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返1977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镶黄旗

    而就这,还不是全部呢。

    一起收上来的许多不太像样的玩意,洪衍武还找了个街道小工厂的旧仓库里搁着呢。

    还有他西院屋里的近代字画、印石和邮票,存在粮食局宿舍一套三居室里的河捞文物,龙口村舅舅家里代收的那些东西,以及冒充港客从“硬木家具厂”买来,转移到亮果厂完颜老宅里的那些紫檀精品,也都未列入其中呢。

    如果这些要都算在一起的话,那恐怕还得再添个院子才




第762章 境界
    坦白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能让藏着心事的人减轻自身的负担。

    拿洪衍武来说,这些事儿从打他从嘴里一说出来,他就感到一种轻松。

    长久以来压在心里的份量先减轻了不少。

    而且今后锁院子藏东西,他可就不用再瞒着李福了。

    甚至就连洪禄承在内,都得想办法帮他打掩护,一起维持着局面。

    这省了他多大的事儿啊。

    所以对他而言,从此那可是“鸟儿鸣,花儿香,春光惹人醉,欢歌笑语绕着彩云飞”了。

    但反过来,对他的父亲洪禄承可就不一样喽。

    老爷子招谁惹谁了都已经是拿退休费的人了,就因为有这么个能惹事的破儿子,从此也就有了操不尽的心。

    那可真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啊。

    但没办法啊,谁让自己的儿子这么能折腾呢事已至此,不管也得管啊。

    而且这小子居然还说出了“我可不是要据为己有,万物过眼皆是空。纵观历史,任何人都不过是这些东西的暂时保管者”这样的漂亮话。

    那么老爷子信以为真,受道德使然,也就心甘情愿成了一头被拴在磨上的“驴”。

    可这下就算是摊上事儿了。

    比方说,显而易见的,这些么些物件的甄别、归纳、整理,恐怕就得落在他的肩膀上了。

    这多大的工程量啊

    只是话说回来,除了他,旁人也做不来啊

    因为就连王蕴琳和允泰这兄妹俩也一样。

    别看辨识古董是行家,可天潢贵胄、世家子弟却没有洪禄承管当铺的本事啊。

    所以这就该着。洪禄承前半辈子学那点生意经,如今看来竟然是为了儿子学的,这会儿给用这儿了,成了儿子的“大司库”。

    但这还不算完呢。就这样,老爷子还嫌事儿少,自己给自己招事儿呢。

    这不,就因为洪衍武抱怨了几句,说现在京城想用便宜价钱收点好东西,已经越来越难了。

    这洪禄承就多了句嘴,说津门过去有租界,曾是清廷遗老遗少、北洋废官和白俄贵族的聚居之地,也是土洋结合的妙处。虽然京城行市起来了,满可以去津门看看啊。那儿的好东西同样不少。

    嘿,那这洪衍武还不蹬鼻子上脸啊

    这小子当时就抓着话把儿了,又给他爸爸派了个差事。

    “爸爸哎,既然您是行家,那去津门淘换东西这事儿就拜托给您了,回头我把钱给您。对了,您要乐意呢,也可以带我妈去啊。既多了个专家,你们老两口也能一起散散心啊。”

    好,这不就等于是洪禄承自己给自己一竿子支津门去了吗

    当然,老话讲“皇帝不差饿兵”,越是亲信得力的大臣越得高官厚禄地封赏笼络。

    洪衍武也一样,不可能太对不起他爸爸了,怎么也得让老爷子的旅途舒服、舒心点儿。

    所以那就花钱呗,资金他给了两万,还允许老家儿吃回扣。

    说不用都买了东西,多余的就算他孝敬父母了,下次去下次再给。

    另外呢,还单独出钱包了边建功的车,要用汽车送老两口去津门。

    这样的“仪仗”,已经相当于局长待遇了。

    既能免得他的父母受奔波之苦,也可以让边建功代为照顾父母,很是方便安全。

    最后,他还大言不惭的嘱咐父母,说让他们多在津门玩两天,不用着急回来。

    什么五大道、劝业场、塘沽都去逛逛。什么起士林、登瀛楼、狗不理也都去尝尝。住就住“利顺德”,关键得玩儿痛快了,可千万别给他省钱。

    那口气,狂极了。

    但不得不说,绝没有花钱的不是。老爷子对儿子这“豪华之旅”的安排倒挺满意。

    这一高兴,不但欣欣然带着老伴儿上路,趁着暑假没结束,连闺女洪衍茹和大孙子洪钧也一并带去了。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祖孙三代一起出游的旅途之中,老两口对儿子的看法也来了个大调个儿。

