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1977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镶黄旗
那不用说,俩丫头没美上几天,就很快被强制着恢复了本来面目。
而且为这事儿,始作俑者洪衍武都块成全家的公敌了。
让他几乎一夕之间就回到了“运动”时代,差点没被家里人给批臭了。
不但父亲和大哥好不容易对他产生的一些正面印象就此大打折扣,面对他又跟过去似的一脸寒霜了。
这次就连母亲也埋怨他办事不带脑子,叹着气让他记住教训。还说什么洪家的孩子永远不许穿奇装异服。
结果弄得洪衍武天天夹着尾巴的低头出入,都不怎么在家里吃晚饭了,生怕自己影响家里人的食欲。
可他又有多么冤枉呢也只能在心里为自己好心办坏事而感伤了。
不过所幸“公道自在人心”这句话还是有些的道理的。并不是所有人都看不到他的好。
至少水清就是能理解他的人。
尽管洪衍武给她弄的几件衣服,她自己其实连穿都不敢穿,可她却深承洪衍武的情儿。
哪怕在家人质疑的时候,也坚定不移的替他说起了公道话。
像水清把衣服带回家的第三天,水婶儿收拾她的屋子无意中发现了,一回来就问她。
“清儿,你这哪的衣服啊,这里儿不是里儿,袖儿不是袖儿的。再瞧这裤子,劳动布怎么还不是一码色啊!你买的这都什么呀这是”
水清就耐心解释。
“妈,这叫石磨蓝牛仔裤,这个叫港式蝙蝠衫。现在花城那边特流行,小武特意带回来给我的……”
可水婶儿一听直接“暴汆儿”了。
“啊他给你的敢情这就是牛仔裤啊。我告诉你,赶紧还他啊……”
水清不解。
“干吗呀您”
水婶儿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
“干吗这是正经衣服吗他们家小茹多好的姑娘啊,穿上也跟个女流氓似的,结果怎么样一上街就身后头就跟着一群不三不四的人。我告诉你,这些破玩意,丢人现眼。爱谁穿谁穿,反正你不能穿,还他!”
水清赶紧保证。
“妈,您放心,我不穿。其实我也觉着穿这样的衣服不合适。可再怎么说,这不是人家一番好意吗咱总不能伤人家吧”
只是水婶儿的顾虑却更多了一层。
“好意这世界上就没有白拣的便宜。凭什么呀人家平白无故的送你东西,赶快脱下来。脱下来给人家送回去。我可告诉你,我可是为了你好。因为小武现在可不是孩子了。他还有前科,名声不好,你又是个大姑娘。他送你衣服……这……成什么事儿了,这要传出去……”
水清摇着头,不由抱怨一声。
“哎呦,我说妈,您想哪去了跟您说吧,小武不光给我一个人带了衣服,我们医务室的蓝招娣也有一份。传出去又怎么了不就是一个单位的同事吗何况我们俩也都给钱了。”
可没想到一提钱,对水婶刺激更大。
“给钱了哎呦,那你不更犯傻了吗自己不穿的衣服还给人家钱你那工资虽说不少,可要就这么胡花乱花的,你以后自己过日子我能放心吗晓影不得跟你喝了西北风……”
而就在母女俩正说到这里的时候,水澜也下班进家门了。
一见着桌上的几件衣服,她倒是眼里冒了光,拿过来就在镜子前比划上了。
常言道,三个女人一台戏。那可想而知,这事儿打这儿起也就更热闹了。
果然,等水澜大概弄清了是怎么回事,她一开始先站在了姐姐的一边,教训水婶儿老脑筋来了。
“妈,您这就不懂了吧这可是典型的劳动人民的服装,在美国是放牛的人穿的,所以才叫牛仔裤嘛,其实本质上和咱们的劳动布制服没什么区别。”
“这又有什么不正经的了我们局里,好几个女孩都穿上了,连我们局长的亲闺女都穿。
第一百六十一章 引子
无论是西院还是东院,水清都没见着洪衍武的人影,这小子又“出门避祸”去了。
