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1977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镶黄旗
1981年9月5号的,安徽的芜湖日报刊登了一篇《名不虚传的傻子瓜子》的章。
随着这篇报道被多家报刊转载,不但年广九和他的瓜子随之名扬天下。由此引发的反响也堪称一场精神地震。
因为年广九每包瓜子只赚一毛钱,许多人不敢相信报纸写的会是真的,年广九居然靠卖瓜子卖出了一个百万富翁。于是也有了后面关于“傻子到底傻不傻”的大讨论。
坦白的说,在此之前,年广九每卖了一包瓜子,要多抓一把给客人,人家不要,还硬往人家身揣的行为。尽管一直被大家说成是傻子,但其实这是再聪明不过的生意经了。
因为“薄利多销”这一条,年广九才拉开了与别家的差异性,他的回头客总别家多,生意总别家旺,赚的钱自然也别家多。
但千不该万不该,年广九却实在是不该在媒体出这个风头。
因为虽然这篇报道等于为他做了变相广告,使他借此加速了扩张,最后发展成了日销利润两万元的百人工厂,几乎把本地的国营瓜子逼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
甚至盛名之下,连外地人到芜湖出差都要慕名买两斤傻子瓜子尝尝。
但于此同时,烈火烹油,这么大的名声也不是好受的,给他埋下了不小的祸根。
想想看,这个年代连“万元户”都稀少的年代,你作为一个百万富翁。岂能不成为“枪打出头鸟”的首要目标
不知多少眼红的目光恨不得把你撕碎,巴望着看见你倒霉。
在这个私营经济初步开放,其存在的意义只为了解决业困境的年代,你居然敢把国营买卖给逼得如此狼狈不堪。又怎能让手握官印的老爷们不警惕,不痛恨
那么肯定要勒紧缰绳,让你知道知道自己是谁才行。
所以极为讽刺的是,不懂韬光养晦、财不露白的年广九,虽然借此报道为自己正名,向别人证明了“傻子不傻,反倒精明的很”。但同时,却又真的成了个货真价实的傻子。
几年之后,有无数人一起挑他的毛病,寻他的把柄,且齐心协力把他送进了监狱。
后来他虽因“伟人”的点名,幸运地恢复了自由。但出狱后的他,却再难把握住市场的需求和规律。
最终多年心血付之东流,饮恨商场。只落了个“精明的个体户,蹩脚的企业家”的评价。
由此可以看出,年广九简直是一个反例,恰恰证明洪衍武选择闷声发财是多么的明智了。
当然,这不能全怪年广九利令智昏,把握不了自己。
因为没有人能像洪衍武这样,能如此客观的理解这个年代的局限性,也没有他能预知未来社会变化的本领,更没有他在商海沉浮三十年的丰富经验。
事实,在愈来愈多丰富的外来信息和物质浪潮的冲击下,面对这个从未有过的历史时期。几乎所有人所能采取的反应和举措,都是本能的、不谨慎的,甚至是鲁莽的、急躁的
那么犯下这样的错误在所难免。
而且无论怎么看,不如年广九的,还大有人在呢。
尽管许多人没有挣下这样财富的本事,但却有着与年广九相似的胆大、相似的贪心、相似的激进。
那么当然,他们也必然同样摆脱不开,特殊社会阶段所带来的矛盾、窘境与困扰。
如说和洪衍争同一个车间的几个同事吧,他们身的事儿挺典型。
由于“结婚潮”铺天盖地而来,于是从这一年年初开始,这几个木匠开始变着法的弄病假条,好去干私活,给人打家具。
这不在车间里,非常的艰苦,又冷又累,可也真实惠呢。每顿饭主家得酒肉招待不说,活儿一干完,票子立马进兜了。
而且活多的干都干不完。忙一个月,每个人最少也能分个百八十块的。那是两个普通工人的工资加奖金啊。这年头一个劳模,也无非才奖励二十块嘛。
那好,从干这个以后,这几个小子的烟酒水准直线升了。偶尔回单位散烟,请客下馆子,那嘚瑟得简直飘极了。
这么一招摇,起了带头作用。车间许多其他的工人也大感羡慕,陆续被他们拉下水不少。
只唯独手艺最好的洪衍争不缺这几个钱,从未动过心。
他既不想找事,又正在师傅的严管下用心钻研木工手艺,还琢磨着怎么修理家那些有残缺的老旧木器呢。
结果反倒因此成了车间里的另类,被说成了“有钱都不知道赚的傻子”。
可后来怎么样呢在这个月,这伙子干私活的人接了笔急茬的大活儿,偏偏又没那个本事,结果出事了。
他们答应主家的“老虎腿”给做成了“南瓜腿”。不但一分钱没挣到手,还让人倒追着要他们赔木料。
再后来这帮小子扛不住了,索性不认账,撒丫子跑了。
可偏偏主家很有几分本事,绕了几个弯竟追到“红星家具厂”来了。这一下事儿可闹大了,彻底成了厂领导摆在桌面,要一查到底的“大案要案”。
