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返1977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镶黄旗




第720章 试卖
    干是要干的,可对郭长春来说,做出这个决策,心里的压力并不轻松。

    因为一方面,他要跟一些常年在社会上厮混、折腾的陌生人打交道。

    而对这样的群类,他过去一向是敬而远之的。

    他们坐过牢吗他们说话算话吗他们要发现他根本出不起钱又会怎么样

    未知就代表恐惧,这些困扰必然会出现,也是一种冒险。

    同时另一方面,他还得光明正大,在耀目的灯光下冲着过往人群卖力的吆喝。

    这可与他过去躲在偏僻的角落和黑暗的灯影下,做贼一样的招揽生意,完全是两回事。

    会不会让熟人碰到呢真要被人看见怎么办他真的有勇气,像唱大戏一样,不顾一切的拽开嗓子吗

    正是带着这样的忐忑不安,郭长春第一次站在了服装夜市中央位置的一辆三路车后面。

    这块一席之地原先的主人叫“德子”,虽然说话不免蹦出个脏字,可待他还算客气。

    一见他先给他递了根烟,然后就主动给他介绍起车上的货色来。

    这辆车上突出的是艳。

    除了一些牛仔裤、化纤裤子,几件棉大衣和二十双男式皮鞋以外,几乎全是各种鲜艳颜色的女式蝙蝠衫。

    架子上挂着,三轮上摆着,五颜六色,袖子飘荡,晃眼得很。

    据“德子”说,化纤裤子和棉大衣都是区服装公司的货,每个摊子均下来的任务,卖剩下这些,死活也出不去了。

    眼下只要不赔就往外出,就别惦记挣钱了。

    正格的还得靠“广货”,价可以随便往高了要,还好销。

    至于批发价,“德子”怕郭长春给忘了,细心的拿笔写在了他的手上。

    可说实话,面对这些价格高昂,样式奇怪的“广货”,郭长春还真没产生多少信心。

    他怎么也想不出,怎么会有人愿意花大价钱买这样稀奇古怪的东西。

    就连牛仔裤也一样,哪怕那市场外的大照片他也喜欢看。

    可这玩意分明就是工厂的劳动布制服,不出五块的东西,硬要卖到十五块以上,这实在让他心里没底。

    但事实证明,“德子”确实没骗他。

    服装公司的货对顾客压根没什么吸引力,那些灰蓝色的裤子、棉大衣根本不值得陈列出来,和“广货”摆放着一起,根本没人会注意到。

    开市之后,过往的人只把眼神放在那些不被郭长春看好的东西上。问价也只问这些。

    而且就吆喝这件事来说,也远比郭长春想象中要容易。

    因为市场不止他一个人,他身边也不再是卖冻柿子的老太太和卖指甲刀、小剪子的老娘们。全都是些生龙活虎的小伙子。

    他觉得自己身上无形中获得了一种神秘力量,似乎是从身边的摊主身上取得的。

    他不可能听着别人放肆的大喊大叫,而他自己却无动于衷一声不吭,那样反倒成了另类。

    何况身后还有“德子”在蹿腾呢,

    “喊啊,大哥,不喊生意就被别人抢走了。怎么引人怎么来,怎么吹牛x怎么来,越夸张越好……”

    于是郭长春不是太费劲的就憋足了中气开了口,只是一鸣惊人,立刻就把许多人吓了一跳。

    “花城的牛皮鞋啊,省优、部优、国优,花城的啊……”

    周边的几个摊子差点没乐劈了。

    “德子”赶紧指正,“哎哟,大哥,您第一天干这个别楞学电视、报纸的词儿啊,咱这不是化肥,不是电器,卖的是时髦服装,您听我的……”

    &n

    bsp;“高仓健的牛仔裤啊,‘柳蜜’(黑话,泡妞)专用啊,穿上大飒蜜往你身上扑啊,谁穿扑谁啊……”

