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重生的杨桃

    一列孤寂的火车伴随着汽笛嘶吼,在苍茫的大地狂飙。

    喀山以东,已经难以看到沃野千里的景色,这一带几乎没有麦田,有的只是大面积的草原。草原与森林交相呼应,伏尔加河的支流卡马河滋养着两岸的土地。

    就是因为草原较多的特点,远征于此的突厥人蒙古人,乃至和基辅罗斯、东罗马战斗百年的佩切涅格人,才愿意在这一带游居。

    可这些游牧民族从没想到,他们占据之地的地下,就是一座大油田!

    喀山就是建在油田之上的城市,由于巴库油田的开采量艰难的应对苏军的消耗,如今油田更面临被德军占领的威胁,苏联不得不加紧对其他油田的开发力度。

    喀山在19世纪就发现石油,苏联成立不久就开始在喀山探测油田。第一桶原油在1929年喷出,后来的喀山油田建设速度渐缓慢,然随着战争变成完全的消耗战,苏联正式启动了大规模挖掘。石油工人的努力获得了充分的汇报,喀山地区的原油产量远超专家的预期。虽然这里的原油较粘含硫量高,它的油品着实一般。

    本着能练出柴油汽油就是好油的原则,多个新炼油厂就在喀山市郊兴建完毕,并在1942年二月投产,到了九月份,产能还在扩大。

    军列已经离开了喀山,如果杨明志有机会深入了解这座城市,定会发觉它于石油化工的缘分。

    即便他知晓了喀山石油的秘密,他绝对不会惊讶。

    巴库算什么喀山又算什么现在的苏联人绝对想不到,就在茫茫西伯利亚,就在秋明附近,一个超大型油田……不!那已经不能简单的称之为油田。那是一个规模巨大的油库区,它一旦被发现,将彻底改变苏联的命运。

    秋明也是因为西伯利亚铁路的修建而兴盛的城市,其附近的旷野里,简直是打下一口深井,向下掘进八百米,石油就能被抽出来。虽然秋明油库区的油品多很一般,其储量实在是惊人。

    只要国际油价处于中高位,苏联的中等品质燃油依然能卖个好价钱。奈何,苏联用倾销石油的利润,到了勃列日涅夫手里就成了广发福利的资本,乍一看去,苏联的生产力已经达到巅峰,列宁梦想的伟大事业已经成功。

    成功是建立在高油价的基础的,随着伊朗的动乱,高油价的时代突然终结,经济寒冬给予苏联的破坏,简直如同又打了一次二战。

    苏联早晚都会发现秋明油库区,杨明志也知道在那个位置挖井,有极大概率挖出原油。

    他已经下定决心,为了自身的安全,这件事绝不会成为自己邀功的资本,毕竟针对他的怀疑已经太多了。

    喀山有数以千计的烟囱疯狂的向空中排污,时逢冬季,整个城市被淡淡的雾霾笼罩,空气中更是弥漫着一丝焦糊气息。杨明志曾一度觉得那像是烧煤炼钢,其实呢,空气中还夹杂着炼油的气味。

    终于军列离开了,只是他绝对想不到,乌法的情况并不比喀山好到哪儿去。

    巴什基尔人认同了俄罗斯的统治,大公在这里建立一座城堡宣布统治。乌法和喀山有许多相似之处,两者都曾是游牧民族的领地,都为俄罗斯人征服吞并。还有一个相似之处,彼此的地下都有石油。

    规模巨大的乌法炼油厂就坐落在城市里,为改善供不应求的现状,新乌法炼油厂正抓紧时间建造。

    如今的苏联已经顾不上去走先污染后治理的糟糕路线,为了能打赢战争,炼油厂必须以最大效率生产!

    乌法本身就是个工业城市,它也吸收了大量西部技术移民,各类工业产能提升的同时,污水废弃的排放也达到新的高度。若是没有风吹,城市长期身陷雾霾。大量污水经过简单的处理就往城郊的河里排放,以至于自来水都有些石油的臭气,深层压井水成了市民的新宠。

    杨明志就要在这样的城市稍作停留,他根本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就在九月十日早晨七点,军列平静的抵达重要车站——乌法。

    难道要下去透气吗不!车窗必须关紧,谁愿下车谁笨蛋。

    杨明志轻轻来开包厢的窗帘,一脸不悦的看着窗外。

    “这就是乌法世界灰蒙蒙的,难道……不,我可不能下去。”

    “你在嘟囔囔说些什么啊。”杨桃瞪大着双眼,更是凑到丈夫身边,腻歪着说:“终于停车了,从昨天下午到现在,十多个小时了,我待在车厢如同坐牢。走吧,我们出去透透气。”

    “你……还是算了吧。”