最后厂领导的集体意见是,不但要这帮小子把钱如数赔给人家,而且还得让他们把长期以来的“违法所得”全部缴,并杀鸡儆猴地给带头几个人留厂查看处分。
这几个小子当然不干啊。退赔和处分好说,可这多半年靠滴汗珠子挣来的好几百块钱谁舍得啊犯法吗不犯!凭什么交
可厂里也有说辞,说端着公家的碗,得服公家的管。何况他们干活都用的是班时间和厂里的工具,车间木料不明原因减少怕也跟他们离不开关系。不交行啊那等着开除吧。索性厂子不管了,给你们彻底的自由,发大财去吧。
得,这下这几个小子老实了。不得不老老实实照办。
因为外面挣得再多,可老了怎么办啊旱涝保收的日子又早已经习惯了,谁敢扔了这铁饭碗啊
更何况干个体这身份丢人啊,别说家里人觉得臊得慌,父母能把他们赶出见。是介绍对象,人家一听也得跑,谁敢轻易走这步呀
这么着,这会儿又有人开始嘲笑他们了。说偷鸡不成蚀把米,傻不傻啊看看,还是人家洪衍争稳当,一个劳模又板钉钉了,公家的二十块拿的多踏实啊。听说头为了让他好好管管这帮小子们,还想让他接车间副主任的班儿呢。
得,弄得这些灰头土脸的主儿更看洪衍争不顺眼了。
&nbs
第一百二十五章 贪念
除了工农,受影响的还有社会上飘着这一帮子闲散人员呢。 更新最快无论从哪方面来说,他们才是最能“感受到水温的鱼”。
九月份,电视台里开始播映朝鲜谍战剧《无名英雄》。
别看剧中的台词“收起您这套英国式的傲慢吧!”很快红遍大街小巷,引得无数人仰慕俞林的帅气,向往“金刚石”、“豆满江”的惊险生活。
但全国数百万台的电视机占有率,决定了《无名英雄》的观众数量,远远比不上电影院里观影人数的零头。
本月热映影片是法国式快意恩仇的《老枪》,和国内两大当代偶像郭凯敏、张瑜再度合作的《小街》。
自然,电影院门前又出现了热火朝天、一票难求的胜景。
别说洪衍武麾下的四家影院票务好做了不少,可以给洪衍武和陈力泉提供四千块的分红。就是今年从洪衍武手里各得了两家电影院的“小酸枣”和“大得合”也捞了个盆满钵满。
只是谁还能嫌钱多啊无论哪拨人里,多多少少都有些人不知足。
洪衍武的人觉得亏得慌,主要是跟自己人比。
今年虽然好片连连,还干得不错,可他们要和天天泡旅馆,帮着洪衍武拉买卖的那些“纤儿”比,和“小百子”、“大勇”维持的运输队比就不够看了。
甚至就连“菜刀”、“三蹦子”这两伙儿游街串巷“收破烂”的也比不了。最近的消息是,那帮小子靠这个,一个月也能挣个五六百的,卖电影票的收入能比这些人差出一倍去。
不患寡而患不均啊。眼瞅着原本一样的兄弟们个个生发了,还在困守影院门前的就难免不安分了。
好些人就撺掇几位“管面儿”的,希望能跟上面说说,也能给大家伙儿换个肥差。结果敢提这话的人都挨了一通呲儿。
能被提拔上“负责人”的那几位“后起之秀”就没糊涂的,对这个问题解释得相当明白。
“洪爷这么安排自有洪爷的考虑。咱们只有听喝的份儿,懂不懂再说了,没轮上好差事赖谁啊还得赖咱们自己。论上头的信任,咱们跟人家没法比,论本事又属垫底的。凭什么好差事分给你啊要我说,咱们还是干好了自己该干的事儿,比什么都强。否则下回有了好差事也不会轮到咱们。”
“还有,能跟着洪爷和陈爷干,已经是几辈子修来的福了。你们光知道羡慕别人,不知多少人还羡慕你们呢。你们挣得再少,也顶得上一个县长了。你们再看看当初那些主动离开的,现在哪个不是肠子悔青了。有一个比跟着洪爷、陈爷混得好的吗可后悔又怎么样回不来了。
“还别说他们了,现在咱们压根就不收新人了。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吗养咱们这些人那太费钱了,哪个把子给这么好的待遇啊现在可是你们挣大头,给上头交小头儿。你说你们瞎闹腾什么还想怎么着再不知足那就走吧,走一个少一个,洪爷还减轻负担呢。傻不傻啊”
得,响鼓不用重锤敲,全都踏实了。
当然,这是已经经过事儿的人,算是明白事理的。而反过来说,有些初生牛犊没开过眼的,不知天高地厚的,就没这么消停了。
比如说跟着“大得合”混的尤三吧,如今虽然也沾了光,混成了“天桥剧场”门口的大拿。
可他的胃口就大得很,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还在一心惦记别人锅里的肉呢。
这不,月底交钱的时候,逮着机会,就又进谗言了。
“得爷,咱老这么着不行,根本成不了气候。”
“大得合”收了钱,斜眼瞧着自己的手下。“没发烧吧话大得很,道上混,混出名堂,谈何容易。”
“其实也容易。”
“大得合”轻蔑地摇摇头。“你丫净他妈说胡话。就你现在这级别,根本上不了台面儿,
三六九不懂,你也配挑刺怎么着一个月三百块都拿腻了嫌少就滚!”
