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自古红楼出才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晴了

    陛下,臣以为,王经略做得极对,不如此,不能彰我大宋之威,不如此,怕是天下诸国,当视我大宋无人矣

    不错,臣也觉得王大人做得很对,对于那些不愿意讲道理,毫无廉耻的人而言,就应该以刀剑相向,方能够让对方明白,我大宋虽以仁孝治国,却也不缺虎贲之士。

    一干蜀党纷纷踊跃地站了出来,为王洋的举动摇旗呐喊不已,而其余新党旧党人士则一个二个的犹如泥雕木胎一般,反倒把蜀党给衬显得犹如朝堂之中的一股清流。

    而那位辽国的使节萧炎,此刻已然淡定不能了。敢问宋国天子,你们什么意思你们居然,居然

    居然半天,可偏偏后面的话他实在是说不出口了,好歹他也是有脸皮的人,辽国大军已经在进攻宋国,凭什么对方就不能出兵打你辽国。

    若是面对例如像西夏又或者是甚至那些不值一提的小国也就罢了,大辽使节的威风自然可以随便耍。

    可偏偏自己面对的乃是国家的实力丝毫不逊色于大辽的宋国,自己如果真把这话给问出口来,也不过是自取其辱罢了。




第1088章 一个半时辰,八台元祐抛石机?(第一更)
    第1088章

    这个时候,前几日窜去找辽使,被生生的怼得三尸神暴跳的礼部尚书这个时候终于跳了出来,不阴不阳地道。

    不知辽使你欲言又止好半天,到底想要说什么,不如径直相告,放心,你乃是辽国使节,我大宋天子有海纳百川之雅量,定然不会因言罪人的。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可问题是礼部尚书也不见得就是君子,反正能够打击报复一下辽国使节,这位大宋的礼部尚书还是很乐意亲自出手的。

    萧炎冷冷的扫了一眼这位一脸兴灾乐祸之意的礼部尚书一眼,径直朝着天子的方向一礼。既然你们宋国已经兴兵犯我大辽,那本使也是无话可说,不过,本使一定会将方才大宋天子之言,带予我大辽天子。

    这自然无妨,请转告辽皇,汝国若是不讲道理,执意妄为。那么,就休怪我大宋撕毁和约,以讨还公道。天子赵煦冷冷地看着这位辽国使节朗声言道。

    这句话亦如同代表着大宋,正式向辽国宣战。此言一出,那位辽使的脸色不由得再次发生了变化。

    恭敬地向着大宋天子一礼之后,萧炎便退出了朝堂,站在阶上,转过了头来,打量了一眼大宋那巍峨的大殿一眼,然后阴沉着脸撩起前襟,快步朝着宫外而去。

    他必须要以最快的速度回到驿馆里边,然后给大辽天子去信,禀报关于河东道的消息,以及大宋天子和其朝臣的反应。

    以便于让天子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至于那位擅自出兵伐宋的大辽河东道总管耶律达顿,怕是肯定少不了要挨上一顿训斥。

    毕竟,身为主掌大辽一道的主官,这样的行动,实在是显得有些冒失。何况现如今宋国的实力愈发的强韧,这个时候,与宋国之间再起兵戈纷争,殊为不智。

    只是,这些都是萧炎自己的考虑,至于大辽天子会怎么想,那就不是他一位小小的使节可以左右得了的。

    又过了三日,宫中的朝会已然就要结束的当口,再一次又有八百里加急奏报传来,而天子拿到手之后,眼珠子陡然瞪得溜圆。

    似乎有些不太敢相信的又抬手揉了揉眼睛,确认了两遍之后,这才长出了一口大气,然后笑意吟吟地打量着。

    诸位爱卿,陕西北路传来了好消息,知道是什么吗?

    一干大臣都面面相窥,但很快就有人主动的站出了列班。陛下,莫非是那辽国大军攻不破那三岔口堡,又闻知那一百余名辽军已然斩杀,再攻击也不过是鸡肋之举,因而撤离了我宋境?

