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重生的杨桃
    杨明志心情还不错,他现在只想在和军区司令聊聊,之后第一时间杀回自己的设计局,首先得找到老婆给她道个歉。

    介于户外的阳光的确明媚,明亮的让人精神也一片大好。

    “啊!今天其实是个温暖的秋日吧,以后会越来越冷。趁着现在温暖我应该多做点事。”

    想是这么想,待杨明志推开镶着厚实玻璃的铁窗,一阵强劲的寒风来了一记大穿堂!

    再被冻得一个机灵后,厚实的窗户又被挂上。

    “真是什么情况怎么这么冷!昨天有些乌云都是挺暖和的,今天这是怎么回事!”

    杨明志还没想明白,只听着偷着窗户的细小缝隙,那里突然传来了风声的嘶鸣。

    一种不好的想法浮在他的心头——寒流南下了。

    其实吧,寒流这种事到了时间就该来的。

    今年的气候有点反常,难道是大战的因素,苏联大部分地区九月份降雨偏少不管降水是多是少,到了九月底,西伯利亚最先冷却,接着到了十月份,莫斯科也该降下第一场雪。

    气候冷下来了,对于交战的苏德乃至德军的仆从国来说,冬季终归不是个打仗的好季节。原因无他——冷。

    俄罗斯人在这片土地生活一千多年了,不能说他们基因里就是抗冻的民族,应该讲,他们经常面对冬季零下二十度的极端低温,对冬季的未雨绸缪能力更强。反观德军,情况要差很多。而对于生活在地中海温暖世界的二十六万意大利仆从军,“寒冷”这一词汇本身,就能给予他们士气上的打击。

    冬季是把双刃剑,谁更能忍耐低温,谁就更有战术优势。

    杨明志在设计所谓突击步枪时,就考虑到极端冬季的情况。

    气温太冷,枪械金属件会收缩,太热就是膨胀。不管怎样,昨日的疯狂试验已经证明一件事——新枪用了性能不错的材料,使得枪械对巨大的温度落差有很强抗性。

    枪械零件加工时,杨明志可是对所用之材料有所考察,理论上那些钢材的确优秀。

    理论上确是如此,实验上也有着优秀的表现。只是,一想到要回去了,突然的一种惴惴不安是怎么回事

    “那些家伙们应该还在认真工作!等我回去了,我要好好检查一下那些枪的膛线!”

    整理好衣装,杨明志离开了房间,就在门口遇到了一直站岗的格里申科。

    “啊你……你就一直站在这儿”

    格里申科敬了军礼:“是的将军,我是您的警卫。”

    “好吧,你站在这里多久了”

    “整整一夜!”说罢,格里申科指了指走廊里的木椅,“我就在此小憩了一会儿。”

    “你……真是难为你了。”杨明志拍拍他的肩膀以示勉励,但格里申科还有话要说。

    “将军,就在您休息的时候,我给设计局打过电话,向他们汇报了您的情况。”

    “哦”

    “您在军区司令部过夜这件事他们都知道了,也包括您的妻子。别列科娃要求我,必须保卫您的安危。”

    “什么!她……”杨明志一惊,“她还说什么了”

    “她说她很生气,抱怨我没有阻止您喝酒。除此外就没有了。”

    “好吧,毕竟她是个女人。”看着格里申科的眼睛,杨明志笑了笑,“女人嘛,都会关心丈夫。至于喝酒这件事,这是咱们男人的事。”

    格里申科不苟言笑,酒是个好东西,哪个俄罗斯男人不喜欢呢就仿佛黑熊喜欢蜂蜜,男人都喜欢酒,这简直是理所当然。

    且说昨日的事,将军在雅间里和军区的军官高谈阔论,自己也吃到美妙的一餐。一宿的时间自己休息不怎么样,或是因为完成过于丰盛了,昨日枪托给予肩膀撞击的酸痛感,现在荡然无存。

    “走吧,少尉,我们该回去了。”杨明志一甩脖子,就向着走廊的尽头的楼梯走去。

    时间都快到中午了,杨明志要离开军区指挥部,在那之前他又见到了司令梅得伟捷夫。

    不出意外的,司令有意快要开饭之由想要再搞一次宴席。

    还要喝酒不,再喝下去一整天就废掉了。

    婉拒了司令的好意后,杨明志并非空手而归。就如当初司令所言,军区指挥部这里就是库存的酒多,杨明志最终又不得不抱着一箱伏特加,塞进轿车的后备箱。

    ……

     