    好,果不其然,立刻招引来不少人的侧目,而且没多久成交了第一笔生意,痛快的简直不像话。

    敢情就在郭长春为一条牛仔裤,战战兢兢,腿哆嗦着喊出了十八块的价格。

    他还在琢磨对方要划价,底线是定在十六好,还是十七好的时候。

    却没想到那惦记挨姑娘扑的小伙子睁大了眼睛,二话不说掏钱直接塞他手里,然后拿起裤子就走了。倒像是怕被他追来似的。

    而郭长春甚至还没来从欣喜中反应过来,“德子”就告诉他,东西卖低了。说牛仔裤没人卖过二十以下的……

    就这样,郭长春再次被



第721章 鸿运
    第三天,郭长春更是走了鸿运。

    当天生意不但像头两天一样红火,而且临收摊半小时前,他居然一下子就把车上积压的五件棉大衣全给卖掉了。

    敢情当天晚上有六个南方木匠结伴刚到京城。

    由于他们的老乡已经在木匠市场附近给他们安排好了住处,所以一出“京城火车站”,这几个人就按照信上的地址打听新街口。

    可偏偏他们衣服单薄得厉害,几个人又不适应京城严寒的天气。

    结果到“西单”倒车时,他们嘴唇已经冻得发青了。

    那没辙,这种情况下,看见服装夜市谁还能走得动道啊再怎么说,命也比钱重要不是

    而且更巧的是,偏偏整个市场的棉大衣早甩没了,就郭长春这车上还有五件。

    相比起来,滑雪衫的价格可比棉大衣贵多了。

    那不就该着郭长春发财吗

    所以那些南方木匠的钱不但轻而易举地流进了他的腰包,而且还互相争抢呢。

    谁都怕变成最后一个,得多出钱卖滑雪衫。

    而郭长春也是做梦都想不到,天底下还能有这样的好事。

    当他把一件件棉大衣递给几个冻僵的人时,内心有一种无以言说的愉快。

    他既救了这些人的命,同时也赚了钱,每件挣了有五块呢。

    人家连划价都没有,反倒一个劲的感谢,庆幸买到了这梦寐以求的宝贝。

    谁赶上这甜买卖不得乐出屁来

    这么一来,他这一天交完了二十块租金,可就挣了有近九十块了。

    如果要把这三天加起来,他个人收入已接近二百。

    这么一来,他不再犹豫了,做出了完全背离自己初衷的选择。

    这天晚上临近收市的时候,他就硬着头皮把自己实际情况都跟“德子”说了。

    他表示自己从工厂出来以后,卖鞋垫也没挣几个钱。他已经想办法在筹钱了,可明天最多也只能弄到四百块。

    他的意思是能不能剩下的租金缓一个星期再交,他情愿把这先交的四百只当三百算……

    郭长春脸红心跳的说到这儿时,真是说不下去了,窘得不行。

    可他万没想到“德子”倒笑了,反倒说了一句“老郭啊,你可真是个老实人。”

    敢情对这一点,洪衍武早有预计。

    因为他相当清楚,这年头的经商者,无可奈何,为生活所迫者才是大多数。

    所以别谈什么商业素质,注定了这个群体谨小慎微,锱铢必较。

    哪怕再好的条件,他们心里也会存疑。

    另外也别谈什么商业资本,即使这些人手里有几个钱,也不多。

    恐怕就是亲眼见着兔子,舍不舍得彻底把鹰撒开,还两说着呢。

    但是,只要他们正式接过来干上了,也就知道这里面的好处了,那后面的事儿也就好说了。

    所以完全可以先迁就他们一下。

    这样,洪衍武就跟底下人打了招呼,说只要把家庭情况和地址搞清楚,头一个月先交一半,月底补齐也是可以的。

    实际情况也确如洪衍武所料,其实无论是“老臭儿”带的卖裤衩大汉,还是接手“出溜儿”那摊儿的长发小青年。

    他们虽然都被服装的利润吸引,愿意接手。但也都提出了这样那样的借口,表示马上凑齐六百块有困难。

    有更鸡贼的,还提出希望能再降低点租金呢。

    而像郭长春这样竹筒倒豆子把自己真实情况都抖落出来,还主动表示愿意加价的,也真是绝无仅有的独一个。

    所以最后当“德子”完全按照洪衍武的条件回复了郭长春以后,算是皆大欢喜,郭长春一下就踏实了。

    可他高兴是高兴,却不肯反悔,“轴”病又犯了,仍然坚持要多给“德子”一百块。

    他的意思是,“德子”不但是帮了他一把,也是救了他。

    而且不管“德子”是为了什么,能把这么好的生财之路让给了他,每月就收六百,分明吃了大亏了。

    那怎么也得表示表示感谢

    。做人不能太亏心。

    结果这么一来,“德子”就更乐呵了。

    “老郭啊,你还得我亏得慌呢你可真有意思……”

