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重生的杨桃

    所有的木箱都被搬进豪华车厢里,并和杨明志的其他重要行李放到一处,安静的安置在一个角落。

    “真是有些贪婪。”站在车厢内,杨明志瞥了几眼站在站台上的费留多夫和卡斯特留拉。这两位随身的包里塞了一堆卷烟,此刻,两人正自顾自的站在月台,无比舒服的吞云吐雾。

    “我亲爱的哥哥,他们在抽烟唉。你……你看着他们,是不是也想冒烟儿”

    “可拉倒吧!你这个小妮子,现在怎么突然说肉麻的话,是心情很好吗”

    “那是当然,你给我买了好多好吃好喝的,我怎能不高兴呢。你们大老爷们儿的,想要抽烟就抽嘛,不用在意我。”

    “你……我咋能不在意你的感受。”杨明志耸耸肩,走近妻子身边,轻抚着她的肩膀。

    “你也别憋着自己了,你抽一根,我真的不碍事。”

    “不了。我说不抽就不抽,吸烟有害健康,我得健健康康的。”

    杨桃幸福的会心一笑,贴在丈夫的怀里。

    距离发车还是有最后二十分钟,短短两个多小时内,累计有五趟军列疾驰而过,另有一列正在停靠卸货。整个火车站月台上保持忙碌,终于,最后一麻袋土豆在发车前完成装卸。

    列车长谢苗诺夫亲自领着人,从车头到最末车厢,依次检查了轮轴,监督最前端武装平板车完成对接。

    杨明志安静地坐在皮椅上,时间快到中午,餐车已经在准备今日的午餐。

    “亲爱的,看来安妮已经在餐车帮佣了。”

    “嗯,我们将在行驶中吃完午餐。等到一会儿,格里申科他们回到自己的卧铺车厢,这个豪华车厢又只有几人了。”

    “觉得有些寂寞”

    “不啊,不过热闹一些,大家聚在一起聊聊天,我觉得很有趣呢。”

    杨明志看着妻子柔情的眼睛,心里琢磨着,这丫头一辈子没做过几次火车,对火车旅行却是适应力极强。

    在没有手机的时代,火车旅行往往就靠书籍打发时间了。当然,一群互不相识的旅客聚在一起侃大山,确实别有风味。甚至一些聊得过于投机的男男女女,能走进婚姻的殿堂。

    他继续抚着妻子的小脑袋:“等吃完了饭你就去休息吧,你是孕妇必须多休息。”

    “唔,我像个小孩子似的,一天到晚都要睡觉这不行!等到了新西伯利亚,也许我可以到当地医院工作。”

    “可拉到吧!别逞能了,你就安心的养胎,等到午餐时,给你开一瓶可乐。”

    说到了这个,杨桃顿时来了精神:“对啊,你买的一大堆东西我还想自己瞧瞧的,我倒是要看看美国货怎么样。”

    “还能怎么样,也就那样。”杨明志耸耸肩,站起身从那些木箱中拿出一听可乐,以及一罐黄桃罐头。

    他将这些摆在妻子面前,苦口婆心的说:“这两个东西是非常甜蜜的,和蜂蜜一样甜,作为女人补身体的东西再合适不过了。亲爱的,等你坐月子的时候,它们就是极佳的营养品。”

    “是嘛!你对我真好。”

    “废话,你是我媳妇儿。”摸摸她的脑袋,杨明志继续说,“你能吃到喝到很好的东西,但凡是有个度。瞧瞧这些甜蜜的东西,你可能有机会天天吃,连续吃两三个月就能变成肥婆。如果真是如此,我可就不高兴了。所以这些营养品,你每天吃多少都由我说了算,懂了吗”

    “嗯!我听你的。”杨桃深深的点点头。

    话说,现在杨桃已经对自己有些不满。因为怀孕体重涨的很厉害,以至于走路完全不如以往轻盈,在莫斯科走了七公里已经非常疲惫,然而区区六个月前,自己扛着枪背着行囊,一天奔袭三十公里还能投入作战呢

    一个运动健将泯然众人矣,若是吃了这么多糖变成肥婆,那就太糟糕了!

