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洪山诗人

    “主要是通过例子,说一说今天商业的操作方法,供他们借鉴,不是非要开手机店。”班长这一说,我明白了,这是案例教学啊。

    王班长当年在北京手机店传授我的生意经,我已经给小苏和二牛传授过两遍了,这对是轻车熟路。

    我把门面位置的选择方式,店面的布置及货物摆放规则,行商坐商官商的区别与利润差距,市场定位和开拓等一系列的经验详细解释了一遍。

    孙班长说到:“长臂猿这家伙发财,还真不是吹出来的,光开一年的手机店,就总结出这么多东西,我愿以为我会算账,结果,现在看来,他比我精十倍都不止。”

    “你没想,他如此精明,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向班长反问到“他在部队时,也不见得比谁聪明多少,但过了几年,他为什么都变得这么懂市场了呢我们扪心自问,谁不想赚钱,谁不思考如何赚钱但我们怎么就没有他这样的经验呢我想了一下,我们没有他四处闯荡的经历,没经历哪有经验,没经验,哪有能力不知道我说得对不对”

    陈班长说:“老向说得对,这个长臂猿,长期外面跑不落屋,见识也多些。”

    李班长拍了一下桌子:“亲身经历的东西,才是真知识,如果没试过,还真就不知道酸甜苦辣。”

    “关键他还是一个敢字”赵班长说到:“一般我们战友,哪个敢一个人抛家弃子,乱闯江湖,我们今天是被逼得没办法,才想心思,早就慢半拍了。”

    “创业,什么时候都不算晚,悲观的人,永远不敢。”李班长感叹到:“其实,我们就是丢不掉组织依赖症、家庭依赖症、故乡依赖症,怕失败,所以就没有成功的机会。你们看,老陈,小庄,不也是在外面成功的吗要是在老家,根本没希望。”

    我谦虚到:“我也算不得成功,我也算不得敢闯,你们知道当年我是个孤儿,一无所有,没家庭没工作故乡也没人,我的闯荡是被迫的。因为我已经成了最失败的人,所以不存在怕失败的问题。什么叫最失败呢当时,我最大的成功,就是:活着。所以闯荡不是我当年的勇气,是我当年的自然状态。班长也是一样,他贩蔬菜,也是为了养家糊口,整天开车跑外地,也算是逼上梁山。我们没有王班长的勇气,他是可以生存的,在良好的家庭和基础,他的闯荡是主动的选择,是他天生不安分的性格。或许真像许多人所说,性格决定命运”

    “难道不是时代决定命运吗”班长说到:“至少时代决定机遇吧”

    大家听了,觉得他说了一个大命题,知道他还要继续发挥,静静地听他的讲述。

    “老孙说我们是被时代遗忘的人,有点道理,也没有道理。我们只能这样想,是时代太快,我们中很多人没追上,或者路跑岔了。大家想想,我们当年当兵时,农村人多苦多穷在那个时代,成为城里人,就成了我们追梦的唯一目




第二百零四章 动机各不同
    班长把话挑明,也是为了提高谈话效率,如果老说这些大而无当的东西,完全没有作用。

    许多人喜欢说大话给平凡的生活壮胆,一是说明他们的生活确实平凡,二是说明他们不甘心这种平凡但又没办法想到出路。街边烧烤摊上喝酒啤酒吃毛豆的,大谈政治、世界和兄弟情怀,藏否历史人物和评价明星,这是用澎湃话语词汇来增加酒精的度数,互相给对方打鸡血,只有结账的时候,才能够回归现实。

    很多人喝酒时爱吆五喝六、呼朋唤友,需要在酒桌上夸张任何情感,普遍流行交浅言深,拿所谓的兄弟情壮胆,拿所谓的江湖世界幻想,都是不切实际的。实际的是:谁最后付了酒钱。

    老实说,爱喝酒的人并不一定是真的热爱品酒。但热爱酒桌上的气氛,让生活豪情满怀一回。但这在今天,这个战友集会中,已经没有意义了。各人差距太大,再说,不用吹牛,谁不知道谁呢

    我不是说混迹街边的人没有圣者。古人说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世。有卖草鞋的后来成为皇帝,有钓鱼的后来成了相国,但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他们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想要什么。他们最大的行为方式是,不怎么跟普通人说话。他们沉默,因为,他们太高明,与你们无话可说。

