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重生的杨桃
科夫帕克给自己明了志,即未来利尔楚奇破城后,就算是抓到了五百个叛徒还是一千个,也全部处决。战争时期,这种领袖定下的铁血政策必须无条件执行。
趁着中午休息,苏军开始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
基于苏军对城镇的了解依旧过少,所以脱离大部队的韦尔希戈拉侦察队,将充当火力侦查的工作。这四百号人被命令连夜赶路,并在夜间发动偷袭。
所谓偷袭,最终目的不过是宣示自己的存在,在制造战争的恐怖氛围外,诱导德军施行反击,以判断其实力。
至于大部队的行动,部队将继续沿着河流行动,最终全军埋伏在城南的森林中伺机而动。
作为军事顾问的巴尔岑有自己的谋略:“我们埋伏于森林,如果敌人出城作战那再好不过。但韦尔希戈拉的攻击,有可能吓到城内平民,平民一旦逃亡,我们就可将其抓获。届时我们只要询问平民,即可知晓德军的更多底细。”
如果军队难以破城,尽可能的带走城里居民,也不失为一种成功。
科夫帕克可不敢鲁莽的让军队嗷嗷叫的冲锋,显然巴尔岑的策略是当前的最好选择。
下午两点,部队结束了舒服的休整后继续启程。
巴尔岑继续领着他的部下作为先锋,不费吹灰之力的攻陷了另一个村庄——米洛舍维奇。
苏军一如既往的处决了伪军叛徒,一股脑带走所有村民。
整个队伍人数再度增加,由于大量非战斗人员拖累,行动真可谓磨磨蹭蹭。
如果说巴尔岑是用跑的,大部队则是蹒跚。根据地图的标注,要抵达利尔楚奇镇南部的森林区之边缘,尚有近二十公里的速度。
以当前速度,除非连夜赶路方可抵达目标。
到了晚上七点,部队停滞安营扎寨。部队为了不迷失方向,果断沿着河流前进(该河可一直通向利尔楚奇),这使得部队途中淌水走过许多浅滩沼泽,被普里佩特沼泽地的烂泥支配的痛苦感,不但恶心士兵的心,也弄得大家一身疲惫。
大部队实际是距离目标森林之边缘六公里的密林中扎营的,这里渺无人烟,唯有高达的松林层峦叠嶂。士兵只见的交谈声,以及满是泥巴的靴子踏在松叶土的沙沙声,便是一切的声响。
士兵以饱含油脂的树枝为柴点燃大量篝火,在吃过晚餐,又清理完靴子裤腿上的泥巴后,纷纷倒头就睡。
没有什么能阻挡他们的睡眠,士兵们裹着缴获的毯子、床单,缩成一团,围着篝火鼾声一片。
虽然科夫帕克不希望这样,他巡视一番后,真切的明白战士们真是太累了。
围着篝火,他对战斗的些许担忧终究变成踌躇。
他问到巴尔岑:“同志,您听到这些鼾声了吧!大家疲惫不堪,如果他们以这样的姿态作战,等待我军的,绝对是重大伤亡。我们该怎么办”
“怎么办我没什么好办法,战术已经定下来,我们照着执行即可。当然,如果您还是担心对利尔楚奇作战过于危险,现在绕过它还来得及。”
科夫帕克摇摇头:“不!已经太迟了。”他又看看怀表:“还有四个小时,侦察队就要发起进攻。子弹已经打出去了,我怎可能把它塞回弹壳”
“好吧!”巴尔岑耸耸肩,“您就不要再抱怨什么了。士兵疲惫,就不要指望他们能疯狂进攻。我们的粮食还是相对充裕的,我军临时在森林中休整两天,对整个战局也没什么不利影响。”
其实,像是巴尔岑这样的体力狂人,连续征战四十余天,身体长时间处于超负荷状态。他是强忍着疲惫和科夫帕克说话,见对方没有更多问题,便回到自己的营地倒头就睡……
整个兵团大部队,除却少量的机枪手进行惯常的防御和通讯兵,其余人等一律陷入鼾声。
而在北方十二公里处,韦尔希戈拉的侦察队,正是浑身挂满青草,躬着背走在
第1585章 逃难
城镇医院尽哀嚎,十多名护士和五名军医,承担起所有的治伤工作。
德军伤员被第一时间抬进来,并优先进行救治。但伪军也有伤亡,就治伤问题上,双方干脆发生冲突。德国人和乌克兰人,他们虽为盟友,还是在医院里打了一架。
直到荷枪实弹的德军以人数优势,强行将乌克兰人驱逐出去。
德军和伪军能在治伤问题上大打出手,至于那些平民,他们只能自救。
城镇里的平民,各个家庭的余粮本就有限,药品更是不存在。德军控制的医院也鲜有给平民治病的,所以对于平民,得了疾病只能自己硬抗。现在许多人受伤,平民完全丧失对占领军的念想,因为缺乏药品,他们只得对伤员以麻绳捆肢体,做止血包扎。
八月四日天亮后,又有四十个平民伤重身亡。
天逐渐亮了,整个世界依旧的灰蒙蒙的,人的心情也和糟糕的天气一样。
韦尔希戈拉打出的炮弹不多,对于有着大量木质建筑的城镇,其爆炸冲击波取得的战术效果真是太好了。
全镇有三十五栋房屋在轰炸中倒塌,其中三栋燃起大火(天亮时火被扑灭)。
无论是平民还是德伪军,利尔楚奇镇的所有人一夜未眠。
平民的自救在战斗结束后便开始,他们在废墟中发觉同伴的尸体,找寻被压着的伤员,从旮旯缝隙中拽出惊恐的孩子。他们也麻木的挖坑,就地掩埋死亡者,并心里庆幸这些人的解脱。
至于德军,他们亲自参与清理街头的瓦砾,并坚持在城市外围布防,以防敌人可能的第二次进攻。
满眼血丝的德军团长富勒,他根本没工夫清扫呢子大衣上的灰尘。
“嘿!那边是士兵!给我老老实实的布设铁丝网,这是阻挡敌人冲锋的屏障!”