    杨明志一脸尴尬,着实令杨桃费解:“怎么了难道你还怕我冷”

    “不!我是怕你刚下车还得上来。你瞧瞧户外,怕是pm2.5都快400了。”

    “啥什么屁,你肚子难受”

    “呸!呸!算我胡说。亲爱的,你执意要下去我不拦你,反正你还得马上上来。”

    像是被激将法刺激到了,杨桃故意撇起嘴角,“哦我们要打赌吗我保证不会马上上来。”

    “可拉倒吧!你如实逞能我就伤心了。也罢,我们下去看看,我也想体验一下,他们究竟是干了什么,把空气污染成这个德性。”

    大清早的,餐车还在烹饪着早餐,开饭还需一点时间。

    列车终究是听了,漫长的旅途把所有人懂得浑身酸痛,狭窄的车厢更是如同牢笼。列车终于听了,所有人都有着共同的想法,出去站一会儿。

    当然,男人们的想法非常干脆,下去抽根烟舒坦一番,接着回来吃饭。

    杨明志挽着妻子的手,后面跟着那两位内务部干员。

    厚实的车门打开了,不出意外,迎接夫妻俩的是咄咄逼人的冷气。好在衣服穿着非常厚实,这点冷气算不得什么。

    到现在为止还一切正常,两人无视着灰蒙蒙的世界,就是跳上了月台,在水泥上走走停停。

    可该来的还回来,毫无征兆的一记咳嗽,可是让本来开心的杨桃大吃




第1716章 我们已经到了亚洲
    安装弹股的**沙或是**德重量太大,且没有可折叠枪托。杨明志记得很清楚,之前巴尔岑的侦察营比较喜欢缴获的德制mp38或是mp40

    ,原因有两个:轻便、容易补充弹药。

    不过正规部队还是喜欢有弹股的**沙,原因也很简单,当阻击战或是伏击战打起来时,所有士兵都希望自己的武器弹药充沛火力强劲

    。

    可冲锋枪的终究有着时代的局限性,它用于野战的时代很快就结束了,发射全威力弹步枪的时代也逐渐落幕,从现在开始,突击步枪的

    时代降临了。

    它可不是时间安排的那样必然诞生,而是无数士兵用生命来验证,战场上怎样的武器最有性价比。

    这个代价确实很高,可军事武器的发展就是伴随着可怕的杀戮。

    就好比二十多年前,英**人普遍认为百发百中的神枪手才是最高效的杀人机器,结果英法军队在凡尔登的一次冲锋,当天被德军重机

    枪打死六万人。

    之所以如此,德军在阵地上布置了大量的马克沁机枪,一个班操作一挺,数千挺机枪短时间内打出上千万发子弹,平摊每个英法士兵就

    有五百多发。机枪打的是全威力重头机枪弹,只要命中一发,士兵不是毙命就是重残。再由机枪大炮造就的无人区,受伤只是缓慢的等死!

    马克沁还是太沉重了,德国虽然有广泛使用通用步枪,它发射的依旧是重头机枪弹,依然是强烈的火力过剩。

    而苏军派出去打巷战的部队,一个班里可以有五支冲锋枪。狭窄环境就需要超强火力,冲锋枪能够做到,就是距离一远,精度没了,威

    力也没了。

    如果每一个士兵都是机枪手,近距离火力很强,远距离依旧能保证比较准确的命中率,这就需要一款折中的枪械。

    两天时间,杨明志在自己笔记本的空白页面足足画了十页。

    他所绘画的枪械样本就是那个位面老毛子自己研制的akm。

    杨明志可不相信苏联现在就能迅速搞出小口径弹,再说就是搞出来了,军队方面能瞬间接受不到6毫米的弹头不!他们都是一群迷信

    7.62毫米的老家伙。

    ak枪族的枪机结构导气结构都是一样的,所用子弹更是通用。

    基本长度枪管,木质枪托,这是普通战斗步兵使用。

    截断枪管,安装可折叠枪托,这是侦察兵、坦克兵等使用。

    增长枪管,前段安装两脚架,可使用弹匣或弹股,这就是一种班用机枪。

    “等我到了新西伯利亚,这三种武器应该作为优先项目开始研发。”

    他已经勾勒完毕前两种枪械蓝图,正全力勾勒班用机枪。他估摸着,现在的苏联制枪工艺,能否生产出特别耐热的枪管还是不要报以

    太大的希望,这便可以在枪管上画上些散热片。

    他轻轻的放下笔记本,面色凝重,额头之上已经泛起豆大汗珠。

    杨桃轻轻撇过小脸,惊讶的问:“哥,你怎么了很热”

    “没什么,就是有些紧张。”

    “你紧张什么啊,火车跑的多稳,你紧张个啥玩应”

    “唉,你丈夫我,应该……应该又要创造历史了。”

