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重生的杨桃
第1720章 李森科与科学院
?
“只要他不对我的事业指手画脚,他是怎样的人,或是得罪了多少人,跟我都毫无关系。”
杨明志定了精神,就是以这样的态度等待着见到李森科本人。
今日的天气还算不错,空气有些雾霾,给予杨明志的感觉,一切的烟尘都来自于那些高耸的烟囱。这里不可能遭遇敌人的破坏,所有的工厂都能肆无忌惮的生产,排出废气亦是肆无忌惮。
烟尘会对庄稼造成什么影响么例如减少了光照,使得本就温暖期较短的新西伯利亚,种植的小麦产量无法达到预期。
或许李森科的技术手段,能为之带来增产。
车队直奔科学院所在地址而去,杨明志绕到城市的西北角,据**夫所言,目视所及的这些成片的木屋,就是“苏联科学院”!
“局长同志,这里虽然有些寒酸,我听他们说,科学院的行政工作在去年刚搬来时就开始了,到现在,大部分的学术工作已经恢复。”
杨明志点点头:“军事方面的工作呢我和关心,搬迁到这里的科学院的诸多人员,他们有多少直接从事武器生产。我很想知道,我有多少同行”
“这……其实没有多少人。”
**夫的回答非常简练,的确,苏联科学家被一场世界大战折腾,所有的工作都在艰难维持着。全联盟的经费都很紧张,为了得到大量紧俏的战略物质,联盟不得不接受美国提出的《租借法案》。所谓先使用盟友的援助,待战争结束后,再慢慢还钱。
科学院对所有院士、项目组的科研项目分了三六九等,凡是与军事国防有关系的项目继续拨款,于此无关的,项目无限期暂停。
许多苏联院士跟着单位搬迁,其中一部分搬到了新西伯利亚。他们的科研经费暂停供应,所有项目成员领着配给粮,继续聚在一起,自发的继续自费进行自己的项目,这样的科研进度之慢可想而知。
不过农业与遗传学相关的研究依旧在进行着,只因李森科本人就是科学院院长,他拥有着科研方面的特权。
有道是同行才是最纯粹的仇恨,李森科一生都在专注于农业研究,扶持亲信打击竞争者,军事武器的研究他不关心也不紧张。
“科学院里有两个军械项目部,我想您会感兴趣的。”
“快讲!”杨明志焦急催促。
“有一个科研小组,他们在研究子弹的材料与弹头的空气动力学。另一个小组,想要研发出更大威力的炸药。还有其他一些小组。”
“子弹炸药我想我们可以在未来进行合作。”
“当然!我已经和那些两位项目负责人有所接洽,他们是愿意合作的。”
**夫顺便又向杨明志介绍了一番该城军械制造的境况:“目前,城里有十家兵工厂。有的专职造子弹,拖拉机厂负责生产坦克地盘,有的工厂生产特种胶合板制造机翼,还有的专职生产多种型号火炮。”
轿车引领整个车队进入科学院院区,整个院区是根据一所小学的校舍进行的大规模扩建。一年的时间,大量的俄式传统木刻楞建造完成,它们大多是工作者的宿舍。至于办公的地方,新西伯利亚市苏维埃,斥巨资兴建了一批砖石结构的三层小楼。
那些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房,或是科学院行政机关所在地,或是大量档案资料存放地。
依旧从事研发工作的人们,大家的工作环境多半就是在一栋栋木刻楞里。
杨明志还不清楚这里的办公状况,他估摸着,日子比不过莫斯科,总是远远强于在沼泽地。
现在,他也没有想着工作环境,他只想着,在与李森科见面后,马上去会会那两个项目组的人员,以商谈合作的事。
……
科学院的存在,就仿佛在新西伯利亚师西北角建立了一座卫星城。本来,这座大城市也是吸收了大量的西部移民,城市不得不瞬间扩大。
苏俄持续二十年的经营,城市的老城区已经全面了钢筋混凝土建筑,城市边缘还有大量的传统木刻楞存在。人人都坚信,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城市里依旧要存在着大量的木质建筑。
对于普通市民来说,住独立的木刻楞可是比挤在混凝土构筑的“鸽子笼”里舒服。
“鸽子笼”是狭窄了,它只有一个好,房屋实现了集体供暖。但这并不意味着住木刻楞就是寒冷,恰恰相反,每一栋木屋都有自己的壁炉系统,想要屋里暖和,外出捡柴火即可。
科学院院区不同于城区,大量的木刻楞是统一建筑的,它们呈矩阵排列。
坐在车上,杨明志已经感受不到车子的震动,只因院区不但铺设了水泥路,主干道更是铺了柏油。
大路两侧都是成片的木刻楞,它们的外形完全一致,排列无比整齐。定睛一看,只见每一栋木屋的木墙上,都有油漆标注的编号。
显然,房屋的居住者非常需要数字编号认清家门。
整齐的房屋不足为奇,苏联就是喜欢这种整齐划一的感觉。最令杨明志惊喜的,莫过于那些暖气管道。
他可以断定那些裹着帆布的金属管就是暖气管道,瞧瞧连接处滋滋喷出的蒸汽,它们证明了一切。
“嘿嘿!难道整个院区真的实现了集体供暖。我还以为他们夸大其词了呢”
“局长同志!您完全放心吧,实不相瞒,属于咱们设计局的工作区,室内温度可是恒定在十五摄氏度呢!”
