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重生的杨桃
鲶鱼火箭炮虽然恢复生产,下生产线的才不过四枚。再说了,从游击共和国到那个城镇,直线距离就超过一百米。
反倒是明日启程的科夫帕克硬着头皮以城镇为目标急行军,到了傍晚就能抵达。
因为出现了这一问题,焦虑的杨明志又不能安然入睡。他疯狂的挠着头皮,在进攻还是规避间作着激烈的思想斗争。
科夫帕克的人虽然回来后最终也是归回布良斯克和苏梅的森林,他不是游击共和国直属的,这些人就是遭遇较大伤亡,对游击共和国本身影响并不大。
“不行!我得多考虑一下我的友军!”
但,如果执意进攻,科夫帕克遭遇重大损失的概率非常大。毕竟这支部队带着大量的缴获物资,又有数百人的民众。战士们不是行军就是打仗,还被大雨淋成落汤鸡。撤退的命令已经下达,他们难道不会急于撤回来休整吗
如果部队有这种心态,就算是命令他们攻城,士兵也只想迅速结束战斗。战士变得焦躁,无谓的损失也会发生。
可是部队打到那个城镇,不过是一天的旅途。如若德军守军兵力薄弱,难道不是攻城的好时机!
假若部队从城镇以南的森林区安静的穿行过去,基本不会和敌人遭遇。
是打还是迂回杨明志想到凌晨一点,依旧没有想明白。
“唉!看来还是让科夫帕克他去选择吧!”
杨明志长叹一口气,嘱咐卫兵五点整把自己叫醒,便去休息室睡觉了……
清晨,天空阴霾依旧,整个世界非常的凉爽。
“看起来,今天不会有该死的雨吧!”杨明志打着哈欠,他看看表,已经是早晨五点半了。
虽然只睡了四个小时,他却绝对仿佛过了许久。
每一天都有非常多繁杂的事,每一天从早到晚都在忙碌。杨明志想起了当年学校的生活,可惜,那样的生活,还有那样的世界,真是一去不复返。
“啊!是时候和科夫帕克联络了!”
他扔了烟头狠狠踩灭,便直接走到通讯室,将几个昏昏欲睡的通讯员全部唤醒。
游击共和国指挥部在早晨六点前,和远在近二百公里的科夫帕克兵团主力取得联络。
一道尖锐的选择地,便摆在科夫帕克的面前。
“我给予你们两个小时的选择时间,在早晨八点前,给我汇报你们的决定!”
&
第1583章 城镇的底细
柳得巴廖夫的论述是准确的,在战争之前,利尔楚奇镇的确有一万居民。
白罗斯的人口分布是这样的,当1939年苏联收复二十年前被波兰占领的西白罗斯,该国近九百万人口,大部分分布在明斯克、莫吉廖夫和波洛茨克这样的北方城市。
白罗斯的南部,尤其是平斯克到戈梅利的铁路南部,更是人烟稀少。
在森林中出现了一个名为利尔楚奇的大型城镇。该城镇居民的构成,自然主要是白罗斯族和乌克兰族。
因为历史上整个欧洲对于犹太民族的迫害,一些犹太人宜居到白罗斯和乌克兰交界处的森林定居,也就合情合理。
德军终究是不费吹灰之力占领了这里!
在1941年,数千名苏军溃兵撤入城镇,城镇苏维埃也动员了一些民兵。然而,仅靠简陋的武器,如何能够抵挡进击德军的装甲洪流
何况,ss的“帝国师”,在追击从维捷布斯克口袋逃出的苏军,他们顺便路过了这个城镇。
一支“帝国师”的偏师,和两个团兵力的国防军部队,仅用五个小时就拿下了整个城镇。
“帝国师”后来于北方的森林,一处小型平原,歼灭了一支苏军士兵。这些苏军,正是一年前脱离撤退的库兹涅佐夫第六机械化军溃兵的第32集团军的残部。甚至其中还有上千名不想继续如丧家之犬逃命的284师的官兵。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杨明志和这个利尔楚奇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假如去年这个城镇的守军能更好的抵挡住进击的敌人,那么,最终撤到沼泽地的苏军,很可能再增加五六千人。
过去的一切不能假设!
