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熏香如风
李儒长揖答道:“那时,主公当以雷霆之势,席卷天下。拨乱反正,再续国祚。便是上上之策。”
仰望满山葱翠,刘备叹道:“时不我待,且却寻隐者。”
“喏。”李儒欣然而笑。
卑羽山,又称“三危山”。曾为西王母所居。其山石青褐,山山相连,岭岭相距。有“三峰耸立,如危欲堕,故云三危”之说。
正如河水甚清,弱水长流。
时下,此山亦是古木参天,溪水潺潺。鸟语花香,樱红柳緑。
山间已凿出石阶,或设有绳梯。一路攀登,亦难称举步维艰。
翻越一座险峰,忽闻吟诗。刘备侧耳倾听。闻得“周公为司马,白鱼入王舟”之句。
心中这便了然。此来定不会空手而还。
又穿一座山林,见茅屋数间。
草庐门扉对开,山风徐来。有一半百老者,正临窗诵读。
史涣正欲上前高声通报,却被刘备伸手阻拦。
众人这便随蓟王立于门下,听老者吟诵所创诗篇。
刘备正听的入神,忽听头顶雀鸣不断。
屋中老者这便断了吟诵,叹声言道:“喜鹊惊枝,必有英雄窥听。”
刘备颇多意犹未尽,遂朗声答道:“蓟国刘备,寻侯君至此。”
“竟是蓟王当面,且容老朽整理衣冠,出茅舍相见。”
须臾。便有一发髻灰中杂白,两鬓微霜之老者,出门相迎:“山野村夫,未知王驾。有失远迎,还望王上恕罪。”
&nb
1.30 未琢璞玉
“乾山有兽,其状如牛,而三足,其名曰豲(huan)。”
豲人,原为西戎一支,称“豲戎”。其居住地称“道”,相当于县邑。
老都尉,乃前陇西郡南部都尉。
陇西南部都尉,武帝元朔四年初置。驻陇西临洮县,俸比二千石,掌统帅驻军,维持治安。兼领护洮水流域羌人。建初三年,筑索西城,徙南部都尉戍之,后还治临洮。
今汉,顺帝阳嘉二年(133年)“夏四月,复置陇西南部都尉官。”
因伤致仕后,老都尉隐居艾亭。平日教书授徒,传授行军布阵,弓马武艺。诗词歌赋,亦偶有涉及,却非所长。临近州郡豪强,多遣宗人前来学艺。在西州颇有声誉。
校尉府邸,据险而守。依山傍水,面积颇广。说是坞堡,更像障城。前院办学,后院安居。出后门,有无名山谷。谷中建有马场、校场,排设各式兵器,用于学艺演武。
话说庞氏兄弟一路兼程,拜在山门下。
上呈美玉,便有老仆引入前堂相见。
居中老者,颇为雄武。随旁就坐,皆是曾与其出生入死之百战老卒。
老都尉手握美玉,居高下问:“此玉从何而来”
侏儒答曰:“乃蓟王所赐。”
“蓟王因何赐予尔等。”老都尉又问。蓟王佩玉,非同小可。来历自当问个一清二楚。
侏儒不敢隐瞒,这便如实作答。
听完,老者不置可否。转而问道:“美玉连城,无价之宝。若转卖他人,当一世衣食无忧。为何来我处,自讨苦吃”所谓百炼成钢,习武学艺,自比街头卖艺,辛苦千百倍。
见长兄目视自己,童子扬声道:“大兄曾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故来拜师学艺,以求护身之技。”
“哦”老者颇为意外:“学武只为护身否”
先前问大兄,未得答复。
赶了一天山路,童子已想明白:“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学艺既为护身,亦为来日报效蓟王。”
侏儒亦道:“君以美玉相赠,自当以性命相报。”
见陪坐老卒,皆纷纷点点。侏儒遂暗自松了口气。
小弟答的很好。自己答的也不错。
“如此,老夫便将你二人,收入门墙之内。”与众人略作商议,老者这便言道。
“小弟还不拜见恩师。”侏儒喜从天降。兄弟二人双双下拜。
“你二人一路辛苦,且先去休息。择日再行拜师礼。”老者朗声道:“来人。”
“在。”便有一雄壮青年,大步入内。