“呵!这么暖和!看来李森科同志真是用了心的。”
“当然。”**夫轻轻摇了摇头,“其实院长同志的享受的是更高的待遇,他的办公室合适恒定二十度呢!”
“是嘛难道温度是根据职务高低而定的真是奇怪。”
杨明志在莫斯科的时候,没有去过科学院的老院区,现在到了新院区,他仔细审视一番周遭,渐渐的,一种熟悉感油然而生。
真是太像了,太像未来的中国了。很多中国的老机关单位,乃至国营企业的家属院、工作厂房,都是这种氛围。
不!这一方面,是中国学习了苏联。
“等到人民的中国登上历史舞台,大批的科学工作者,也会在这样的木屋,或是中国特色的砖瓦房里,开始新中国的国防建设。一定会是这样。现在,我却是在苏联。”
杨明志看到了道路两边整齐排列的路灯,看到了耐寒的行道松,又看到了整齐划一的龙柏。
他拉开一半车床,迎面吹来的风也有别样的气味。
整个城市陷入工厂的轰鸣,坐落城市西北角的科学院院区,却是颇为安静。
院区仿佛是卫星城,轿车拐了多少个弯杨明志已经记不得了。一路之上他见到了许多身着大檐帽的人,那些人都很年轻,或许都是些年轻的科学工作者也许只是行政人员。
科学院不是有着大量的院士吗他们是不是也住在院区
杨明志根据自己的理解,他觉得新西伯利亚城区,才是迁移而来的院士们的栖身之所,院区不过是工作地点罢了。
这里的道路是颇为宽敞的,两侧还有一些古典造型的轿车存在。在一些木屋旁,还安静摆放着自行车。
“**夫,我们快到了吗为什么我觉得院长同志不在这里呢我们还要绕路”
“局长同志,我们快要到了。还请您见谅,这个院区是很大的,我们进入院区的线路本身不理想,很快您就将见到大量的砖石建筑,那里就是李森科同志的办公室。”
“是嘛宝贝总是藏在最厚实的保险箱里,李森科这位院长还挺会藏得。”
**夫笑了笑:“您真会说笑话。我们来的时机还不错,等到下午五点,很多人到时间下班,您现在所见的空旷道路会变得热闹起来。”
第1721章 虚与委蛇
李森科很是惊讶,将军竟会径直的走向自己。
“哦尊敬的将军,您认识我”
杨明志奉承的说:“当然,全联盟人民都知晓您,您可是伟大的科学家!”
“是啊我也认识您。”李森科紧绷的脸露出一丝笑意,“您一定就是睿智的武器发明专家,别列科夫将军,您胸前的勋章已经说明一切。”
“是嘛很显然,您的勋章不比我少呢!”
一番简单的互相吹捧,李森科犀利的眼神注意到将军的那些随从,这便询问了一下:“看来,您是带了一支庞大的军队抵达偏远的新西伯利亚。”
“队伍是有的,它谈不上庞大。不错,我带来了一支人数非常有限、成员都是精明强干的队伍。”
杨明志做了一番手势,卫兵格里申科等人纷纷聚集在他的身边。
“您瞧,这些就是我的警卫部队,还有这位姑娘,她是我的妻子。我奉领袖的命令抵达这里工作,我现在已经要把家安在这里了!”