“还有那边的人,到建筑废墟里搬些废砖头,充当掩体保护你们该死的机枪!”
他扯着嗓子发号施令,正是掩饰内心的焦虑。
当天亮后富勒终于明白夜里的战斗,德军打得何止是稀里糊涂。站在城镇最高处的观察员,赫然看到城西的麦田大面积的被毁,这意味着月底的收获期,粮产量的大跌。
富勒知道,当前自己根本不顾上三周后的事,游击队既然攻下半个莫济里,难道他们对利尔楚奇的进攻稍稍打一下就没有下文了
不!俄国人一定就在这附近。
富勒了解城镇周边的地理,城镇挨着河流,所有用水都从河中汲取。城镇的南北皆有大片的森林,而森林中也遍布许多池塘。这类环境真可谓打游击的好地方,它规模太大了,看看手头的兵力,富勒觉得还是继续坚守最明智。
然而到了上午八点,刚刚入睡的富勒被卫兵匆忙唤醒。
“喂!怎么回事,难道俄国人有打过来了”
要知道,极度疲惫的人刚入睡又被闹醒,那份痛苦真是难以用语言行动。
卫兵紧张的说:“是平民!很多平民在逃亡,他们正逃出城市!”
“平民那些家伙对守城有什么用吗不过是一群蝼蚁,唯一的作用就是收麦子罢了。让他们滚出城吧,至少不用吃掉我们的军粮。”
“团长!您……”卫兵意识到团长下达了新的命令,但是该命令真是太不可思议的。
接着,团参谋长介入,才弄清了富勒的意图。
“我的上帝,求求你们让我休息一下吧!那些平民对我们有什么用谁能保证他们中不会混有游击队如果将他们处决有损我们620师的荣誉,我们可不是白罗斯的707师的那群土匪们。”
“可是,未来谁来收麦子”团参谋长依旧抱着这一问题不放。
富勒暴怒得面红耳赤:“传我命令!把那些平民都给我赶走!限定两个小时内滚出城镇,届时不走的,全部当做游击队射杀!”
说罢,这位指挥官猛烈的瘫倒床上,两眼一闭管他洪水滔天。
参谋们无可奈何,副团长亦是如此。他们作为下属,必须听从富勒的命令,即便这个命令有些不靠谱。
荷枪实弹的德军士兵纷纷给步枪上刺刀,他们走在街上宣布团长的命令,接着便动手驱赶居民。
如果可以,老实本分的和平居民当然会趋利避害的逃跑,自夜里战斗爆发,他们就萌生的逃亡的念头。
德国人肯让大家离开吗最终在早晨有人铤而走险,见得德国人没有强烈的阻拦念头,更多的人开始逃亡。
当时间到了上午九点,德国人突然一反常态。众多平民还以为德国人是来禁止逃亡的,不曾想却是执行驱逐。
这,堪称是战场上的奇景!
数以千计的平民开始了逃亡,而平民的逃亡,正是科夫帕克兵团希望促成的战术效果。只能说战局发展之顺利超乎苏军想象,他们即将接收大量逃入森林的难民!
德军士兵闯入民居,以黑洞洞的枪口和雪亮的刺刀,逼迫居民离开,无法容忍居民的一点点磨蹭。
很多人被驱逐时完全是两手空空,除却身上的一套衣服就别无他物。
当然,这些居民的有价值财物几个月前就被占领军洗劫过,破家值万贯,即使是最后的一点衣服,对于大家也是至关重要。
那些破旧的衣服的确关系到以后的生活。这一点,被驱逐者根本不用想就能明白!
“求求你们,让我把衣服带上。否则到了九月份我们会冻死!”
