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返1977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镶黄旗

    就你们这样的,不懂也不知道跟懂的人请教,傻乎乎自己乱撞,这一辈子也搞不明白这里面的窍门。

    听话听音儿啊,这样洪衍武还能傻站着

    赶紧立正吧,恭恭敬敬奉茶请罪,态度诚恳地求“张大勺”赐教。

    他一再解释自己不是不想学,是没找着有真本事的人,打听不到“信远斋”师傅的下落,万万没想到真正高人就在身边啊。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手艺人以耍手艺为傲,可是最吃奉承的。

    这样“张大勺”一下就被哄美了。

    等架子拿够了,便趁着兴致真给露了一手。

    应该说,此时洪衍武虽已料定“张大勺”必是行家里手无疑。

    但老爷子的水平仍旧大大超乎了他的预计。

    因为那是他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高超手段啊。

    毫不夸张的说,他活了这么大,就没见过这么绝的“冰糖葫芦”!

    当然,想必这话,大约是有人不信的。

    肯定得说,不就是个糖葫芦吗哪儿有这么好

    嘿,千万别忘了,人和人可是不一样的。

    非凡人所出,必定是非凡之物。

    想想看,人家“张大勺”既然能是这么高明的大厨,到底是怎么学出来、练出来的

    是,是祖传手艺,他也有这方面天赋。

    可更重要的是,他那性清里天生就有一股子自己跟自己较真儿的劲儿。

    无论干什么都追求“精益求精”和“登峰造极”。

    要么不干,可要干就得比别人强,必须得玩儿点绝的才行。

    实事求是来讲,这其实也是所有工匠大师们共有的特点。

    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不甘落人之后,且痴狂偏执、专情入魔。

    玉爷如此,王木匠如此,苏裁缝如此,寿敬方、单先生乃至洪禄承皆为如此。

    也只有如此,他们才能在各自




第一百五十九章 永不解密
    “所以当年一经推出就大获成功啊。都图新鲜,也透着吉利。不但引得京城的富家公子争先购买,办喜事的更不肯落空。一个大洋买一串儿,还供不应求呢。好嘛,你们是不知道。当年给信远斋眼红得啊,掌柜直跳脚,可惜干没辙。”

    “因为那一年的和手艺过得去的“糖画儿”师傅,可全让‘不老泉’提前花钱给包圆儿了。就为这个,‘不老泉’算是缓过来了。他们的东家,还专门上门,谢了我两百大洋呢。”

    “这钱挣的可容易,比我跑‘外烩’都强。不过我看不上这个,年轻的时候自己爱琢磨琢磨,也只当个玩意儿罢了。高兴了能见天连着做,做一堆儿。不高兴了,许几年想不起来做一根。”“当然,我做这个绝不为卖,就为送亲戚朋友。要不,咱要真想靠这个吃饭,哪儿有他们几家的事儿啊拽句文的,这叫大丈夫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听着“张大勺”讲述当年京城的故事,尽管已经时隔久远,但洪衍武和陈力泉同样是听得心情澎湃,替师傅自豪。

    而一边这么想着,一边眼瞅着糖葫芦,那可就更馋了。

    真一品尝又怎么样呢

    俩人一人挑了一个,洪衍武咬下一朵“澄沙花”来,陈力泉则尝了口“百宝山药”。

    好家伙!

    名厨做这个,果然非同凡响,比外头卖的好吃多了!

    那叫一个嫩脆,自己嚼着都能听见“咔嚓”的声音。

    为此,俩人实在忍不住,必须得高挑大拇指称赞一声了。

    “高哎,您实在是高!”

    洪衍武甚至还趁机央求,让“张大勺”也教教他们怎么做“盘龙柱”。

    说服务公司现在就得靠这个打响第一炮了,您的绝招也免得失传了啊。

    却没想到,这都不算什么,“张大勺”下面还有更惊人的言语呢。

    “切,又没见识了吧你们小年轻啊,就是眼界窄。其实,那‘盘龙柱’算个什么啊还绝招呢不算好活儿。因为这糖画儿啊,画出来的龙和凤都是平片儿。无非是为赚几个钱的行活罢了。取巧懵人而已,会不会做的又有什么关系”

