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返1977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镶黄旗

    可惜他不知道,洪衍武对这些东西比他还看重呢。

    事儿成了送他可以,既然没成,卖他就等于犯傻了。

    于是一样果断拒绝,反倒提出李导演如果有什么不想要的古玩字画家具,倒可以卖给他,价钱不是问题。

    正因为这个,他反倒真正引起了李韩祥的兴趣,俩人专为这些文玩聊了一会儿。

    结果就因为这一耽搁,突然间外面大乱,人声鼎沸,洪衍武反而遇到了今天最大的收获。

    怎么回事啊

    洪衍武和李韩祥一起走出去才知道,敢情外面是大陆剧组成员对午饭不满,闹了起来。

    而领头的就是西太后的扮演者,当前的影坛一姐刘晓芩。

    矛盾的引发点正是合拍片最麻烦的地方。

    由于剧组成员香港、内地的都有,和当时体制的限制。

    两地人员不但收入完全不同,在生活待遇和伙食待遇上大伙儿也实行一国两制。

    比如说演咸丰皇帝的梁嘉辉虽然当时还未出演过任何电影。

    但因为是香港人,他的片酬不菲,有单独的房间休息。

    而同样作为主角,早已成名的“两宫皇太后”京影厂刘晓芩和沪影厂的陈烨,她们都只拿五十块和四十七块的死工资。只能住在摄制组房间的地上。

    拍戏现场区别同样不小。

    内地的演员和工作人员,每顿仅有两个馒头、一根粉肠、一块黑咸菜。

    香港的演员和工作人员推来的餐车上,大鱼大肉、青菜和香喷喷的白米饭。

    想想看,两分钟前都还一起演戏,两分钟后却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n




第881章 停电夜
    俗话说,该来的总要来。

    自“伟人”7月19日和公安部长谈完话之后。

    洪衍武一直在畏惧的那把“达摩克利斯之剑”终于从空中斩落下来了。

    8月1日,京城市公安局为了贯彻响应上级的指示,率先在本市开展了打击刑事犯罪分子的斗争。

    具体的抓捕方式,是由每个街道的主任和居委会的人,分头带着各公安局、或是各派出所的人到有前科的或游手好闲的人家中把人带走。

    随后再进行甄别。

    甚至为了充足人手,为此还专门主动了一部分京城卫戍区的驻军来辅助。

    但不巧的是,真正等到了统一行动的这天晚上,南城两个区又突然停了两个小时的电。

    不得不说,这既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的地方,是可以让警方的行动更隐蔽,抓捕更突然。

