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重生的杨桃
因此,参与会战的人数实际多达三万余人,这远远超过了萨林奇金一开始的估计。
苏维埃体制下动员力的非常高效了,如此多的人下田挖掘,当天的战果也将是惊人的。
这几天,杨明志的心思还在关心着战局变化,他对农业抢收的过程不甚关心,他只希望得到了一个令人振奋人心的结果——收获的粮食足够让游击共和国平稳越冬。
一个人的命运,要靠自我的奋斗,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杨明志绝对想不到,他直接策划、诱导、指挥的敌后戈梅利战役,已经令他在莫斯科声名鹊起!他不但是波诺马连科极力向斯大林推荐的优秀指挥官,仅就苏联高层掌握的戈梅利和莫吉廖夫方面的情报,斯大林也知道这个男人分明在白俄罗斯,打出一场漂亮的战役!
高层会对自己有怎样的调度,杨明志完全不知道,当前他也不想知道,八月一日的他最想知道的只有一个——科夫帕克兵团的战报和其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所以,“土豆抢收会战”的事他是知晓的。当天傍晚,外出归来的几个参谋员汇报了各个粮仓堆积大量土豆的事实,这令杨明志高兴不已。
“会战”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大捷。
三万军民奔赴各个田地,每个人站在凉飕飕的泥水中,有的用木铲挖掘,有的就直接动手。
因为所有的田地基本以一百平米一个单位矩阵排布,每个小组旋即挨个扫荡,并在挖掘完毕的农田杵上一根系着碎布的树枝,以示标记。
挖出的土豆即在泥水里擦洗一下,摘掉树枝直接扔到手推车中。当推车堆满,组员即推到等候的接受部门那里过磅承重,并迅速记录在册。
谁不想得到更多的粮食“会战”中甚至出现了盗窃其他小组成果者,这种人被揪出来后,直接带走塞进禁闭室。
对于盗窃者的零容忍,亦是维护了士气,客观上也团结了大众。处罚也仅限于个人,其他组员并不受影响。
夏季本就是土豆的生长旺季,有因为整个七月份,游击共和国全力以赴应对战争,许多的农田挖掘计划并没有执行。又因为大量氨水的灌溉,这使得待挖掘的土豆进一步膨大,因此八月一日涉及偏远地区的挖掘,挖出的居然有大量达到两个拳头大小的巨型土豆,整体收获量令人瞠目结舌。
靠近村庄的农田,每公顷的土豆收获量普遍达到了四十吨,偏远农田的守城也普遍超过十五吨
可以说,没有化肥厂初级制造的氨水灌溉,以及白俄罗斯相对充沛的降雨,是无法达到这样的收获成果!亦是超过了五月初的击中收获行动的成果。
其实按照五月份的乐观展望,入冬之前,游击共和国能累计收获多达二十万吨土豆。该展望,是建立在七月份没有大的军事行动,全民投入生产的基础上。
不管怎么想,二十万吨想法都过于乐观。
不过现实情况也并非灾难,到了傍晚,大量土豆被塞入大大小小的粮仓地窖,尤其是黑山那样的巨型粮仓里,面对着琳琅满目大如罐头盒的土豆,有谁能说今日不是大丰收呢
仅仅是集中力量进行了十一个小时的“会战”,三大集体农庄的农田愣是被扫荡一空。
因为基层工作人员对每一车土豆都过了磅,写在笔记本上是数据已经开始汇总,只是数据过于繁杂,要计算出战果势必要相关人员计算一宿。
虽然得不到真实的数据,但粮仓的存储量是有限的。
为了应对未来的冬季,粮仓得到了扩建,目前大大小小的粮仓总共能囤积十万吨公斤土豆。当前,已经有七成的粮仓被土豆填满,这既是表示,包括原本的库存在内,粮仓已经囤了七万吨土豆!
其实仅从活命的角度看,一人一天吃一公斤土豆即可存活,现有人均土豆量高达700kg/人,即便一人一天吃两公斤,也能生活接近一年!
粮食供应当然不可能这么操作,因为其余的仓库还有大量的面粉库存,它们是军人的粮食。亦有空头而来的罐头和纯粹的砂糖。
除了土豆的挖掘,军民把蔬菜田也挖了个一干二净。
胡萝卜、白萝卜、洋白菜,甚至是调味用的辣椒,它们因为到了收获季,正缝下雨,索性一股脑的挖掘干净!
