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返1977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镶黄旗

    于是这一下,大家都有茅塞顿开的感觉。

    不但洪衍争没话说了。就连洪禄承都承认,“对对对,大集体的买卖和咱们家老铺的事儿,确实不一样,是我想偏了。看来似乎可行。”

    允泰和安书记则对视着点了点头,兆庆更是兴奋起来,连连催促洪衍武快把主意说出来。

    可要说也真气人,屋里人们意见终于达成统一了吧,洪衍武自己又给大家泼上冷水了。

    他随后竟然说龙口村的情况不适合搞工业。

    他的理由是,第一,龙口村位置偏远又在山里,路不行,那么搞工业用汽车批量进原料,往外运货都不方便。

    第二呢,无论任何工业的厂子都得购买机器设备,小五金厂和小水泥厂也是一样,那么启动资金至少也得几万块,耗费成本太高。

    第三呢,集体企业也并一定就都比私营经济安全。这主要还得看经营内容和发展规模,如果要是和国营厂子争抢资源和客户了,那恐怕就会先倒霉了。

    第四呢,搞工业还破坏风水,糟蹋环境,工业生产离不开污染。生产的产品越多,有毒废料就越多,那是会让人生病的。

    这么一来,又说的大家哑口无言了。

    安书记甚至不由摇头苦笑起来。

    “他三外甥,你真是一张好嘴啊。老头子我今天算是见识到了,什么是黑能说成白,死能说成活啊。可……可我就糊涂了,那你这两边倒的,前后不是自相矛盾了吗那到底是让我们办厂,还是不办厂啊”

    倒是兆庆沉得住气,听出了洪衍武意有所指,赶紧劝安书记安心。说洪衍武既然想的这么全面,那肯定有更好的办法。他不会拿大家开涮的。

    于是洪衍武又不由哈哈笑了起来。“生我者父母,知我者表哥,也不亏我替你琢磨出个好项目。”

    而跟着他就把剩下的话全吐露出来了。说自己的意思其实是办手工艺品厂。




第二十六章 打压
    龙口村的事儿大致说定。

    今后销路的问题不但由洪衍武一力承当,只需龙口村保质保量的生产。他另外还表示愿意出资五千块,借给村里充当前期流动资金。

    为此,安书记更是高兴,他一个劲的感叹。

    “亲戚就是亲戚,一遇见事儿就显出情分来了。这可真是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了。”

    而这时候厨房也开始陆续上菜了,各种菜肴摆满一桌子。

    于是在洪家父子相请下,大家团团围坐,举起杯来。

    可正当安书记借花献佛,先敬了洪禄承一杯酒,还没完全咽下去时候。

    却没想到,正好这时陈力泉带着安太阳和安月亮回来吃饭。

    进屋乍一亮相,就他们那副改头换面的模样,当场就把安书记给呛着了。

    一口酒差点进了气管子,马上剧烈的咳嗽起来。

    敢情安太阳和安月亮全都是大蛤螟镜上贴着商标,上身是比女人裙子色都多的花格衬衫,一人还一条特宽的牛仔大喇叭裤。

    偏偏最下面,是光脚穿一双乡下的自制方口布鞋,头发一人一个汉奸中分,抹得直往下流油。

    谁看见,那都得烧眼睛,受不了。

    所以其他人也很震惊。除了长辈们瞠目结舌,年轻人里男的都忍不住哈哈大笑,女的是捂着嘴直不起腰来。

    安书记缓过来一点,就立刻臊着脸大骂。

    “看看你们俩这德行,走到大街上,简直是祖坟跑了风水。这就是你们要赶的时髦是人穿的裤子吗这是给鱼穿的裤子!”

    安日头遭受打压,却噘嘴不乐意了。

    他倒真不亏洪衍武夸他性情,马上反唇相讥。

    “叔,你不要总看不惯年轻人新潮。你年轻的时候比我们还爱捯饬呢,婶子就常说,过去你夏布小褂两天一浆,白布袜子一天一换,一个梆子脑袋,恨不得一月刮十回,也臭美着呢!今天我们穿喇叭裤你就不乐意了,也太**了,真是封建家长作风……”

    一番话,气得安书记一个没顺过气来,又咳嗽起来。

    洪衍武也是莫名其妙啊,就问陈力泉。

    “怎么回事,你干嘛给他们打扮成这样弄这么夸张,瞧给安书记气得。”

    陈力泉却是有苦难言,冤枉得很。

    “哪儿啊全他们自己挑的。我给他们拿素净的不要,衬衫说越艳越好。我也给他们直筒裤了,告诉他们这喇叭裤都过时了。可他们不,看上这些,就非穿不可。”

    而安太阳这又动了小人之心,唯恐洪衍武舍不得,赶紧抢过话来。

    “你说过的,我们看上了就拿走,不许反悔。什么过时不过时的,我们懂,电视里演的外国人,香港人都穿这个,这就是最时髦的。只可惜不是化纤的,要是裤线能压平整就好了……”