水清本来想把三十块钱放下,托洪家人转交的。
可洪家人对洪衍武弄来的那些奇装异服甚为蒙羞,这一听是服装钱,根本不好意思收下。
所以没辙,钱的事,水清也只好等见着洪衍武的时候再说了。
不过既然来串门也别白跑一趟,她倒是现学现卖,没忘了把水澜那套理论拿来宽慰一下洪家老两口。
而且还从“孝道论心不论事,论事万年无孝子”事儿的角度,着实替洪衍武说了不少好话。
那么接下来的事儿可就意思了。
水清的话有多大用姑且不论,反正她这一来吧,就跟个引子似的,像起了个头儿。
那后头接二连三的,居然不断有人登门,在洪家老两口面前说洪衍武的好话。
首先是李福,他大包小包的买了不少东西来看洪禄承夫妇。
说是自己要回老家过年了,特意来辞行的,也给东家拜个早年。
为此,洪家老两口可是都觉得李福太客气了。
洪禄承一边让座请茶,一边就说,“老李,你好几年没回去了,今年是该回去看看了。可是论礼儿,怎么也没有反过来让你破费的道理啊”
正说着,王蕴琳已经去里屋封了个红包,说是洪家的心意,送了来请李福收下。
没想到李福却更不好意思了,连连推辞。
这一开口,洪家老两口才知道,敢情洪衍武已经把一切都给李福安排好了。
不但给了他二百块钱过年,还给他做了新衣服,准备了好多土特产,买了火车票。
甚至就连当天送他去火车站的三轮车都给安排好了。
可这之后呢,洪衍武就没再露过面。
结果这临走前,收拾好东西的李福越发对洪家周到备至的厚待心里感动。
总觉得要不好好谢一次,这心里就不踏实,这才有了今天这次到访。
得,到这儿洪禄承才听明白。
尽管人家是来看他的,可本质上是以子敬父,其实是来谢洪衍武的。
刚送走了李福,紧接着再登洪家门的,是寿敬方的儿子寿诤。
他带来了两盒阿胶和半斤雪蛤油,还有一斤上好的初盏燕窝。
原来是寿敬方估计王蕴琳年前怎么也得去趟龙口村,这雪蛤油和阿胶是请她带给小芹补身子的。
而燕窝却是寿敬方记得王蕴琳的喜好,专门送给她吃的。
只是寿诤说了这些也纯粹白说,洪禄承和王蕴琳依然是一头雾水。
因为非要论起来,寿家送小芹的东西,看起来似乎还有些道理。
寿诤已经通过了托福考试,可后面的出国、入学,一系列手续,却是允泰代求史密斯在帮忙照应着呢。
这是寿敬方借事儿还允泰的人情。
可寿家送王蕴琳这燕窝算怎么回事啊
从走亲戚的角度来说,这礼物实在太贵重了些。
那么自然,洪家老两口总得问明白了才好啊。
可这一问之后,无论是他们还是寿诤全都有点意外。
因为真相是,这事儿压根是洪衍武一个人自作主张鼓捣出来的,他们全被这小子蒙在鼓里了。
敢情自从知道表哥通过了托福考试,洪衍武就想到了寿家肯定需要美元,多半是会为这事儿头疼。
于是他就雪中送炭,打着洪家的旗号被表叔送去了五千美金。
果不其然,寿家正为外汇的发愁呢,这一下还真解了燃眉之急了。
而最让寿家人不好意思的是,洪衍武还不让寿家偿还,还说以后经济有难处,尽管言声,还可以再想办法。
这么着,受了莫大好处的寿家才会想尽办法弄来这些东西,来谢谢两家亲戚的。
要说这件事的关键,其实在于那五千美金是洪衍武从筒子河里捞出来的。
那钱上的年份,让寿敬方直接误会这是洪家的老底儿了。
否则他也不会贸然就让儿子带着东西过来,总得先问一声洪家才是。
好,事情给弄清了之后。就洪衍武这大手笔,又震得洪家老两口矍然一惊。
&nb
第715章 不同
1982年1月24日,农历壬戌年除夕。
这天晚上,首都长安街旁,所有建筑物的彩灯都亮了起来。
但人民大会堂里,举行首都各界新春团拜会时,每个人面前却只有清茶一杯。
这是从去年开始实行的新章程,所以当我们的一位国家领导人主持会议时,他是这样说的。