    坏的地方,则是同样便于抓捕目标隐藏逃匿。

    所以这个夜晚注定是个热闹无比的夜晚,谁被罩在这个大网里,除了凭借自己的人缘,也确实有一定的运气成分。

    拿洪衍武认识的熟人来说,前门的“瑶子”、天桥的“钉子”是最先落网的。

    当时他们正在“前门大食堂”喝酒,是服务员带着警察上的楼。

    一桌十个人全部落网,因为手铐没那么多,几乎都是那麻绳儿捆走的。

    唯独“八叉”这小子走肾,当时在厕所撒尿,一看见楼下大批人集结,手电乱晃他就知道出事了。

    赶紧悄没声地逃之夭夭,因此而幸免。

    至于白广路的“小酸枣”,广安门的“大老屁”和右安门外的“老褡裢”,也全都没跑了。

    他们仨全是在自己家里,被居委会带着警察,直接给堵在屋里带走的。

    要说实话,这种和历史原本走向基本一样的结果。

    可真不赖洪衍武没说,也不是他们这些“把子”自己太笨,没把洪衍武的话当回事。

    关键是人都太贪,万万舍得手中已经掌握的“财源”和“权力”啊,因此一留恋,就总抱着侥幸。

    所以说这种结果看似偶然,其实实属必然。

    而与之相比呢,真正聪明的,还得说是“老鬼”和“小雷子”。

    这两位虽然也贪,可毕竟脑子清醒,做了最坏的准备。

    敢情自打洪衍武告诉他们今年的形势不好,他们就一直安排人手在附近派出所和分局盯着呢。

    这天晚上一看“雷子”们大举出动,自然提前来报信。

    哪怕是提前了二三十分钟,可已经足够“老鬼”和“小雷子”果断收拾好细软出逃的了。

    另外,“尤三”的所作所为尽管也早在街道里挂了号,但这小子也真属于命大的。

    那天晚上闹肚子,这小子出门上厕所,却正好碰见院儿外头停下了警车,呼噜噜下来了一堆人。

    嘿,趁着黑灯瞎火,居委会大妈眼神又不好。

    “尤三”当时乍着胆子没跑不说,还装唯恐天下不乱的好事邻居,主动问引路的大妈是不是抓“尤三”。

    一听说是,嘴里马上就骂,“嘿,那小子缺德事干太多了,早就该逮他了”,跟着还问用不用他给带路,演得就跟真事儿似的。

    结果警察和居委会老太太刚一进去,这小子扭身就跑,拖拉板儿都跑飞了。

    然后呢,他躲在工地水泥管子里睡了一宿。

    凌晨才偷偷跑到藏钱的地方,起了赃就直奔火车站了。

    再也没敢在京城待。

    总之这么说吧,洪衍武认识的各路玩主们,只要有名有姓的,十之五六就在这停电的两个小时内被一网打尽,从此与自由无缘了。

    但这还只是个开始,实际上从这一天开始为期整整三个月,这场风暴越刮越烈。

    直至看守所、拘留所人满为患,再塞不下人,才告一段落。

    而侥幸跑出去的也未必就此平安。

    因为全国各地都由警察、驻军拉开了一片罩天的大网,去捞捕那些侥幸逃出的罪犯。

    有不少人在未来的几个月里还被逮回来了呢,照样难逃这一劫。

    所以真实的情况下,旧日的京城江湖已经被这场“风暴”绞杀的完全不复存在了。

    真能平安无事,独善其身的

    ,除了洪衍武、陈力泉、“红叶”、“刺儿梅”、“大得合”这样果断抛弃了自己过去,真心愿意走入正常生活的人。

    也就是“淘气儿”、“顺子”、“菜刀”、“三蹦子”、“小媳妇儿”这些跟着洪衍武找到了有奔头的好日子,再不想走回头路的人。

    从这个角度来看,同样是偶然里透着必然。

    当然,如果拿同一夜的各自缩影来相比,就更容易看清楚这两种处境的差别。

    以洪衍武和陈力泉为例。

    断电的时候,他们哥儿俩和水清正守在电视机前看《阿信》。

    屋里一黑,几个大人错愕间。

    正在屋里一人玩儿的晓影,却登时欢呼雀跃起来,兴奋得嗷嗷叫。

    不为别的,凄凄哀哀温吞水一样的日剧她这么大点儿的小人儿可看不懂。

    而这一下好了,自然就有大人陪她玩儿了。

    果不其然,还不



第一百四十九章 阵痛
    1983年8月到10月,尽管风暴刮得愈加猛烈。

    可这种特殊的紧张劲儿对真正的本分人毫无影响。

    说实在的,除了邢正义、赵振民、张宝成他们仨忙得脚打后脑勺。

    除了洪衍武每天看了报纸都战战兢兢,变得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以外。

    包括陈力泉在内,大部分的福儒里的居民,对社会上的新形势都没什么太大的感觉。

    大家伙除了对“二王”的下场和迟志强出事儿这两件社会新闻,嚼嚼舌头,讳莫如深以外,再没什么更多的关注与评价了。

    反倒为街上打架的少了,偷东西的少了,这些实惠的变化而由衷喜悦、欣慰。

    于是大家的日子,当然是该怎么着还怎么着了。

    要说洪衍武身边,这段日子里所发生的新变化有三点。

