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刘备的日常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熏香如风

    州郡所举之人,竟皆出自敦煌。

    刘备这便醒悟:“可是敦煌六姓。”

    “然也。”田丰答道。

    如前所说。

    河西四郡,自前汉初纳入帝国版图,关东氏族便大量迁入。今汉已成当地大姓。如前所说,可称河西大族者,主要有敦煌宋、阴、氾、索、令狐、张氏,陇西辛氏,西平麴氏,金城游氏等,不一而足。

    西迁汉人,大体可分三类:一类是以仕官为契机,举家迁入,后世代定居于此。包括一些曾镇守征战于此的武将,如记氏、翟氏、孔氏、曹氏、罗氏。

    另一类则为避祸而逃徙西州。如麴氏、令狐氏等。素有“西州著姓”之称的令狐氏,本为晋阳大姓,之所以背井离乡,举族远徙千里,乃为避王莽之祸。

    第三类,则因罪徒边。如敦煌索氏。武帝时,太中大夫索抚、丞相赵周直谏忤旨,徒边,元鼎六年从巨鹿迁入敦煌。此一支后被称为“北索”。王莽天凤三年,索氏家族又有一支由巨鹿西迁而至,乃为鸣开都尉索骏之后,称为“南索”。

    “北索”名人众多,影响较大。南索声势较弱,影响亦小,逐为后人遗忘。后代敦煌索氏追根溯源,都将郡望称为“世鹿”。又因索氏在前凉时,影响甚大。后更被列入“凉州六姓”之中。

    为何大族多出敦煌。

    乃因初置河西四郡时,为戍边屯田,抵御匈奴及经营西域,前汉从关东迁徙大批流民、犯官至此。

    前汉时,官吏因罪而徙敦煌,乃常有之事。如武帝征和二年(前91年)戾太子刘据事件后,“吏士劫略者,皆徙敦煌郡”。又如成帝时,陈汤与将作大匠解万年因赃获罪,两人“俱徙敦煌”。

    久而久之,敦煌便成了西迁氏族,聚集之地。两汉之交,王莽逆乱。敦煌大姓趁机洗清罪行,成为豪强,又进而成为世家。

    所谓鹤立鸡群。又说‘矮子里挑将军’。

    正因陇右多羌胡,汉人日渐稀少。唯有世家大族,方得以安心习经学文。普通百姓,糊口都难,何谈苦读圣贤书。此也从客观上,助长了大姓垄断西州吏治之声势。

    “豪门、寒门,皆是百姓。豪门士子,自当启用。然寒门学子,




1.27 以身举债
    从秦非子到秦庄公,秦人先后有五代首领以“秦亭”为邑,惨淡经营。一边致力农牧,一边在同西戎对峙交战中苦苦求生。据说,秦人在此地,居住生息了三百余年。再用三百年,一统六国。

    与布衣为帝,白手起家的高祖不同。秦帝国,乃是真正的诸侯称霸。

    小小一座秦亭邑,竟繁衍出如此强大的帝国。三百年困守孤城,三百年一统天下。

    为何一统天下的是秦人。

    或许三百年夹缝中的苦苦求生,功不可没。

    秦亭驿馆。

    听闻是蓟王驾到。驿中官吏,各个殷勤备至,与有荣焉。

    蓟王携十万大军,二路并进。不等大军压境,贼人便相恶相杀,刀兵相向。六贼惨死其四。韩遂归汉,只有宋建在逃。三十六部羌渠望风而降,流徙三百里,完城旦舂。

    陇右平定。

    逃亡汉人纷纷归乡。便是避入豪强坞堡的农奴,亦被放归。亦有不少秦亭旧户,得以返乡。或刀耕火种,辟田开荒。或客庸商队,僦车西行。丝路流金,只需腿脚麻利,便饿不死人。

    西人东来。许多地势高突或地势低洼,无人问津的荒丘水泽,亦被划归农田。先搬除石块围垒成堤,后平整土地,再架翻车引水,掘陂渠灌溉,荒丘遂成陂田。若遇洼地,则支渠四通,围泽圩田,终归有办法。

    农人以工代酬,所辟新田,皆分与农户。待城邑修造完成,肥水自来。不求如“西官”所言,亩产六石之美田。只需三石之良田,足可温饱。

    秦亭亦有西官。西官者,西人之官也。先将无人认领的荒田暂归官治,租与农人耕种。再领无田农户,开辟新田。修造下回管网,改造新式宅邸。稳步推进。不满经年,地面、地下,便皆已改造完毕。