“摆在同志们面前的,还是清茶一杯。和去年相比,有没有什么不同呢我看有一点不同,那就是我们的国家正在急速好转。虽然桌上清茶依旧,可国家面貌常新。”
这立刻引起了全部与会人员的掌声。
应该说,这的确不是一句空话。
因为从京城老百姓的生活情况来看,就能用太多实际的例子充分证实这一点。
首先,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民生上取得的最大成果,就是到目前为止,职工家庭已经基本普及了四大件。
甚至由于工业产能的增加,对一些产量比较大,消费市场接近饱和的商品,国家还主动开始降价了。
比如机械手就表已成为普通的商品。
由于供过于求,二部一局已经联合下发《关于降低国产手表价格的通知》,降低幅度为百分之二十。
像京城市生产的双菱牌由120 元降到85 元。
沪海牌防水防震的男表,由125元降到100元。
津门的海鸥牌男表也从122元降到90元。
许多人就是在这个时候有了自己的手表。
另外收音机也是类似情况。
传统的电子管收音机不但在市场上基本已经被小巧玲珑、携带方便的晶体管收音机所代替,同时也因为造成产大于销和库存积压。在1982 年1 月下调了价格。
具体到京城市,本市生产的各牌号收音机价格平均降价百分之八。
像牡丹749 收音机,零售价每台由29.50 元降为28 元。
环球牌722 收音机,每台零售价由94.50 元降为80 元。
但这还不算完,在市场上,缝纫机也出现了供需失衡的销量大减。
不知和西单出现服装夜市到底有多么大的关系。
反正年前,京城不少居民已不再自己缝制服装和缝补旧衣服,转而购买成衣和外加工制作的成衣。
这就直接造成缝纫机已经不再是居民家庭追逐的热点。
总之,这就等于是说,在“四大件”里,除了自行车还能保持强势地位以外,手表、收音机和缝纫机,持续了多年的产销两旺情况,目前均已经开始转向了。
其次,1982年春节,在食品供给上同样显得尤为宽裕。
老百姓准备年货时,竟然头一次不用去排长龙一样的大队了。
因为有了农贸市场的出现,只要肯出钱,就能买到议价商品。实际上限购对一部分人来说,意义已经不大了。
至于具体情况,京城商业部门凭本凭票供应的市民主副食产品仍旧有二十种。
但相比去年,所有限购品种的定量却相应增加了。
特别是蔬菜和肉食供应,改变是最为明显的。
像蔬菜上,无论南来的荸荠、冬笋,东北的蘑菇、山珍,还是京郊自产的黄瓜、茄子、扁豆、韭黄,市面上都能买到,品种算是相当丰富了。
价格虽然昂贵,仍旧非普通人家所能问津。
可比起洪衍武1978年在菜市口菜市场买的十五块一斤的天价菜,却要便宜一多半,已经不是那离谱了。
肉食上,猪肉从去年起,就已经完全取消了凭票供应。
是要是京城市民,在任何副食店里,都能买到足够的平价猪肉。
鸡蛋虽然限购每户三斤,可那指的是鲜鸡蛋。
为节日补充,特意从外地调配来的冻鸡蛋不在限制范围内。
还有烟酒和茶叶,虽然价格都有所上涨,可每个人的定量同样大大增加了。
反正总体来说,首都的年货市场体现出一种市场正逐渐走繁荣,积极向上的态势。
那么这种情况下,咱们的目光如果放到观音院东院,今年四户邻居们在吃食上又上了个台阶,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像边大妈因为儿子边建功一年收入好几千块,她烧包似的大方了一把。
竟然弄来了半扇猪,给切巴了分送各家。
光洪家就落了十几斤肉,至少能炖两大锅。
老苏呢,是把“造寸”发给苏锦一箱子广柑和大使馆客户赠送的好几大包外国糖果分给了大家,当了年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