    ……

    一阵响亮的汽笛声宣告了军列即将启动,月台上抽烟的两个蓝帽子的家伙,麻溜的迅速吸完剩下的烟,猛烈的突出烟气,皮靴狠狠把烟头踩灭,迅速上了车。

    费留多夫和卡斯特留拉一身烟味儿,短暂的时间,两位都吸了半包烟,实实在在的过了把瘾,留下一地烟头的证据。

    “将军同志,看来快发车了。真是舒坦呐,美国的卷烟真是无比舒服。”费留多夫说着,搬来一皮椅,坐在杨明志身边。

    杨桃崛起小嘴白了他一眼,站起身回到自己的包厢。

    “唉,您妻子是对我有意见吗”

    “是啊!”杨明志笑了笑,“她不喜欢闻烟味,我不得不说,您整个人就仿佛一大捆烤烟似的。”

    “哈哈,您过奖了。我不得不说,美国人的东西确实不错,我现在就想,为什么我们苏维埃联盟不能生产呢”

    “嘿!这个问题可不是一句话能解释的。”

    “不,其实很好解释。就是这该死的战争,我们无法去搞经济建设,全民都在为军事工业服务,另外还有一千万军人呢!真是羡慕美国人呢!他们有大西洋有太平洋的保护,德军的飞机根本炸不到他们的华盛顿,而我们伟大的莫斯科,已经不知道遭遇多少次空袭了。”一说到这里,费留多夫话匣子就止不住了。

    无论是自来熟的费留多夫还是比较沉默的卡斯特留拉,怕是因为吸了一大堆烟草,两人都变得非常健谈。

    “也好,我正愁没人唠嗑呢。”杨明志也就听他们瞎掰。

    与此同时,军列已经完成了最后的调试。三台锅炉已经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它们无视户外的风雨,即将牵引全车在雨中疾驰。

    是的,换了新的车头,整个军列动力十足!所有的车厢里都塞满了货物,轨道湿滑又如何,巨大的重量带来的极大的抓地力。列车长不再担心开的太快会出事。因为出了城市,铁路将保持近乎笔直,向着喀山延伸。=如果有完美的轨道真的莫过于此了,军列将在部分路段跑出六十公里的“高速”呢!

    时间终于到了上午十一点,伴随一阵剧烈的震动,停滞的军列再度启程。

    三个烟囱冒出浓重黑烟,军列缓速前进,并逐渐加速。

    从现在开始,军列已经奔驰才通往喀山的大道上,那是长达三百五十公里的漫长旅途。

    以二十一世纪的标准,这段旅程并不漫长。但是现在,军列足可以磨蹭的行驶长达十二个小时。

    列车恢复行驶不久,列车长就在豪华车厢里宣布了接下来行程的详细安排,所谓军列将沿着伏尔加河前行,沿途的许多小车站将不再停歇,直到在太阳落山后,在小城切博克萨雷停车,加水加煤,补充餐车的粮食储备,休整一小时后继续出发。

    列车长的意思是,旅途中只要不发生什么意外,时间不被耽搁,军列将在次日(九月九日)凌晨抵达旅途中的重




第1712章 笔记本草图
    一开始,杨桃是希望裹着毛毯舒服睡个午觉的,奈何翻来覆去,自己就是睡不着。

    再看看丈夫呢,因为那两位内务部的同志也去午休了,他只好陪着自己,现在正安静的睡觉呢!