第1769章 那把老枪
    午餐是稀松平常的,只是这顿饭的重要配菜炖土豆,是设计局里的两个女人所做,其中一位还是局长的妻子,饭菜平淡也意义重大。

    再者,安妮的确是优秀的厨师。除却黑面包是科学院的食堂提供,两大锅土豆大乱炖确是由她主厨,这口感可是比食堂的要好很多。

    午餐时间很是短暂,杨明志自知下午还有要事要做,在把忙活一上午的妻子哄得睡午觉后,杨明志第一时间站在了大办公室,将所有的设计局聚集在一起。

    大家搬来板凳坐成两排,一双双眼睛直勾勾的注视着如同大山般矗立着的司令,听后发号施令。

    大家也非常的期待,只想知道局长在军区司令部那里究竟都发生了什么事。局长一宿未归,只怕是连夜和军区那些人开大会,一切都是关于枪械的生产,肯定是这样。

    换做便装的杨明志扫视一眼:“所有人都到齐了。你们不要这么看着我,我知道你们都在想些什么。”

    **夫丝毫不见外的站起身:“局长,快告诉我们,您昨日和军区司令喝酒,都决定了哪些大事”

    “大事还能有什么军区司令告诉我,他非常看重我们的设计。现在的情况是,大量的报告将迅速送到莫斯科,斯大林同志也将迅速知晓我们的所作所为。可以肯定的是,我们的成果将得到认可。”

    说话至此,大家憋着的情绪终于爆发了,安静的人们开始议论纷纷,安静的办公室热闹起来,每个人脸上也都洋溢着幸福胜利的笑容。

    “都安静!”杨明志狠狠拍着手掌,“同志们,我们通过一次成功的实验获得了军区司令部的所有高级军官的青睐,接下来我们可不能有丝毫的放松。等到我们的还有更艰巨的工作!我告诉你们,给予我们的时间非常紧迫,我们必须抓紧时间拿出更优秀的设计。现在让我们开始工作吧!”

    杨明志不想再说什么口号性的话,务实的工作必须现在开始。

    他转过头看着**夫,问到:“昨天我给你交待的任务都照做了吗”

    “我已经完成了。”说着,**夫指着不远处的一张拼凑而成的大木桌:“您让我们把十支样枪拆卸,除却铆接后的整体件我们无法拆掉外,枪械已经不能再拆了,就等着您的检查。”

    “做得好,让我去瞧瞧!”

    一支突击步枪连续高强度的使用,严重的磨损是必然的。只要这种磨损是可以接受的,枪械还能继续战斗。

    他很快伏在巨大桌案前,周围的白炽灯明亮着,从而可以看清所有零件的现状。

    十支突击步枪以零件状态矩阵排列,零件上一直存在防腐蚀的润滑油,即便经过使用,部分枪油依旧附着,故而在灯光下还泛着光了。

    其中唯有一支枪,它的情况最为特别,只见的其枪管居然反射着幽兰的光。

    杨明志举起手:“**夫,那一支枪,昨天我们就是用它打了三千发”

    “是的司令。”

    “你把枪管给我拿过来。”

    **夫照做了,可这个老家伙却有些面露难色,被敏锐的杨明志所察觉。

    “怎么了,你是不是有什么担心是关于枪管!”

    随着杨明志接手和半个导气管焊在一起的枪管,**夫又发话了:“局长,这些枪械大部分都是完好无损的,唯独这一支。仅仅两个小时之内它就打出了三千发子弹,降温的方式也是暴力淬火,该枪的枪管……”

    “是存在问题吗”

    “是的,有些糟糕的问题。”

    “让我瞧瞧看。”说话间,杨明志将枪管瞄准一个灯泡,左眼洞察着枪管内的情况,“等等!**夫你说枪管有问题我没有发现什么明显的问题。”

    “是膛线的问题。”

    听其这么一说,杨明志聚精会神,似乎真的察觉到了一种异样。

    只是枪管的内径略微小于7.62毫米,以使得子弹能贴紧膛线却也能顺利出膛。如今的枪械基本都是这样的设计,从而保证完美的气密性。

    该类设计的历史可谓久远,它甚至可以追溯到十五世纪的最早有膛线火绳枪。

    当然这样的设计给予枪械巨大的战术优势的同时,也带来一种恶心的保养麻烦。

    杨明志看看自己的小拇指,想把小指塞进枪膛也太为难自己了,想来想去,恐怕也就妻子的小手指头可一试。

    “**夫,给我找一小块白布,再把通条递给我。”

    每一支莫辛纳甘的枪管下都插着一支通条,它也是自古以来的玩意儿,只为士兵维护枪械。杨明志的突击步枪也暂时沿用这一射击,以方便维护。

    突击步枪枪管短,通条一样也短。钢制通条通着一块白布,直接插进枪口,白布被一直捅着,直到从另一端捅出。只是白布再次出现在众人面前,它已经是彻头彻尾的黑布。

    见此情况,**夫已经迫不及待了。

    “局长,其他的枪械也都有这种情况,膛线里藏匿了一些残渣。”