    因为当王蕴琳说起洪衍武来,还在因他的“烧包”之举,担心他把钱不当钱,怕他以后有朝一日吃苦受穷的时候。

    洪禄承却于微笑中给了儿子一句相当高的评语。

    “你放心,绝不至于。咱们家老三,非但穷不了,而且做人也已经有点境界了……”

    这话要是被洪衍武亲耳听见,那非得对着镜子臭美上三天不可。

    不过咱们实话实说,尽管洪禄承自认在生意上挑不出洪衍武的毛病,但真正谈到境界,却还得属他这只老家雀儿。

    因为老爷子毕竟是洪家家主在三个儿子里看中的继承者。也是洪家十几代人的从商之道的唯一传人。

    他精通实务,早在中学毕业,就开始在自家的铺子里学习、历练。

    而且商业天分也极高,即使生逢乱世,也从没做过亏本买卖。

    那严格说起来,是一位秉承商业传统,经过几十年动荡市场和国情考验的商业大师啊。

    岂能是洪衍武这样只靠前世记忆和偏门经验的野路子可比

    别的不说,既然眼下发现衍武早就涉足商海,老爷子也就没必要等他厨艺学成,再满足他的好奇心了。

    因此已经应他的强烈要求,提前把赚快钱的办法告诉了他。

    结果就这么几句随便的点拨,落在洪衍武的耳朵里,就跟听到金科玉律似的,长久以来的困惑被一语道破。

    老爷子说的什么啊

    敢情赚快钱的方法就两个字“渠道”。

    洪禄承做出的具体解释是,经商表面上看说的是买卖,但本质其实指的是完成买卖的渠道,所有的利润也都从渠道而来。

    过去商人不事生产。原始的获利方法就是从某地把某物运输到异地出售。

    后来尽管出现了商人自己办厂、开矿,但工厂和矿产本身,同样是商人为了包揽物权,掌控一种渠道啊。

    而且就算是把工厂和矿产划成生产方,可要是和专门



第763章 开窍
    尽管洪禄承本人没有太在意,但他对洪衍武讲的这些话,产生的影响实在无可估量。

    因为首先要知道,洪衍武做生意,走的可是野蛮式的投机路子。

    对市场的实践经验,他积累的挺多,懂得的歪门邪道、阴谋诡计也着实不少。

    可要说到实处,他的商业天分和境界,其实并没有洪禄承所想象中那么高。

    这小子之所以做生意顺风顺水,点子层出不穷,主要还是托了重生的福。

    正因为有对历史的了解,亲眼见别人这么干过。他才知道这么干能成,这才敢于照猫画虎,付诸实施。

    他虽然也有点小聪明,可他的创新,说透了只不过是凭已知的经验尽量弥补前人的不足,不犯别人犯过的错误而已。

    最关键的是,他看到的所有东西都是分散的,在判断情况是否有利,和该采取什么样的后续措施的时候,完全是凭直觉、凭经验。

    这样的他,做点小生意还行,真要把企业办到了世界五百强的规模,那可就超出他的能力,玩不转了。

    这种情况下,如果历史一旦发生重大变化,失去了对未来的掌握。或许只要一个马失前蹄,就能让他前面的成功化为乌有。

    那么不用说,他身上最缺乏的,就是能把一切现象都联系成一体,能让他清晰分辨出实质情况。还能以此做出合理解释,并正确判断未来大势的商业理论。

    而他从洪禄承这些话里所得到的,恰恰正是这一点。

    况且由于这还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悉心教导,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儿子彻底的明白,尽快的掌握,洪禄承给予的所有的解释都是精辟入里,直指核心。

    并不会像大多数经济学专家教授那样,为了沽名钓誉,总故意遮遮掩掩、含混不清,非要把简单的东西给复杂化,好以此衬托他们的学识,培养观众的崇拜感。

    那么说真的,这可就有点与金庸笔下的张无忌在对上灭绝师太时,骤然领悟“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这几句话时的情形,好有一比了。

    也有点与风清扬传授剑法时,令狐冲听到那宛如惊天霹雳的一句“如你根本并无招式,敌人又如何来破你的招式”的情景,极为类似。

    总之,洪衍武的感受如同突然开窍的令狐冲、张无忌一般,同样是“一颗心怦怦乱跳,手心发热,陡然之间,眼前出现了一个生平从所未见、连做梦也想不到的新天地。”