科夫帕克兵团于早晨八点后启程,因为带有大量非战斗人员,整个队伍没有笔直的向着目标直扑。
部队进行了分兵,韦尔希戈拉的侦察队直线突进,大部队则向南挺近茂密森林,最终迂回到利尔楚奇南方的森林中。
根据估测,高速又轻装前进的侦察队,将在当日傍晚抵达城镇外围。如果没有做好十足的隐蔽,和守军发生交火也是必然的。所以韦尔希戈拉得到命令,除非自身遭遇袭击,方可进行反击。且反击的力度也只是将敌人打退为止,侦察队的任务只有一个,尽量不暴露自身,努力获得侦察情报。
至于大部队,科夫帕克不认为能在傍晚前抵达目标。瞧瞧部队的现状,大量临时制造的担架躺着数以百计的伤病员。数百人的平民,拎着篮子、背着行囊、拉着小板车,甚至还有人牵着少量牛羊,磨磨蹭蹭的跟着军队走。
伤员和平民,他们就算是行军的累赘,也真是一个人也不能舍弃。
就在会议的时候,自己被部下的众志成城感动。现在的科夫帕克,渐渐对未来有些担心。
倒是基层的战士们,大家精神状况还凑合。
政委鲁德涅夫为了提高士气,带头唱起了《国际歌》。
这首歌几乎所有的苏联公民都会唱,它是号召贫苦人民进行阶级革命的,亦是象征着苏联的奋斗目标。只是当前的战争,完全是种族之间的战争,斯拉夫民族在绝境中反击着。
介于兵团中的官兵几乎都是乌克兰人,其中也不乏老哥萨克。士兵们接着便传唱起《草原啊草原》、《塔强卡》,这类曲调更富有激情的战歌。
歌曲令战士们精神抖擞,巴尔岑却有些担心。
他质询道:“同志,我担心这片森林中也存在少量敌人。您放纵士兵唱歌,歌声难道不会引起敌人发觉”
科夫帕克完全不以为意:“这片森林是白罗斯和乌克兰的分界线,与其考虑德国人,还不如考虑会遇到多少头熊或鹿。”
“但是,您对这片森林详细了解吗还是仅凭我们手里粗糙的地区地图万一森林中还有散落的村庄,而村庄里正好有敌人”
“村庄敌人我完全不担心,届时派上一点士兵,歼灭村里敌人,带走所有村民,我们的队伍不就更加壮大了我们当前的任务之一,就是尽可能的解救人民。”
巴尔岑点点头:“的确如此。只是我担心会有敌人的通讯兵藏匿村子里,一旦……”
“您杞人忧天了!”
科夫帕克打断了巴尔岑的话,不过他寻思了一下,觉得顾问的话实在有些道理。
这两位又对前景商讨的一下。
“您既然是63集团军的直属侦察兵,既然您非常担心,何不带些战士脱离大部队侦查”
“我正有此意。现在您的侦察队在远处行动,就有我的人充当兵团侦查队,也算是我尽了本职工作。”
于是乎,巴尔岑就带着麾下六十多战士,甚至包括娜塔莎的狙击组脱离大部队,并按照以往的惯例,与队前一公里以外侦查。
那么说,这片东西走向的漫长森林中,真的没有村庄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就算这里是极端的待开发,不代表没有人类涉足。
巴尔岑领着人走了两个小时,与上午十一点,赫然发现了林子里有人活动。
通过望远镜观察,证明那绝对是采集蘑菇的农村妇女,其戴着头巾挎篮子的模样说明了一切。
五个侦察兵不费吹灰之力控制了这三个农妇,安抚其精神后,不曾想农妇居然老泪纵横。她们都是年逾五十的人了,见到游击队后,立刻供述了她们知道的一切。
现在,一个名为普雷巴拉维奇的村子,浮现的巴尔岑的面前。
那还有什么好犹豫的立刻将其拿下。
在农妇的带领下,巴尔岑成功找到了这个小村子,旋即展开军事进攻。
战斗来的毫无征兆,村民还在日常劳作,村里带着黄蓝袖章的伪军士兵无所事事的抽着烟,无情的枪弹便开始横飞。
是谁打响了第一颗子弹已经无从而知,娜塔莎倒是到了两枪,皆是爆头击杀。
击毙叛徒的事实并不能让她高兴,反而有种难以说出口的不悦感。然伪军也是敌人,伊戈尔忠实的记录下娜塔莎战绩升到402人。
战斗只用了四分钟就结束了,合计十五个伪军士兵死亡八人,剩下的全部投降。
苏军一举解救了六十多个村民,巴尔岑也突击审讯了投降的伪军,试图得到重要情报。
伪军汇报了自己的来头,连同死了的人,他们都从南方而来,他们全是乌克兰人!
普雷巴拉维奇村的情况和之前的布克察村非常相似,德军需要有人来代替他们管理村庄,遂令一小撮来自乌克兰的伪军驻扎这里。德军不指望这些人有何作为,这个村子也没有丝毫的战略价值。伪军的存在,就是给德军充当眼线,以针对周围森林的游击队。
这片森林真的存在游击队
在科夫帕克兵团转战这里之前,森林中确实存在游击队。
并非所有的村民都愿意为德国人服务!通过伪军的供述,巴尔岑获悉除了这个村子,森林中还存在至少两个村庄,皆沿着普里佩特河的一条重要支流乌博尔特河排列。
伪军的供述相当令人满意。
巴尔岑继续追问一个知情者:“告诉我,这附近的最大城镇利尔楚奇的情况。那里是不是有德国人!那里的守军有多少”
伪军一听当场就懵了,他们只有十五人,被几十名游击队员打败,真是败的合情合理。难道游击队还指望这点人去攻击那个城镇!