    跟着忍不住拍拍他的肩膀。

    “这几天,我真就看出来了,你跟别人不一样,就是个老实人。别的也不说,就从今儿那几个南方木匠身上,你每人就挣了他们五块,我就知道你为人厚道。”

    “可咱哥们儿也没欺负老实人的习惯,你对我实实在在的,我也对你实实在在的。我不差你这点钱,可你现在缺钱。所以该怎么办还怎么办吧。你一个子儿也甭多给我,到月底能按时把九百块交上就行了。听见没有”

    “说真的,其实我倒是担心你这性子,有点‘一根筋’,不适合干买卖。你心又太软,舍不得对买主‘下刀子’。挣钱恐怕比别人要难……”

    什么叫意气相投啊这分明就是。

    &n



第722章 双霸天
    要说服装夜市摊位出租的事儿,洪衍武压根就没费什么力气。

    主意是他出,事儿却都是底下人干的。

    这就是当“把子”的好处,累心不累身,只要定好了大方向,繁琐、具体的事儿交代给别人就得。

    其实还别说这一摊了,外汇券的事儿有陈力泉帮他看着,他也大撒巴掌不管了。

    而且还不光京城,连滨城同样是如此。

    一过了春节,滨城的“大将”终于有了消息,主动用电话跟京城这边联系上了。

    洪衍武这才知道了为什么节前他给滨城发电报、打电话,就是找不着“大将”的原因。

    敢情自从去年“五一”办过洪衍文的喜事之后,“海碰子”们一回到滨城,就开始按照洪衍武的指引去试着承包海滩。

    应该说,这件事儿大面上还是进行得挺顺利的。

    钱对“海碰子”们可不是问题。

    有洪衍武的十万在,“大将”自己出了四万。

    然后让其他人按自愿出资,又凑了八万块。

    最终是以二十二万成立了公股。

    这在当时绝对是一笔巨款了。

    “海碰子”们下手也不算太迟。

    还别看东南岸的好地方虽然都被别人占了,可西北岸因为离城市较远,还有大片的空白海滩无人入驻。

    再加上他们对西北岸又比较熟悉,“巴蛸”、“海狗子”、“海兔子”家本身都是西北岸渔村的,他们这帮人在这片地区,官面儿、私面儿,都很吃得开。

    整个西北岸可以说是由着他们挑,由着他们选。

    那最后圈定的具体范围就大了。是从“九头山”到“龙王庙”连成片的整个海域,而且达成的意向是可以长包十五年。

    要说这其中唯一的一点小障碍,也就是政策要求承包人必须得没有正式工作,才能签合同了。

    而这一点,还真是让有工作在身的“海碰子”们有点犹豫。

    因为谁要是舍了铁饭碗,可就是拉弓没有回头箭了。

    事到临头,没有点大勇气和真魄力,迈出这步够呛。

    但很快这也不是问题了,因为随着韩莹怀孕的事儿曝光,她一下成了“计生办”围追堵截的对象,成了单位施加压力的对象。

    这就促使“大将”痛下决心和韩莹一起辞了职。

    然后他们俩和“大将妈”一起,带着小谢武躲到了“蛤俐湾”,待在“老刀鱼”的家里养胎待产去了。

    这样一来,他们不但有村书记和“老刀鱼”的关照和庇护,没人来打扰,有关承包海滩的事儿也彻底没了阻碍。

    最终,承包合同以“大将”和“韩莹”的名义分别签订了下来。

    近五十公里的广阔海域,一整个大海湾,就这样成了“海碰子”们的共有的基业。

    而远在京城的洪衍武就成了第一顺位的大股东,按比例划分,占据了公股百分之四十五的权益。

    这就是说,不知不觉中,这小子已经成了滨城西北海岸最大的地主。

    竟又在京城“西单一霸”的名头上加了滨城的“西北岸一霸”。双霸天了!

    最关键的是,“海碰子”们多会挑啊!没有人比他们更熟知海岸的情况了!
1...324325326327328...48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