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重生的杨桃

    “啊!您是担心我把你的人员拆分一下,会对管理上带来麻烦这个您放心,还有黑土村和鲶鱼村的村长,我并不打算从三大集体农庄拆分居民南下拓荒。曾建的新定居点,就有新来的平民居住!”

    如此,三个村长吃了一枚大大的定心丸。

    人没有私心怎么可能!三个集体农庄自战争爆发前就村长,甚至可以追溯到沙俄时期。村子里的年轻人都当兵了,许多人战死,剩下的妇女儿童,他们一直待在各自的村子里,并成为各劳动小组的骨干。想让这些人离开自己的家跑到南边的再盖房子供自己住,自己的好房子留给他人,谁会情愿呢

    杨明志其实根本没有考虑到这一点,他根本没意识到三个集体农庄村长顾虑的根本原因。

    对此杨明志是有自己的想法,他体恤到增减现有的集体农庄人员编制,会对未来管理带来紊乱,就是本着维稳原则,原本的三个农庄人口也是不能动的。

    不过他们人员不用迁移,为增建计划提供些物资帮助也是理所当然的,例如一些砍树的斧头。

    “新来的难民,他们中的一部分送到霍姆尼奇、米西渡口和普里佩特河右岸,剩下的全部送到鲶鱼村以南的沼泽。当然,你们三个集体农庄得提供一些手推车、锯子和斧头等工具,以帮助难民砍树盖房子,还有开垦新的土地。你们有意见吗”

    “我没意见!”卡维茨基表示认可,见状,其他两人也表示支持。

    “很好!我们向南扩展,实际就是建立新的集体农庄!为此,我们也必须把集体农庄该有的运作框架率先建立起来。”说着杨明志看看萨林奇金:“同志,您培养了很多基层政委,这些人理应在新成立的集体农庄担任要职。”

    “这……这完全没有问题,我可以派人,前提是你得把农庄建起来!再说了,关于这个问题,您问错了人,我们都应该听听柳得巴廖夫同志的意见。毕竟他是戈梅利市的合法的第一书记,有着充分的行政管理经验。”

    柳得巴廖夫呵呵的笑了一阵:“萨林奇金同志,您也是过誉了。”

    专业问题必须有专业人士来处理,如果说铁匠村以北扩建和新建的兵站,都是出于军事考虑,杨明志的决策没人有异议。而鲶鱼村以南要建设的是纯粹的平民居所,那里几乎没有军事设施,如何让老百姓能够在筚路蓝缕开辟新定居点后能够稳定生活,这是柳得巴廖夫的强项。

    所以,杨明志非常识时务的将这位五十多岁的老者请到主人的位置上,躬着身子一副谦卑的模样:“来!您经验丰富,此事由您处理。”

    “好吧!好吧!”

    柳得巴廖夫被万众瞩目,他早就习惯了这种感觉,因而丝毫不感觉不自在,倒是要面临的事确实麻烦。

    “嗯,司令同志让我做出决断,我不废话,诸位就好好听着!

    吭!吭!

    首先,建立居民定居点要保证三点,交通方便、饮水充分、土地合格。我们这里水源永远的最充沛的,以至于找到坚实的土地都有些困难。

    那么我们该怎么建造新的定居点,司令刚刚说的,利用建立化肥厂时备选的两个位置,我认为并非最优解。

    我们当沿着固有的道路建设定居点,这样交通和水源都能得到保证。至于土地问题,通过地基改造,我们可以克服这些小困难……”

    柳得巴廖夫不愧是二十年的老市长,




第1605章 临时会议(下)
    吃罢丰盛午餐,下午会议继续进行。

    短暂的中午柳得巴廖夫考虑了一下杨明志的劝告,想想也是,诸如“红色十月”名字的集体农庄过于普遍,也没有更多的特色。

    他想来想去,想着索性用数字命名算了。

    遂在下午的会议一开始,他果断提出:“我决定了,我们建立七个集体农庄,根据空间上的分布。就以南一、南二直到南七这种代号,直到我们能因地制宜的想出合适的名字。”