    不夸张的说,如今突然听闻这洪家数代人精粹的智慧与知识,洪衍武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脉,产生了一种厚积薄发的进化。

    自己都能明确的感到自己,和过去彻底不同了。

    他惊讶的发现,其实只需用父亲说的观点来观察,无论任何买卖,他几乎一下就能找到最关键的核心部分。

    有了“渠道”这条经线,和“依赖”这条纬线,他就能轻易的测量出一个行业利润的来源,和经营模式上存在的不足。

    也能很快发现改善的办法,并判断其是否存在更多的商业潜力可挖。

    说白了,他似乎突然间拥有了一双可以看到商业本质的“透视眼”,那自然是要多兴奋有多兴奋啊。

    所以这样一来,在洪禄承离京的这段时间里,洪衍武几乎一有空就在琢磨其中的道道。

    他痴迷地沉浸在自己的思想里。想过去、想今天、想未来,从大清盐商、洋行买办,到官倒儿、煤老板、地产商,再到金融巨子,互联网的风云人物,通通在他心里过了一遍。

    甚至因为太过沉醉于其中,他呈现出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心不在焉,恍恍惚惚的状态。

    弄得身边的熟人不免都担心起来,还以为他有了什么心事、遇到什么难事呢。

    谁能想到,他是心中默默“进化”呢

    当然,任何知识都必须能解决实际问题才有价值,光说不练可是假把式。

    哪怕让洪衍武如获至宝的理论再好,可想终归是想,没经过实践考验,终归还是差了那么一点意思。

    不过要说偏偏也巧了,就在骤然“得道”之后,洪衍武正按捺不住内心“寂寞”,难以克制跃跃欲试的冲动之时,还真就有了这么一个迫在眉睫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放在了洪衍武的面前。

    怎么回事啊

    嗨,敢情麻烦竟



第764章 学以致用
    1982年8月底,就在共和国一边抗议日本文部省歪曲侵华史,要求日方尊重历史事实,在中小学教科书中恢复历史真面目。另一边又在同日本民间友好联欢访华团举行友好联欢会,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十周年这一天。

    就在遥远的台北,有一个名叫罗大佑的放射科医生,心怀忐忑,带着一把吉他走上舞台,举行他的第一次个人演唱会的这一天。

    这一天下午17点钟,在京城前门楼子底下的三岔路口处,也开来了一辆解放牌的大货车,慢悠悠地停在了马路边。

    而超乎人们意料之外的,是这辆货车可并非只是简单的停泊。

    因为随后下来了两个人拉开了后车厢,然后在放下的挡板上和汽车车头上,都分别挂上了一块标有“厂家清仓,减价处理”字样的大红布。

    再后来,居然一个人坐在车厢里,一个人站在车下头,就这么吆喝上了。

    “瞧一瞧了,看一看,清仓大甩卖啊!”

    “走过,路过,别错过,优惠处理,时间有限!”

    众多的路人们这才反应过来,原来这辆汽车居然是厂家自己来销货的。

    要说这种情况可是真新鲜,这个年头谁也没见过这么卖货的呀!

    这忒能对付了,真是不论场合,挂个幌子他就能开张啊!

    何况工厂的产品向来不都是商店卖吗这怎么变成他们自己来了那今后商店不得喝西北风去

    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蹊跷,吆喝声让解放货车一下成为了行人们眼中的焦点。

    这又赶上了下班时间,再加上“优惠”和“有限”这两个字眼儿也充满了诱惑。

    那么不自觉的,许多人驻足停车,围拢过去看究竟也就成了必然。

    事实上,没过五分钟呢,解放车车厢后面就有了好几十口子了,簇拥在一起,往车厢里观望。

    还别看车里商品的种类实在单调。除了衬衣就是短裤,还有男女凉鞋而已。

    样式也挺普通,几种商品就摆在后车厢的最外沿,都是商店里的常见款。

    可问题的关键,是那阵势着实惊人啊!

    且不说帆布笼罩的车厢里面,那摞着的货物跟山一样,严丝合缝塞满了车厢。

    就那两个卖货的,一人拿着一个茶缸子,全都是一副横眼瞅人的大爷样,比商店里的服务员看着还不好打交道。

    嘿,这就是标准的国营的派儿,没跑儿。
1...341342343344345...48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