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重生的杨桃

    军区司令还是喜欢老办法:“如果细节问题,我们写一个报告交给报社编辑,这就行了。”

    “不!”杨明志摇摇头,“请您注意那些记者同志的眼神,他们真是有一肚子话憋着想说,他们太急切了,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机会。”

    “这……”

    “还请您接受我的提议。终归是关于枪械的问题,我这个首席设计者有义务将事实告诉公众。”

    司令想了想,就凑近杨明志的耳朵:“我想,您的新枪情报还不要大肆的传播,我担心一些核心的秘密泄露出去。”

    “无所谓,我自由分寸。”

    杨明志的确是无所谓,因为新西伯利亚存在敌人间谍的可能性几乎的没有的,再者关键性的技术细节,自己会扯出来吗当然不会。

    何况还有另一个事实,德国已经在1942年开始研发stg44突击步枪,原型枪就是在1942年完成的。因此在那个位面,一些老stg44依旧在各路反抗军手里作战到21世纪,它们干脆被称之为ak42,徒增滑稽。

    但军区司令当然不知道这一点,他单纯的觉得所谓突击步枪,苏联就是世界的先驱,作为先驱者暂时需要一点保密。

    双方再商量一下,最终确定,几个官方报社各派遣三名记者去军区司令部。至于其他人,他们将在军队的护送下,平安回到各自的报社。

    越来越多的人离开了,还有许多人留下来执意为杨明志道贺。

    尤其是几位厂长,见得将军和市长等人的窃窃私语告一段落,这便大胆了凑了过去。

    又是一番客套的赞誉,仿佛间,一切的功绩都归为杨明志一人,这种过分的赞誉让人实在难为情。

    兴头之上的杨明志也懒得继续谦卑:“好吧,我的确有很大功劳,你们几位作为落实图纸工艺的操作者,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以后领袖奖赏时你们都有份。”

    “当然,我们都有功绩,我们都做好准备,如果上级下达生产命令,我会立刻落实。”说这话的是尼古拉耶夫斯基。

    杨明志不禁眯着眼睛,要知道本来就是这个老家伙态度最为强硬。什么技术工人数量吃紧,什么生产机械紧张。厂长突然变了画风,肯定是看到了疯狂射击的一幕,心态完全改变。

    是不是这样呢

    杨明志试探性问了一下:“好吧。那么尼古拉耶夫斯基同志,我需要的冲压车床”

    “没问题!包括技术工人我都可以提供!我现在就一个态度,冲锋枪的时代必然落幕,以后就是突击步枪的时代。我现在恨不得就给上级写报告,我的工厂干脆全生产新枪算了。这样我们就能更好的打击侵略者。”

    此乃一番务实的言论,整个830厂调整生产也是不现实的。

    “您有着心态我很高兴,现在您还是继续专注生产冲锋枪。突击步枪的事我们要从长计议。这里已经没有你们几人的事了,你们的工厂还需要厂长坐镇,快回去吧。”

    尼古拉耶夫斯基点点头,连同其他几位,也包括里固施科夫,大家纷纷离开。的确,他们继续逗留就是浪费时间,这番匆匆赶回去,也能继续监督防止各自工厂有磨洋工现象的出现。

    一群大男人身上散发着汗味与硝烟味,杨桃庆幸于自己曾是战士,否则挺着大肚子嗅到这等气息,还不得当场呕吐

    粗野的大胡子男人们纷纷从丈夫身边离开,就剩下几个官员依旧站在亭子下。再看看不远处,丈夫的卫兵正在把试验完毕的枪械装箱,尚未打完的子弹也二度封装。

    军营也派出一些军人,他们正拿着铁锹,将满地的子弹壳清理到框里。

    杨桃拉着安妮的手,适时地凑近丈夫,以她银铃般的声线撒娇说:“哥,你今天真让我大开眼界。”

    话是用汉语说的,此言一出,立刻招来其他人的目光。

    “嘿嘿,别列科夫将军,您的妻子就像是孩子。”军区司令调侃道。

    “她就是个孩子,却也是苏联英雄。”乌莫夫耸耸肩,“别列科夫将军,您的妻子说的什么”

     




第1765章 新闻发布会
    曾经沙俄总督府变成了西伯利亚军区的司令部,杨明志乘车来此,所见到的都是大量纯正的俄罗斯风情建筑。

    洋葱头下还有些许罗马柱,部分建筑的装潢也有些巴洛克式风格。

    军区司令部彰显着历史的厚重感,换言之,当苏俄成立后的二十多年间,当局对建筑的修善非常有限。

    那有如何沙俄时代遗留的建筑清一色花岗岩材质,它们非常坚固。

    新西伯利亚这座城市面积很大,因为地广人稀的缘故,苏联可以尽可能的扩大城市的面积,以至于新盖的建筑彼此间隔较大,新修的道路亦是宽阔极了。

    旧城则不是如此,道路不甚宽阔,乃至军区司令部的建筑区有些拥挤。

    但它坐落在闹市区,尽管此地有重兵守卫,如果其中的工作人员要外出办事,前往各个机构也颇为便捷。

    以杨明志对生活的态度,他恨不得科学院院区就在城市中心附近,如此上街买东西也不费事。

    车队行进在较为狭窄的道路,全城没有超过六层的建筑,道路两旁的楼房也普遍为三层。

    “以后新西伯利亚肯定要大兴土木建大楼,现在他们肯定没有建筑高层建筑的技术。”