    “唉!这是个好主意!”杨明志不觉眼前一亮。

    本来嘛,诸如城市扩建的街道,横向的暂称纬一、纬二、纬三路等待,纵向就是经一、经二路等等,待到正式路名定下来会当众公布。

    不过就算是暂用名,全然用数字代表也有些不合适,因为至少有一个地方,是需要改造为新的集体农庄。

    当前,硫磺矿场本身就有大量居民定居,那里一开始武装监工的居所,如今亦是。因矿场附近就是战俘营,矿场驻军营房也在其附近。在德军疯狂轰炸后,很多战俘和武装监工死亡,自那以后,矿场区人员就有了些变化。部分村民不得不亲自拿起镐头去挖硫磺,其余的战俘依旧从事挖掘工作。

    如果说德军的轰炸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工人不必埋设炸药搞爆破,炸弹炸碎了深层矿层,矿场上到处都是被炸成小块的黄白色矿石,一时间工人只需把矿石抱上马车或火车即可。

    矿场能提供的绝非硫磺矿石和少量石灰石,它还有天然的地热资源!

    借着对新定居点命名与建设位置的讨论,杨明志果断畅想起对硫磺矿附带的温泉地热资源的利用。

    “同志们,我们终将赢得战争。在胜利之后,整个联盟的重建会快速展开。

    我想,在战争之前柳得巴廖夫同志也没料到,我们能在沼泽腹地发现一个硫磺矿,甚至还发现了地热资源。那里流淌着的是富含硫化物的滚烫温泉,这特殊的泉水不但能驱散士兵的疲乏,对于罹患皮肤病的战士,就是绝妙的药物。

    我们有必要在温泉附近建设一个集体农庄,给予该农庄的任务,一来是参与硫磺挖掘,二来还能用天然硫磺泉水,大规模的给我们的战士清洗衣物。”

    “这……我担心居民会受不了淡淡的臭气。”柳得巴廖夫有些担忧的说。

    “应该没有问题,您想想,定居那里的居民至少获得一项福利,那就是热水澡,还有冬季无限供应的热水!比起这个,嗅一点臭气算什么,很快就能适应。再说了,那里是我们的战俘营所在,我们理应加强那里的人口密度。至少在心理上就能震慑住敌人。”

    “好吧!我支持,那里是最靠南的集体农庄,南七农庄,就叫温泉农庄算了。除了这个,您还有什么特别命名”

    “暂时没有了。”杨明志耸耸肩,继续看着众人:“诸位,我们表决一下,向南兴建七个集体农庄,同意的举手。”

    因为都已经谈妥,众人纷纷举起右手。

    “很好!接下来我们开始进一步研讨一下……”

    下午会议比较短暂,杨明志希望部队能立刻展开新的定居点建设,萨林奇金和柳得巴廖夫非常识趣的表示,会议结束后立刻开始落实。这两位,真的观察落实了他们的许诺!

    临时会议对整个游击共和国的定居点扩建,初步定下了一套行动措施。

    会议也确定了一件事,那便是正式的战役总结会议,计划定在八月十五日召开。

    八月十五日,在那个位面,该日子意义非凡,真是一个象征胜利的日子。当前,这一日期真是个平常的日子。

    大会定在这一天,是因为撤回来的友军部队需要长时间的



第1606章 新战俘
    大量的难民涌入黑土村,对他们的安置工作正有条不紊的进行。

    虽然指挥部计划兴建多个集体农庄,以安置所有的难民。大量新房屋需要时间建设,难民真的入住新农庄还需要一些时日。

    和难民一同来的,还有上五十个德军战俘和一百个伪军。他们作为俘虏,在抵达黑土村后以及被顶着蓝帽子的内务部的干员控制起来。

    被苏军抓住会是怎样的下场,德军战俘一路上都在猜测,这伙儿苏军像是正规军,如果想处死自己就不会留到现在。他们还有一点生存的念想,至于那些伪军士兵,几乎都断定了自己被处决的命运。

    没有谁比伪军更了解苏军的政策,对付叛国者,难道不是一颗子弹的问题么

    伪军没有被处死!