    费用需齐民自行负担。无现钱可到赀库举债。利息极低是其一,能分期偿还是其二。且还是一兑五之蓟国上币,何乐而不为。

    诚然。借出的既是四出文钱,还回的自当也是四出文钱。于是乎,大量两汉五铢,尽数收归赀库。运回蓟国,重铸成四出文钱。统一货币,来自始皇帝。

    凉州刺史宋枭,忽然发觉,自己成了甩手掌柜。先前和蓟王约定。凡流徙羌人皆归幕府所辖。

    然几乎治下所有城池,皆有羌人流徙大营。试想,百万羌人,拖家带口,各自流徙三百里。必然人满为患,遍布陇右。于是乎,分管流徙羌人的幕府属吏,自也就遍布陇右。

    久而久之。乡邑、县城,夷道,皆有西凉刺史府所辖,与都护西域辅汉大将军幕府所辖,二套吏治班底。

    流徙羌人无可厚非。按理说,被豪强大族释放的十万汉人,当属刺史府所辖吧。结果,陇右汉民却纷纷自投幕府西官门下,乞求安置。

    为何

    除去蓟国种田第一,蓟王赫赫威名。最大原因便是赀库。分期偿还,利息极低。惨遭豪强盘剥,家徒四壁,孑然一身的十万汉人,想要重振家业,资金何来

    唯有赀库。

    举债须有担保,已需抵押。孑然一身,如何相抵

    没错,以身举债。

    按下手印,签字画押。便有赀库佐吏告知:列位须知,在未还清欠款之前,你不属于你,全属赀库所有。

    于是十万汉人的所有权,亦被划归幕府。

    放眼望去。除了惹不得、管不得、动弹不得的豪强大族,西凉刺史府,竟无人可管。

    宋枭这才幡然醒悟。蓟王所求……乃大啊。

    片刻之间,略作思量。便领麾下属吏,亲赴陇山大震关,欲行认主大礼。却被荀丞好言劝回。荀丞言道,只需心怀大义,自当水到渠成。

    宋枭等人,心领神会。这便稳坐大位,且观云卷云舒,笑看风云变幻。不提。

    与刘备同塌而眠。希雷娅最近有些小小的心烦。

    临来时,母亲已交待,当尽快治好蓟王隐疾。奈何姐妹们夜夜侍寝,却无人受孕。难不成,真如阿希瓦娅所言,唯有自己的亚马逊王族血脉,才能治愈蓟王的隐疾。

    “我的女王,您的血脉来自神界。蓟王又称天降。或许,正因如此。凡间的女子,才无法令蓟王恢复生机。”

    音犹在耳,日夜回响。可是……

    看了眼身边熟睡的



1.28 火烧长社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伴着人群的惊呼,侏儒俳优失足滚下高台。一个空翻稳稳落地,手足并用,向车厢扑来。

    “小弟不可!”

    童子闻声,遂将已伸出一半的手缩回。

    侏儒滑步跪在童子身侧,俯身言道:“山野顽童,不知礼数。王上恕罪!”

    “无妨。”刘备笑道:“既然看了,自当给钱。”

    “雕虫小技,不足为奇。王上赐一串铜钱便可。”侏儒再拜。

    “巧了。孤身上只有玉佩,并无分文。便以此佩,充作赏钱吧。”

    “这……草芥之民,如何敢受王上随身之物。”侏儒连连叩首。

    刘备冲童子言道:“长兄不敢,幼弟敢否”

    低头瞥了眼瑟瑟发抖的侏儒,童子咬牙站起:“有何不敢。”

    “好。”刘备赞许道:“且上前来。”

    童子迈步近前。单膝跪地,双手上举。

    随刘备徐徐松脱紫艾绶,玉佩稳稳坠入童子掌心。围观人群各自惊呼。亦纷纷醒悟,躬身行礼:“拜见王上。”

    赤鹿焰角,三足踆乌。正是刘备王旗。

    “还不快谢王上。”侏儒颤声呼唤正满眼好奇,打量着手中美玉的幼弟。

    “谢王上。”童子不卑不亢,俯身行礼。

    “乃应得之物,何必言谢。”刘备这便放下窗帘:“启程。”

    “喏!”