    “我跟你说,看我做的这几样没有正格跟你们说,这才叫手艺。不瞒你们说,这还是半成品呢。你等我再做个立体的糖蜻蜓、糖蝴蝶,糖蝈蝈什么的出来,然后将这些玩意点缀在糖葫芦上,咱们再看。那才叫生动有趣呢。”

    “真不是吹啊,想当年我做的这几样,就不能拿着上街去,否则就得招来一堆人跟着。特别是带着孩子出门的女人,每每我都会遇着拉着孩子在我后面追着主儿,非要买我糖葫芦的。我要说送亲戚的不卖,孩子就哭。哎,麻烦极了。”

    “但这还不是最倒霉的。有一次我被一帮人围上了,正跟他们解释糖葫芦不卖。结果怎么着好,碰上一辆马车驶过来,突然从高处就伸过来一只手,将我一把糖葫芦一下掳去,紧接着一个钱袋唰地扔过来,打在我身上。嘿,他明抢啊,这是!”

    “那次等我再一回家去,好家伙,身上都青了,一打开那钱袋子,好几十块大洋。娘的,还不如给少点呢,这弄不好能砸断人的骨头。至于马车上的人是谁,到今天也是个谜。你们说,这是不是太蛮不讲理了这就是旧社会的坏处,公子哥儿鲜衣怒马,老百姓惹不起啊……”

    好嘛,这些话更是传奇得匪夷所思啊,光听着就让人合不拢嘴了。

    不过想想看,要真能把糖葫芦做成这样,那也够了不得的,让人实在难以想象。

    还真别说,“张大勺”可不是光说不练的主儿,那是真有手腕儿。

    说完了他还真就做,这次可让洪衍武和陈力泉真开眼了。

    只见老爷子就拿一个大勺,一个小勺。

    熬好了糖,小勺挑出糖来画,先翅膀后身子,都是分着的件儿。

    等几件冷却后,再拿个小铁勺烧红了“点焊”。

    跟着用小夹子夹起来一拼接,真就把栩栩如生的这些



第一百六十章 下饵
    ?

