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重生的杨桃
“哥,光线这么暗,你别画了。”
“呵呵,现在我有的是时间,时间则能荒废呢”
“要不,你和那两个人聊聊天,或者是扑克牌消遣”
“我可不要。那才是真正的浪费时间!你看我现在,我感觉把图画好,等到了新西伯利亚,**夫还有那几个年轻人,他们将迅速看懂的。”
“好吧。”
既然睡不着那就不要再躺着。杨桃缓缓爬起来,背靠着木墙盘腿而坐。
白天的时候天空就一片阴霾,到了夜里,窗外完全是漆黑一片。
“哥,再过几个小时我们就到喀山了。”
“嗯,怎么了。”
“你……你对那个城市了解吗似乎,那是一个大城市。”
“当然,那里就是一座大城市,还是对苏联非常重要的大城市。”
“唉你还了解多少”
“怎么是无聊了”杨明志轻轻放下笔记本,妻子对喀山的追问,顿时让他来了些许精神。
他挠挠头,话匣子旋即打开。
“喀山就是个大城市,数百年前它就存在了。喀山本来是蒙古人建立的国家,当俄罗斯还是公国的时候,两国可是打了一百年的战争,最终老毛子征服了那里。不过这都是四百年前的事了,现在,喀山应该还有许多蒙古人后裔。”
“咦居然还有这种事咱们中国也有蒙古人,我真是不知道,蒙古人都快逼近莫斯科了”
“何止是莫斯科,成吉思汗你可知道那个人的子孙一直打到了现在德国。后来蒙古人统治了俄罗斯二百年,教会了他们扩张还有大一统的理念。所以老毛子本来就是活跃在欧洲的民族,他们拼命的扩张,最终和中国接壤。但是扩张是一种侵略,俄罗斯民族也曾深深的伤害了咱们。”
“是嘛真是这样他们居然曾伤害过我们”杨桃瞪大了双眼。
看着妻子的眼睛,杨明志觉得有时候知道的少一些,糊涂一些,对个人还是不错的。他一直觉得,妻子有民族主义的倾向。其实这也无可厚非,家人罹难同胞被屠戮,即便是做敌人治下的顺民也不过是任人宰割的肥羊。松散的群众聚集一起,万众一心成就强有力的拳头,此乃救国之道。
不过,把这种凝聚起来的力量用来故意伤害另一个国家的人民,这便是不耻与罪恶。
杨明志耸耸肩:“是的,沙皇俄国伤害过我们,现在,俄国的老百姓消灭了他们残暴的皇帝,苏联是庶民的胜利。大家都曾是贫苦的老百姓,所以十多个国家的贫苦百姓共同建立起一个联盟,成为人类历史的第一次,并给予其他国家受苦受难的百姓巨大的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斯大林你是见过的,那个人就是苏联老百姓认可的领导人。你看看他,无视敌人的轰炸,一直坚持在莫斯科,他没有撤退,所以军队也不会撤退。”
杨桃似懂非懂的点点头:“我至少懂一点,军官身先士卒,下面的小兵会非常勇敢。联盟的领袖站在战争第一线,数百万军人也会勇敢吧。所以,以后你前往不要再想着身先士卒了,实在太危险了。”
“好的,我答应你。”
看着丈夫的微笑,杨桃感觉自己很安全:“还是继续说说喀山吧。”
“好吧!喀山还是个很大的工业城市,能制造飞机、坦克等等。城市居民很多,可能城市里的年轻男人都入伍了,现在工厂里劳作的都是女人。我猜,男人打仗,女人负责后勤,大部分城市都是这样的模式。”
刚刚有些舒坦的杨桃突觉一阵恶寒:“你……你跟我说过一件事。今年征兵入伍的年轻人,几乎都不能看到胜利的那一天。”
“大概是这样,的确非常残酷。虽然说胜利必然是我们的,并不意味着只要坐着不动就能等到胜利,胜利需要人去推动。总要有人付出牺牲,他们的牺牲换来其他人的生存。他们的牺牲非常伟大。”
杨桃轻轻叹口气:“可是,年轻男人都死了,岂不是很多女人会守寡真是……太残酷了。”
“残酷的确非常残酷!如果敌人有良心,就该立即挺火,双方坐下来谈判!我想,苏联还有盟国,是会许可德国有条件投降的。这样,大家都不用再死人,多好吧。”
杨桃轻轻的抱着双肩:“是啊,如果小鬼子也立刻投降,结束战争,多好啊。我现在已经不想要求太多,他们立刻离开中国,中止罪行,再进行全面赔偿,我想大家是会接受的。”
“你啊……突然又有些圣母了。”杨明志摇摇头,嗓音也不自觉的大起来:“有道是事情不做绝以后好见面,现在我们指望日本立刻投降,那是不可能的。战争成了这个样子,战争不再是一小撮野心家造成的,而是一个民族彻底陷入疯狂后的结果。日本的老百姓已经陷入疯狂,他们觉得自己的国家应该统治整个世界!日本必须无条件投降,然后滚回他们的小岛去,全民族重新进行思想教育,把野心剥离开,收束到一个棺材里深深埋入地下。”
突然间,杨桃觉得丈夫的话模棱两可:“凭什么。凭什么德国有条件的投降就能接受听你的意思,德国人也都陷入疯狂了咱们在白俄罗斯见到了那么多的暴行,死了成千上万无辜老百姓,即便这样还能接受有条件的投降”
