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重生的杨桃
“亲爱的,别再睡了,跟我吃饭去。”
轻拍她的身子,杨桃缓缓坐起来,一副晕乎乎的模样。
“哎,你怎么了不舒服”
“不是。就是有一些……有些烦闷。”
“没办法,我们都想在平静的地方睡觉,结果列车晃荡了一夜。再忍忍吧,快到目的地了。现在我们到哪儿了”
今日的早餐比之前要丰盛,甚至是普通士兵都喝上了鲜奶和燕麦熬成的粥。因为是将军,杨明志得到更高待遇,他的餐盘出现了一块干酪!
干酪有着软糯的口感,闻着略臭,咸咸的口感后又是回味无穷。
他很快明白了大量奶制品的来源,原来军列停靠在库尔甘市,该城距离彼得罗巴甫尔已经非常近了。
彼得罗巴甫尔将是今日中午途径的大站,亦是唯一一座非苏俄的大站。
正当杨明志夫妇对面而坐品尝着美味哈萨克奶酪时候,列车长谢苗诺夫笑呵呵的走进包厢。
“一切可好将军同志”
“可好”杨明志真的舒坦呸!真是浑身难受。“啊,感觉还可以,您看这块干酪又大有黄,就像这列军列,又大又长。”
“啊……看来您并不满意。”
“当然。”杨明志耸耸肩,脸上还带着笑意;“漫长的旅途我都快崩溃了,您告诉我,接下里是哪一站您在出发时告诉我,如果一切顺利,我们将在今天上午抵达新西伯利亚。依我看,我们距离目的地还有很远。”
“您非常关心这件事对不起!真的对不起!因为我们拉了太多的货物,列车跑不快。再说在欧洲的时候我们总是面对阴雨天气,为了安全着想,我们也不能高速啊。”
“您没有回答我的问题!”
“好吧。我们中午左右会抵达彼得罗巴甫尔,那是哈萨克的一座城市。接下来我们还将停靠鄂木斯克,过了那座城市,我们将抵达终点站。”
“时间呢”
“明天!”列车长绷直了身子做出保证,“我以荣誉担保,我们必然在十二日抵达。如果我失败了,我会辞去列车长的职务,去当司机或是司炉。”
“算了吧。”杨明志绷着嘴摇摇头,“就是在九月十二日的最后两秒钟,军列还是在十二日抵达了。您是否辞职我不关心,我只关心自己的精神状态。旅途多一天,我的精力就衰弱一点。我不得不告诉您,我的时间非常宝贵。”
“我……我明白您的意思了。看来,接下来的时间我们需要一些冒险。”
“冒险什么冒险”
“是加速!将军同志。我们现在走着的是单行道,再不会发生回车。等到了彼得罗巴甫尔,我就和调度机构联络,让我们前面的车加速,我们也能快速行动。”
“您去做吧,我只有一个要求。明天晚上,我一定要睡在真正的床铺上,而不这个火车包厢!您可以离开了。”
……
枪械的设计草图已经完成,它必须快一些交给自己的亲密战友手里。杨明志估摸着,自己要去新西伯利亚的事,武器设计局的同志们,以及里固施科夫等人都是非常了解的。
尤其是武器设计局的那几位,定是做好了充分的迎接工作,只等着自己这位“设计局长”大驾光临。
中午十二点半,军列抵达彼得罗巴甫尔,停靠至下午两天,列车继续启程。
杨明志对于哈萨克的了解也是非常有限的,哈萨克人努力反抗着沙俄的入侵,终究被沙俄吞并。他们终究还是反抗了沙俄的统治,成为了苏联的缔造者之一。
现在,潘菲诺夫二十八勇士的精神一支再被宣扬,无论这是否真实,哈萨克人毫不犹豫认为这就是事实。因为那是哈萨克人创造的辉煌,是属于哈萨克人的荣耀。
列车终究到达了亚洲,苏军在亚洲征召的部队,少数民族的成分越来越大。如果说德国是整合了西欧南欧五花八门的民族进攻苏联,苏联就是整合了东欧与北亚上百个民族投入保卫战。甚至是北亚针叶林中的世代猎鹿人,也能打到柏林城下。
杨明志有一种预感,假若自己未来继续掌兵,麾下军队怕是大量的东方面孔,恍若时隔了七百年,“蒙古大军”再一次打到维也纳城下。
