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重生的杨桃
“好吧!你可一定要把我们女兵的辛苦写上。”
“那是自然。”
一个强壮的男人不做体力活确实令她们不爽,如果能在张贴的报纸上位她们美言两句,这事儿就算了了。
她们在乔舒雅的步兵团里都是老兵,两周以前还参与过阻击德军第100军第371师的作战。
乔舒雅和萨沙诺娃的部队是所有女兵部队的标杆,有着教导部队的性质,两支部队在战争中确实立下赫赫战功。
她们接受的都是正规步兵的训练,《步兵操典》集中研习,又根据游击战的特殊性,她们学到了一些全新的战术。但在日常生活,尤其是布置野外营地方面,《步兵操典》提供了非常好的规范,这方面她们就照本宣科的落实下来。
根据操典规定,野战步兵若有能力,就该在营地中挖出一个散兵坑,并在散兵坑上搭建帐篷。
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即当营地遭遇不测,诸如偷袭和炮击,士兵能迅速蜷缩在散兵坑中躲避袭击,也为反击提供工事掩护。
女兵们要挖掘大量土坑,她们的举动令刚刚结束写作的别尔斯基一阵迷惑。
“喂,你们在做什么难道是在挖墓穴!”
“呸!别说晦气的话!”生气的女兵排长擦一把汗,批评说:“我给你挖个坑,你晚上就睡在这里。”
“我……我可不想睡在墓穴了。”
“笨蛋!这是休息坑,你可真是个幸运的年轻人。如果你是个一线是士兵,恐怕军士长会训练你,最终挖坑技术比我们还要高超。”
意识到误会的别尔斯基吐吐舌,为了摆脱尴尬,他干脆找到一杆长柄铁锹:“我的坑还是由我来挖吧!这样我夜里睡觉能踏实一些。”
营地里,充满了欢愉的嗤笑声。
别尔斯基怎么说也不是四体不勤之人,他没上过战场,散兵坑怎么挖掘了解有限。一把铁锹在手,瞧着女兵们的动作,似乎只要向下挖掘即可。
此处土质比较松软,尤其是挖掉表层蒿子秆的根茎后,继续向下挖掘相当容易。
只是别尔斯基也很担忧,继续深挖难道不会挖出地下水这里的沼泽腹地,难道过夜时非得挖坑,露宿平地上不也是很好吗
为了彰显男人的力量,他撸起袖子奋力挖土,不一会儿愣是挖出了近一尺深的大坑。他知道仅仅这样还是不够的,如果这是在前线,散兵坑怎么着也得挖到一米,若是打算长期驻守,坑道必须挖到两米!
地下水渗出,这是大家最关心的,不过这一恶心的情况并未发生。
营地里所有人都在向下挖掘,女兵排长给部下的命令是挖到半米即可,之后的工作就是搜寻一些树枝搭起帐篷支架,最后铺上篷布即大功完成。
突然间,一个女兵放下铁锹,一脸惊讶的爬出土坑大呼小叫。
“姐妹们!我这里有情况,你们都过来看看!”
她的呼喊果然把营地所有人吸引过去,在好奇心驱使下,别尔斯基也扔下铁锹凑了过去,心里念叨着:“那个女人该不是挖到了土拨鼠的巢穴”
二十余人围在出事的土坑前,一名女兵拉着她的排长,指着坑,紧张的说:“我……我想我挖到盐了。”
“什么盐”排长一阵恍惚,拍拍部下的脸,“你脑子很清醒吗你说你挖到了什么盐”
第1610章 析出食盐
发现盐的事决不能简单的通报上级,最好能在通报的时候拿出实实在在的盐巴!
安东诺夫灵光一闪,便对女兵排长说:“我们需要实实在在的盐,中午煮菜汤的锅我们就用它煮盐!”
排长一愣:“队长您要煮盐我们该怎么做”
“还能怎么做就像中午熬汤一样,这是我们这次熬煮的是含盐的泥巴。不要磨蹭了,立刻行动吧!”
现在已经没有比煮盐更重要的事了,安东诺夫立刻安排了一下人手。
一锅水已经烧上,一些含盐的泥巴直接倒入锅内,一名士兵使用铁铲不停的搅拌着。
当水被烧得烫手时,加热立刻终止。士兵合理将铁锅从火上拿开,放在一边静置几分钟。待泥巴沉淀完毕,依旧烫手的水被倒入暂且充当容器的钢盔中。
铁锅被清洗干净后,钢盔里的水再倒回来,接下来加热将一直持续下去。锅里的水随着蒸发越来也少,水也逐渐变成含盐量极高的卤水。
监督这一过程的安东诺夫,非常兴奋的注意到,水位慢慢下降,铁锅上已经出现了一些附着的白色粉末——盐晶体。
“很好!继续加热下去!士兵,锅里放上几根木棍,等盐析出后,把木棍上的盐剔下来!”