    “什么你啊!”她把啃了区区三分之一的巧克力扔放桌上,精神抖擞的凑过来:“到底啥呀。”

    “是一些枪械啊。我终于把基本草图画完了,就在这个笔记本上!”杨明志兴奋之时难免有些激动,他的声音大了不少,惹得杨桃跟着激

    动。

    他将笔记本摆在妻子面前,骄傲的说:“你看看这些图,等到了那些兵工厂,我就命工人这么制造。很快,一种全新的武器会装备军队

    ,你能想象那是怎样的场面吗”

    “怎样的场面”杨桃瞬间皱起额头,原因无它,她看不懂工艺图纸,对上面的符号一无所知。“哥……我,这个图我看不明白。不过看

    你的绘画,枪械的模样真有些漂亮呢。”

    “啊,我忘了我没教你这个,你现在想想看,一种比svt40枪管短,重量轻,弹匣装三十发特别子弹,后坐力比较小的枪,你觉得如何

    ”

    话是这么说,对作战很敏感的杨桃瞬间就明白了:“哎呀!那样,岂不是每个士兵都想伞兵那样了不,比伞兵们的战斗力还要强。”

    “对,想想看,泰普诺夫他们是清一色装备svt40的精锐,新武器比它更为强大,伞兵也不是现在的伞兵了,是更强力的存在。听着,这

    个笔记本就是一个宝物。我现在,真是恨不得在车里雅宾斯克上飞机,直接飞到目的地。”

    杨明志耸耸肩,合上笔记本,面前的妻子摆着一副无比崇拜的小模样,那个男人不为之动容自豪呢

    夫妻两人全程都在用汉语嘚啵,两人没有提防隔墙有耳。

    贝利亚委派的两个两人全程护送,这两人针对别列科夫将军的监视是重大工作,杨明志当然知道这一点,但他绝对想不到,费留多夫的

    活跃就是给沉默的卡斯特留拉打掩护。

    所谓只要不那么话多,别人就不容易了解你。

    卡斯特留拉基本懂得汉语更会说汉语,他的自我表现却是个深沉忧郁又可靠的人。

    豪华车厢面积不大,木质的包厢墙壁几乎没有隔音效果。

    当杨明志夫妇在车厢里说话时,卡斯特留拉很自然的回到自己的包厢,将耳朵贴紧木墙,又在自己的笔记本上龙飞凤舞的写着。

    这一天他终于听到了重大消息,似乎别列科夫将军就在这趟军列上完成了新枪的设计

    他又瞧瞧窜到豪华车厢的大厅,和不知道从哪儿搞出一把葵花籽,正如耗子般嗑瓜子的费留多夫小声说说明这一切。

    “将军的那个笔记本,上面有新武器的秘密,我想我们应该迅速获悉。”

    “这件事……这……我们应该将它悄悄的拿过来此事很困难。”

    “即便是困难,我们也必须做,我们需要任何有利于国家的情报。”

    “那你还不如直接问他要。我不懂汉字,我可以肯定将军的笔记本上几乎都是汉字。我们最大的任务是保护他,如果将军得知我们偷了他

    的笔记本,我们……不!不仅仅是我们,他会对我们的上级非常失望。”

    “所以你不想动手”

    “对!再说了,你能保证拿到笔记本后,能完全看懂那些奇怪的文字。亲爱的同志,整个卢比扬卡没有几个懂汉语汉字的,你只是其中水

    平较高者。你自我评价一下,你确定可以”

    “这……”卡斯特留拉想了想,最终确定说:“的确,一些汉字我不懂,它们简直就是古代的象形符号!不过我们有大把的时间回去分析

    ,我们拿到笔记本,照着模样完全临摹出来。想想看,我们拿到图纸,或许新武器在图拉或是波多利斯克的工厂就能制造。你我都将是国家

    的英雄,想想我们的未来。”

    被这么一说,费留多夫突然精神抖擞,显然在豪华车厢窃窃私语不合时宜了,他便拉着卡斯特留拉直接跑到普通士兵的卧铺车厢,以抽

    烟为名,继续窃窃私语。

    ……

    有人在谋划自己的笔记本,对此杨明志不知道也没有关心过,他口口声声对妻子说笔记本上的简陋图



第1717章 抵达鄂木斯克
    时间平静的到达九月十一日,这天早晨,军列也平安抵达小城库尔甘。

    列车要在这里稍事停留,以补充燃煤和水,甚至补充一些奶酪充实餐车。

    “又是一个平静的早晨,看看我们到哪里了”

    杨明志揉揉惺忪睡眼,狠狠敲打一番自己的脑袋,他更是在包厢内做了几个深蹲,以令长时间躺着变得松软的身体再度有力。
1...519520521522523...6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