    杨明志不再多想,他估摸着自己有生之年,老毛子是没有能力建造三十三层的居民楼的。

    是的,当铁幕降下,包括建筑百米高楼的技术,西方国家也是对苏联封锁的。

    车队最终停在了被劲松环抱的停车场,紧跟着在军区司令身边,杨明志进入到所谓司令部大楼——一栋仅有四层的老楼。

    他左顾右看,且看这楼,它的确古老,内部的暖气系统倒是一切正常。户外的气温有些寒冷,内部则温暖如春。

    有些房间的方面是虚掩着的,透过门缝,他甚至看到了一些郁郁葱葱的盆栽,甚至,还有嗑瓜子的声音。

    “唉也许司令部的一些人工作也挺清闲还说责任重担都让军区司令本人承担了”

    且说司令,他本意的不想让那些记者们搀和进来去搞什么新闻发布会,还是照老办法,针对实验的结果,让那些书记员把资料整理一下做个报告扔给报社,不就完事了

    贵客只有一个,那就是别列科夫将军。

    要知道,鲜有将军们会进入军区司令部,数月以来,别列科夫是访客中职位最高的。

    新闻发布会是要开的,再次之前,得让别列科夫见见司令部的其他人。

    遂在军区司令的办公室里,杨明志第一次看到了军区的绝大部分高级军官,以及高级政工人员。

    那是一个庞大到超过四十人的智囊团体,因得到司令本人的命令,许多外派的人今日都驱车回来了。

    军区副司令、军区政治委员、征兵机构负责人、后勤机构负责人……

    基本上整个军区的各部分领导者齐聚于此,最重要的当然就是司令梅得伟捷夫本人。

    他们都穿着军装戴着大沿帽,每个人胸前都挂着勋章,唯有一点,他们都是年纪一把的中年人,身上的勋章远不如杨明志的多。

    如今,勋章的数量可以作为“对联盟贡献度”的衡量标准,瞧瞧这个亚洲面孔的年轻人吧,一大群中年人远不如他的功绩。

    又是一番正式的会面,这一次,杨明志算是对军区的高级军官正式会见。

    “也许他们中又对我非常重要的人,今天一定摆个好姿态。”

    杨明志全程咧着嘴,弄得脸上的肌肉都僵硬了,这番“迎宾员”式的微笑着实有些虚假,不管虚不虚,一位中将还是摆出一副谦恭的态度不是么

    仅就军衔而言,杨明志和军区司令平级,也高于在场的其他人。

    他谦恭的态度给予一众老家伙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此人适合深交。

    “现在您和我们的同志们见了面,显然彼此间还不甚了解。所以等到您执意的记者会结束了,我们去食堂的雅间一坐。”军区司令介绍说。

    “好吧!”杨明志点点头,“希望我不会醉倒。”

    “现在跟我走吧。”说罢,司令再吩咐一声:“警卫,你们通知一下休息的记者们,把他们领到二号会议室。”

    ……

    新闻发布会这种事在苏联本就少见,但他确实是报社获取重要消息颇为快捷的方式。

    许多年轻的记者还是头一次来军区司令部呢,走马观花的看一遍,就能写出一份新闻稿。

    今日,他们关注的焦点只有别列科夫将军一人,不知那个年轻的将军会说些什么。

    就在二号会议室,没有什么磨蹭,新闻发布会直接召开。

    杨明志的确有许多话要给这些记者们说,不管怎么说突击步枪只是一种工具,他需要的借助这一工具为自己和家人捞到更大的收益。当然,他始终坚信着新枪将对军队带来巨大的发展。

    基于此,他完全不需要发言稿,就当着一众侧耳倾听的记者们,阐述起新枪研发的心路历程。为了增加故事的传奇性,其中的添油加醋也少不了。他更知道,不管自己说得多么呆板,记者们一定会为了鼓舞士气添油加醋,自己今天就说得更加夸张些。

    不管远在莫斯科的斯大林会怎么想,报纸肯定要刊登相关内容。

    如果是名不见经传的设计员搞出一款神奇的武器,多疑的斯大林绝对会先派人去调查,或者干脆不予考虑。

    可那是别列科夫的杰作,就是数据离奇,斯大林也应该相信。

    当着一群记者的面,杨明志也豁出去了,反正是吹牛嘛,吹得越响亮越好。

    “你们注意,你们在靶场上已经见到突击步枪如同轻机枪那般作战。我们应该谋求这种武器的量产,让所有装备莫辛纳甘的战士更换武器,全体装备我的АБ42突击步枪。一个师装备六千支,全师的火力将超越一个军,一个集团军装备五万支,战斗力将逼近一个方面军!”