    “还是睡觉最能打发无聊,可是我怎么睡不着呢以往吃完午饭总有一点困意,为什么现在这么兴奋”

    杨桃知道有一种名为咖啡的东西,午餐后安妮来收拾盘子,丈夫也问过她是否有咖啡。

    餐车上当然准备了有咖啡,那是高级人员的享受品,也是一些值夜班同志的提神良药。

    “我根本没有喝咖啡,据说咖啡还苦的不可思议,和中药有何不同呢可是我怎么这么兴奋,不应该啊!”

    杨桃就是睡不着,户外的风景也是千篇一律,看得多了也就倦了。丈夫睡得“不省人事”,她就蹑手蹑脚的搬出准备的老书,小心的摘下自己的眼镜,用麻布包好放进木盒。接着往床铺一趴,侧躺着安静的看书消磨时间。

    她完全不明白,自己的兴奋实际就来自拿一瓶棕黑色的糖水。可口可乐的药效时间并不长,她以不佳的姿势看书,终于还是睡着了。

    下午三点,苏醒的后的杨明志意识到,自己不应该继续荒废掉时间。

    他坐起身,看看另一侧床铺的妻子,她睡相恬静的真是像个孩子。

    他没有吵醒妻子,而是拎着笔记本出了包厢,搬来一直皮椅安静的坐在床边,时不时的看看风景又陷入冥想。

    杨明志不止一次的扪心自问:我到了新西伯利亚都需要做些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

    历史给予我巨大的机遇,我有能力进行伟大的创造。不仅是为了打赢这场战争,也要俄国历史上留下我的名号,在中国历史上留下名字,还要成为世界名人。

    历史将不仅记住各个国家的领导者,一些推动了历史进程、科学进步的人,必将流传到遥远的未来。

    一个武器发明家也可以留下自己的名号。

    四百年前,匈牙利人乌尔班,凭借着自己制造的巨型火炮,宣告了厚重城市围墙防御时代的终结。

    人类何时开始修筑城墙的自君士坦丁堡陷落,只怕人类已经修了五六千年的城墙,一种新型武器改变了这一切。而这,就是一位军械发明家名留青史的原因。

    现在,人类的战争日新月异,可能十年时间,新的战争就能将曾经的那些战略战术全部推翻,迭代速度之快,以至于军校的学生还没毕业,战争就换了形式。

    “我能做些什么呢我明白了,我要对苏军的武器装备进行一次全面的改造。首先,从提高班组火力开始。”

    杨明志,在那个位面他在pla服役过,自然对那个时代的军队模式非常了解。

    二十一世纪的战争是怎么打的以最短的时间投射出恰到好处的火力,非常精确的击中敌人,而己方军队却在战场以外。

    这就叫做非接触性战争,如果告诉诸如朱可夫、铁木辛哥这些苏联元帅,一百年后战争都是这样打的,他们会相信吗太科幻了!他们很可能相信百年之后这些必然是真的,就好比上溯到1812年卫国战争,那时候的库图佐夫、巴格拉季昂,会相信一百年后的战争,斯拉夫民族能动员一千多万士兵投入战争么。

    现在的苏联,根本无法信息化时代的战争,更糟糕的,很多士兵手里拿着的还是沙俄时代定型的栓动步枪。

    变革,首先从士兵的单兵武器开始!

    杨明志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勾勒出枪械的草图、单兵火箭炮的草图。

    对他而言,若论什么步枪最好用,要么是八一杠,要么是零三。九五式当然也可以,但它结构比较复杂不说,制造的材料也是本时空难以量产的。

    他们是老毛子,老毛子该用什么枪那还用说么当然是ak枪族咯

    “啊,卡拉什尼科夫同志,您现在应该意气风发的操作坦克吧!或许您已经有了一些枪械的构思,很遗憾,我已经有了现成的成果。”