    安月亮也很“潇洒”地抚摸了油油的头发,说“就是,绝不能反悔。你们的发蜡我也要了。真好使,我头发过去老支棱着,就没这么顺溜过。这下可没人说我是农村来的大傻了。”

    洪衍武已经说不出话了,唯有点头同意而已。

    可安太阳还不罢休,竟摇头晃脑又舔着脸跟安书记提出新要求,说他和弟弟要晚回去两天。

    他说陈力泉告诉他们,8月7日,京城动物园刚来了两头法国人送的狮虎,最近京城人都往动物园跑。他们明天怎么也要去看看这怪东西,到底是像老虎还是像狮子。

    安书记哪肯答应,抚着胸口,反倒狠狠地骂。

    “你们俩兔崽子,还想跑人多的地儿丢人现眼去甭废话!哪儿也不许去,明天必须乖乖跟我回去。就你们这副鬼样子,不管是狮子老虎,见着你们也得拉稀。人家法国人好不容易送来的珍奇动物,回头再让你们给吓死,积点德吧……”

    “哈哈哈!”

    这几句可训得真到位。除了安家哥儿俩又撅了嘴,大家都被安书记的话逗乐了。

    安书记脾气急,确实是个雷厉风行的人。

    因为尽管洪家热情想留,可第二天一大早他还是着急忙要带



第二十七章 真意
    洪衍武说到最后,又习惯性地开始嬉皮笑脸。

    可洪禄承是多么精明的人,哪儿能这么容易被糊弄,一句话,就捅破了他的遮羞布。

    “说的好听。可我怎么觉着你口不对心呢。好人你这个‘好人’做得未免太划算了。人家生产这些东西才能挣几个定价还不是你说多少是多少可你懵洋鬼子占得一定是大头儿。这就是你的成人之美我看你是掉钱眼里了,连亲戚都算计。帮忙都帮得这么市侩。”

    可别看被父亲拿话挤兑,洪衍武还真脸不红心不跳。

    他振振有词的说,“爸,您对我可有偏见啊。首先我不会刻意压表哥他们的价格的,反而会尽量照顾。其次什么事总得互惠互利才能长久。我要纯帮忙,时间一长表哥他们也会不好意思的。更何况我自己也问心无愧。不说别的,我这主意值不值这个钱我要刁买人心,满可以不告诉他们卖外国人啊。他们更得承我的情。而反过来说,我找别人也能把我要的东西做出来。龙口村却很难靠自己把东西销出去。难道这不公平不是按劳取酬”

    洪禄承被顶撞的可有些气恼了,一拍桌子。

    “你还挺有理!你要不是我儿子我才懒得说你。你懂不懂我说的重点不在于你赚多赚少,而是要你明白,钱是赚不完的。人如果太贪了,见着钱就想伸手,是要吃大苦头的。机会再好也要懂得审时度势,别忘了,龙口村的大集体可不包括你在内,你非掺和进来要有个万一呢这就是在冒没必要冒的风险!再等等又怎么了以后有你赚钱的好时候!我的傻儿子!”

    老爷子带了感情,骂是骂,可也真是为了自己儿子在着想。

    洪衍武听得心里发热,心情激荡下,也索性把心思全敞开了。

    “爸,您说的对。这个道理我也明白。不瞒您说,如果我要只是为了自己过舒服日子,有几个钱花,当然没必要掺和。可惜不是,有的人、有的事儿是等不起的。我有许多事都得尽快着手去办,我不能不想办法多赚些钱……”

    而跟着,洪衍武就把他创办了服装夜市,怎么帮着别人安排生计的事儿给说了。也把自己一直在买古玩字画和工艺品的事儿给说了。

    这些个一直藏着的事儿当然更让洪禄承出乎意料。

    老爷子听得惊疑不定,皱起眉头,途中几次想要开口。

    可洪衍武既然打开了话匣子,也收不住了。

    似乎这些秘密藏着心里太久,他必须得一次性宣泄,释放出全部压力似的。

    于是丝毫没给他爸爸插嘴的机会,完全自顾自的一气儿说了下去。

    “爸,我自己现在过上好日子了。可却实在不忍心,眼看着那些跟我有一样经历的人,在‘运动’中走错路的人,想过正常的日子过不上,不得不一直这么错下去。我最清楚,这些人的身上不全是坏毛病,他们也讲情义,也懂孝道。因此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我就觉得自己应该帮他们一把。如果连我都不帮他们,就更不会有人帮他们了。这难道不是积德的事儿吗”

    “爸,更重要的是,那些有意义、有价值、却因人们忽视轻慢,而逐渐失去的宝贵之物,难道您就没注意到吗拿咱们的文玩字画来说,从清末至今,多少好东西流到国外去了。‘运动’中被自己糟践的就更别提了。而这些文化遗产近年随着海外游客增多,价格才开始逐渐上涨。可即使翻倍,也仍是个白菜价。我不在这个时候,尽量多留一些好东西,那都得便宜了外国人,这难道不可惜吗”