    班长看大家都在顾左右而言它,感觉非常不爽:“我们好不容易有机会在北京见面,就得抓紧时间,利用时间,争取得到某种结论。但你们扭扭捏捏的样子,是不好意思提呢还是根本就没有想好如果不好意思提,那就算了,我们十几年的战友到了今天这个地步,说话都不好意思了,还有什么聚会头如果根本没想好,那么,我们可以说说心理话,交交心,即使没找到什么发展的项目,至少也可以互相温暖,彼此体恤,也有感情上的收获,对不对”

    他的激动不仅表现在语言上,而且表现在声音的大小上、表现在面部的表情上,这可把他急死了:他是真心想帮助这些战友的啊。

    李班长首先开口了,与我的猜测一致。因为他在这四个战友中目前经济状况最好,也相对有些自信。“老陈,你把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这就是真的战友情。伙计们,你们有心理话,今天都可以摊开说,没什么不好意思。都混成这样了,脸皮还薄成那样,有什么意思嘛。你们要不想说,我就先说。反正老陈和小庄都不是外人,我也不怕丢丑。”

    “我的情况,大家也了解。目前虽然负责一个小单位,手头上活一些,但我始终觉得,如此混两个小钱对我的生活没有作用。这是从儿子要到省城上学,面临大量实际困难,才产生了这种想法的。要说以前,我还有点沾沾自喜,毕竟在县城日子还过得去。但当我和老婆决定把儿子送到省城读书起,我就开始了预备工作,才发现,自己有多差!我在县城有两套房,过去战友们只知道我在环卫分的那套,其实我在外面也买了一套商品房。我原来想的是,把商品房卖掉,供儿子读书。结果一咨询价格,傻了。我县城一套房子,仅够省城一套小户型的首付。原计划家属辞掉工作,住省城陪读。光卖掉商品房就仅够成都买房的首付了,家属没工作收入减少,还另外负担房贷,经济压力就只有勉强支撑了。如果不在省城陪读可不用买房,让孩子读寄宿制学校,但我也算了一下,初中高中下来,费用几十万,还不能通过买房让孩子转入省城户口,划不划得来当然划不来。所以我们决定,长痛不如短痛,在省城买房,把家属孩子户口转到省城去。这才知道,自己混得有多差,在县城仿佛成功人士,一到省城就现了原形。所以,我在想,趁着自己现在还有精力、还有一点资金,投入一点,有个第二收入,起码可以弥补老婆没工作的损失,也可以让他们在省城生活宽裕些,这就是我的想法。我今天在县城,虽然钱不多,但关系还有一些,这些都是资源,如果这些资源不及时利用,今后哪里去找赚钱的门道”

    李班长这一通说,既真实诚恳,又合理合情,给其他人做出了榜样。

    班长说到:“我觉得老李的想法明确,路径清晰,是个好的思路。我认为,你将自己重新置于第二次创业的地位,想通过努力,将家庭基础由县城向省城转移,这是困难的,但也是有决心的,我觉得你现在比过去清醒多了,毕竟是当领导的,考虑问题直接到位。你们还有什么不可以直接说的呢你们的困难难道比老李还少吗”

    赵班长看了看大家,估计有的人还没想好,他就接着说到:“刚才老陈要我们说心理话,老李说的,我觉得都是心理话,有些话还从来没跟我们县城的战友说过,对不对”

    “跟你说管用吗”李班长笑笑:“要不是老陈逼我们,我们平时哪个有机会说出这些”

    “我呢,跟老陈是一个乡出来的,要说困难是真困难,困难到哪种程度呢我原以为,自己这一辈子就这样了,没有改变的希望了。当时老陈回老家,接他父母上北京,我都觉得是他命好,我不能比。我是终老乡镇算了,我家庭负担虽然重,但至少还有个果园,勉强可以支撑。老婆孩子健全,也可以自我安慰。日子平平淡淡,粗茶淡饭也还过得。守住平安,守住清闲,也就够了。谁知道,时代跑得太快,根本不让人有平淡生活的机会。人人都在跑,我被挪下了。关键还不是与别人比,关键是现实逼迫,我的现实是:平凡的好日子就快到头了,或许自甘平淡,在这个时代里,根本就不要想过好日子。”

    他这个结论,我不知道是对这个时代的赞扬还是贬斥,但他的结论确实让人感到惊慌:你想知足长乐吗对普通人来说,没机会的。

    “我的情况大家也很清楚,老婆是村里的,与老陈当年的情况一样。但好在父母身体还行,老婆的要求也不那么高,所以勉强还过得去。现在有点过不去的是,收入越来越没起色,但支出却越来越大了。孩子上学,还算是努力,成绩始终在中上游,某些科在班上也算是尖子。本来我觉得这就可以了,但上一次的竞赛教育了我。我们镇中学推荐我孩子参加县物理竞赛,结果在县里比下来,一百多名。要知道,我孩子在镇中学物理是长期第一名的。我明白了镇中学与县中学的差距,怎么办呢是不是要到县中学去读书”

    赵班长说到这里,我自己深有体会。马上说到:“如果你确定你孩子读书有出息,必须坚决送到县中读书,甚至努力送到省城读,教学质量差距太大了!”

