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洪山诗人

    我们都笑起来了,是这个道理啊。晚上没娱乐,又没避孕措施,那不是只剩下人类再生产了

    “假如,我能够做到每月收看费在五美元以下,他们中条件好的,是消费得起的,那么大基数的人口和村庄,那得是多大的市场”

    王班长这一说,确实是个大市场,他这人鬼精鬼精。但是,五美元以下,能够降到这个程度吗

    我问到:“这类型接收设备,在国内,配一套,得多少钱呢”这是基础成本,必须得算清楚,刚性支出。

    “最保守的方案,估计也得一千多一套。”

    “那不行吧,一千多,五美元一个月,三四十元人民币,你要收回投资起码得好几年,这还不加安装的人工费用,后期的维修费用,以及电视台的版权和转播费用,再说,非洲的村庄那么偏远,要是维修起来,维修人员的差旅费,你都报不起的。”

    王班长又摆出假教练的姿势,跷起二郎腿,手指在桌上点了几下:“




第一百八十七章 是个大生意
    “你说,这方面我还算懂些。”叔叔说话比较谦虚,对待正事,立马会从伤感情绪中拉回来,显示出优秀的情绪控制能力和职业素养。

    “您接触过卫星电视接收装置吗就是我们现在农村那些一家一户安装的,白色的小铁锅。”

    “你算是问对人了”叔叔一下兴奋起来:“这一整套系统,我亲自参与生产的有支架、有你说的那白铁锅、有线、有插头、有分支器、放大器和调制解调器的线路板,这样说吧,几乎其中百分之七十的内容,我都生产过。”

    这真是问对人了,这完全是往枪口上撞嘛。

    “那现在,最便宜的一套设备,需要多少钱,能够做出来我是说能够正常使用的那种。”

    “你是说最低端但又符合国家技术规范的,是这意思吗”

    “对。”

    “目前在我们浙江,最便宜的出厂价是1850元一套。听说广东那边还有更便宜的,但它的技术指标,是不符合国标的。估计可以凑合着用,质量没保证。”

    “您说这1850元这种,是符合国标的,也就是说,是可以正规使用,达到基本效果和寿命的”

    “是这个意思。你怎么对这感兴趣”

    我不好说非洲,也不好跟长辈撒谎,只是说到:“战友想做这方面生意,找我打听。”

    叔叔是何等聪明的人,他接着说到:“我不管你做什么,但这1850元,几乎没有再低的可能性,如果质量保证的话。”

    “行,价格我了解了。叔叔,还有个技术问题,想咨询一下。现在这套装置,是只能接一个电视看,还是可以接几个电视,有没有可能,可以接十个以上电视”

    叔叔望了望我,笑到:“小庄,你肯定不是做国内的生意了。国内还没有这种做法。但我可以告诉你的是,一套装置接十多台电视,在技术上是可以实现的。大不了在调制解调的时候多个设置,在分支器和放大器上多一点成本。但在国内,根本不需要这样。因为,这样毕竟影响收看效果。况且,一家人,最多两三个电视,所以我们设置输出端口也就只有那些。如果要按你的方法改造,技术上虽然不难,但调制解调和放大器,当然得重新设计,单独做了。”

    “那得增加多少成本,我说的是一套做下来。”

    “如果要得少,这样做肯定划不来。但如果有了规模效应,这成本增加得也不多。这东西要找技术员计算,我只能大致估算一下。如果你要一千套,每套大约得增加**百元。如果你要一万套的话,每套增加三百元就足够了。”

    我懂得规模效应,但还是没有想到,规模效应竟然有如此明显的效益差距。所以,很多事情,听说与自己亲身经历,认识完全不同。

    “叔叔,有您这专业答案,我就好跟我战友回复了。如果他真要做,我还来找您。”

    叔叔笑到:“找我也可以,妍子,找你大姐就行。”

    这就更放心了,有些琐碎的事情,老麻烦他老人家,我们心里还过意不过呢。

    回来过后,我跟王班长汇报了基本情况,王班长听得摩拳擦掌,对我说到:“小庄,大生意就要来了,等我到非洲与那个官员谈好后,就跟你打电话,我们就开整!”

