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返1977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镶黄旗
    水婶因为有洪衍武这个精明姑爷而感到幸运。

    水清却更为自己有这个有本事的丈夫感到自豪。

    因为在她的心里,洪衍武的能耐大了去了。

    那可不仅仅是解决这点家务事儿的聪明劲儿,而是有着连厂领导也及不上的真正大才。

    当然,这并不是因为她曾跟洪衍武去过花城,知道他两地批发服装的买卖搞得有多么大。

    也不是因为知道他最近走运,赶上了“抢购潮”,刚把花城刚运来一大批低价牛仔裤顺利脱了手,又着着实实的狠赚了一笔。

    关键还是因为连杨厂长都束手无策的大难题,洪衍武却拥有从实处去解决难题的勇气和信心。

    谁都不敢承担的担子,谁都躲闪不及的责任,在洪衍武眼中却是根本不值得一提的小事儿。

    他为了她,毫不犹豫地知难而上,帮她撑起了一片天。

    这让水清发自内心的觉得自己嫁了一个真正的男人,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能人所不能的英雄。

    说这么热闹,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敢情这事儿啊,是用工、招工制度改革的后续。

    其实自打水清替工人们解决了“子女顶替”的问题之后,麻烦可没到此为止。

    反倒事与愿违,更加扩大化了。

    因为新进厂的工人哪儿能和技术熟练的老工人比啊

    而且他们都是赶政策末班车集中进厂的,人数众多,加在一起有上百号人呢,也实在是不好全部妥善安排。

    实际上,哪个车间都不爱用他们,只能先安排他们坐冷板凳,干一些无关痛痒的杂活儿。

    可是别忘了,年轻人有年轻人的特点。

    这个个血气方刚、心高气傲的年纪,怀揣着热情而来,却遇着这种热脸贴冷屁股的场面,还能不心冷啊

    最关键的是,如果都一视同仁的遭受冷遇也就罢了。

    可哪儿都免不了有关系户,再加上有些心眼活泛的老工人为了子女也送礼托门路。

    正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啊,这一下冷热两极,差距可就显现出来了。

    那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没经过事儿刚踏入社会的雏儿们,哪儿能理解这种现象啊

    反倒是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了严重打击。

    于是好些人就开始自暴自弃,一门心思享受起“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来了。

    天天不是迟到就是早退,干活纯属瞎糊弄。

    喝酒、打牌、偷东西倒是慢慢就学会了。

    这样很快工厂里就出现了新一代的害群之马。

    而这些人因为自甘堕落的恶性循环,也就越发的人见人嫌,谁都不待见了。

    只是这责任谁来承担啊这事儿又该归谁来管啊

    就冲郭书记那揍性,想也知道,这老小子又得把这口锅硬往水清身上甩。

    而且说来也巧了。

    自打11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有关海盐衬衫厂厂长步鑫生的通讯《一个有独创精神的厂长步鑫生》,随后新闻联播也对此做了相关报道之后。

