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返1977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镶黄旗

    就连水清也松了一口气,不担心什么了。

    那洪衍武到底打算怎么办啊

    其实很简单,就八个字儿,绥靖安抚,分而治之。

    洪衍武知道年轻人沉不住气,干什么都热血澎湃的一鼓作气,图个痛快。

    还好面子,喜欢拉帮结派,习惯了靠哥们儿弟兄,壮自己的怂人胆。

    本来他们心里正七个不平,八个不忿儿呢,都憋足了劲蠢蠢欲动的。

    如果这时候跟他们硬顶着来,也让水清烧新官上任的三把火,那可不合适。

    这帮混小子非得由着性子胡闹一场,让水清下不来台不可。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哄孩子似的先胡撸他们,让他们有劲儿使不出来,跟着再伺机分化他们,这才是正确的策略。

    俗话说得好,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只要他们第一炮没打响,心里一放松,哪怕日后再想折腾,就不会有这么高涨的情绪了。

    而且一旦使他们之间出现了诉求上的差距,那心也就不齐了,怎么还可能闹得起来

    到了这个阶段,到底是以强压弱呢,还是挑动群众斗群众,那就由着他摆弄了。

    这才是水清真正该出场露面的时候。

    才利于树立起她的形象,巩固她的威信。

    于是基于这个原则,心有成算的洪衍武就开始实施具体的安排和布置了。

    这样隔了一天,等到了正式报道的日子,这帮划拨来的青工们,自然大出意料之外。

    因为当他们聚集在新职工培训班的屋里等了老半天之后,(也就是洪衍武、水清他们当初来报道的那间屋)可没等到期待的那位漂亮的女经理。

    而是迎来了一身厨子衣裳的洪衍武和陈力泉,抽时间来给他们开这个会。

    好嘛,那现场还能不热闹啊

    那是口哨横飞,敲桌子震椅子,倒彩不断。

    这帮小子丫头们一通起哄,齐心协力想把洪衍武给哄下台去。

    像一个特别没心没肺,没大没小的主儿,还傻乎乎的跳出来,直接跟洪衍武叫板。

    “哎哟嘿,还真把这当成夫妻店了。你算什么官位啊就敢来替咱们的经理开会我可跟你说,结婚证就在你们家管用。这儿我们可不认……”

    “哈哈哈”这话让整个屋都快炸庙了。

    可洪衍武还真没生气,

    他一点没跟这帮小子嘴上较劲,只是和陈力泉把一个纸箱子往桌上一放,俩人一掏里面的东西,就立马让屋里的人全静下来了。

    怎么回事啊,敢情从箱子里掏出来是三条香烟和十几包瓜子,外带一包茶叶。

    不用问,立刻有人耐不住好奇心,叫唤起来了。

    “哟,怎么还准备这个给我们当见面礼啊难不成今儿这是茶话会啊”

    “哈哈哈”,又是一阵肆无忌惮的哄笑。

    可更稀奇的事儿在后面呢,洪衍武居然说,“对,今儿就是茶话会。而且还不止一天,你们要乐意,天天我都给你们开茶话会。”

    轰然一声,整个屋里又是乱哄哄啊,绝对的无组织无纪律。

    可这次却没人笑,因为在座的真的被搞晕了,彻底摸不透形势了。

    反常即是妖啊,莫名其妙的事儿谁不防着

    都知道洪衍武不是善茬,怕就怕黄鼠狼给鸡拜年。

    果然,又有人质问上了。

    “姓洪的,你们这是什么意思别来糖衣炮弹啊有什么招咱明着来玩阴的可是小人行径。”

    洪衍武哂然一笑,这次可没无动于衷,立马回敬了一句。




第一百五十七章 天时地利
    本来,任命水清开办服务公司就是“北极熊”的爆炸新闻。

    谁知道在青工们报道这天,洪衍武又给这一新闻增加了一层戏剧性色彩。

    居然一个人也没给安排活干,还香烟、瓜子、热茶伺候着,把这帮人都给供起来啦。

    这……这养大爷呢还是个要干正事儿的样儿吗

    不用问,这帮享受福利的“大爷”们当然美了,逮着熟人就跟熟人臭显。

    说服务公司真是个美差,没想到调到这儿来,倒享上福了,在哪儿混也不如这儿滋润啊。

    至于这日子长久不了,管他呢。

    反正都是公家的人,得混一天赚一天,公司哪怕倒了,厂子也不能不给他们安排。

    还有人编了顺口溜,说什么“服务公司真轻松,香烟瓜子热茶供,拉屎尿尿两个点,提起裤子就放工。”