    十日下午,这些走了上百公里的人被聚集在鲶鱼村一偏僻的角落,一名基层政委宣读起他们的罪状。

    “你们背叛祖国为敌人服务,你们必须用劳动,为你们的叛国行为赎罪。”

    给予他们的处罚,就是送到硫磺矿场成为挖矿的苦力不停劳动,罪罚何时终止不得而知。

    给予德军战俘处罚也是如出一辙,矿场为此将得到一百五十名“矿工”,不过德军和伪军的待遇是不一样的。

    这些人在抵达鲶鱼村后,吃了点东西就被接管他们的民兵押送着,转道向南朝着矿场方向走去。

    对于这伙儿人,他们无权享用交通工具,最后的行军之路也不得休息。长久的行走,许多人变得步履蹒跚,他们稍有磨蹭,即遭到民兵的鞭子或枪托殴打,就如同赶牛一般,驱使他们前进。

    按照计划,这群人抵达矿场后,如果太阳还高挂着就立刻开始工作。

    “我们可以不处决战俘,但他们必须对得起我们给予他们每天的土豆,劳动必须立刻开始!”萨林奇金对战俘是不屑一顾的,尤其是对那些叛徒。在他看来,这群家伙就是累死了也是死有余辜,当然,人民需要他们提供廉价的劳动力。

    有的人皮靴磨烂了,有的人浑身酸痛,还有人闹了肚子一裤子污秽。

    民兵不可能可怜他们,若不是有军纪压着,怕是有的民兵会因为丧子之痛,向着战俘戳以刺刀报仇。指望苦大仇深的民兵更温柔的对待他们,能平安的走到矿场就是莫大的幸运了。

    矿场方面,当地的守军已经获悉会有一批新的战俘抵达,迎接这群人就成了守军的新任务。

    长久以来,驻扎在矿场附近的是女兵团乔舒雅的部队。属于该部的战斗在十天前就结束了,部队在霍姆尼奇短暂的布防,后被调回原有的军营。

    经过战役,能活下来的女兵都堪称老兵,几乎每一个人都有成为正副班长的资质。因为大量难民涌入,其中的女青年被勒令参军,因此女兵部队的规模已被瞬间扩充了六千人!

    新的部队要抓紧训练,乔舒雅的团得到了新的兵力补充。她当前负责指挥三个营,目前一个营(以老兵为主)已经回到了矿场附近的军营。

    硫磺矿的稳定供应以及化肥厂的生产,关系到游击共和国的战争能力。硫磺矿一如既往的使用德军和伪军的战俘充当劳动力,目前指挥部也动员的了一些村民参与挖矿。长久来看,矿产开采将主要是战俘的工作,但开采真的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若是过分压榨其劳动力,活生生将其累死对于游击共和国也是得不偿失的。

    这场战争中注定有上百万的德军士兵被苏联俘虏。因上千万年轻人的丧命,空前的战争损失,苏联需要这群战俘的劳动力进行战后重建。碍于德军战争时期的暴



第1607章 下马威
    用道德批判的方式难以促使其忏悔,萨林奇金没有更多办法,干脆直接扭送到战俘营算了。

    介于其是一名师长,令其拎着稿斧去凿石头,只怕他会认为这是一种恶心的羞辱,说不定主动袭击监工妄图被杀以全名节。

    聪明的军官都知道,抓住敌人一个大官儿,不管怎样首先得好生养着。无论其是否愿意合作,俘获这种人本身就有重大政治意义。

    同样,对于亨得利森,他做梦都没想到,沼泽地中不但有一个巨大的硫磺矿,还有二百多名德军士兵在充当奴隶!