    裁缝出身的步鑫生,其本人不但成为改革开放的一个典型。

    同样因为他的事迹,扩大企业自主权,推行厂长负责制,也成为了全国企业重点参照的改革方向。

    像京城的轻工业局,就是改革派的先锋。

    他们经过讨论研究,决定率先响应上级号召,从自己做起。

    领先一步,做打破“铁饭碗”和“大锅饭”的尝试。

    这样局属下各个重点企业,就要划拨一批,作为京城首批厂长负责制的试点单位。

    那么作为大型食品厂,“北极熊”和“义利”自然也要划拨出来一个。

    结果考虑到当年正值巧克力价格飞涨,货源短缺的特殊时期,“义利”的生产效益遭遇到了较大难题,正在对代可可脂进行研究。

    于是为了保证“义利”的生产稳定,“北极熊”便自然而然成了这个领头羊。

    那不用说,这郭书记上蹿下跳忙和好一番,也没能逆大势而为,保住自己的权柄。

    这心里能痛快吗他也不甘心啊。

    正好,他干脆就拿这烂摊子给杨厂长实施下马威了。

    于是在厂委会上,郭书记皮笑肉不笑地在把权力移交杨厂长的同时,也把这个恶心包袱堂而皇之地挂在了杨厂长的脖子上。

    想想看吧,连厂里的工人风纪都整不好,又何谈带着全厂创造新的辉煌呢

    这样怎么才能尽快妥善解决青工的风纪问题,也就成了杨厂长初上台,能否树立起威信的头一炮。

    说实话,杨厂长确实很重视这个问题,很有心要抓住时机大干一场。

    而水清呢,因为打心里替这些年轻人和他们的爹妈着急,管起这事儿来也特别认真负责。

    只是可惜,面对一帮子打心里自觉自愿往下出溜儿的小子、丫头,他们实施管束和激励、鼓舞并行的效果并不明显。

    因为当时的制度再怎么改革,也不能随意开除工人,不能扣工人的基本工资。

    这帮本身就对厂子心生抵触,又没有归属感的年轻人。

    宁可天天在厂里混日子,懵俩死工资花,也不肯真正振奋起来,当一名合格工人。

    说白了,学好不容易,学坏可快着呢。

    这帮子已经松散惯了的主儿了,你再怎么苦口婆心劝他们别混日子了,他们怎么可能就一下板正了呢

    结果弄得水清和杨厂长都是焦头烂额,白白干了一些无用功,反而成了厂里受人取笑的对象。

    那这事儿洪衍武看在眼里,自然就不能不管了。

    因为水清是他老婆不用说,杨厂长也是宋局长的朋友啊。

    这位厂长人性不错,不但当初把他们几个弄进了“北极熊”,还是他和水清的大媒人呢。

    于是打哪儿论,他也得想办法把这事儿胡撸顺溜了才行。

    这样洪衍武就给水清出了个主意,说“现在不是搞厂长负责制嘛。咱干脆也上行下效,当一当改革的先锋得了。”

    “你呀,索性跟杨厂长要自主权,然后牵头,把这帮人嫌狗不待见的主儿凑在一块堆儿,办个厂属的‘服务公司’。”

    “这样你再管他们就是名正言顺的事儿了,免得各个车间到处奔波,还得听风凉话。另外,服务公司一旦办好了,不但替厂里化解岗位矛盾,甚至还能给厂里上交利润呢。”

    “咱们厂老工人越来越多,负担也是不小,大家伙又盼着再集资建房。如果开辟了额外的财源,这岂不是两全其美的好事吗”