“呵呵,你们真是疯了!您们难道一无所知!”
俘虏的傲慢令巴尔岑非常愤怒,他估摸着,也许是俘虏深知免不了一死,故意这么激怒他
“正是不知道,才问你!快说!”
&
第1584章 偷袭
伪警察宣传利尔楚奇镇绝对的安全,但其北方不远处的两个小镇接连被游击队攻破的事实也不胫而走。
获悉这些消息的正是伪警察的士兵,他们也是从德军的嘴里得知这糟糕的情况。
彼得里科夫镇和图罗夫镇,守军全军覆没。这是何等的战斗力不是说游击队被打的大败亏输,他们怎么还有实力沿着普里佩特河横扫。
德军不可能把详细情况告知伪军,至于德军,他们已经规划出了攻击莫济里的游击队,其大概的行动动向。
当前,620师下属一个主力团,其团长富勒,担任起了城镇的守备。
该团的侦察兵在八月三日早晨连夜赶了回来,他们一口气跑到了彼得里科夫镇,亲眼目睹了那里的惨状。
侦查队长警惕的汇报:“团长,俄国人杀害了所有守军,他们甚至把桥炸了。从脚印上来看,他们的确是向着西方前进。根据我们现有的情报,他们也袭击的图罗夫。我们分析可得,敌人就在我们西方越四十到五十公里左右的区域。”
团长富勒相信,未知的游击队既然有能力打掉半个莫济里,将城市付之一炬后又从容撤出,那么他们若是袭击利尔楚奇镇,他们完全有这个实力。
根据德军的布防,白罗斯的平斯克可谓重兵云集,毕竟那里人口稠密,又是波兰向东的交通枢纽之所在,亦是游击队活动频繁猖獗之地。
未知的游击队继续向西进攻,分明是作死行为。
师部的一众参谋分析后,认为未知游击队一定会面临后勤问题,他们的老巢必是普里佩特沼泽,他们将很快向东撤退,那么在撤退途中攻击利尔楚奇,可能性可是不小。
毕竟德军对科夫帕克兵团一无所知,620师也没有权限给734师擦腚,这导致620师的战略相当的保守。
所谓白罗斯的游击队如何的疯狂,只要不实质性伤害到基辅周边区域,那就是无所谓的。620师的增兵目的只有一个,只要利尔楚奇镇和周边的农田安然无恙,不会影响八月底的麦收,这就是最好的。
严谨的德国人依旧在城市里建造了许多防御工事,他们还令伪警察,以十人为一小队的在附近巡逻。其巡逻范围主要是农田附近,没有一支小队进入附近的森林。
为何
距离利尔楚奇镇最近的森林在其南部,其距离也长达五千米!
漫长的开阔地对于放手一方是很大的优势,于是相当的巡逻兵就举着望远镜向远方的森林眺望,以确保没有可以人影出现。
为了避免居民中混入游击队暗中破坏,德军和伪警察不但在七月下旬开始执行宵禁,在德军大批入住后,一份关于禁止居民外出的命令也下达了。直到一切威胁解除,麦收的完毕,对于居民的软禁在完全终止。
而这种严苛的举措,不正是在传达一个消息——利尔楚奇正面临严峻的战争威胁。
在这方面德军却是弄巧成拙,逆来顺受的居民,其心态也在快速转变着。只要看看街道上那些突击建立起的机枪碉堡,和挂满铁丝网的路障。还有谁会相信伪警察的话
德军本意的不想和游击队发生冲突,居民是枪声也不想听到。
奈何,苏军已经下定决心,虽然对利尔楚奇镇了解非常有限,既然得到了司令的命令,必须打一下。
倒是情况变化巨大。
“德军有两千人,他们还是620师的。这个部队您听说过没有”趁着中午的暂时休息,科夫帕克继续询问巴尔岑。
“不!我也是第一次听到这个番号。叛徒还说了,成了还有不少像他那样的叛徒。”
“唉,我和他们都是乌克兰人。为什么我们要自相残杀呢他们将饥荒的责任归结为斯大林,可这就是事实吗就算确有其事,这能成为他们给德国人卖命的理由真是悲哀,非要给充当鹰犬。”
“所以对待他们的态度……”巴尔岑扭头问。
“杀!我就是这样的态度!我有权判处叛国者死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