    而其他职工们对这样的情况却是瞠目结舌。

    有人醋心,有人痛心。

    但无不说这公司完蛋了,绝对办不好,厂里的钱跟打了水漂没区别。

    至于厂领导们,就更不可能有什么正面评价了。

    郭书记这帮政工干部窃笑说杨厂长所托非人。

    别说这帮青工是歪瓜裂枣,烂酸梨。就连水清也还不堪重用。

    其他的干部们则晕头转向,都闹懵了。

    他们不解的是,按说水清是挺稳重的人呀,怎么能干出这样浅薄无知的糊涂事来呢

    特别是杨厂长自己和魏大姐,更是全都麻爪了。

    他们都不免在一起嘀咕,难道押宝真压错了

    于是俩人一起来找洪衍武和水清来问情况。

    他们可没想到,无论是洪衍武和水清,态度全是胸有成竹。

    仅仅冲他们笑笑,说一切正常,要他们安心等待,保证很快回归正轨。

    安心怎么能安心

    杨厂长急不可耐的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可没想到洪衍武却抱怨上了。

    “哎哟我的大厂长啊,我们这是计划好的,怎么才刚一上手,您就不放心了要这样,那以后我们就更别干了。还不事事都得跟您汇报啊这自主经营权有跟没有,还不一样吗跟您说,我们不需要保姆和拐棍,就需要您的信任。”

    杨厂长登时倍觉尴尬。

    还好,有水清管着洪衍武,说了他一句。

    洪衍武这才又耐着性子解释。

    “厂长啊,不是我非跟您卖关子。关键是大体方针不变,该汇报的差不多都跟您汇报过了。至于具体操作太琐碎,我们还得根据客观情况调整一下,得见机而行。”

    “不瞒您说,人这心理有点复杂,真要跟您解释清楚怎么把这帮人给拿住了,那就太麻烦了,还不如拿实际效果和成绩说话呢。”

    “反正这么跟您说吧,很快,我就让他们倒求着我干活。而且很快能见着利,这个月我们都不带亏本的,兴许还能赚点。您能放心吗”

    这么一说杨厂长也就不好再多问了,他一想也是,洪衍武说的也有一定道理。

    不能对他们太不信任了,有这个态度就够了。

    人家可是立了军令状的,连人家自己都不急,他瞎着急什么。

    这不是皇帝不急,那什么瞎着急嘛……

    于是杨厂长冲着魏大姐苦笑了一下,也只能是先撤了。

    没想到走的时候,洪衍武这还嘚瑟卖乖呢,嘴里直说。

    “杨厂长,其实我们也不是不需要您的帮助。我可以先给您提个醒。真等我们干火了,才是您该着急的时候。到时候肯定有人眼红,您可得帮忙替我们扛住了,别让人毁了这大好局面……”

    嘿,真够狂的啊!

    得了,既然这么大把握,那这话就先听着吧!