队长认真的监督,别尔斯基却热的脱掉了上衣。
考察队发现了盐,这肯定除却军事胜利以及娜塔莎的新战功外,最能令军民振奋人心的大新闻!
能成为盐的发现在,别尔斯基真是充满了干劲!他手持长柄铁锹,如同挖井人般一直往下挖。地面的铁锅正在煮卤水,他在地下三米的地方,源源不断的挖出富含盐晶体的土壤。
他持续挖掘,一直注视着土壤的变化。令人高兴的是,越是向下,土中晶体比重直线飙升。
“会不会我再挖上两三米,就能挖到盐矿了如果是我挖到盐矿,我就立大功了!”
谁不渴望功勋呢自己不被允许上前线,看着得胜而归的战士们胸前挂上一堆勋章,自己却只能在后方写些文章。就是有几次跟随部队作战,也是在打扫战场时,担任拍照的任务。
还是因为深入挖掘,安东诺夫觉得挖一个小坑已经不合适了。别尔斯基是挖坑主力,如同钻头一般持续向下掘进。十名女兵则在土坑周边,开始扩大坑洞范围。
通过几个篮子,新挖的土壤被源源不断送上地面,它们富含细小盐晶体,很快在铁锅周围堆成小山。
那口不大的铁锅在熬煮了半小时后,盐晶体终于开始析出。投入其中的木棍附着了大量晶体,女兵们高高兴兴的开始剥离工作,更有甚者还故意舔舐一下,即便是齁咸的感觉不也是甜蜜的么。
直到现在,考察队只是挖到了大量富含盐晶体的土壤,这就足够了。
煮盐行动从下午两点开始,一直持续到了下午五点。
世界很多国家都有煮海水、卤水取盐的技术,它并不需要多高的科技,一口大锅就足够了。不得不说,熬汤用的铁锅实在太小了,出盐的效率也非常低。
三个小时不间断煮盐,他们得到了不错的结果。
析出的粗制食盐,这里面肯定还有很多杂质,要进一步净化需要化学实验室的直接参与。析出的粗制食盐重量超过了一公斤,晶体是白中带黄,咸中带苦的口感说明了起糟糕的品质。
这都无所谓,盐是配置完成,接下来就是报捷了!
安东诺夫嘱咐女兵队长:“您差人带着这包粗盐立即跑到矿场那边。你的部下动作必须要快,赶上傍晚运货的火车,把这包盐直接送到指挥部。”
“遵命!队长同志。接下来,我们的煮盐行动还要持续吗”
“继续下去吧,我们必须抓紧时间尽量生产盐!”
……
沿着上午的道路,五个女兵担任着押运食盐的重任原路返回。她们在旷野中狂奔,用了半个多小时成功的跑到了硫磺矿场。
傍晚时分,白日挖掘的矿石纷纷运到林子里的小火车站,一列拉着五节车厢的火车已经停在这里,工人们正将矿石往平板车厢上堆放。
带着食盐归来的女兵们,首先跑到她们的指挥部,即乔舒雅的团部,汇报了发现食盐的事。
此事,何人不震惊呢没有任何拖沓,乔舒雅直接给指挥部发去电报,内容言简意赅:“矿场地区发现盐矿,考察队已获得食盐样本。”
乔舒雅令慌慌张张的部下休息一下,稍微喝点水。
不一会儿,来自指挥部的电报直接发了过来,内容简短中透露着指挥部的急切:“立刻把盐拿回来。”
乔舒雅长舒一口气:“好了,你们几个可以下去休息了,你们押运的拿包盐,接下来由我亲自负责。”
运输矿石的火车,因矿石装载完毕总要拖延时间,通常它在六点半左右发车。
乔舒雅知道指挥部可定不想等那么久,那份电报肯定也是司令本人指点发送。
她给予一位会骑马的部下,将一包盐塞进部下的背包:“喀娅,你以最快速度把这包盐送到指挥部。记住一定要快!”
“遵命,团长同志。”女兵中也有优秀的骑手,毕竟在当前,起码传递情报也是合情理的手段,女兵部队也不例外。
骑手疯狂的抽马,她仅用二十分钟杀到鲶鱼村,接着又用了半小时狂奔抵达指挥部所在的铁匠村,此刻的时间才只有六点半!
另一方面,来自矿场驻军的一份内容神奇的电报,已经令指挥部炸锅。
矿场区发现了盐矿,这可能吗
杨明志对白俄罗斯的矿场资源了解的非常少,他目前只知道这里的泥煤储量丰富的吓人,也知晓这个国家地下有盐矿。
普里佩特沼泽地也的确有些矿产资源,只是战争时代,针对这里的发掘无从谈起。再说了,杨明志对于本地最了解的,还是切尔诺贝利事件。本身这片沼泽就人迹罕至,事件之后,霍姆尼奇以南的地区直接变成了自然保护区。因对辐射的恐惧,原本住在沼泽地附近的民众,成群结队的迁移到戈梅利这样的城市,更有甚者去明斯克了。
所以在沼泽地发现盐矿,定了一下神,杨明志觉得这并非天方夜谭。
尤其是在这样的时代发现盐矿,不得不说,这就是所谓的天佑吧!