    洪衍武的主意当时就把水清给听得瞠目结舌。

    因为要顾虑的问题太多,实在听着有点天马行空,不靠谱的意思。

    要知道,关于劳动服务公司,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称谓,叫作“三产公司”。

    事实上,当年的街道企业几乎全属于这样的性质。

    从事的几乎都是起重社、缝纫厂、纸盒厂这样的加工服务行业,

    本质上,就是为了安置家庭情况不好的闲人才创办的。

    所以这就注定了,这样的公司规模不大,




第一百三十六章 花城
    这个年代,“花城火车站”还是这个城市标杆性的现代化建筑。 更新最快

    落成仅七年的火车站主楼面积达2.6万多平米,广场上挂着一枚巨型电钟,面积达4万多平米。

    虽说终究还是比不得京城火车站规模大,可有些独具特色的地方是连京城也比不了的。

    像这里最时髦的东西,就有当时除了“沪海”之外,全国“唯二”的自动扶梯。

    这先进的玩意可没几个人见过,就跟旅游“景点”似的,引得不少外地旅客纷纷驻足留影。

    另外,由于“广九直通车”已开通两年,这里出入的还有不少西装革履、衣着时髦的港客。

    所以公众设施的服务性能也相对完好。

    像车站小卖部就配备了桌椅,供旅客休息。

    站内还到处可见供应的免费热水。

    至于出了站之后呢,在火车站正面的大广场上,不仅设有“的士”、旅行车、机动车的出租站,还设有各种食品店等。

    而且还别看“花城火车站”位于环市西路,彼时仍属郊区,但周边同一时期建成的还有流花宾馆、友谊剧院、东方宾馆。

    隔着宽阔的马路,这一栋栋“苏式”建筑在尚未开垦的土地中显得时尚又巍峨。

    绿荫掩映的大厦顶上,广告灯箱,一个字能有自家半间房大。

    一旦入夜,光怪陆离,烛照云天。

    这在当时可是落了个“东方小巴黎”的名头,商业气氛确实远比京城要显眼、繁盛多了。

    也让洪衍武这帮从未出过远门的手下,连带“刺儿梅”,这出站的一路上是看得目不转睛,啧啧称叹。

    只不过广场上尽管人群熙熙攘攘,笑语声喧,各种车辆穿梭来往,好一派繁忙热闹的景象,但不好的地方是语言上不通。

    除了洪衍武好一点,其余人被叽叽喳喳的方言包围,连半句都听不懂。

    而且这个城市的治安上和首都一比,也是一个天一个地。

    这里心怀叵测的人,一点不比“新乡”那段路上少,好像到处都是捞偏门的。

    刚一出站,洪衍武他们就连着赶走了俩贼,还有几个给旅馆拉客的“托儿”。

    可就是这样,身后还围着几个贼眉鼠眼、动机不明的人呢。

    这些人一个劲地打量他们的行装,那心怀叵测的揍性,让人从心里头恼得慌,烦不胜烦。

    恐怕只有洪衍武心知肚明,其实这已经算是不错了。

    如今确实还没有到全国盛行“东西南北中,发财来广东”这句顺口溜的时候呢,也没有到务工大潮铺天盖地的年景。

    否则,光天化日之下,就能到有人胆敢扑过来明抢的地步!

    不用多说,下面该干的事儿就是赶紧找个地儿安营扎寨了。

    这不但是因为一路上旅途劳顿,因为身上钱财太多要为安全考虑,也因为天气的缘故。

    这里太他妈热了!

    洪衍武他们从京城出发的时候,京城已经到了零度了,可花城的白天却还保持在二十度上下。

    尽管他们已经把能脱的都给脱了,可里面的绒衣、秋衣总不能扒了吧

    还是热的人直冒汗。

    于是乎也甭废话了,旁边食品店里买了几杯速冻橘子水凉快了一下。

    洪衍武就带头,领着一行人直扑火车广场对面,耸立在十几棵椰子树后面的“流花宾馆”。

    他们兜里不差钱,这使得他们不像大部分人对大宾馆望而却步,还得费力去四处转悠,找便宜旅馆。

    进去一问价,拿出介绍信来,直接要了一个十二块的单人间,一个十五块的双人间,还有两个二十块的三人间,就和港客们做邻居去了。

    当然,富丽堂皇的大厅,宾客川流不息,服务员殷勤礼貌,也必然让几个没见过市面的小子们又好一阵地犯晕。

    很显然,这里的服务行业,已经有点习惯以顾客至上为宗旨了。

    而京城却还在想办法怎么才能遏制服务人员和顾客吵架,甚至大打出手的问题。

    这就形成了一种强烈且巨大的反差对比。

    回房之后,大家伙儿先各自洗了个澡,有的人还饶有兴致地尝了尝房间里为港客们放置的“金奖白兰地”。

    然后也没吃东西,就各自拉上窗帘,扑在床上闷头补觉了。

    这没辙,谁让这几天跟熬鹰似的,大家伙把眼睛都熬蓝了,骨头架子也熬散了,“睡”是第一位的。

    这么着,等到集体再醒来之后,已经差不多快下午七点了。

    不过“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他们可不是自然醒,几乎全都是饿醒的。

    得,找地儿吃饭又成了当务之急。

    &nbs



第885章 试点
    水婶因为有洪衍武这个精明姑爷而感到幸运。

    水清却更为自己有这个有本事的丈夫感到自豪。

    因为在她的心里,洪衍武的能耐大了去了。

    那可不仅仅是解决这点家务事儿的聪明劲儿,而是有着连厂领导也及不上的真正大才。

    当然,这并不是因为她曾跟洪衍武去过花城,知道他两地批发服装的买卖搞得有多么大。

    也不是因为知道他最近走运,赶上了“抢购潮”,刚把花城刚运来一大批低价牛仔裤顺利脱了手,又着着实实的狠赚了一笔。

    关键还是因为连杨厂长都束手无策的大难题,洪衍武却拥有从实处去解决难题的勇气和信心。

    谁都不敢承担的担子,谁都躲闪不及的责任,在洪衍武眼中却是根本不值得一提的小事儿。
1...390391392393394...48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