李森科点点头:“新西伯利亚虽然偏远,它是一个庞大的城市,您愿意在此生活,也是不错的选择。我们实际远离了残酷战争,不是么有了这样和平的环境,我们就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科研。”
“您说的很对,现在我还要向您介绍这两位。”
杨明志旋即把费留多夫与卡斯特留拉推向前台。这二位都顶着内务部标志性的蓝顶大檐帽,又身着皮衣皮靴,甚至还有这皮手套。两位一身干练,甚至有一种冷酷的气质。
李森科当然不认识这两位的姓名,仅从其着装来看,必然是内务部中比较高级的家伙。
费留多夫与卡斯特留拉各自向李森科说明了自己接下来的工作,结果实在令人吃惊。
“怎么回事你们已经把将军护送到科学院,工作理应完成,你们将第一时间返回莫斯科为什么你们为什么突然决定留下来”
两人把准备好的无懈可击的说辞和盘托出,所谓协助将军接下来的工作。至于是如何的“协作”,总之就是“协作”。
内务部是贝利亚负责的,李森科不想和那个男人太多的交集。他估摸着,或许这两位内务部人员临时有了新的任务再看看将军带来的卫兵,李森科猛然意识到,他们所有人,都是内务部成员。
李森科的内心有些不悦,毕竟留在科学院院区的内务部成员突然增加许多,谁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呢被内务部特别关注,总没什么好事。
他沉默了一会儿,平静的说:“看来,我们要多准备一些住房了。”
“什么院长同志”杨明志话没听清,旋即询问。
“将军同志,我是说,你们来的人和之前的通报上不一样。实际到场的人数更多,我必须为你们提供更多住房。请您放心,院方将很好的完成这件事。”
“住房问题一直是我担心的,真的有劳您了。”说着,杨明志还轻轻鞠了一躬。
话说这一举动着实令李森科惊讶。缘何他见过一些军队的高级军官,迄今为止还没有人对自己鞠躬,甚至一个尊敬的眼神都不曾有过。
军人都是一群粗俗的家伙,打仗时固然非常勇敢,待人接物一个个没有脑子。
李森科对军人的态度有些偏颇,唯有这个初来乍到的别列科夫将军,给予自己独特的感觉——这个面容酷似雅库特人或是蒙古人的男人,他有着军人少有的谦卑精神。
就是这轻轻鞠躬,李森科顿是新生好感。他的好感可不会写在脸上,这便继续绷着脸说:“现在时间比较晚,晚餐尚未开饭。诸位先进入我们的办公大楼,去我们的招待室休息一下。等到时间到了,我们一起去餐厅。”
杨明志满意的点点头:“谢谢您,关于晚餐,是自助餐吧”
“的确是自助餐会,您觉得如何”
“谢谢,非常的谢谢。不过还有一件事需要解决,我这次来可是带了大量的行李。您看,它们应该被安置在一间仓库,总不能占用科学院大办公楼前漂亮的广场吧”
“当然,如果您不反对,您的所有行李现在就运抵您未来的工作单位,就是您的普里皮亚季武器设计局的现在地址。”
“真是太好了。”本有些虚与委蛇的谈话,杨明志已经觉得自己的拍马屁技巧愈发精进。终于到了关键的事,他提起精神:“我创建的设计局,应该就在院区之内”
“是的。”
“真是我的荣幸,我居然能在联盟的科学院院区内工作。”
“您的确应该骄傲,这里可是联盟的最高科学殿堂。无数科学工作者梦寐以求想要进来工作,只有少数人才能享受此殊荣,您就是这样优秀的少数人。走吧,您跟着我进入办公楼,您完全不用担心自己的行李,更不用担心以后的住宿。我相信,我针对您一行人的安排,绝对会令你们满意。”
至少到现在,杨明志对李森科是非常满意的。
每一个人都是复杂的,或许李森科也是如此,杨明志觉得此人面色虽然有些冷,一番交涉,他还是觉得此人是可以交谈的。
不过杨明志估摸着,李森科既然在世界学术上存在着恶名,对于这种人可不能深交,彼此终究不是一路人。
以后要在新西伯利亚工作了,可能要工作大半年,也有可能更久,最坏的可能是工作到战争结束。斯大林给予的那些承诺天知道到了1943年能否落实,再者,根据那张字据,自己能否再度掌握兵权,几乎完全依赖自己在新西伯利亚的奋斗!
“恐怕,我未来接触更多的还是市长和第一书记等人,李森科这个男人,他终究只是一介院长。李森科是得到斯大林的青睐才获得现在的地位,我何尝不是受到斯大林的青睐我们的相遇只是历史的偶然,肯定擦不出什么火花。”
杨明志跟着李森科的脚步进入科学院办公大楼,不一会儿,就坐在了招待室松软的海绵沙发上,敲着二郎腿拼着红茶,以缓解舟车劳顿。他在招待室里认识了许多科学院的官员,继续和李森科聊了一些住房的事,直到期待的晚餐时间到来。
“跟我来吧,将军同志,但愿自助餐领您满意。”
李森科站起身,大踏步的走着,他昂首挺胸意气风发,身为科学院院长,联盟科学工作者能拥有的最高地位就是这个。李森科真是自信满满,只是他难以想象,随着战争的胜利,自己的辉煌生涯也渐渐暗淡下去。
至少现在,李森科真是如日中天,他已经不存在科研上的敌人,而那些战争时期开始高速发展的军事科研,与他的科研领域完全不在一个频道,自然不会令他有丝毫的警惕。
就比如现在,他完全不觉得也完全不会认为,这个天才般的别列科夫将军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反而可以发展成盟友。
杨桃挽着丈夫的胳膊,夫妻二人就混在队伍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