    “省城我就不想了,老李有底子,他可以。我们的能力只能送到县中。到了县中才知道,我孩子还有些课程是弱项,需要上培训班补课。你们知道,县城开销大,补课开销更大,支出就大了些。我老婆原来在镇上还自得其乐,到了县城陪读就开了眼界,才明白我们有多穷,就开始嫌弃我没有用了。伙计们,我现在明白了两个古语:啥叫捉襟见肘,啥叫贫贱夫妻百事哀。还有个情况,估计老陈晓得,我岳父母家庭条件差,我每个月还要拿出钱来补贴她家,我才真算得上疲于奔命了。老婆报怨不说了,反正女人们都爱报怨,我也习惯了。但孩子报怨也来了,与班上同学比较中,孩子也有点心理不太平衡。这就是我不能忍的地方了,毕竟我觉得自己也算努力过,也算国家的工作人员,怎么就混到今天这个地步了呢我也反思了一下,这就跟部队的队列训练一样,别人都在跑步,我却原地踏步,别说追不上了,甚至连别人的影子都看不到了,我几乎丧失了追赶的勇气。要不是老陈的成功激励了我,老向提议我们要找些事做,我还真不知道出路在哪里。要说我的目的,原先在想,是不是农村有发展的空间,有可以利用的资源,能不能把农村的土地利用起来发财,这是我想的方向。反正,不管是哪种方向,只要能够挣钱,就行。我现在不是贫,而是困了。”

    班长说到:“你也别灰心,我们这些个战友,又不是没头脑的人,也有一些资金,只要大家全心投入,总归是有项目的。今天,我们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我也这么觉得,他们就是缺乏机遇,这几年的日子被家庭琐事所牵绊,没有下定决心闯出来。但他们的综合素质还是比较高的,只要努力,肯定有机会。

    孙班长说到:“要说项目,我还真不知道什么项目能够赚钱。主要是原来自己缺钱,没有投资的机会,所以也没关心投资项目这方面的事情。”

    “你净考虑你老婆一家你自己一家的事情去了,整天跟个好不得了的救世主一样,安排这个安排那个,你好大个家,结果,自己的事没解决,咋样现在知道着急了”李班长调侃他,他也没什么反驳,继续说到:“我在想,不管什么项目,得适合我们几个人的特点是不是首先,我们的生活基础和所有资源都在县里,是不是在本县考虑一个项目。其次,我们县的比较优势就是劳动力,是不是考虑一个劳动密集型的项目。第三,我们的资金都不是很多,我的钱就更少了,是不是考虑投入比较少的,虽然收入不高,但也有收入的东西。我觉得,以我们初创阶段来说,控制风险是最重要的,如果投入大了,最后生意万一亏了,影响我们的家庭生活就不好了,对不对”

    “你既要收入少,又要安排人多,还要能够在本乡本土赚钱,还没想好项目,就来这多前置条件,那还搞什么”李班长的话有点刺,他后面



第二百零五章 投资要看人
    “必须的!”

    “那我和你一起去搬。”班长的眼色中有内容,我知道他要单独跟我出去,有说法。

    我俩出来,向车库走去,路上,班长问我:“小庄,你觉得怎么样”

    “我觉得,他们大搞也可以,不就几百万吗你出一部分,我出一部分,不也就解决了,受益面也广,几个战友的问题都解决了。”

    “这就是我叫你出来的原因”班长说到:“我就怕你胡乱答应,凭感情用事。跟你说,这是我们同年兵之间的问题,是我的情,你不欠他们的,你不要随意表态,做好接待工作就行了。为什么呢因为你不太了解这四个人的情况。”

    “今天我听了一些,觉得这四位班长各有盘算,目标和动机各有不同。相同的一点,就是想赚钱,对不对”