然而德军不理睬居民的哀求,强行押解出去。他们暴力的行动弄得满城混乱,很多不明真相者,甚至以为德军要把他们全部枪杀。
城里发生了几次暴力事件,那是德军士兵蓄意杀害了死活不愿走的平民。他们被无情射杀,尸体被拖到大街上,残酷的景象为所有赶到街上的难民目睹。
一名德军排长站在手推车上,指着被杀者。
“你们这些乌克兰人,这就是不愿滚出去的下场。现在你们都被驱逐了,再有磨蹭者,我们就用机枪扫射。”
这番言语威胁威力巨大,依依不舍平民哪里还管什么财物,能保住命就是最重要的。
整个利尔楚奇的驱逐事件,唯有伪军负责的区域相对和谐。
那些带着黄蓝袖章的乌克兰裔伪警察和伪军,对付不愿撤离的同族还算客气。
“你们留在这里是想死吗我们和俄国人打仗的时候如何能够照顾你们。”
“德国人在到处检查间谍,你们不愿离开,就会被德国人当做间谍!”
“你们可是女人,如果俄国人打进了,他们会放过你们”
诸如此类的话他们说了一遍又一遍,然而这些言论本身就是错的。
难道离开了城镇就安全了呸!俄国人的游击队已经兵临城下了,夜里的战斗,游击队展现出的火力相当于正规军。
假若一切皆如他们所言,游击队都是群吃人不吐骨头的魔鬼,那么离开城镇岂不是羊入虎口!
至少,留在城里就算不被同族杀害,也肯定被德国人处死。
伪军给予平民一些时间,这使得很多居民急忙将被褥衣服塞入麻布口袋,甚至还有埋在地板下的珍贵私人物品,这些物件被打包后,要么背在身上,要么扔到简陋的手推车里。
因担心德国人的破坏,这些人出了家门,不由伪警察督促,母亲缠着孩子,儿子缠着老母,一家人推着手推车撒腿就跑。
平民迅速离开了村庄,待在远处以高倍望远镜观察的韦尔希戈拉的侦察队,看到了这一奇景!
只见,大量戴着头巾的平民离开了依旧冒着烟的城镇,他们在麦田中的通路急匆匆的穿行。
一些人在离开麦田后,突然就蹲了下来。
 
第1586章 五千难民
头顶一团青草的娜塔莎安静的趴在草丛中,为了更加的隐蔽,她的枪械也缠上了一些狗尾巴草。
唯一能暴露其自身的,莫过于能够反射阳光的瞄准镜镜片。介于今日阴霾依旧,她也就没有这方面的顾虑。
“伊戈尔,你说,那些人里是否有敌人”
“敌人我看他们全是平民。”伊戈尔绷着嘴,他举着望远镜遵从于自己的判断。“亲爱的,瞧瞧这些人,如果是军人,他们走路会情不自禁的昂首挺胸!看看他们,根本不是这样。”
“好吧。也许是上级多虑了。”
“你也千万不要轻敌,我会继续帮你观察。我们也不能暴露自身,继续隐蔽吧。”
的确,没有一个德军或伪军士兵混在人群中,他们都忙着加强城市的防御!
因为夜里遭遇偷袭,德军团长意识到自己的布防出现严重失误。因为疏忽,德军没有在城外布置哨所,这导致游击队直接兵临城下。
这一切,团长富勒归罪为自己的愚蠢。他吃一堑长一智,所以在麦田的边缘,德军开始布置机枪阵地。
如此一来,埋伏的苏军和德军的最近距离,将只有三千米。在双方都没有远程火炮的当下,三千米就是不可逾越的鸿沟。苏军对冒失的攻城是有些抵触的,而德军则是彻头彻尾的被动防御。
富勒对城外的游击队兵力和埋伏位置一无所知,他向师部汇报了这件事,同时也收到了师部派遣五百个“乌克兰警察”增援的消息。
“五百人增援这有什么用我需要重武器,而不是一群战斗力窳劣的乌克兰人!”富勒的不满归不满,他仔细寻思一下,因自己驱逐了城里的平民累赘,未来的麦收,这些“乌克兰警察”即可作为劳动力。
科夫帕克对敌人援军的事一无所知,当然,就算知晓了也是无人担忧的。军队埋伏之地是森林,在森林中作战,科夫帕克自诩也就比游击共和国弱一点点。
当下,军队的重要工作就是接受逃难的平民,工作已经开始了。
且说背着麻布口袋、拄着拐杖,亦或是推着平板车、手推车,撤离的平民绝非分散离开,他们逐渐聚集在一起,向着南方缓慢移动。
平民群体的规模相当巨大,抛去夜里的死难者,逃离城镇的足有五千余人!再加上他们还带着一些行李,并越来越击中,在远方的苏军侦察员看来,那就是一个庞然大物。
“兄弟们,都做好准备!他们来了。机枪手和狙击手准备,谨防敌人!”一名小队长说罢,就领着十多人匍匐向前移动了五十多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