整个下午军列都在狂奔,据说列车已经提速了,窗外的景致还是慢悠悠的消失,杨明志丝毫感觉不出来快在哪里。
天色再度暗淡下去,窗外的景色千篇一律。目睹苍翠的西伯利亚针叶林,第一次看它真是感慨自然的纯粹,看的过多也就腻歪了。
每一处景致都是无比相识,偶尔出现的小湖这才略微带来趣味。
没有什么可欣赏的,杨明志早早的休息,沉闷的睡去,直到晚上十点,列车突然停滞下来——它平安抵达鄂木斯克。
到了一座新城市有什么特别的么杨明志本想继续门头睡觉,只希望再度苏醒时列车已经到达新西伯利亚。
包厢房门一阵轻敲:“将军同志,我是费留多夫,您开一下门。”
“有什么事吗”
“我希望您出来一下,还有别列科娃同志。我们已经抵达鄂木斯克,我在当地的火车站商店发现了些好东西。”
“是什么好东西。”好奇心驱使慵懒的身体爬起来,杨明志也唤醒妻子,“别睡了,我们下去透透气。”
“透气嘎哈玩意儿怪冷的,继续睡吧。”
“这里的商店有些特别的东西,走吧,去瞧瞧。”
巧克力硬邦邦的就是好吃,棕黑色的可乐让人欲罢不能,也许这里的商店还有杨桃寻思着,自己来都来了更是苏醒状态,下车买点新东西也不错。
这里已经是西伯利亚腹地,夜晚的寒冷没的说,夫妻二人穿上厚实的外衣,尤其是杨桃,昂贵的貂绒大衣着实温暖过了头。
士兵们可无所谓寒冷,一些人依旧坚守在车顶,悠闲的抽着烟更多的人就在满是碎石的路基上聚众抽烟,搞得光线昏暗的军列旁星光点点。更令人惊讶的,杨明志发现有士兵在喝酒!
“真不愧是老毛子,你们该不会是藏了一路的酒,酒留着到了西伯利亚天冷时喝”对着那些家伙品头论足一番,杨明志继续踏步。
夫妻二人,还有格里申科少尉一行,十多人就跟在费留多夫的身后。
“同志,您侦查过了,都这个时间了,商店还会开门”
“当然!如果没有侦查,如何邀请您下来呢国营商店永远都希望顾客光临。再说了您也应该联盟的国情,领袖同志命令军人们,每天只许喝一百毫升伏特加,至于有没有监管就很难说了。尤其是到了夜里,希望您能理解……”
 
第1719章 旅途的终点
一列庞然大物伴随着大量的蒸汽,停靠在新西伯利亚,经历了漫长旅途,杨明志终于抵达了终点城市。
最后的六百公里军列一直在狂奔,最终它在下午两点平安抵达。
“会有谁来迎接我呢还是直奔科学院”
此刻,车站月聚满了人,他们一个个戴着有头灯钢盔,证明了他们铁路工人的身份。
这些人甚至还把叉车和卡车开到铁道路基上,一看便知他们的任务是卸货。
来的人可是不少,杨明志睁大眼睛,努力找寻熟悉的身影。
他的眼神很锐利,只见一个男人穿着呢子大衣,头戴园丁礼帽。“是夫,居然是这个家伙来了。”
说实话杨明志有些遗憾,如果来者是里顾施科夫就好了。
他携妻子下了车,踏在新西伯利亚坚实的土地。
空气中有着燃煤的焦糊气味,虽然太阳当头挂,整个世界还是笼罩一层薄雾。
“这里也有些空气污染,幸亏不那么严重。”
杨明志招呼身后的卫兵们:“格里申科,把我是行李小心的搬到月台,然后原地待命。”
交代了任务,杨明志很快见到了夫,两只大手握在一起。
“已经两周不见,我觉得仿佛阔别多年!”
“没有那么长久,夫,看起来你在新西伯利亚过得不错,脸胖了一些。”
“是吗倒是您的妻子,的确胖了不少。”
“她是孕妇,自然要多吃一些。现在我很想知道你的近况,还有里顾施科夫他们的情况!”
“啊!”夫顿时激动起来:“国家给予他们重任,他们不再平凡。”
“是科学院委派的工作么”
“差不多,尤其是里顾施科夫,还有我们送来的那些技术图纸。您绝对想不到,新西伯利亚这座城市,即将开始量产飞鱼火箭!”