指挥部门口突然传来马匹的嘶鸣,接着,一位风尘仆仆的女兵拎着麻布口袋,在门卫护送下走进指挥部。
像是娜塔莎这种进指挥部感觉就像是回家的士兵屈指可数,这位女兵对杨明志也只远远见过几次,其他的军官几乎只有一面之缘。
她有些战战兢兢的模样令耶夫洛夫非常不耐烦。
“同志,你拿的是什么是盐吗”
“是……是的!长官。”
“那
第1611章 挖掘工地
白俄罗斯的矿场资源中,储量最丰富的莫过于腐泥和泥煤,沧海桑田后,这片区域终将成为巨大的煤田。
除此之外,白俄罗斯的岩盐储备也非常丰富,其中又以戈梅利州为甚。
戈梅利不仅有很多钠盐矿,更有一个巨大的钾盐矿。
她丰富的岩盐资源,在苏联时代就大规模的向苏俄运输,苏联解体后,俄联邦有半数的食盐需求,倚仗从白俄罗斯的进口。
泥煤和食盐外,戈梅利州的地下深层,还存在一个储量达三亿桶的油田,更有一处铝矿。只是这些矿产资源普遍在一千米地下,战争时期苏联当局根本无条件勘探,当它们被陆续发现,苏联已经进入赫鲁晓夫时代了。
坐拥一个宝库,因为发现不了而无从得知。
倒是泥煤之类的资源就在地表,一些盐矿也在较表层的位置,这两种资源易于获得,只需差人仔细勘察。
临时会议结束,杨明志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要亲自去挖掘现场,去见证一个盐矿的发现!
整个游击共和国不存在地质专家,杨明志实际也不敢保证地下是否真有岩盐矿脉。他相信盐矿是存在的,顶多挖掘过程要一波三折。
带着对未知的兴奋,杨明志艰难入睡,大清早在强烈亢奋驱使下,他整理好自己的军长,吃上两个土豆,就是上了已经准备好的吉普车。
八月十二日,有指挥部组织的盐矿挖掘项目开始启动。
在旷野睡了一宿的别尔斯基,大清早还是晨雾弥漫的时候,他注意到远方来了一百多人,待其走近后,只见他们全都扛着铁锹。
来者说出自己的身份,他们都是矿场区搬运矿石的工人,以及一些武装监工。因工作调整,部分人员来到发现食盐的地方展开向下的挖掘。
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别尔斯基不用再奋力挖土,他恢复了自己的老本行——写文稿。
关于发现食盐的事的确应该大书特书,他现在也意识到,上级对挖盐这件事非常重视,大规模的挖掘工作从今天开始。
“如果真的挖到了盐矿,我们就创造奇迹了。我必须做好准备,写出最提气的文章!”
来自于硫磺矿的少数工人率先抵达考察队的营地,接下来,营地所在区域即成为可挖掘区域。因为后续还有数千人赶来,当那些人抵达后,声势浩大的挖掘才正式开始。
这一小撮工作作为先遣部队,以考察队营地为中心,规划处了一个长宽各为五百米的区域作为挖掘地。
他们在规划完范围后,立刻展开对土地上蒿子秆的清理。这项工作一直持续到早晨九点,随着近两千名扛着铁锹的强壮男人抵达,挖掘工作全面展开。
承担起主要挖掘工作的,实际是第21游击旅的官兵们。之所以派遣他们执行这一任务,杨明志的动机非常简单——该部队的建制比较完整,基层士兵没有经历过苦战。
是啊,挖土的工作理应由男人负责。目前大部分部队还处于大战后的修养中,大规模挖土是个苦差事,经历苦战的士兵不能再经历新一轮的“苦战”。
旅长菲奥多洛夫对他的新任务没有任何意见,曾作为伪军的经历让他一直有着负罪感,任何能够立功的机会他都不会放弃。
他的部下也是类似的态度,如今部队又安插进来一些民兵,兵力提高的同时,士兵综合实力有些下滑。
他们的武器装备水平得到提升,但组织协调性因为新部队的加入需要磨练。或许全旅一起挖坑,是一种增强组织性的活动。
“兄弟们!等到挖土的时候睁大眼睛,我们随时都可能挖到盐矿!记住,第一个挖到盐矿的人会得到奖赏!”
行军的时候,菲奥多洛夫不忘做一些动员。
担任想到的安东诺夫不觉着这些动员有多大积极意义,挖土的时候,谁都得一锹一锹的挖,如果地下真有盐矿,恐怕得挖上十多米才能发现。最糟的还是地下水渗出的问题,到时候别盐矿没挖到,长久泡在泥巴里,一个个罹患脚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