&nb
第679章 好差事
尤三的贪念在“大得合”这儿碰了壁,自力更生打野食去了,但这件事可并未就此截止。
这小子就跟本年8 月8 日,从桃园机场驾驶f-5f 型飞机主动投诚来大陆的飞行员黄植诚一样,身上仿佛带着邪门歪道的气运呢。
黄植诚此举,在一个月之后,看似无关又或是有关地引发了叶帅的“叶九点”,从而使冰冻多年的两岸进一步化解,正式开启了民间层面的往来。
而同样一个月过去,尤三这小子居然也一语成谶。就跟被他“方”的似的,洪衍武竟然主动把“大得合”和“小雷子”约坐在一起,真要把手底下四家电影院倒给他们俩人。
结果最终,“小雷子”以两千块得了“菜市口电影院”、“京城工人俱乐部”。
“大得合”则付出了八千块代价,才得了“珠市口电影院”、“大观楼电影院”。
这中间的区别主要在于洪衍武给“小雷子”价钱是带着交情的优惠价,跟一开始对“小酸枣”一样,属于半卖半送,意思意思。
而“大得合”呢,既然洪衍武已经白送了他两家影院了,这次价钱就是纯买卖了。
可说是如此,也是情分。因为这么好的稳定财源,接到手里来只要干上俩仨月,投进去的钱也就回来了。找谁谁不接啊
所以,尽管这一票就把“大得合”手里现金都抽干了,可他照样承洪衍武的情。而且回去,他还顺便拿这事又把“尤三”又教育了一通,教他怎么做人。
作为跟着“大得合”最久的兄弟,“尤三”得偿所愿地包揽了新地盘的全盘业务。自然乐不津儿地表示心悦诚服,直呼“得爷圣明”。
但他心里到底怎么想的,可就不能对他人言了。
当然,如果非要彻底搞清楚这其中到底怎么一回事。只能说压根是一种巧合,真正的原因其实跟尤三并没什么关系。
说起来反倒是洪衍武那几个影院的负责人的思维模式更符合逻辑。那就是——他们只要干好自己的事儿,等有了好差事,洪衍武是不会忘记他们的。
这不,事实就是他们终于美梦成真了。
洪衍武给他们安排的新差事,不但会使他们收入暴涨,而且还合理合法,这营生完全能够见得光。那自然,他们以后也就可以光明正大的花钱了。
所以从这点来说,他们不但很快就不用再羡慕那些操持其他营生的弟兄们了,反倒会让那些弟兄们掉过头来羡慕他们呢。
那到底是什么差事啊
这……要说吧,应该算是练服装摊儿,可实际上又没有那么简单。
真要想解释明白了,那得从民生经济的新形势和“大果脯”的身上说起。
自打1978年改革开放起,京城市政府对民生经济发展方面最重要的一项举措,就是开放集贸市场。
这几年间全市已经开放上百个,而且还在陆续增加中,相当有效的补充了农副产品和小商品的供给,满足了人们群众的需求。
而管理集贸市场,当然属于工商局的职责范围。
为应对迅速变化的经济局面,本年初,不但京城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拟定《城市农贸市场管理》和《农村集市贸易管理》两个试行办法。经市政府批转开始执行。
而且总局也开始以京城各区县原来的“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为架构,建立起工商行政管理分局,并在分局其下增设工商所,培训市场管理人员。希望尽快实现,以这种基层派出机构为执行主体,来管理市场的目的。
至于原先负责集贸市场具体管理工作的街道办事处,会在交接后变成协管单位,只按比例收取管理费。
也正因为如此,宋国甫的工作最近又有了新的变动。
在“五一节”之后,工商总局就决定安排一批人空降各区分局担任科室领导,充当业务骨干。
宋国甫也在其列,他被调到西城工商分局“管理科”任职,工作重点就是负责建立工商所,依次接管西城区集贸市场。
这件事有喜有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