    杨明志一直觉得,苏军单兵作战能力必须得到提升,首先就从提升火力开始。他也很明白,老毛子有很多高人,再说中间威力弹也不是新鲜玩意。

    如果说小口径弹很容易演化成中间威力弹,那么日军的六毫米步枪弹已经全面使用了。

    那个位面上,德国强行上马mp44项目,忽悠着小胡子开始量产出stg44。苏军攻入波兰境内后,就遭遇大规模装备stg44的德国步兵师,恍若远处的敌人阵地,到处都是机枪堡垒似的,苏军步兵吃了大亏,最终还是靠火箭炮的密集轰炸才撬开缺口。

    正是突击步枪在二战中的惊艳表现,逼迫战后的许多国家,认定全威力弹的时代已经落幕,未来的单兵武器需要基于中间威力单研发出的枪族,来武装本国大兵。

    “好吧,本来ak47的原型枪在1946年就完成了,以苏联现在的技术,完全可以量产。我既然到了苏联,何必要苦等卡拉什尼科夫呢再说,也许本时空的他会因为许多原因,没有从事枪械发明。甚至,他成为牺牲的坦克兵之一呢我没有理由等他,也不可能去等。如果我可以控制一些兵工厂,我画了图纸就强行让他们去生产,我要给斯大林写信,让他批准我的一切生产计划!”

    杨明志定了定神,他对ak47的结构非常了解,对它的优点缺点更是门儿清。

    ak47的改进型就是akm,华约国家乃至中国,大量仿制的就是akm,在这方面未来的中国可是集大成者。以至于中国的仿品数量过于庞大,质量还不错,国外的买主并不称呼它五六冲,直接冠名为ak47。

    他在笔记本上勾勒出akm步枪的模样,简要勾勒出它的结构布局,一些重要部件的参数。简图旁边更是用汉语写着,诸如“枪械用冲压技术”,“弹匣使用冲压”、“枪托要可折叠”之类的话,

    他甚至画出了一套弹股系统,虽然当前苏军的冲锋枪都能安弹股,然其构造和杨明志的这个差别很大。

    因为,杨明志所采用的可是那个位面,中**械工程师巧夺天工的发明。所谓打开弹股盖子,将子弹摆放进去,合上盖子扭动几圈旋钮,内置在中心的发条即为齿轮盘提供动力。当枪械开火时,弹股内的齿轮盘也在旋转,这实际是一种轮式供弹机构。

    比起苏军常用的**沙的发条弹力弹股结构,该结构更为简单灵巧,故障率极低,维护非常简单。对制造厂家而言,其生产工艺更为简便,产量自然就更大。

    杨明志知道自己带兵时,那些装备**德冲锋枪的战士,从没有人把弹股塞满,往往塞到六十发就停了。为何塞到71发,发条老化的厉害,也非常容易卡弹。他对此已经诟病良久,奈何作战时期,苏联的军工部门显然没有时间对这个弹股进行一些改进,或是根本就没有这样想过。

    “唉,还是八一式枪族的弹股系统最高明,用的时候再给发条上劲,永远不会老化!”

    闲来无事,他简直勾勒出了一套枪族系统。

    突觉得腹部一阵不爽,杨明志没有合上笔记本直接往皮椅一方,自个直奔厕所而去。

    ……

    蹲了一次大号,待其走出们,只见的那两位内务部的同志,居然聚精会神的看着自己的笔记本。

    “糟了,我的手稿还没到给他们看的时候。”杨明志有些慌神,连忙走去。“嘿,你们在看什么”

    “是您的绘画。”费留多夫随口一说。

    杨明志二话不说,走上前拿起笔记本直接合上。

    费留多夫心有不舍,继续问:“唉,将军同志,我看得出您似乎是在绘制一种枪械”

    “哦您



第1713章 喀山
    包厢之内一盏黄灯照着昏暗的光,杨桃侧着身子,因为天黑,她已无法去看窗外景致,她吃过晚餐一副慵懒的样子却丝毫没有睡意。

    她见得自己的丈夫就盘腿坐在床铺,无视着车厢晃动,继续拿着笔记本画着据说我新式武器的草图。
1...517518519520521...6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