耶律达顿连河东道的治所夏州都丢了,你让朕怎么息怒!耶律洪基凌厉的目光落在了萧慎的身上,厉声喝道。
夏州,夏州丢了?!萧奉先也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满脸皆是震惊之色。卧槽!这怎么可能?
夏州乃是我大辽河东道治所,原本就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坚城,又经我大辽年余的经营修缮,当能固若金汤,怎么,怎么就丢了旁边的一名官员也是呆若木鸡的喃喃自语道。
宋国疯了不成?居然敢兴大军伐我大辽。一名武将站起了身来,恶狠狠地道,而这位,正是当初的南征宋庭的北辽大将耶律津平。
萧奉先先是看了一眼那位负手而立,怒容依旧的天子耶律洪基,想了想,干脆走到了那一片狼藉之中,捡起了那份紧急军报。
看清了其中的内容之后,他亦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一日便失夏州,这,这怎么可能陛下,这份急报,怕是
难道那光显他敢欺朕不成?耶律洪基扫了一眼萧奉先不悦地道。
陛下,光显将军自然是不敢欺瞒陛下的,只是,臣觉得他的言辞,似乎有夸张之嫌。萧奉先赶紧恭敬地一礼之后,这才解释道。
陛下,那宋国的陕西路边军虽然是宋国之中少有的精锐之师,但是想要一日而下我大辽坚城,这也太过于费夷所思了吧?
萧大人,不知可否予某一观。那边的耶律津平大步走了过来,朝着萧奉先伸出了手讨要那份军报。
看了那耶律津平一眼,萧奉先便将那份急报递了过去。津平将军你乃是军中宿将,你且看看,想来应该可以看出其中破绽才是
耶律津平毫不客气地接到了手中,待看清了其中的内容之后,不由得脸色发黑。抛石机宋军居然用此物来攻城。
抛石机,我大辽也有啊,你津平将军,宋人的抛石机就算是强于我大辽的抛石机,可也不至少强得过份吧。萧奉先打量着这位一脸震惊的耶律津平,不禁有些没好气地道。
这里边所指的那种抛石机,必定是被宋人称为元祐抛石机的那种可怖机械,大人或许不清楚,但是下官可是清楚得很,此等机械,能够将重达近两百斤的重物,抛掷出百丈开外,用以摧城拔寨,无往不利。
听到了耶律津平之言,在场的一干大辽臣工,皆尽霍然色变,而怒火高涨的大辽天子耶律洪基不由得一呆。
旁边,一名官员也缓缓地站起了身来,面露思索之色道。
津平将军,下官之前,倒也曾听和鲁斡殿下言及,宋国的宥州有一种可怖的远程武器,可将飞石掷出百丈之外,而不论是兵马还是攻城机械,在它的攻击跟前,都犹如纸糊草扎
而我大辽之所以对宥州久攻不下,与其亦有莫大的关系。
不错,便是那元祐抛石机,某也曾经见识过那件武器的威力,高耸入云,坚固如墙的冲车,也经不起那元祐抛石机的几下攻击,便会成为一堆破烂
朕想起来了耶律洪基的脸色越来越黑,他想起来了,当初,萧兀纳与耶律和鲁斡就多次联名上奏自己,说是宥州有一种破坏力极大的远程武器,而他们之所以一心想要攻破宥州城。
很大程度上,就是想要得到这种武器的构造与制作,而且他们也多次的描述了这种武器的性能。
可是那时候落在了天子耶律洪基的眼中,不过是两人在为他们的懈怠与怯战找理由与借口而已。
哪怕是之后,耶律和鲁斡被调回了上京,见到自己之时,又重提此事,被耶律洪基狠狠地训斥了一顿,便不敢再提及。
可是现如今,光显将军的奏折里边,十分明确的写清楚了,从那夏州逃出来的残卒很明确的告诉了他,宋人动用了八台巨大的抛石机,只花了不到一个半时辰,便将那南面十数丈宽的城墙连同城门楼一块摧毁成了废墟。
就算是残卒过于夸张了这个事情,怕是,一日便攻取夏州,应该不会有假,这样的威力,难怪会让耶律和鲁斡记挂在心,也难怪那萧兀纳一直上书恳请自己多派细作,争取设法从大宋打探到这种武器的制作。
而之后,大辽与宋国之间的和平,让他就没有继续留意与关注此事,可是现如今,宋人,只用了一长持续不过一日的攻城战,就让耶律洪基意识到,自己似乎大意了。
耶律洪基清了清嗓子,目光落在了耶律津平的身上。卿家你的意思是,那东西亦可以用以守御城池,又可以用以摧城拔寨?
臣不敢妄自揣测,不过,据光显将军奏折上的描述来看,能够将巨型圆石掷出近百丈远的抛石机,怕也唯有那元祐抛石机方能做得到
宋人有了这等武器,这,这怕是非我大辽之福啊。一干大臣的脸色都渐渐地阴沉了下来。
夏州乃我大辽河东道治所,如此坚城都
耶律洪基目光扫过那名开口说话的大臣,直接吓得那人把后面的话生生的咽了回去。耶律洪基冷哼了一声,这才缓缓言道。
我大辽,能人异士无数,区区元祐抛石机,宋人能有,我大辽自然也能有,传令北院,着人设法监造此物。
另外,传朕旨意,立刻返回上京,还有,告诉萧兀纳卿家,让他即刻南下宋境,告诉那些宋人,要么,归还我大辽的疆土,要么,等着我大辽兴兵南下,举国而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