“领二师弟,去宿舍休息。”
“喏。”青年躬身领命。
“此乃尔等大师兄,姓杨名秋。安定临泾人氏。”老者为三人引见。
“见过大师兄。”庞氏兄弟急忙行礼。
“二位师弟免礼。”杨秋亦回礼:“且随我来。”
二人再拜起身,随杨秋出前堂,赶往宿舍。
老都尉所办,乃是私学。条件自不如公学,比蓟国太学坛差距更远。
放眼望去,楼内皆是通铺。并无遮挡。
领庞氏兄弟到相邻空榻,杨秋言道:“你二人暂且歇息。既拜入师门,吃穿用度,便由师门供给。平日只管习武,无需劳神。”
“谢大师兄。”侏儒答谢。
“不谢。且把姓名说来,我去为你等领取练功诸物。”
“庞硕。”
“庞德。”
“记下了。”杨秋遂转身出屋。
二人还未坐定,便有数人说说笑笑,走入宿舍。
见有生人在场,知是恩师新收门徒。便止住说笑,走近相见。
“梁兴。”
“张横。”
“成宜。”
“田乐。”
“伍习。”
“阳逵。”
“成公英。”
“庞硕(庞德)。”庞氏兄弟亦回礼。
见庞硕甚矮,却是长兄。名唤伍习者,不禁面露鄙视。虽不曾直言,却亦不难看出端倪。
侏儒却旁人无人,表情淡然。曾为俳优,街头卖艺。这些许的脸色,又算的了什么。
“恩师为何将此人收入门墙。日后我等必耻于为伍。”各自返回床榻,伍习在成公英耳边言道。
&nbs
1.31 经纬之道
广宗城,地面数丈之下。
纵横交错的甬道,仿佛放大许多倍的东凌矿井。空气闷热。各色人等,穿行其间,皆赤膊上阵。
通道,以经纬之数命名。
《周礼考工记匠人》:“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南北之道为经,东西之道为纬。”
再辅以东、西、南、北,指向清楚明了。
如:“西交经三纬四”。便是指“城西,经三甬道与纬四甬道的交叉口”。
熟练之后,便又简称为:“西交三四”。
再苏越看来。广宗城下埋设的机关大阵,与沙丘平台大有差异。广宗机关大阵,先在最底层,掘出纵横交错的经纬甬道,再如矿井般,铺设坑木支撑。坑木,乃是指矿井中用做支柱的大木料。如此,一条坚固的地下甬道,便挖掘完毕。后铺设轨路,运送机关诸器。如矿井运送矿石一般无二。
待经纬甬道掘成。再沿经纬甬道顶部,间隔着向上挖掘。若把笔直的甬道,比作一根长长的竹笛,而沿甬道间隔着向上挖掘,就如同为竹笛开孔。若将此视作矿洞,向上挖掘的竖井,便是通风气孔。
机关大阵,源自生活而高于生活。一切原理,非凭空臆想,皆有迹可循。
一个个直通地面的孔径,则是安装各式机关器的“机关方格”。又称“机关宫格”或“九宫格”。
汉徐岳《术数记遗》:“九宫算,五行参数,犹如循环。”北周甄鸾注曰:“九宫者,即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
具体排列为:
四九二
三五七
八一六
“九宫算,五行参数,犹如循环”,并赋予一至九数的五行及方位。如:一、六为水,七、二为火,九、四为金,三、八为木,五为土。
“九宫”之法,用之多端。时下有“九宫占”、“九宫术”、“九宫算”、“九宫八风”、“太一下行九宫”、“太一坛”等,之于占、术、算、医、纬、建,等多方面的实用。
换句话说。广宗城下,无论机关器的数量,还是机关阵的规模,都远远小于苏越的预估。
只需一声令下,机关器便可由轨道车,沿纵横的经纬轨路,运送到指定位置。再依令,将机关器卡入九宫格,升上地面。如此鬼使神差,自能震慑敌军。
不同机关器,各有不同尺寸。箭楼需满格,也就是九宫格。豆兵需六格。而尸兵,只需一格。
在经纬甬道之上,当有二层机构。
苏越自领人潜入,便一直在甬道内穿行忙碌。至于宫格之上暗藏的二层机构,究竟如何,一直未能窥探究竟。