    说实话,杨厂长这会儿是真不信洪衍武的话。

    但偏偏真是没多久,洪衍武就让这话成了真。

    到那个时候,事实摆在面前,杨厂长还真不能不再高看他一眼。

    彻底把这小子当成一个滋滋冒油,嗷嗷闪光的经世奇才了。

    那洪衍武又是怎么这么快做到的呢

    其实啊,一开始是从一个不起眼的小买卖起家的。

    前面不是说过吗,洪衍武有廉、惠、奢三种买卖的规划。

    房子当然不是一天盖起来的,商店和餐厅都得需要盖房,所以他一边找基建科规划要盖房的位置和成本。

    另一边也只能从本最小,最容易上手的买卖入手。

    那就是找人蹬着三轮车,到故宫、北海、**这样的旅游景点贩卖零散货去。

    卖汽水冰棍吗

    不!大冬天的,卖这个反季节商品,能挣着钱才怪呢,干什么也得应季。

    那卖什么呀

    嘿,洪衍武早琢磨好了,卖冰糖葫芦。

    这玩意可是北方独有的特产,以京津两地尤为盛行。

    不但口味诱人,酸甜缠绵,有利健康,老少皆宜,而且历史悠久。

    据说其来历与御医以炒红果治愈宋光宗的黄贵妃积食有关。

    至于得其名,是因为最初的糖葫芦每串只有大、小两个果儿。

    大个儿的在下面,小个儿的在上面,中间用根竹签儿穿起,像个葫芦似的,故名糖葫芦。

    这个说法儿,在《晚清宫廷见闻》中有,大概是可靠的。

    而这东西真正开始在民间盛行,并且演变成近代糖葫芦的模样。

    其实是始于清末,是由京城老号“不老泉”、“九龙斋”和“信远斋”,按宫廷做法,把这玩意改良之后推广在民间的。

    也正因为制作方法不难,简单易学。

    再之后,民间的穷苦人也开始自己制作贩卖,来靠这玩意在冬天挣几个小钱。

    于是每逢入冬,京津街头便会有小贩或担着挑子,或扛着稻草桩子。

    上面插着用山里红、海棠果、山药、核桃仁等原料穿成的冰糖葫芦,走街串巷叫卖。

    一到隆冬时节,更是卖冰糖葫芦的旺季。

    &nb



第一百五十八章 非凡
    这事儿说来都巧了,本来洪衍武还发愁找不着人给搭桥,请不来“信远斋”的老师傅做技术指导呢。

    结果一天下午,他和陈力泉自己琢磨招儿,试着做糖葫芦的时候,让“张大勺”给瞅见了,立马就挨了一通臭骂。

    敢情他们俩用的东西和方法都不对。

    他们居然像做拔丝类菜肴一样,用油熬砂糖。

    这让“张大勺”哪儿能看得上眼啊

    老爷子立马较真儿上了,开始用教训的口气给俩小子上课。

    据他所说,京城的糖葫芦分三种档次的。

    一种是用麦芽糖熬糖稀,做的大串的糖葫芦。

    用荆条串连,头儿上还插彩旗,,可以从一尺长达到五尺多,是当年冬季庙会的特有产品。

    这玩意是最低端的,属于乡下人的野趣。

    根本用不着蘸糖,是直接拿糖稀刷在糖葫芦上的。

    因此原料特别不讲究,逮着山里红用山里红,如有现成的山楂就用山楂。

    而且不卫生,因此很少有人吃,多是当个玩物罢了。

    另一种就是普通形式的,用砂糖和了蘸山楂上去,属于需要耍点手艺的东西了。

    只是砂糖冷了之后会呈现白汪汪的一层霜,一点不透亮不说,糖还粘牙。

    而且山楂个儿小,味道也酸口一些。

    所以这么做出来的糖葫芦,属于小商小贩刻意降低成本的东西。

    以价廉取胜,档次仅仅比刷糖稀的好点有限。

    而第三种是真正正宗的,那就是用黄冰糖和“山里红”熬制的糖葫芦。

    薄薄一层糖,透明雪亮,吃着香脆不粘牙不说,而且有止咳化食的药效。

    也只有这种才能叫做“冰糖葫芦”

    至于更好的还有,那就是在冰糖葫芦上,发展的带花样的玩意了。

    这种堪称精品的糖葫芦,趣味集中体现在了材料种类丰富上。

    虽以“山里红”为主,但诸如海棠、山药、山药豆、杏干、葡萄、桔子、荸荠、核桃仁都可以应用其中。

    这样才能搭配出五颜六色,做出各种馅料,别具一格的东西出来。

    说到这儿,“张大勺”再次气不打一处来的骂洪衍武和陈力泉糟践东西。

    说哪怕就是最普通的,也没听说过谁用油熬砂糖的啊

    你们这整个一瞎胡闹,狗屁不是,说出去让人得笑死。
1...393394395396397...48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