“真的”杨明志为之一振。
“当然是真的。您下了车,一会儿我们直奔科学院的院社。我现在必须告诉您另一件好消息,咱们的武器研究所就被安置在院社内,如果您乐意,我们能立刻开始工作。”
听了这么多杨明志真是太激动了,他耸耸肩:“也许我不在场你们也该坚持工作。”
“哦,非常抱歉。我们……我们没有一个人有您这样的智慧。”
“您太谦虚了。看得出您还有大量的话要说,我们还是去科学院聊聊。”
“好的,您和夫人赶紧上车。”
“上车不,我的行李很多,非常多。”说着,杨明志还特别指着一下。
夫顺着看去,他根本想不到,那些大大小小的箱子居然全是将军的行李
“您……我记得您几乎是两手空空去了莫斯科,怎么到了新西伯利亚……”
“当然是花钱买的。虽然是战争时期,莫斯科并不萧条,我买了很多。”
“看来准备的轿车不够了,我们需要一些卡车。”
“当然!”杨明志友指了指,“他们是我的卫兵,格里申科,他是我的新警卫营长。另外两位是莫斯科内务部总部的同志,他们也要在新西伯利亚多停留些时间。”
夫犯了难,他是来接应将军的,因情报有误,准备的车辆实在太少了!
一行人没有办法,只好继续在车站耽搁一段时间。
新西伯利亚可谓整个西伯利亚最大的城市,它人口一百五十万,还在缓慢增员。
如此多的人口,在缺乏高层建筑建造术的苏联,城市不得不扩大城区面积。
夫和其他接应人员不得不临时多叫三辆卡车。
趁此机会,杨明志坐在火车站候车室的长椅上,得以听听夫的介绍,以及另一位姓巴甫洛夫斯基的科学院工作人员的详细安排。
杨明志本来对抵达火车站充满期待,也许当地会在车站组织一个欢迎仪式,使得自己在军乐声中走下火车。
原来欢迎式变成欢迎会,地点就在科学院的宴会厅中,通过一次自助参会迎接远道而来的别列科夫中将。
是谁决定举办这次宴会杨明志万万没想到,居然是李森科。
那个秃顶的巴甫洛夫斯基特别强调了一下李森科。
“李森科他是苏联科学院院长”
“将军同志看来您孤陋寡闻了。也对,您一直在军中服役,可能对科学院的人事调动不甚关心。”
“的确如此。”
杨明志的回答非常谨慎,他对李森科这个人了解很少。倒是有一点,李森科的“春化处理”法被苏联奉若圭臬,甚至新中国也引进过这套技术。
但科学就是科学,“春化处理”并不是帮助庄稼抗击霜冻的灵丹妙药,也不能保证增产。
李森科在后世的科学界流下恶名,因为西方科学界认为基因是存在的,且决定了物种的演化与物质遗传。
他因意识形态原因坚决反对,并指责苏联国内的基因论支持者。
奈何,无论他怎样坚持,二战结束没几年,基因与基因的双螺旋结构都被证实。
他终究跌落神坛,并在晚年见证了基因科学的黎明。到了二十一世纪,怕是李森林都想不到,基因工程已经在撬动一次全新的工业革命。人类甚至拥有修改基因的技术,在哲学层面上,开始挑战造物主的权威。
那时候的中国,在“人类基因组计划”贡献巨大,中美两国从中获益巨大。
苏联是绝不相信有上帝的,从来都没有造物主,能创造未来的只有人类自己。
杨明志不喜欢李森科,根据其人的照片,那人的长相着实有些怪异,想想其不择手段的作为,仿佛李森科就是个可憎的家伙。
“难道今晚要与那个家伙喝酒真是糟糕,可是我必须面对他。”
杨明志先入为主的担忧其李森科不是好人,他斗胆问问夫和巴甫洛夫斯基关于李森科的详细情况。
和自己脑补的大相径庭,这两位对李森科的评价,居然是:一个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一个真正的科学家,一个热爱科研的专家。
他们不吝褒奖之词,杨明志顿时糊涂了。
……
大家在火车站磨蹭了许久,五辆卡车才晃晃悠悠的开来。
时间已是下午,本该是全天最温暖的时间,新西伯利亚的寒冷已经露出爪牙。也许再过两三个星期就会下大雪,很快整个世界银光素裹,那个时候再不需要什么卡车,马拉雪橇就是最好的交通工具
“也许,这里会像是我记忆中的那些东北城市,外面下着大雪,钢铁厂还在短少钢锭,真是冰与火的歌。”
他令自己的卫兵把所有的行李,一件一件的小心搬到卡车上。对于自己最重要的木箱,则始终由自己带着,一直带上了轿车。
他握紧妻子的手,询问坐在副驾驶的夫:“现在,我们直奔科学院”
“是的,这需要一些时间,请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