杨明志无奈的耸耸肩:“也许是我错了,有道是不到黄河心不死,撞南墙不回头,德国肯定觉得自己能够打赢,就是付出一千万德国人死亡的代价,他们还是觉得自己能赢。我想,只有那个魔头死了,德国人才会正视自己必将战败的事实。只是到了那个时候,苏联人还有西方的那几个国家,可是不会给德国台阶下的。一切都太迟了。
不过现在呢,德国还是觉得自己能赢。德国以为占领苏联的几个大型城市,控制了许多精华区,苏联就要灭亡其实不然。
亲爱的,你可知道,俄罗斯打下喀山可是付出巨大代价,现在的斯大林格勒,曾经也是蒙古人的地盘。喀山往南,整个伏尔加河流域都曾是蒙古人
的。俄罗斯人用了两百年战争夺下了他。接着有何邻国土耳其打了十场战争。所以,苏联人不怕死不惜死,如果牺牲能换来国家尊严,他们宁可战死。现在,昔日蒙古帝国的地盘成了苏联另一个精华区。”
如果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战败,苏联确实有亡国的危险,所以他们不能战败。就是拼上一千万人的生命能打赢战争,苏联也会接受这个惨胜,然后一亿人同仇敌忾,再组织起数百万由女人和老人组成的军队,打到柏林。”
听到这儿,杨桃已经瑟瑟发抖。她并不是佩服苏联人的毅力,而是觉得,战争上升到数千万人在同一个战场厮杀,这彻底超过了她的想象。如果说沼泽地是全民皆兵所有人都要接受训练,沼泽地是六万人,极限动员四万五千人。苏联难道也按照这个比例据说苏联快两亿人了,现在控制的也有一亿人。难道说,苏联能极限动员出七千万人
“真是疯了疯了。哥,历史上绝对没有这样的战争吧”
第1714章 去乌法
杨明志终于被吵醒了,他知道军列已经停下,想要继续说睡觉,终究碍于车厢不停的震荡,是得他睡意全无。
“究竟怎么回事!”
他爬起来看着窗外的景致,只见整个车站都被照亮,一条条钢轨正泛着幽光。
户外真可谓嘈杂,他看到,已经有许多戴着安全帽的铁路工人已经聚集到自己所在的军列。
“难道现在就开始卸货了”他拍拍脑袋,这才想起列车长所谓的那些废铜烂铁,统统是要送到喀山的。
一个舒坦的睡眠就被这样打破了,再看看妻子,她也被震颤和嘈杂所闹醒。
时间毕竟已是三点钟了,在杨明志看来,这几乎已经算是大清早。在那个位面,自己当时忙于学业,早晨三四点就爬起来也是常有的事。不过以现在的标准,早早起来读书是好事,三点钟就起床着实太早了。
“亲爱的,你还睡得着吗”
杨桃揉揉眼,慵懒地晃晃脑袋。
“算了,你还是继续躺着,我到户外站站。”
“唉!别啊。我……要不我也下去。”
“可拉倒吧,外面凉飕飕的,再把你冻病了!我就下去看看情况。看看那些工人究竟在做什么。你可要听我的话,继续待在这个包厢里。”
杨桃默默点点头,杨明志则麻利的穿上全套保暖的衣物。
喀山的九月,按照中国人的标准已经很冷了。又是因为阴雨天气,今日的喀山最低气温才区区四度。
杨明志被闹醒,整个军列所有人都没了睡意。
费留多夫和卡斯特留拉瞪大双眼,格里申科和其余的卫兵,也都自觉的聚到豪华车厢,只因将军决定下车视察一番。
当杨明志打开车门,首先迎接他的真是凛冽的北风,冰冷的空气入冬刀子,让他彻头彻尾的感受到冬将军的咄咄敌意。
“见鬼,居然这么冷,我看再过两个星期都能下雪了。”
“呵呵!将军同志,这里就是俄罗斯的腹地,真的非常冷。”费留多夫一副完全适应的模样,然帅气不过十秒,一击强力的喷嚏证明了他并非无畏严寒。
杨明志真是感慨自己的先知先觉,拿着一笔巨款在莫斯科城内斥巨资买了不少衣服,如今统统派上了用场。他穿着一件非常厚实保暖的呢子大衣,衬里更是疏松保暖的羊毛。一顶经典的俄式大号护耳帽戴在头顶,完美的保护他易冻伤的耳朵。
“还是太冷了,你们瞧瞧,我说话时,嘴里吐出的全是雾气。”
“您真是太幽默了,等到真的冬季,只怕您吐出的都是碎冰了。”费留多夫哈哈一乐,接着娴熟的掏出烟盒,拿出一根递给杨明志:“您妻子不再这儿,啥也别说了,抽一根舒服一下。”
“好吧,香烟的烟雾是温暖的。”
杨明志其实也有意到户外抽一根烟,他毕竟已经有了烟瘾,就在两周前他还能在沼泽地肆无忌惮的跟一群伙计吞云吐雾,现在向妻子许诺戒严,现在还是破了戒。
“它毕竟是安神的好东西。”杨明志自己也有带烟盒,他毫不犹豫的又给自己的卫兵们一人发一根,十多人就聚在车厢边,聚众吞云吐雾。
杨明志可不是单纯的透气抽烟,喀山这座大城市就在自己面前,若是处于和平的时代,这里定是非常优美的,有许多名胜古迹可以瞧瞧。只可惜自己不是游客,不过是乘坐火车的过客罢了。
军列刚刚停下,五十节车厢里,看起来所有装废铁的车厢大门都被打开了。
杨明志很快明白了噪音的根源!