    “你还是看出一些名堂”班长说到:“这个老李,日子是最好的,他资金也最多,他投资搞项目,实际是为了发展,为了全家进入省城奠定物质基础,他想大搞,因为有本钱,亏得起,因为有关系,容易赢。老赵,是日子快窘迫了,不得已在外面找钱,补贴家用,他没本钱,也不敢辞掉工作,他只想搞点小钱,投资肯定保守,主要是他拿不出来。老孙,一天到黑想我们办个实业,他好安排他的亲戚,这非把事情搞垮不可,他如果抱着这个目的,是搞不好事业的。只有老向,人家是拼了命要办事业的,逼出来的事,才有可能成功。他提的项目也实在,肯定可以经营下去的。只是没有多少本钱,需要我们投资,这个没问题。我对他的信心不是他的项目,而是他的人。他人品好,不愿意让朋友吃亏,他能力和决心大,有一股闯劲,所以,与其说我想投资他的项目,不如说是想投资他的人。”

    班长这一通说,我才明白,他考虑得真是细致。他挣钱不容易,所以想得细。我想起巴菲特投资时,首先要了解经理人的情况,也是这个道理吧。

    班长继续说到:“如果搞大了,不用说赚钱不嫌钱,风险啊什么的。我估计,由于目标和动机的不同,他们到最后,连朋友也做不成。一个老赵,分账时肯定是最需要的,因为他缺钱,急需。一个老李,巴不得把所以利润都拿来重复投资,希望滚雪球,越做越大,理想大嘛。一个老孙,总想安排不能干事的人,这种人在公司多了,不仅不干事,还可能坏事,让公司管理无法进行。老向是安心搞事业的,但架不住战友情面,肯定要妥协,这事情就不好管理了。所以,从保持他们友谊的大局出发,从为老向的决心和牺牲考虑,我们要保护他的投资,最好的办法,就是尽量不让别人参与进来,让老向自己安心搞。你觉得,我这样考虑对不对呢”

    “班长,你总是比我考虑得细些,我还没想这么多呢。”我说到。

    “小户人家就得勤俭持家,投资事大就得谨慎行事。”

    “班长,话虽然这样说,同样是四个战友来找你,你不可能明面上只帮助一个人,你准备怎么办”

    “这就是我找你出来的原因,我想了一个办法,你到时候这样配合我就行。”

    他给我说了他的打算,我的配合内容,我觉得这是一个稳妥的办法,决定按他的方式进行了。

    等我们抱酒回来的时候,菜已经上桌了。李班长喊到:“老陈,你跟小庄出去这半天,不是去买酒去了吧”

    “我这酒哪里买得到李班长你出去打听打听,这是法国专门供货渠道过来,在我店子专卖的,全国独此一家。我是要挑了几个品种,让班长们都尝一下,才耽误时间了的。”

    孙班长拿了几瓶,翻来覆去地看:“啥顽意,都是外国字,还不是英语,看不懂,多少钱呢”

    “上面是法语,不是英语。钱嘛,每种不同,从两三千元一瓶到一万多一瓶,不一定。”我解释到。

    “那就从最贵的喝起”孙班长说:“免得便宜的喝多了,到最贵的一瓶,我们喝不下去了,还没开到洋荦。”

    “屁!”李班长打断了他的话:“从便宜的往上喝。这就好比你先喝好茶,再喝差茶,越喝越没劲,越喝越没盼头,知道吗好东西要留在最后,这是规矩。还有一点,我问你老孙,你觉得两三千元的酒是差的吗说话也不怕吡牙”

    被李班长数落,孙班长嘿嘿傻笑。

    倒上酒后,陈班长给大家示范了醒酒、品酒的全过程,赵班长笑到:“外国人就这麻烦,我还以为像我们中国人喝白酒一样,一口闷呢。”

    大家纷纷模仿起来,谈着自己入口时的感受。

    吃饭的时候,班长说到:“老向,大家都在这里,你还没说,如果大搞怎么样,快说,大搞怎么搞”

    “大搞的可能性我已经说了,基本不太可能搞得成,所以不说也罢。”向班长谦虚到。

    “要说”孙班长将杯子里的酒一口干掉,忘记了班长的示范动作,恢复了喝白酒的习惯状态:“我们四个人一起来,如果有大搞合作的机会,为什么不搞”

    在大家的鼓励下,向班长说到:“我原来考虑过开4s店,卖车带修车,顺便把保险代理也挖过来,形成一条龙,像市里面一样,在县城也开一个。”

    “那不是很好嘛”孙班长说到:“我看市里的4s店,那店面要占几千平米,员工得一百多呢。”
1...979899100101...36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