    他和战俘们以见面,立刻摆出一副军官姿态,大声斥责:“混蛋!你们是德意志军人,岂能做奴隶斯拉夫人才是奴隶!快去反抗!”

    可惜,战俘们无动于衷。

    一时间,亨舍尔只是失望透顶无奈的摇摇头,其他人皆是木着个脸,双眼空洞地看着可怜的师长被押解走。

    在这之后,已经没有人相信会有友军救援自己,友军不再扔炸弹都烧高香了!俄国人居然俘获了一名师长,这说明他们至少歼灭了一个步兵师,他们能做出这样壮举,是不是意味着德军已经要战败了

    战俘在宿舍中谈论的多是些悲观论调,当然,这种论调也被苏军窃听。就算战俘表现出积极的合作态度,不能排除他们的所做作为是有意麻痹看守,为逃跑策划行动。

    更多的德军战败消息传来,自634师师长到来后,又一个被俘军官被押解来。

    新来的家伙不是别人,正是幸运又不幸的劳伦斯。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劳伦斯比亨舍尔更乐意合作,他不但招供了所知道的一切,更在被审讯时咒骂希特勒十多次。该举动顿时引得审讯官员的好感,加上他的直言不讳,对于此人的处理,心情很好的萨林奇金决定故意提高此人的待遇。

    劳伦斯可不是孤身一人来的,他曾良心发现救了一个女人,现在他将因这个善意的举动给自己捞到好处。被他拯救的喀娅被赋予了新的任务,即以照顾劳伦斯起居的名义定居在矿场,并一直监视着她。

    当然,劳伦斯也知道这个女人的监视任务。要让俄国人绝对的放心,自己就必须顺着他们的意图来。

    迎接劳伦斯的亨舍尔,两人的厌战情绪非常强烈,他们一拍即合,继而影响了更多的战俘。

    再说了,自己每天有足够的食物吃,几乎不用做工,每天几乎就是在战俘营的铁丝网里乱逛,夜里还有那个喀娅陪着,这种好日子若是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不是很好吗

    时间进入到八月份,战俘们都获悉苏德两军围绕戈梅利地区打了一场恶战,结果苏军取得胜利。战俘们原属的部队,不是重大损失就是被打残。一些战俘在参观了堆积成山的德军钢盔后,确认德军真的是战败了。

    八月份后,战俘的工作更加卖力,矿石出现量一天比一天多。

    还有人抵触合作吗已经没有了。没有人会对每天的五公斤土豆过不去!

    战俘们的作息是这样的。

    军队的晨号一般在本地时间早晨五点半吹响,战俘也不得不准点集合。本着军人的作风,他们的集结非常迅速,一番简单洗脸后,肥硕的俄罗斯大妈会把煮好的土豆拎入战俘营。

    每人早餐四个土豆和一碗鱼肉蘑菇汤,吃罢早餐,每人换上一件统一清洗过了衣服,排队领取稿斧、粗布手套和防毒面具,继续排着队向矿场走去。

    再没有绳索的束缚,他们又荷枪实弹的武装监工押运着,踏步走下露天矿场,开始了上午的工作。

    与其说他们是战俘,不如说是就是一群矿工。矿场执行的还是老一套办法,即十个人分成一组,完成上午额定任务后,可以申请休息。如若继续劳动,矿场方面会根据多挖的矿石数量给予奖励。“劳动竞赛”在战俘间广泛进行着,往往一罐牛肉罐头的奖品,都能迫使多个小组拼命工作!

    每天五公斤的土豆保证了战俘近4000大卡的热量摄入,加上部分鱼肉和蘑菇提供的优质蛋白质,这群人的身体素质反倒比五月份好很多。尤其是一些战俘获悉,苏军士兵的伙食和自己差不多,顿时一种莫名的感动油然而生。

    好待遇是针对德军战俘的,至于那些叛国者,苏军可没有更好的脸色。

1...463464465466467...6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