    首先是他认识的两个官宦子弟都正式踏入了社会,变成了有工作的成年人了。

    一个是宋国甫的妹妹宋平平。

    她是广播学院的大学生,这个学校也就是今天的“传媒大学”。

    因此毕业后,她被分进了京城电视台文艺组工作。

    另一个就是许崇娅的弟弟许晓军。

    这小子因再次考高失利,已经彻底灰心不打算再考,于是死活求父母别逼他再念书了。

    那许秉权没办法,也就只好安排他去学个车本,打算安排他进个机关单位,今后就专门给领导开车当司机了。

    不用问,宋家和许家这两个家庭,别看当父亲的职位差不多。

    但孩子争气与否,却让两个家庭苦乐不均。

    而今后两个家庭子女们的发展前景,当然也会大大的有所不同了。

    其次呢,就是洪家的孙辈里,五岁的洪镒因为总去洪家老宅玩儿,竟然对家里的古董文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洪禄承盘库的时候,这小子屡次溜进去观看。

    他面对那些色彩斑斓的瓷器,那些挂屏、书案、博古架,全盘的兴味盎然。

    不但爱看而且爱摸,摸完了还要问大人这是什么,这上面的画儿是怎么回事。

    到了最后,花园子都不怎么去了,来了就奔洪禄承,然后就老老实实跟爷爷一屋待着。

    给他个笔筒或是如意之类的小件儿摆弄,就能玩上好一阵呢。

    这件事被洪衍武知道之后,啼笑皆非之余,也只能暗叹什么都是个缘分。

    在他记忆里,上辈子这个侄子其实是成了个字画的裱糊匠。

    一个月赚的钱连生活都不够,却一直没换个行业干,由此可见他喜欢这些东西那是骨子里的。

    不过这辈子这小子比上辈子命好,家里的这些东西,已经足够这小子开眼界、长学问的了。

    而有了从小耳濡目染培养出来的底子,兴许这小子今后在行里也能闯出点名堂呢。

    于是洪衍武反倒建议洪禄承有时间给孙子启蒙一下,真让洪镒带回来一两件玩玩也没什么,反倒能借此给他国学启蒙呢。

    还真甭说,确实立竿见影。

    洪镒这小子为了得到两件心爱的“玩具”,十分心甘情愿地按照洪禄承教给的,背唐诗、背三字经。

    这弄得他老子洪衍争还挺自豪,在家时不时就让儿子背几句,邻居们夸上两句,他就美得鼻涕冒泡。

    至于最后呢,就是国营企业的改革也在逐步展开,让水清的工作一下变得忙碌起来,甚至有些焦头烂额。

    敢情继年初时候,劳动人事部要求积极有步骤的推行劳动合同制以来,9月9日,国家又正式颁布了改革劳动制度的四项规定。

    即《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国营企业招用工人暂行规定》、《国营企业辞退违纪工人暂行规定》和《国营企业暂行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

    这四个规定,重点是用工、招工制度的改革。

    即国营企业新招收的工人都要实行劳动合同制。

    取消退休工人“子女顶替”和内部招收职工子女的办法。

    实行面向社会,公开招工,坚持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用。

    按照新的规定,在国营企业的新招工人中,可以突破劳动力的“单位所有制”,使劳动者的特长、支援和劳动岗位的需要较好的结合起来。

    这是国有企业用工制度方面的一次重大改革,意味着“打破大锅饭”已经成了上面务必要办的一件事。

    应该说政策确实是好政策,可好政策往往也会带来阵痛。

    为这件事暗暗叫苦的就是那些四五十岁,孩子的工作问题又尤待解决的老工人们。

    这自然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啊。

    想想看,一个工厂就牵动着千家万户,全市那么多家工厂,这反响会有多大

    于是各个工厂都变得热闹起来,这些基层的老工人们为了赶上“最后一班车”。

    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忙着找劳资科,忙着找厂领导,想尽一切办法办“病退”,想借此给自己的孩子解决工作问题。

    说实话,哪怕真办成了,他们的孩子到单位也就是个搬运工。

    可问题是,这是一辈子的事儿。

    那年头,所有人都只有一个念头,不吃公家这碗饭,根本没地儿吃饭去。

    所以为此,各个工厂的领导们也很为难。

    一边是可怜天下父母心,都是当爹妈的人,




第883章 走穴
    有人留恋大锅饭,就有人痛恨大锅饭。
1...388389390391392...48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