老毛子平素给人一种粗枝大叶的感觉,他们也的确如此,只是有时候也会有精细的表现,惹人啧啧称奇。
他们实在是注重结果的民族,大量废铁的最终归宿是回炉重铸,至于搬运的过程,当然是怎么方便怎么来。
工人爬上车厢,用绳子捆住各种形状的废铁,再由地面人员将其拽下。这一过程早就很大动静,想想看,有的废铁模块近乎一吨重,它沉甸甸的从距离地面近乎一米五的车厢直接被拉下来,砸在石子铺设的地面,声音不过是闷响,但强烈的低频震动却能激发人们本能的恐惧——这就是地震!
仅仅把废铁弄下来就很费事,要将其运出车站更是麻烦。杨明志看了一阵子,自觉得户外还是太冷,乖乖的又回到车厢去。
拜着震动所赐,整个军列已经无人睡眠。
列车长谢苗诺夫再一次进入豪华车厢,只为见到尊敬的将军。
“啊!将军同志,看来您已经苏醒。”
“是啊。”杨明志抿了一口红茶,一阵哈欠宣布了自己的疲倦:“噪音太大,我无法安睡。”
“真是抱歉,工人们正在抓紧时间装卸货物,您知道的,那些金属非常沉重,所以……”
“不用磨蹭了,您有什么事吗”
“是的,是向您汇报接下里的的安排。”
“这件事我也很想知道,说吧,究竟有什么安排。”
就在杨明志等人在户外聚众抽烟的时候,列车长下了车,直奔喀山中心站的列车调度办事处,向本地的调度负责人报道。
本时空不存在电脑网络,繁忙的铁路线必须由对时间观念极其重视的一个个调度员负责,他们将列车抵达的时间记录,并送交自己的上司,那里有专门人士分析这些数据。
若从后世的标准来看,当前所谓的繁忙铁路也并非那么繁忙,每辆军列的间隔足有十多公里,待到夜晚,一些列车停靠车站,使得夜间行进的列车数量少了许多。
每辆列车都有自己的编号,它经过一个车站,就被当地调度员记录。到了停靠的大站,统计工作更为详细。
杨明志所在的军列终于抵达了伏尔加湖畔美丽的城市喀山,列车长谢苗诺夫的重大任务也完成了阶段性胜利。
列车长汇报了工作,也领取了自己的新任务,现在,他就把接下来的行程告知给杨明志。
“工人们将把所有的废铁搬走,空置下来的车厢并不会浪费。等到天亮后,粮仓会把调拨的粮食运到车站。待粮食装载完毕,我们开始奔向乌法的旅途……”
杨明志认认真真的听着,列车长说的着实很详细,只是一些细节方面自己难以明白。
例如,他对乌法这座城市略有耳闻,那里具体如何真是一概不知。
杨明志放下茶杯,欢迎列车长坐到自己身边。
“既然接下来我们要去乌法,您至少得告诉我那里是怎样的城市。”
“嗯……那里……”列车长看着将军的双眼,以及那独特的脸庞,不禁傻傻的笑起来。
“唉,您怎么笑了。”
“是这样,您似乎不知道乌法,您可曾听过巴什基尔人他们是一群有着黑头发的游牧民族。您……您也是黑色的头发。甚至你们的脸庞,也有些相似之处。”
 
第1715章 霾城
列车终于离开了喀山,向着其东南方向的乌法前进。
从喀山到乌法有多远五百公里!
“呵呵,又是一次漫长的旅途。最理想的状态是十一日抵达目的地,现在看来,能十二日抵达就烧高香了!”
杨明志坐在床边,继续看着窗外的苍凉景致。
在列车启动后,列车长又详细叙述了一下接下来的行程。所谓军列在喀山加足了水和煤,餐车的粮食储备也得到补充,甚至还得到了一些新鲜食材。
自出发之后,直到抵达乌法前军列是不会停车的。军列或将以平均四十公里的速度,拉着数千吨货物“飙车”,至于何时抵达乌法。列车长觉得,至少得是看到九月十日早晨的太阳。
话说进入喀山的有两条铁路线,自喀山开始,铁路分成南北两线,杨明志所乘坐的列车走着南线,铁轨也变成了单行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