    做“糖葫芦”的诀窍其实不难。

    关键处只有几点。

    就在原材料的处理,水糖调和比例,熬糖的火候,以及蘸糖的手法上了。

    有“张大勺”这块宝在身边,再加上洪衍武和陈力泉已经有了点厨行底子。

    像这点技术上的难关,自然就不算什么事儿了。

    说实话,确实不负名师指点。

    没两天,他们哥儿俩就学得是模是样了。

    他们蘸出来的“糖葫芦”,不但味儿好,卖相还好。

    像普通“山里红”的,糖薄透亮且均匀,顶上的糖片儿能有六七公分长。

    至于花色品种,“张大勺”给示范过的两样儿,他们也已经基本掌握。

    虽说俩人还做不到把馅料弄成花朵模样。

    也不能在山药上刻画复杂的图形,镶嵌“百宝”。

    更做不出带着糖色、栩栩如生的昆虫来。

    但至少也能弄个颜色艳丽,诱人馋虫的“蛤蟆吐蜜”和“五彩山药”。

    说白了,高精端的玩意,那确实不是一天两天练出来的。

    可常规的手艺,他们真的已经不在话下,远超一般水平了。

    所以对于洪衍武来说,这蘸糖葫芦的技术能学成这样,眼下就已经够了。

    既然已经知道自己的水平能稳占市场鳌头了。那么再继续追求技术的更高境界,自然就没那么重要了。

    毕竟他和“张大勺”不一样,考虑更多的是现实需要,也就是做买卖赚钱。

    当务之急,显然是应该抓抓利益转化的事儿。

    尽快得弄出点实际成绩来,好让替他们提心吊胆杨厂长和魏大姐放放心了。

    于是接下来,洪衍武干了两件事。

    首先是把原料的数量、标准,操作流程以及制作时间,尽量数据化、标准化,并且通过记录下来。

    以便于他们把技术转授给其他人,迅速扩大生产,把产品量化。

    其次在这件事儿干完之后呢,就是该再给青工们开一次会了。

    要说难听点,也就是得拿胡萝卜忽悠几头驴来,该上磨干活了。

    就这样,在那帮青工们享受了**天的福利之后,洪衍武和陈力泉便借着早上给青工们发东西的机会,开始公布招工消息了。

    说实话,这时候青工们再见到他们,态度已经大变了。

    毕竟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短嘛。

    几天下来,洪衍武答应他们的东西就没短过。

    哪怕是“北海”这样的丙级烟,仅仅两毛五一盒。

    可谁能这么白给啊,是不是

    所以在这帮小年轻的眼里,洪衍武和陈力泉那都顺眼极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啊。

    虽说彼此还有着一定距离和界限,很难说是成为真正交心的哥们儿。

    但见面露个笑模样,点头打招呼,甚至互相逗逗闷子,还是过得着的。

    就比如说今天吧,洪衍武和陈力泉进屋之后,一说有几句话要先宣布一下,之后再发东西。

    这帮青工里,一个爱拔份儿,叫段刚的小子,就自发替他们主持起纪律来了。

    他站起来,对屋里乱哄哄的人就是一嗓子。

    “都闭嘴,安静安静,没见着人家有话要说嘛。都好好听着啊,都给个面儿啊。”

    跟着一转头,又冲洪衍武一敬礼,带着调侃说,“请领导指示。”

    这流里流气的德行,顿时把洪衍武逗笑了。

    他不会计较这小子耍贫嘴,反正日后日子长着呢,早晚这帮小子得让他捏鼓得服服帖帖。

    倒是现在,有他的帮忙,全场还真安静了,这就可以了。

    于是他也不绕弯子了,直接亮明来意。

    “小哥儿几个,小姐儿几个,今儿不为别的啊。主要我这儿有几个赚奖金的差事,想借这个机会问问大家感不感兴趣”

    这么一说,大伙儿全愣住了。

    因为自打他们进厂以来,光干杂活当搬运工了。

    从没听见过“奖金”俩字,连厂龄钱都没有。

    只有基本工资、季节补贴和副食补贴。

    这也是他们甘心在这儿混日子的原因。

    干也是三十八块,不干也是三十八。那谁还干啊

    可话又说回来了,谁不盼着多挣点钱啊可没人跟钱过不去。

    于是反响登时热烈起来,那段刚就率先叫上了。

    “哎哎,奖金多少啊干什么活儿,说清楚了哎!”

    可谁都没想到的是,洪衍武的回答,又让大伙儿的情绪迅速低落下去。

    “活儿简单。一样儿是卖糖葫芦,一样儿是做糖葫芦,想干哪个可以商量。奖金呢,一天一块钱。干好了,这差事就是长期的。”

    这帮小子几乎都有眼高手低的毛病,顿时抱怨声一片,就跟蛤蟆坑似的。

    “好嘛,我以为什么活儿呢,居然让我们卖糖葫芦啊真是的,亏你们想的出!不去,不去!”

    “就是,多丢人啊!你们服务公司就靠这个挣钱啊这传出去还有脸见人吗我们可是正经的产业工人,哪儿能干这小商小贩的勾当啊”

    “嘿,才一块钱一天够抠儿的啊!加上工资才一个二级工的待遇。就这么点儿钱,你就想使唤我们干这个,把我们当要饭的了



第一百六十一章 开张
    ?

    要说洪衍武这招儿的效果还真不错。

    把六个人聚齐后,他一打听情况,完全和他预计的一样。

    这毛遂自荐的四男两女,朱震凡、李晓东、张绅、黄永、张淑萍和王来珍。

    还真是各家有各家的难处,都是因为经济上有实际困难才来应差的。

    大约也因为这个,他们比留在屋里那些人,性格上要软和得多。

    大部分人言谈举止都有点拘束,透着那么点的自卑和不自信。

    但这反而便于管理。

    像从分工的事儿上就能看出来。

    一开始,洪衍武本想要尊重他们各自的意愿。

    却没想到一问之下,几乎人人都怕抛头露面和人打交道,表示想要留在厂里做糖葫芦。

    这就只能硬性安排了。

    而在洪衍武看来,姑娘家面嫩、心细、有耐心法,做糖葫芦正好。

    脸皮厚、有力气、比较抗冻的小伙子,则更适合蹬着三轮去外面卖货。

    于是他便做主,点名让身体较为强壮的李晓东、张绅、黄永跑外。

    只把男的里年龄最小、看着最文弱的朱震凡,留下和俩姑娘搭帮学做糖葫芦。
1...394395396397398...48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