此次“会战”,绝不能简单的用挖掘多少土豆来概括。诚然,行动实际上初步解决了游击共和国过冬的粮食问题,行动也是指挥部进行的除军事行动外,最大规模的一次军民动员。
杨明志一直待在指挥部内,即避雨,又守着通讯室的那堆电台遥控指挥,又拿着放大镜和铅笔,在地图上研究。
小雨淅沥沥的一支下达天黑,整个白天,铁匠村里真是人来人往好不热闹。没有下田劳动的人,他们对满载而归的手推车目瞪口呆的同时,也如同吃了定心丸,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再也没有尚未挖掘的农田,结束一整天高强度劳作的人们身体疲惫,精神却非常亢奋。
这时候,轮到萨林奇金和柳得巴廖夫履行承诺了。
没有什么,比一顿丰盛的大餐更能作为今日丰收的庆祝。
且看那些下田的难民,他们到专门地点领取了兑换券,再到规定的粮仓领取了粮食。每个小组究竟挖掘了多少土豆,第一时间就有了结果,所以每个组员在领取报酬时,自己该领取多少都心里有数。
游击共和国苏维埃体现了它的公正!
今日,超过六成的小组超额一倍完成任务,其中又有两成超额完成两倍。最疯狂的一个组,居然超额完成了四倍。
该如何奖赏这个组发放物资人员不得不直接汇报给柳得巴廖夫本人,不曾想,该组全体组员居然被直接请
到苏维埃办公室里。
“您要推崇斯达汉诺夫,如果我们中真的出现了一个这样的任务,该怎样奖赏”柳得巴廖夫曾问过。
“呵呵,给他们定的挖掘量本就很大,如果出现一个挖掘大王小组,该组成员全体获得……嗯,二级游击队员勋章。”
在萨林奇金看来,无论如何他们还不能成为劳动红旗勋章获得者,再说游击共和国也没有库存这种勋章。
倒是空投而来有数量巨大的一级、二级游击队员勋章,发放它们倒是合情合理。
这个小组得到了柳得巴廖夫和萨林奇金的接见后,全员被授予“二级游击队员勋章”,其意义甚至远大于他们该得到的物资奖励。
每个劳动小组按家庭编制,参与劳动的也几乎是四十岁的妇女。
战争使得男性大规模的凋亡,女人不但成为劳动者的主力,在游击共和国,她们更将成为未来的军队中坚。
只是对于纯粹的劳动者,她们如何也不该获得“游击队员勋章”,该勋章是授予杀敌立功的战士的。
显然,萨林奇金不打算呆板的执行国防委员会
第1579章 奔向布克察村
科夫帕克收到了上级的回应,这下,南下攻击布克察村的行动得到了司令的支持,他丝毫没有了后顾之忧。
“巴尔岑同志!司令命令我们,在解决了那个布克察村子的敌人后就开始返回。我没有任何异议,我们也的确该结束这次作战了。”
“对!很多同志被疾病困扰,糟糕的是,我们从没想到会发生这种事。早一点结束行动,减少部队非战斗减员,此乃正途。”
得到了巴尔岑的认同,科夫帕克对未来更加的安心。
他将电报文件交给巴尔岑,不禁伸了个懒腰。
“战士们很疲惫,我个人的情况也有些糟糕!我真希望不要再下雨了,希望明日清晨,我们都能看到太阳。”
“但愿如此!”
所有人都需休息,巴尔岑若不是要等候司令的回信,他也早就裹着毯子,围着篝火入眠了。
在收到电报后,其中关于司令对娜塔莎嘱咐,自然要告知那个姑娘。巴尔岑拎着电文,走到侦察营的营地……
他扫视一眼,即看到已经蜷缩一团熟睡的女孩。
“呵呵,看来你军医的任务也已完成了”
巴尔岑和伊戈尔交谈了一些,两人说话声音至少比营地的鼾声小,并没打扰女孩的睡眠。
“伊戈尔同志,司令的嘱咐虽然仅有几个词,他是怎样想的,我希望您能明白。”说着,他继续情不自禁的瞟几眼熟睡的姑娘,“您作为她的观察员,一定要保护好她!任何时候都要保护好她!现在,她的生命比我们的更加重要,有朝一日她必将去莫斯科,接受领袖的召见!在这之前,您必须保护好她!”
“我会的。”
虽然巴尔岑说的都是废话,扪心自问,白天的战斗这姑娘确实做过不理智的行为。他也下定决心,可见的未来,自己带着她行动将更加谨慎。
接下来,部队会继续南下走一段不短的路程,要穿行漫长的原始森林,甚至还要躺过许多小溪浅滩。论地理状况,图罗夫南方的情况颇为复杂。
当战争结束后,白罗斯必然大规模的进行农业开垦。即便如此,这个国家的森林覆盖率之大都是令人震惊的!
“千湖之国”滋养了大片的桦树、榉树和红松,每种树都长得异常高达。尤其是人迹罕至鹿比人多的森林,直径一米的大树比比皆是!
图罗夫镇的南方即是这样的森林,这样的森林中也不仅仅有德国需要的木材资源!
占领区的各类资源,都是德国渴望的工业材料!