    不好意思,邓卿家你猜测错了,在那辽军进攻三岔口堡之后,王经略便下令,拿那种师道渡河以袭夏州。半日之内,便已经夺取了夏州。

    半日?!陛下,您是说种师道半日之内袭取了夏州?这下子,满朝文武瞬间哗然。

    怎么可能?这太不科学了吧。朝中的文武,自然也有久在行伍之中的宿将,自然也很清楚,想要攻打城池,那绝非易事,哪怕是边镇的普通寨堡,至少五倍的兵力去攻打,怕也要费上些时日。

    更何况像那夏州这样的坚城,一无内应,二无外援,仅仅凭着他种师道麾下那数万人马,就怎么能一下子就将那辽国河东道的治所夏州给拿下?这实在是让人无法去想象。

    这是自,他种师道岂敢拿这样的消息来诓骗朕,这可是欺君之罪。呵呵看来诸位卿家都有些不太相信,其实朕若不是看了奏折,怕也难以相信。

    说到了这里之后,天子突然大发感慨地道。说起来,还是因为王巫山哪

    ???满朝文武大部份人的脸直接就黑了,漆黑的黑。眼珠子直勾勾地瞪着当今天子,心说这又关那远在宥州砍人的王巫山半个铜板的关系了?

    陛下,您这话,怕是有些那什么了吧,种将军乃是我大宋武臣之中有数的名将之才,他能够得以成为大宋陕西北路银石龙三州防御使,乃是陛下睿智,简拔才干。

    而他种师道能够以半日之功,夺取夏州,必是因为感念陛下,将士用命,致有此酣畅淋漓之大胜。与那王大人何干?

    天子看着这位激动的大臣,眯了眯眼睛,这才笑眯眯地道:卿家可知晓,种卿率军出击夏州,乃是出自于王巫山之军令你且不用急着反驳,还有就是,种卿亦在捷报之中写得很清楚明白。

    王巫山令其渡河出击夏州,还命其要将那石州的八台元祐抛石机皆尽携上,结果,正是因为那八台元祐抛石机,只用了不过一个半时辰的功夫,便将那辽国河东道治所夏州的南城门连同十余丈宽的城墙尽数摧毁。

    并且,还将那夏州守将耶律永平在内的十余员辽军大将,皆尽覆灭于那元祐抛石机的石弹之下

    天子说到了这里,满朝文武臣工,皆不由得一脸的震惊之色。

    一个半时辰,八台元祐抛石机?这,这

    诸位卿家,种师道攻取夏州,我大宋虎贲,无一人在战场之上阵亡,此战,乃我大宋前所未有之战绩。

    抛石机,元祐抛石机,这玩意,据说是王洋这货在进攻那乌延古城,久攻不下的情况下,偶然灵机一动而发明的攻城机械。

    之前,倒是吹得十分的厉害,不过,落到了那些朝中的重臣眼里边,不过是对付区区一座寨堡,再厉害,难道还能够厉害得过大宋的床弩不成?

    甚至还有不少的大臣,都觉得应该是王洋等陕西路文武为了夸耀功绩,特地自我吹捧出来的武器罢了。

    在那之后,宥州攻防战,这种元祐抛石机更是被吹得神乎其神,不过仍旧不能引起朝中文武的重视。

    甚至还因为军器监这一年多来,耗费大量的税赋制造新武器而颇有怨言。

    而今日,居然会是这么一个结果,八台元祐抛石机,仅仅只花了一个半时辰,便将那夏州一段毁坏殆尽,使得大宋陕西北路边军轻松获胜,这下子让所有人都哑口无言。

    辽国的河东道总管耶律达顿尚在挥师进攻三岔口堡这座大宋堡寨未分胜负,那边,种师道则已经夺取了辽国河东道的治所夏州。



第1089章 诸位连我大宋国情都不甚了解(第二更)
    第1089章

    我大宋,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强大了?一干大臣们的脑海里边忍不住冒出了这样的疑问来。