    车队这便启程,奔赴敦煌。

    许久,待车队远去。浑身抖如筛糠的侏儒,这才如断线木偶般,轰然扑地。也不管满身污泥。

    “大兄!”童子急忙怀揣美玉,反回查看。

    “无妨。”侏儒艰难翻了个身。仰面朝天,语出无力:“小弟,你可知‘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弟不知也。”童子如实作答。

    “意思是说,像你我这种草芥之人,拥有美玉便是杀身之罪。”

    “此玉,乃兄长辛苦所得,理所应当。何来杀身之罪”童子难以理解。

    “只因……”侏儒叹了口气:“你我无护美玉之力。一味强求,必遭杀身之祸。”

    许久,童子目光灼灼:“大兄,弟如何才能护怀中美玉。”

    “走,此地不宜久留。”也不知哪来的力气,侏儒竟翻身而起。拽着童子,便向城外奔去。

    “大兄要去哪”

    “依你所言,找个护身之法。”侏儒头也不回的答道。

    “大兄且慢。物什皆落在高台,速去取回。”童子还惦记高台上俳优之物。

    “不用了。”侏儒言道。

    “无此物,如何谋生”童子急问。

    侏儒脚下一缓,这便回身:“你若能护美玉,你我二人自有谋生之道。若不能,必死无葬身之地。要之无用,弃之不惜。”

    “哦……”童子似懂非懂:“此去哪里”

    “去寻老都尉,拜师学艺。”侏儒答道。

    “艾亭的老都尉”童子双眼一亮。

    “然也。”侏儒又答。

    “无师礼,如何拜师”童子顿时泄气。

    “手中玉佩便是拜师礼。”侏儒再答。

    “拜师需有姓名。”美玉无瑕,童子颇不舍。

    “你我皆父母所生,岂能无名无姓。”侏儒语透不悦。

    “却从未听大兄说起。”童子不信。

    “听好。为兄只说一次。你我姓庞。”侏儒掷地有声。

    “姓庞……”童子铭记在心,又忽问道:“名谁”

    “……”侏儒沉思片刻,脱口而出:“名德。”

    “姓庞名德。”童子喃喃自语。

    “是了!姓庞名德。”侏儒抬头辨清路径,这便领童子钻入林中小径。

    “只是……大兄,学艺既为护怀中美玉,拜师却要将美玉送出。美玉不在,学艺何用”

    “……”

    颍川,长社。

    自收到骑都尉曹操箭射密报。困守孤城,一筹莫展的虎牙将军夏育、轻车将军董卓,这便长长松了口气。

    命人掘城中草甸查看,果然如此。今夏大旱,草木多枯死。待新草再发,便将枯草掩盖其下。遇明火,将一发而不可



1.29 回光返照
    大风不止,长社火起。黄巾大营顷刻间烧成一片。

    贼人奔走哭号,四散逃窜。汉军伏兵尽出,与长社城内守军内外夹攻,斩首数万级,遂解长社之围。

    夏育、董卓等人,乘胜追击,于阳翟袭破波才,又在西华击破彭脱。余军欲逃宛城,但被孙坚登城先入,尾随众将,如蚁附般层层推进,大破敌军。

    不出一月,余贼降散,三郡悉平。

    八月初,五原山崩。

    远在敦煌的蓟王刘备,亦收到长社大捷邸报。

    豫州黄巾大部被剿灭,余众散为流寇。避入深山密林,结寨自守。夏育、董卓、朱儁等人,正厉兵秣兵,清剿余寇,准备北渡大河,驰援广宗。

    邸报之上,亦数次提及江东猛虎孙坚之名。

    河南平定,令陛下大为欣慰。有功之臣,皆封侯拜将。洛阳朝堂一扫先前之阴霾,颇多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之势。然,高明之士却皆以为,今汉气数已尽,不过是回光返照罢了。

    “为何如此说”仰望卑羽山麓,刘备问道。

    陪同前来的都护府右丞李儒,答道:“邸报上言‘火烧长社,击溃黄巾’。然却不是剿灭,不过是驱散而已。黄巾大部,散乱为小股。广布河南富庶之地。灭贼成剿匪。必是一场持久之战。朝堂苦苦支撑,再无余力大举兴兵。不出(李)儒所料,陛下必然诏命各地州郡自募乡勇,守备城池,剿灭匪患。那时,或罢刺史,复设州牧。位在郡守之上,掌一州军政大权。如此一来,当不啻秦汉之交,诸侯逐鹿。洛阳朝堂,乃如义帝。空守大义,却对天下十三州,鞭长莫及。”

    州牧并非陛下首创。

    武帝时设十三州,每州设一刺史,以六百石官,监察涵二千石太守在内的地方官吏。故部为监察区,刺史为监察官。成帝绥和元年(前8年),改刺史为州牧。后废置无常。

    刘备暗自叹息。真不愧是一亿李文优。正如他所料,陛下不久便会除刺史,而设州牧。并赋予军政大权,自行募兵剿匪。

    而后,各地战乱不断。农人背井离乡,无暇种田。于是兵祸未绝,饥荒再起。待民不聊生,饿殍遍地。瘟疫自会横生。如此灾异连连,便是煌煌天汉,亦难以支撑。

    江山社稷,一朝崩塌。四百年国祚,荡然无存。

    “可有破解之策”刘备又问。
1...208209210211212...65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