    杨明志眉头紧锁,白布变黑布这件事并不奇怪,但凡是经过了一串射击,之后的维护工作之一,就是把枪管好好擦拭干净。这项工作杨明志再熟悉不过,包括那个位面自己当兵时,那一时代的无烟火药已经非常高级,即便如此,靶场训练或是军事演习后,每个士兵还是得费劲的擦干净枪管,军官还会亲自检查,若是发现有杂质少不了写一篇检查。

    “有残渣是可以接受的,虽然……虽然白布变黑布确实有些夸张。”杨明志耸耸肩,“至少昨天的实验,枪管里的火药残渣并不影响咱们的射击嘛。”

    **夫一样皱着眉:“局长,我实话告诉你,这支枪我们已经擦拭过一遍。它的残渣实在太多了,以至于整个膛线都被堵塞。”

    “什么”杨明志瞬间明白过来,这便扭过头:“**夫,昨天我告诉过你,所有枪械仅仅拆成零件就够了,其余的事都属于多余。”

    “可是……”

    **夫确实做了多余的事,只因为在试验中这些枪械大出风头,在他人看来,新枪是惊艳的,它或许有缺点,也是微不足道的缺点。

    靶场之上十支枪神奇的没出一点故障,奈何它们被带回来,仅仅是将其“大卸八块”之时,内部的糟糕情况就已经暴露无遗。

    **夫实话实说,他的确针对这把打了三千发子弹的枪稍微清理的一番,只为把最糟糕的一面遮掩住,让局长安心。

    局长就站在这儿,迫于追问,**夫也只能实话实话。

    “我们用它打了三千发子弹,途中是直接淬火水冷。枪机和枪管里的火药残渣和水、枪油发生混合,实验之后我们没有进一步清理,现在这几种物质经过充分混合,形成了一种粘稠的油泥状物。我们……我们第一时间做出一定的清理,即便这样,就如您看到的,杂质还是非常多。”

    “你们……”听到这儿,杨明志真想好好将擅作主张的波



第1770章 班用机枪计划(一)
    枪管现在的口径,比起之前的情况仅仅扩大了024毫米!

    仅仅的口径增加这么一丁点,它有对枪械有多大的影响

    仅就作战而言,影响已经非常巨大。毕竟一把好枪,它的零件结构可以非常简化,关键的枪管必须精密。一支百发百中的好枪,其枪管的口径必须恰到好处,膛线的阴线阳线结构也必须完美。想一举击毙一千米外的敌人,枪管必须具备这类硬性条件。

    “劳模”枪管内的缝隙太大了,加之膛线阴线的变形,已经不可能指望该枪打出的子弹能有多大精确性。虽然没有进一步实验,杨明志相信,出膛的子弹必然偏移准星,子弹于枪管内也四处碰壁,枪管的磨损速度将迅速上升,最终的结果只有一个——炸膛。

    油腻物质堆积严重,枪管磨损严重,可能就算是重机枪,短时间打出三千发子弹也会遭遇类似的情况。

    诸如马克沁这样的重机枪,军方并不要求其百发百中,甚至对它的精确度要求也不是很好。时代变了,实战之中这类重机枪的最大任务是火力压制和火力覆盖,以求短时间大量子弹的倾斜,依靠弹头的数量完成杀戮。

    这一战术就造成二战之时,两万五千发子弹才会消灭一个敌人,再到了六十年代的越战,美军自己统计是六十万发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机枪,因为各**人都知道它的恐怖能力,一战之时的割草无双,到了二战就成了火力压制神器。

    或许随着战争形态的转变,所有类型的自动武器,已经不能指望它能精确打击,战斗之中主要依靠它做火力压制。最终由各种火炮、火箭炮、导弹解决被火力压制住的敌人。

    也是这个原因,苏军拼命装备冲锋枪,疯狂的生产托卡列夫手枪弹。明知道士兵抱着冲锋枪都是疯狂扫射,它发射手枪弹就不可能指望它打得准。苏军已经尝到了“步兵火力压制、伴随坦克敲掉火力点”的巷战甜头,仅就巷战而言,仅从制式装备而言,德军必然落了下风。

    “除了打了最多子弹的枪械,你们将其余九支全部拼装好。”杨明志继续命令。

    “遵命,局长。”**夫问:“接下来,我们的工作是什么”

    “不要多问,先把这件事做好!”

    在拼枪之前,设计员们必须先把所有零件好好擦拭一遍,之后再上一些防腐蚀的枪油。

    本来按照约定,靶场试验之时,设计员们都有亲自上手的机会,奈何机会都被军方提供的那几位专业射手占有了。

    不能亲自操持自己参与研发的枪械射击未免很是遗憾,机会应该还会有,至于是何时就不得而知了。

    杨明志在户外抽了两根烟,借着风冷,可是把自己凌乱的脑袋冷静下来。

    “局长,我们已经做完了。”**夫匆匆跑到门口。

    “干得好,让我进屋瞧瞧。”
1...546547548549550...6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