    是啊,过去,或者说在两年以前,自永乐城大败之后到两年前的这十数年之间,不论是北辽,又或者是西夏,但凡是与大宋发生战争,几乎每战,都是大宋占尽劣势。

    要么就是损兵折将,要么就是割地求和,赔偿示好,几乎就没有一场能够提振人心士气的战争出现过。

    可是,似乎自那王洋随苏东坡入陕开始,仿佛这个局面就一下子神奇地扭转了过来。先是洪德寨大捷,之后的盐州空袭战,之后的乌延古城大捷,以及说降梁乙逋献上宥州与洪州。

    而当西夏与北辽兴兵而来之后,先是宥州攻防战,王洋以数万边军在宥州生生的阻拦了辽夏五十万联军月余之久。

    之后偷袭西夏兴庆府,毁其皇陵,焚其兴庆仓,而后,连取龙州银州。之后,又靠着强势的谈判,生生从那西夏的手中得到了石州,让无定河南岸再无夏人。

    而今,大宋与西夏以及北辽之间,刚刚渡过了不到一年的和平时期,王巫山就因为大宋子民,而悍然挑起了边衅。

    重要的是,这货在没有朝庭的支持之下,甚至是在没有调动陕西北路全部实力的情况下。

    而仅仅只是让那种师道率本部人马渡过无定河,扛着八台元祐抛石机,狂轰滥砸了一个半时辰,哦嗬大宋又他娘的胜利了。

    而对方的河东道总管耶律达顿率领八万人马在那三岔口堡处,狗脑子都快打出来了,居然都还没能悍动大宋的区区一座堡寨。

    给所有人的感觉就是,他王巫山简直就是特么的胜利之神的化身,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不能再让他这么蛮干下去,大宋,不能够总是拿目光瞄向陕西北路。他再这么折腾下去,那日后,岂还有我等的翻身之日?

    贾易阴沉着脸,看向左右的梁焘王岩叟刘安世吕大临游酢等旧党骨干侃侃而言道。

    贾易的话,亦让在场的这些旧党大佬们都纷纷深以为然地连连颔首不已。

    可是现如今,他王巫山既得势,又得宠,我等又岂能奈何得了他?之前,陛下下旨斥责于其之时,若是三司所遣才干之士能够找到足够的证据,将那王巫山打压一番,又何致有今日?

    诸位大人,非是我等所选之干吏愚蠢,那三位大人的才干,诸位大人也并非不知情,要怪,只能怪那王巫山太过奸诈狡猾。

    话虽如此,可是,我们总不能继续这么看着他王巫山继续在那陕西北路连连得势吧?诸位可不要忘记了,我大宋这些年来,征战连连,劳民伤财,好不容易这才过了不到一年的清静日子。如今又起边衅。

    可问题是,此番乃是那辽国有错在先,我等既为宋国臣子,难道还能够站在辽国的立场上去说话不成?诸位莫要忘记了,苏学士和陛下,可都是站在那王巫山那一边的。

    刘大人言之有理,但是,吕某以为,那王洋若是继续留在那陕西北路经营,凭其这几年来的军威治政之能所竖立起来的威望,怕是日后再难有我等插足之地啊

    唔过去,许多人的眼里边,那陕西北路六州之地,除了那盐州还有些许可取之处外,其余诸州之地,荒芜人迹,百业凋零,可偏偏,到了他王巫山的手中之后,就变得不一样起来。

    前段时间,老夫在户部查阅了陕西北路递送来的户籍,诸位可知道,陕西北路那六州之地,如今有了多少人口?梁焘扫了在场的一干大臣沉声言道。

    能有多少人口?陛下令天下厢军迁徙,闹得民怨载道,诸多地方官,纷纷上书弹劾于王巫山,若不是陛下与那苏东坡力保,他今日哪里还有机会留在陕西北路?一位兵部侍郎忍不住冷哼了一声道。

    梁焘不禁有些不耐地皱了皱眉头。陈侍郎,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

    那里的人口能够有多少,我兵部最是清楚不过了,盐宥洪那三州之地原有人口不过十五万之数,之后,我大宋迁徙七万户厢军共计三十五万口入那三州之地。

    而至于那银石龙三州之地,因为我大宋与西夏之间的协议,人口除了少量汉民之外,几乎尽数迁往夏境,那三州几乎可以说是十室九空,正因为如此,陛下才会特地又征调了十二万厢军户共计六十万口迁徙入陕西北路