    我和妍子不太理解,就三千万的生意,虽然不少,但也不至于激动成这样吧

    “你最好把他们国家的技术指标跟我发一份过来,我们还得重新设计一下,免得这边费了成本,那边还不合标准。”我是提醒他,要保持冷静。

    但他的状态仍然保持着亢奋:“大生意,兄弟,大生意,能不激动吗”

    我笑到:“三千万的生意,大是大,也并不是好大,你好像没赚过钱似的。”

    “兄弟,你佩服不佩服我的生意经,就说,佩服不佩服,做手机时我跟你说过的”

    当然,他做手机虽然只一年多时间,但他积累的经验至今有用,我和小苏他们,还靠这个发了点小财,二牛也靠这些经验立起了家。

    我点头,表示承认。

    “我不是跟你说过,坐商不如行商,行商不如官商。这句话,你忘记没有”

    “没有,你现在搞小商品到非洲卖,属于行商吧”

    “聪明。小庄,我们马上就可以当官商了。我觉得,我们有能力成为他们国家带垄断性质的官商。”

    他这一说,我明白,官商利润高,带垄断性质的东西,利润肯定更高,我厂子的军队订单,不给我挣了大钱吗

    “我现在还跟你说,卖货不如卖管道,这句话是我新得出的结论,你想不想听”

    我当然想听,他嘴里迸出的,都是他经验的总结,有用而简单,这是学问的最高境界。

    “卖货是一性利润,主要赚的差价。而管道呢是长期收益,坐地收钱。比如自来水公司,当他铺好了水管过后,就坐地收钱了,一收就收几十年,这是不是大生意。做电网的也是这个道理。”

    他这样一说,我明白了,在经济学上,这叫自然垄断行业,是坐地生财、百年老店的生意。

    “包括银行,你看存钱的是别人,货款的是别人,它只是钱的管道,但它是最赚钱的生意。当然,那些拦路抢劫的,也算是做管理生意的,不过违法罢了。其实这不算最厉害的,最厉害的管道,是我到非洲才体会出来的。”

    妍子觉得不可思议:“比抢劫还厉害,是什么生意”

    “土地是最大的管道,所有人都要生活在土地上。政权就是这管道的经营者,坐地收税,稳赚不赔。我看许多部落首领,在那么穷的地方,居然日子过得那么好,就明白了,非洲为什么到处是战乱和冲突,都是为了争这个管道的收费权罢了。”

    他用管道收费权来形容政权,这倒是生意人的思考角度,但非洲频繁的武装冲突,估计也触发了王班长这方面的灵感。我觉得他说得对,最大的管道是土地,最大的收费权是政权。

    “话说回来,我们来看看我们自己这个项目。就以这个国家为例,我们第一期投入三千万。按两年收回成本,至少可以收十年,那么,就是后面八年是纯利润,一年莫说三千万,就是两千万,八年共一亿六千万。这利润率,高过天了,是不是。况且,这个品牌一旦生根,产生良性循环,扩大到其它国家,扩大到其它项目,是不是很有利兄弟,生意大不大”

    连妍子都感到吃惊了:“这得开好多酒吧才行啊。”

    王班长说到:“如果这个生意做成功了,妍子你到非洲去,我可以叫部长夫人出面接待,你信不信”

    “我才不管什么部长夫人呢,都一个黑样,随便找个黑人,照片效果都一样,有什么稀罕!”