料想。二层机构,当与沙丘平台类似。唯一区别,只因广宗城下,五里之内,面积太广。虽能完成挖掘,却无法打造如此之多的机关器。于是,贼人便灵活运用,只需数台机关器,随车转运,在纵横的经纬轨道之间,四向移动。在宫格之内,自由升降。便足以震慑汉军。
若把经纬甬道称为“底层机关”。置于甬道之上的二层机关,便是“顶层机关”。
为何苏越如此笃定。乃因大贤良师所乘的那辆“自走机关车”。必然暗藏机关与地下机构相连。否则如何能在地面自由行走。
说白了,不过与提线木偶类似。将本该明白示人的提线,统统暗藏地下罢了。
之所以苏越与蓟国巧匠,未被黄巾贼人识破,乃因彼此皆为墨家门徒。暗语亦出自墨门。苏越自当心领神会,如鱼得水。
先时,苏越等人被编入运输队列,称“南城水一”。往来运送机关诸器。后见他通晓机关造诣,便升为维修队列,称“北城金九”。与周围墨门同僚交谈得知,还有“东城七火”、“西城三木”、“中城五土”,诸如此类。分工明确,各行其是。直令人,叹为观止。
苏越多日未归。除去只见冰山一角,未能窥破天机。醉心机关技艺亦是主因。
“苏(墨)者”这日,苏越正领人修复一座机关箭楼时,忽听人唤。
1.32 明隐之争
临乡,蓟王宫。
八月首,大朝会。
群臣躬身持笏,恭迎王太妃,王妃帘后就坐。口出敬语,这才各自落座。
王太妃自帘后一观,见右国令夏馥,与将作令苏伯等人皆到场。这便言道:“右国令可有要事禀报”
“臣,确有要事。”夏老起身答道。起身乃是长跪。起立才是站起。若非大典,群臣不必站立。坐着便好。
“何事须在大朝上说。”王太妃问道。
“乃因本门与黄巾反贼暗中牵连,故要在王太妃、王妃及百官当面,请罪。”夏老俯身答道。
“右国令与将作令等一众属吏,不计名利,一心为国。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蓟国能以老弱妇孺,操持家业。正因机关之利。有功于家国社稷,右国令何罪之有”王太妃言道。
“王太妃且容老臣细细道来。”右国令答曰。
“但说无妨。”
夏老这便将墨门纷争,娓娓道来。
百官这才醒悟。原来,先秦时与儒家分庭抗礼,号称“非儒即墨”的墨家,时至今日,竟已分裂成明隐二宗。
明宗称“仕墨”,隐宗称“匠墨”。明宗谋求出仕,走庙堂路线。隐宗醉心钻研机关诸技,广授门徒,走江湖路线。
不用说。蓟国的这支墨者,出自隐宗门下。诸如夏老,苏伯等人,虽身居高位,得食高俸,却不问政事,便是朝会亦鲜有参与。足见一斑。
“二宗可有相同之处”王妃忽开口。
“有。”夏老如实作答:“二宗分裂之初,曾相约‘殊途同归’。仕墨和匠墨各行其道,泾渭分明。然目的却是一样。重振墨门。”
“既皆为重振师门,为何不齐心协力,反要分开。”王妃又问。
“此需从前汉武帝时,说起……”夏老长长一声叹息。
静静聆听,不置一语的蓟都尹娄圭,幡然醒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然也。”夏老重重颔首。
前汉之初,高祖不喜儒学,崇尚黄老。主张无为而治,轻徭薄赋。待武帝继位,形势逆转。纳董仲舒之议,“推明孔氏,抑黜百家”。
此后,百家没落,墨门式微。
为重振墨家,墨门子弟,可谓殚精竭虑,竭尽所能。奈何大势之下,螳臂当车。屡遭挫折,乃至墨门分裂。激进派和保守派,分道扬镳。
手握机关奇术的仕墨,如张衡。造记里鼓车,浑天地动仪,扬名天下。奈何却终归不为朝堂重用,郁郁而终。所造奇物,皆被束之高阁,成为皇家典藏禁器,不轻易示人。而诸如杜诗,亦不过为官一任,终未能扭转墨门颓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