在德军闪击波兰前的年景,德国国内处于一种“欣欣向荣”中,但是这种“欣欣向荣”完全是建立在希特勒当局“有指导的通货膨胀”基础上。
大量的失业者成为军人,亦或进入新成立的国营公司工作。当兵要拿军饷,工作要拿工资,为此当局不得不超发货币,以较高的通货膨胀水平,来维持国家机器运转所需要的巨额开支。
自希特勒掌权后,德国以透支信贷、通货膨胀的方式,刺激经济开始腾飞。然国家刺激的工业生产居然是军事产业。
到了1939年初,德国的财团们意识到,德国必将面临一场规模浩大的经济危机。
1929年全球经济危机的痛苦刺激着德国,而第三帝国为了推迟经济危机的到来,决定发动战争!
通过战争掠夺,德国自身的经济状况得到巨大好转,然而随着战事持续,当局渴望通过战争的推迟经济危机的美梦,正一点点的破灭。
当德军全面入侵苏联,其国内旋即开始了更大规模的货币滥发。比起其在占领区推行的兑换券ppk,帝国马克本身也开始恶性通货膨胀。
希特勒掌权时,德国境内流通的帝国马克只有39亿,而到了当前的1942年夏,已经高达210亿!
流通货币增加了五倍,并不意味着物资也因为战争掠夺而极大丰富。毕竟战争本身也是非常烧钱的,它消耗的可不是帝国马克那些票据,而是真真切切的真金白银,和无数的钢铁石油!
德军在占领区大规模搜寻工业原料,介于白罗斯的森林的构成主要是红松,松脂这种重要的工业助焊剂,成为重要掠夺对象。
德军之所以没有全部杀害彼得里科夫的犹太人,又在图罗夫南方森林中的布克察村建立集中营,其目的就是利用当地人力资源,砍伐树木、采集松脂。
科夫帕克的大军将要直奔布克察,当地的那点守军对于即将到来的危险,根本一无所知。
他们不知苏军要来,苏军同样也不知道布克察村敌人的底细。
至少苏军有理由相信,自己绝不会遇到什么强筋对手。毕竟那是个小村子,能有多少驻军
卡夫帕克估摸着,敌人有一百人就顶天了,未来的战斗将迅速结束。唯一的麻烦是,该如何找到森林中隐藏的那个集中营除非了占领村子时,能抓到几个知情者。
八月二日早晨,世界陷入浓雾中。大雾弥漫的世界,谁都不能看清十米开外的人影。
“真是见鬼!这该死的雾!”
“兵团长,您应该高兴!”政委鲁德涅夫的心情很不错,他指出:“有了这场雾,说明不会再下雨了。”
“是吗可是这雾和雨又有什么区别我醒了,我的衣服也就被雾气浸湿!”
“也许再等上几个小时,太阳就会出来。听着,至少在雾气散去前,我们没法全军行动!”
“不!我们必须行动!”科夫帕克并不打算磨蹭,在以前的战斗生活,部队不也遇到过大雾弥漫么队伍因此受阻了吗”
“我们不要继续在林子里穿梭,我们直接找到那条林间路,沿着既定方向走,害怕找不到布克察”
“可是,您得先找到路!”
科夫帕克着急想完成行动,毕竟现在的部队不比以往,因为数百人的伤病员已经成为巨大的累赘。部队战斗力降低不说,继续磨蹭,势必有更多人生病!
他捋一把山羊胡上的露水,执意麾下的侦察队,冒着大雾去找路。
然而,韦尔希戈拉真的找到了林间路,悲催的是他们找不到回去报信的路!
整个兵团无可奈何的一直耗到了早晨八点,才真的找到了那条路,部队恢复了行军。
近四千人的队伍,大部分士兵排着两列纵队走在曲折的林间路上。关于行军阵型,巴尔岑这个顾问进行了一番规划。
所有的伤病员和担架手,以及兵团的指挥中枢、医疗兵、战俘和被解救的平民,都处于队伍的核心。队伍的两侧和尾端,皆有两个连规模的战士护卫,也作为警戒部队。
巴尔岑将麾下得力干将托科夫所辖的二十多个精锐老兵,暂时划给韦尔希戈拉的占察队,他们脱离大部队超过两公里,于前方探路。
他深谙司令的意图,所以没有把娜塔莎和伊戈尔编入先锋,他估摸着,仅靠托科夫就足够了,再说那个老哥萨克韦尔希戈拉也是个精锐毛子。
一群粗俗的男人,拎着各式的轻武器在森林中疾驰。在他们的身后,便是因为有着大量伤病员存在,而行动缓慢的大部队。
根据被俘的德军士兵,和被解救的女人供述,从图罗夫到布克察村,足有近四十公里的路程。
考虑到八月一日部队撤走时通过了戈伦河,苏军有走了两个小时,科夫帕克因此认为自八月二日部队再度出发,距离目标
第1580章 激战
布克察村是个小村子,在战争爆发前,这里有二百余村民。
他们都是乌克兰人,皆是在内战时期从乌克兰逃入到白俄罗斯境内的这片森林中。他们想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不过在内战结束后,村子变成了一个小小的集体农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