    至今年春末之时,这才堪堪完成了十二万厢军的迁徙任务。如今算起来,那陕西北路六州之地的人口,想必也就应该在一百二十万上下吧。

    看到这位兵部侍郎在自己跟前显摆,梁焘不禁冷冷一笑。那只是朝庭经了兵部的,而今,陕西北路共计有户三十六万。

    才三十六万嗯?梁大人,您说是的三十六万户?!陈侍郎的眼角都直接立了起来。两眼直勾勾地看向梁焘,一脸尽是不可置信。

    在场的一干大臣也都是面露骇色。

    刘安世阴沉着脸,难以置信地道。这,这不可能吧?朝庭明明只给陕西北路前前后后迁徙了十七万户的厢军,这可是已经占到了我大宋厢军接近七成,就算是将厢军尽迁至那陕西北路,也凑不够啊

    梁焘苦涩地一笑。诸位看来真不知道,实话告诉诸位吧,单单是陕西北路的盐州一地,常住人口就已经达到了三十八万之巨,而略低一些的洪州,也有了近三十五万人口。

    到于宥州,乃是六州之地中,人口最少的一州,却也有二十五万之数。

    梁大人,那些人口到底是何处冒出来的,莫非是那王巫山谎报朝庭?贾易眯起的两眼里边寒光四射。

    那些人口,乃是陕西路河东路,甚至是京西路,秦凤路利州路等诸路之地的百姓迁徙而来构成的。

    什么?!那些当地的官员是干什么吃的?居然会出现此等事情,他们就不怕会出现民变吗?

    民变?梁焘缓缓地摇了摇头。诸位看来真是久居于庙堂之上,连我大宋如今之国情都不甚了解了



第1090章 反倒成全了他在外建功立业(第一更)
    第1090章

    梁大人何出此言,到底是怎么回事,还请梁大人告知我等才是。一干朝庭重臣皆不由得面面相窥,都有些不太明白到底发生了何事。

    那些百姓,皆是失去了土地,流离失所的贫苦百姓啊。梁焘叹息了一声之后,抚了抚眉心道。

    本官曾经查检了资料,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陕西路最为富庶的长安府一地,共计有百姓三百二十七万口。可是,没有土地的贫苦百姓,依靠租种为生的贫苦百姓,就足足有十一万七千余户,计五十八万六千余口

    而这十一万七千余户,而今计有五万户迁徙到了陕西北路,而整个陕西路迁徙到了陕西北路的贫苦百姓,共计有十三万七千八百余户,计六十八万九千余口

    另外再加上其他诸路闻风而至的贫苦百姓,诸位觉得,那陕西北路的人口,还能够少得了吗?

    那些当地的父母官难道他们就眼睁睁的看着这样的事情无所作为不成?!贾易铁青着脸,狠狠地低吼道。

    他们怎么管?梁焘无奈地摇了摇头。诸位又不是不清楚,陕西之地,常年天灾不断,每逢天灾,都会多出不少失去家园的百姓。

    过去,还能够将那些家破人亡的流民拢为厢军,可是而今,陕西路已然取缔了厢军编制。这些百姓,自然会被当地的官员,视着洪水猛兽一般,生怕他们闹腾出事情来。

    但是这些人,陕西北路愿意接收,对于那些官员而言,自然是乐见其成的,难道他们还能阻拦,由着那些失去家园的贫苦百姓们人心思变,闹出大事来不成?

    陕西路的灾情,这些年来的确是多了些,但是朝庭每逢灾害,都会调拔钱粮,以安抚百姓的啊一名官员忍不住站出来说道。

    梁焘看着此人,直到把这位官员看得浑身都不自在,这才冷哼了一声。何大人所言极是,但是,你觉得朝庭调拔的那些钱粮,能够有几成,落到那些灾民手中的?!
1...432433434435436...55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