    “仅仅有它还不够,我们的军队必须大量装备由我发明的火箭助推式榴弹,必须保证每个班拥有一具发射器和十发备弹。每个排需要装备一具单兵火箭炮发射具,至少备弹三枚。如此我们的基层部队将具备空前的战斗力,具备轻易机会敌人坦克的能力,具备轻易攻克敌人堡垒的能力。”

    “你们必须把我的话如实的写下来,这是我对军队建设的看法,你们应该对全联盟人民发布。去告诉他们,别列科夫将军将发明更多的新式武器,拿出一些新的军事理念,使得前线的六百万军队战斗力迅速超越敌人……”

    杨明志在这里滔滔不绝,梅得伟捷夫等军区高官们,他们以旁听的姿态不停的擦拭额头的冷汗。

    大家都被震撼了,只因这个疯狂的别列科夫,他简直刚学会了跑步就想飞天。

    难道这就是年轻人的青春热血也太狂了!说的话的确很提气,只是那些话和《真理报》日常的吹牛并无二致。

    事实就是如此,《真理报》、《消息报》、《红星报》,苏联这三个主流报纸为了鼓舞士气,在过去的一年里不停吹牛。据说后方兵工厂发明或改进一种新武器,报社马上将其吹捧为杀敌利器。

    &



第1766章 军区司令的宴请
    当杨明志和其他人走进所谓的雅间,晚餐早于准备完毕,同时,户外的天空也已黑透。

    “哈哈,我还以为你们会准备一顿,一顿奢侈的晚宴。看起来,一切都还不错。”

    “所以您是希望奢侈一点”军区司令问。

    “奢侈不,还是俭朴一些吧。我在科学院接受了李森科的几次宴请,那些宴席说起来都太奢侈了。我们的人民还在挨饿,他们……”

    “我不喜欢那个男人。”司令摇摇头,“走吧,我们各就各位。”

    所谓的晚宴,赴宴的包括杨明志才九人。除了他,其余八人都是军区的高级军官们。

    刚刚的新闻发布会,市长和第一书记也作为旁听人员听了杨明志的滔滔不绝,但他们没时间继续逗留。天黑以后,大部分地区的麦收统计结果应该结束了,只怕几个小时后,一份相对详细的报告就会提交上来,作为市长和第一书记,这两位有义务第一时间知晓。

    新麦和最后一季土豆完成生活,连带着还有一些甜菜,和一堆白萝卜。粮食和有限的蔬菜如何分配,这是市长乌莫夫要亲自过问的,他更要作为监督员,保证关键时期的粮食问题不可出岔子。

    什么粮仓消防、粮食运输安全,还有监察统计舞弊,等等等。

    忙人一个个的离开,其实军区司令本人也很忙。

    即便再忙,招待别列科夫将军的晚宴必须进行,为了这个将军,哪怕大家都喝醉了,也是合情理的。司令就是这般想法,他已经做好就最后,睡到明天中午的打算。

    圆形餐桌中间放着几尊熊的雕像,所有准备的餐品就放在就餐者的面前。

    此乃俄式正餐,所有人接受分餐制,看看面前的菜肴,它们种类不多的确非常朴实。

    有黑面包片,有果酱,有煎的熏肉、香肠,以及鸡蛋羹。汤类就一种——西红柿和酸黄瓜熬的罗宋汤。

    没有那么多花样,一切朴实无华,在杨明志看来,它作为早餐切入气氛,作为正餐的晚餐,也位面太简单了。

    然而老毛子的饮食文化就是如此,即便他们从法国学到了一些负责的烹饪技能,最后的餐饮还是有点偏向快餐。

    菜品和面包量是足够了,杨明志还是觉得,仅需五分钟,自己就能将其一扫而光。

    “不可以!聚餐只是借口,他们是希望和我谈笑风生,获悉更多的消息。他们肯定还要问我一堆在沼泽地的事。”

    杨明志保持着镇定,整个人也显得有些拘谨。

    军区司令侧过头:“怎么了我亲爱的朋友。如果您觉得……”

    “不!”杨明志赶紧回答,“我对晚餐没什么意见。”

    “唉,我听说中国的餐饮有些复杂,曾今新西伯利亚城里也有一些中国人开设的餐馆,后来他们都回国了。我品尝过一些中国人,但是我还是习惯我们俄罗斯的餐饮。”

    “哦您还吃过中餐”气氛缓和了许多,杨明志笑了笑,“这样吧,您有时间可以到我的武器设计局一趟。我可以亲自下厨,给您做一顿中餐。”
1...544545546547548...6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