    “咱们不妨再说说单先生,多大学问对古建的研究几乎无人能及。咱们家的老宅要没有人家,谁能修得好啊可他的本事偏偏留不下来,因为没人重视没人认。现在一说建筑,出的书全是西洋派。单先生用半生积累,辛苦数载总结的古建工艺,拍的照片,出版社居然不肯出,说除非自费印书才行。那万一这些知识要失传了不遗憾吗不说别的,咱们老宅日后要再想修可怎么办呀难道也弄个红漆绿瓦的糊弄事儿您能接受吗”

    “还有您和妈,过去总说咱们京城的果脯好吃,饽饽精致,式样繁多。可现在外面卖的那些蜜饯,就是个大糖块儿。糕点呢,江米条塞钢棍儿,桃酥硬的能砸死人。连洪钧这样贪甜食的孩子都不爱吃。”

    “怎么回事没人再好好做了。都图个好做、便宜、省事。我现在就担心啊,真等咱们家有朝一日能把‘衍美斋’重张了,兴许连会做糕点的烘炉师傅都找不到了,那老铺还是老铺吗这个您想过没有”

    “哎,这就是让我急、让我怕的事儿啊。我们的改革开放是件大好事,能把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生活方式引进来,也会促进民生经济的改善。可副作用就是,容易对洋人价值观和文化产生盲目崇拜。我们现在的人干什么都太绝对,非黑即白,一拥而上,不计后果。本来‘运动’就已经让不少传统的好东西永远丢失了。可如果这种情况是一直持续没有改善,那就是雪上加霜啊,您能想象若干年后的京城会变得多么糟糕吗”

    “我想过了。多半我们的生活会全盘洋化,丧失了我们本土特色。或许就没有麻豆腐,没有豆汁、炒肝、没有华医、没有手艺人了。取而代之的不是一个



第761章 交底儿
    正是通过这一次开诚布公的交谈,父子俩过了心。

    但坦白地说,当洪禄承耐心的聆听完洪衍武介绍的情况,他也无法提出更好的建议。

    因为洪衍武在生意上的运作模式实在趋于完美。

    首先,所有的生意里,无论上与下,内与外,都离不开洪衍武的统筹与安排。

    他的作用无人可替代,用资金、信息、货源和官方支持,牢牢把控着商品的销售。

    只有他在,这些买卖的收益和秩序才能维持一种巧妙的平衡,实现高效率的运转。

    其次,由于洪衍武制订分配制度相当合理,奖惩分明,有据可循。

    这就把所有人的利益绑定到了一个方向,成功实现了利益均沾,携手并进。

    当然,最出色的还是安全方面。

    哪怕是出了什么事儿,因为官面有宋国甫照应,完全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而且由于营业执照都是别人的,洪衍武的指令又是通过几个指定负责人来执行的,那么追查也只能追到别人的身上,根本就没有官方证据显示洪衍武参与到了经营之中。

    于是这就形成了一个相对安全的断层。

    另外,如此操作还有一个更加了不得的作用。

    那就是把实质上规模很大的暴利买卖,用“障眼法”变小了。

    使之成为了不显山不露水,可以闷声发大财的“小生意”。

    既不会引人瞩目,也不会让人觊觎。这一手高明不高明

    所以事实上,洪禄承反倒在洪衍武的身上感受到了无尽的惊喜。

    他的感受就是,这个儿子如今做事目标明确,规划周全。不但懂得抓大放小,而且真有几分另辟蹊径的本事。

    最难得的是,在无师自通的情况下,洪衍武居然所有的举措都符合商业原理。

    哪怕是洪禄承自己年轻时候,没经过学习,也做不到这一点。

    那么没有别的解释,也只能说明他的儿子是个悟性极高、百年难得一见的商业奇才。

    但这还不算什么。真正让洪禄承晕头转向、找不着北的,还是第二天,他跟着洪衍武去老宅看了一眼这小子囤积的东西。

    尽管心里早有准备,可到那儿之后,他还是傻眼了。

    因为洪衍武弄来的好东西实在太多了。

    不但“衍美楼”的三栋小楼满了,洪家的后罩楼、四进院儿,三进院儿,外加一个地窖,也居然都放满了。

    这八十多间房呢,想想这是一幅什么场面!

    要说这也难怪。

    因为洪家原本自己的东西就不老少,而洪衍武这几年也一直没停手的东买西买。

    另外“菜刀”、“三蹦子”带着几十口子人每天东城、西城的转悠,不间断地收东西,这都一年多了。

    那自然就变成这样了。

    要是大致估量一下,光家具、瓷器、字画加一起就得有六七万件。

    说是满京城的过去大户,家里尚能留下的东西,有三成都到洪家这儿了,这话应该不算过分。
1...340341342343344...48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