    王班长笑到:“那倒是,我刚到非洲,也对黑人的面貌分不清,只看穿着、手表以及保镖的个数来猜别人的身份,他们的面容是不太好分清,用电视画面术语来说:对比度差。现在好些,你们要是过去,还真是脸盲。”

    嫂子不服:“没那厉害吧,人的眼睛鼻子,不都有区别吗仔细分还是分得清的,只是你没用心。”

    “你还不服,不给你拿点真东西,还说服不了你。”王班长拿出手机,翻出他在非洲拍的照片,其中有许多人像,对我们说到:“你们自己看,是我手机不好呢还是光线不好你怎么分这五张照片中,有两个人是重复出现的,你们把他找出来!”

    单个黑人照片比较,可以认出人来。但他这五张都是集体照片,还真难住了我们,我们三人找半天,结果都找错了。他一下就找了出来,我们不服,他说到:“仔细看,这两个,一个左脸有个小痣,另一个下巴的胡子密点,是不是”

    还真是,但是,你让我们在黑人的脸上看出黑色的痣、黑色的胡须茬子,这可真是难为人。“要是有人发明一款手机,能够突破今天相机的局限,可以提高黑人的分辨率,那在非洲,一定会火。”

    我问到:“你以前做过手机生意,没问厂家吗”

    “我做的那些品牌,手机摄像头都是外国进口的,他们也没能力改性能。就是外国搞摄影器材的,也没听说哪个设计出专门针对黑人的相机,难度太大了,况且,太高档太贵的东西,非洲也消费不起,基本不可能。”

    接下来的几天,嫂子的事情也办得差不多了,她算是正式成为义务的一个商户了。她不仅成了王班长在非洲贩运的大本营,也给老家的商户发货,看她雄心勃勃的样子,我在想,当年,我岳父母在义乌时,是不是也是这个样子呢

    中国的这一轮改革开放,解放了农村和小城镇的劳动力,他们在拼搏在奋斗,在曾经贫穷的记忆里,挣扎着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这里面,有多少辛酸和努力,多少汗水和泪水,是他们拉动着整个中国经济的列车,奔跑前进。在这个过程中,那些保守的、懒惰的渐渐落后于时代,靠愤世嫉俗自我安慰,靠埋怨政府打发时光。但聪明的,或者不那么聪明但肯干的,总是一点一点地在改变自己,这些人,也在改变中国。

    古人讲,富不过三代。在今天,一个人一生三贫三富的事情天天发生。富过两代就不错了,在温州和义乌的见闻,让我对这一点体会更深。

    在和妍子拜望的长辈中,大多数都成功过,也有人失败过,但我更多关注的是他们的子女。有的比父辈更努力,更成功,有的,在父母没有退休的情况下,就堕落为败家子,父母靠汗水和泪水挣下的家业,被他们迅速败光,有的人甚至到了吸毒和坐牢的地步。

    王班长集齐了货,又开始了他非洲的贩运之旅,我和妍子也回到了温州。

    刚回温州,就接到一个大消息。李茅电话:“庄哥,我们公司上市成功了!”

    他终于成功了,这是他的奋斗目标,也是他们这一代理工男的理想。他们,代表着中国另一批人。如果岳父母他们吃的是改革开放的红利,凭借胆量和辛劳而打下一片天地,他们当时的创业是被逼的,



第一百八十八章 草莽的时代
    然然说出一句:“想不到非洲也有这么大的商机,那么穷的地方,王班长居然赚到了钱。”

    妍子说:“你没跟他接触过,你不知道,比猴子还精的人,是什么样。”

    小苏的老婆说到:“王总我还算了解,他只是不甘于平庸,喜欢折腾而已,当然聪明是肯定的。”

    李茅问到:“庄哥,你最了解他了,你说说,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当温州的部分小工厂生产过剩时,王班长在非洲开辟出新的天地,他自称自己是非洲雄狮,倒让我联想到一个词:草莽英雄。

    “他是个草莽英雄,我只能这样形容。原来在北京做手机生意好好的,全部丢掉到非洲去闯荡。去年,温州部分滞销的日用品,他拉到非洲赚钱了。光做中非贸易这块,他就赚了几千万,这才仅仅一两年时间,他又开始研究新的项目了。”

    我看到妍子的眼色,明白言多必失的道理,马上把话题移开:“反正,他就喜欢找新东西、新市场,做生意赚钱仅是他目的之一,换新花样找成就感,也许才是他最大的动力。”

    小苏说到:“我是哪样赚钱我做哪样,他是什么”

    “他是哪样没做过,就试着做哪样。”

    李茅说:“这是探索者啊,好奇心和行动力,几乎与科学家一样的品质。”我笑到:“你也把他说高了,其实,我们兄弟有的毛病,他一样不少,但他的这个优点,我们倒是都没他强。”

    关于未来可能的合作伙伴,大家都有兴趣研究。小苏问到:“你陈班长不是也很优秀吗他与陈班长比呢”

    “两种类型吧,陈班长优秀体现在稳重,他做事时的最大思维是:避免失败就是成功。而王班长做事时,想得最多的是:我试过了,我就算成功了。”

    当他们还在回味我所说的话时,我解释到:“这也许与他们的性格有关。性格的形成,也许与他们的成长经历有关。陈班长长期处于生存压力之下,他是全家的唯一支撑,他失败不起。而王班长家庭条件较好,所以对失败的容忍度比较高,让他瞎折腾的爱好受到了保护。”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没必要透露这两人的**,但可以拿现场的人打比方。“比如王班长就是妍子,开酒吧是爱好,失败了也没什么了不起,万一成功了呢那是自我实现。小苏做生意就是陈班长了,不能失败,只能成功,所以就比较保守。以前是为钱所迫、现在是为情所困。”

    大家听出我玩笑的意思了,都朝小苏和他老婆看,首先是李茅没忍住,也惹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然然显然不没从非洲的市场中走出来,冷静下来后继续重复了她的不理解:“为什么在非洲能赚那么多钱呢是中国人现在变聪明了吗”

    她这种人,其家庭和成长经历,造就了她的思维方式。相信资本的力量,非洲没有资本;相信知识的力量,中国人能这么聪明

    “你凭什么认为非洲就赚不到钱呢”李茅这个问题是反问,其实,他也有与然然一样的疑惑。

    “中国跟非洲人打交道也有好几十年了,不仅没赚到钱,反而是援助援建贴钱,怎么,现在,是中国变了非洲变了还逻辑变了”

    我一听,这是典型的逻辑思维习惯了,这三问就是对推理三段论每一段的怀疑。在三段论中,任何一部分为假,那么整个结论就为假。反之,当事实不符合原来的推理结论时,反过去检查整个推理的三个论段,肯定是至少某段出了问题。这是学院派知识分子思考的方式,如果没有经过大学培训的王班长在这里,他无法适应这种推理方式,当然他本人也无法回答这些问题。

    大家都在想,当然最先想到的还是我,因为我最了解,也在经商第一线,最直观。

    “从绝对意义上讲,然然所说的三个,都变了。这当然是个哲学判断,依据是运动的观点、发展变化的观点。我们最重要的是寻找相对意义上的变化,依我的看法是:主要的因素是中国变了。”

    李茅这才反应过来:“对,庄哥说得对。当今世界上,变化最大的,当然是中国。我觉得,中国与非洲的关系,从原来的政府间关系为主,转换为民间交往为主,这给了民营企业以机会。比如中国的改革,就是化整为零的战术。将大集体的农村土地化分为家庭小承包,将大工业的体系中允许乡镇企业或民间作坊作补充,将大商场划分为小柜台出租,现在全国最大的中外民间贸易市场义乌,卖的主要是小商品。化整为零游击战是我们民营企业家的强项,也是中国人的优势,当年日本人也没办法对付的。”

    李茅虽然是理科生,但对军事之类的东西感兴趣,最喜欢在我这当过兵的人面前引用军事术语,这虽然幼稚,但可爱。
1...8788899091...36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