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洪山诗人

    但从科学和逻辑上思考,有没有专门对这种意识与存在的详细问题呢西方人也是人,尽管有人信上帝,但也有高手信科学。他们没遇到过这类问题吗

    有,关于意识的产生及它超越物质世界的现象,早已过了唯物还是唯心,这个非此即彼的讨论了。前段时间看了一些科普书籍,印象最深的是《图灵测试》。

    计算机的发展,使李茅这类人大获成功。前次到北京的时候,他给我推荐了这本书:“庄哥,你是搞神秘文化的,我觉得,在我们计算机科学界,也有一个神秘的高地,要不你看看这书,是不是在故弄玄虚”

    我当时没有在意,在北京时,根本没机会和冲动翻它。但回到温州,生活一成不变的时光,我想起了它,一看,就上瘾了。

    我是一个喜欢胡思乱想的人,光看历史故事,虽然可以陶醉于情节,但思维的技巧和问题并不多,最多是得到一些感受。南怀瑾先生的书,平淡了些,如鸡汤。佛教类的书,又太艰深,始终隔了一层。

    思维的体操如果不加大难度,情绪的能力仿佛无处安放。而这本书,就是我思维的体操、推理的棋局,比较过瘾。

    为了更好地理解它,我还买了一些电脑发展方向之类的科普书籍,算是对电脑发展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当二进位制的0和1被高低电平分别表示出来时,当布尔代数在逻辑与运算之间可以统一时,当二极管和三极管可以具体用电流来表达运算结果时,电脑就开始产生了。尽管它只发展了几十年,尽管它刚开始足有一楼大楼的体积,尽管它最开始只能进行简单的运算并且速度不快。但它直到今天的发展速度,可以说是改变了我们整个世界。

    它的强




第二百一十五章 烈火油烹中
    我接到班长的电话时,妍子又在给我织一个围脖,但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按她的说法,当孩子出生后,她就没有精力为我做什么了,不如现在没事,做好,我今后冬天来了,好带着她的温暖。

    “哥,我要打一个我自认为最漂亮的围脖,今后我的心如果在孩子上,怠慢了你,你看看这个围脖,穿着这个毛衣,你就不会怨我了。”

    我承认,她的用心是对的。但是,当年毛衣的曲折给了我心理极大的阴影:那是她排遣苦闷时的寄托,在美丽的花纹下,有她痛苦的情感。

    班长的电话仿佛是在给我打兴奋剂:“小庄,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老向他们那个修车厂搞好了,现在生意特别好,也成了政府定点修车点,我们投的那点本钱,一年之内就可以回来了。”

    我当然高兴,因为,这是班长精心策划出的结果,当成功超过预期,作为参与者,我为班长高兴,更为那几个处于困境中的战友高兴。

    “还有一件事,金总特别喜欢孩子。我听说你和妍子在四川资助了两个孩子,你看有没有时间,到四川去见见,如果他们愿意,金总可以收养他们,当然,这也得妍子同意才行。对了,金总说了,她当奶奶。一个算姓陈,一个算姓庄,不知道你有没什么意见”

    我笑笑,这事我已经想过,当年妍子流产,我就这样想过。当然回忆的不愉快,只是一闪而过。我有什么不愉快的呢现在妍子已经怀上了,金总这是在锦上添花。

    我跟妍子商量,她说:“等我们的孩子生下来后,你就到四川去一趟吧,我觉得,金姨如果有孩子陪伴,她肯定幸福些。孩子姓什么,随金姨的便,我们都行。”

    王班长的速度跟他在篮球场上是一样的,不注意就抢到了关键的板球。在电视转播设备上,他已经铺开第二个国家了。当然,手机,他正在跟通信运营商谈。

    “等我的好消息吧,小庄,我有官员支持,我还有小恩小惠,很快的,主流品牌,你懂我的意思吗一个国家的主流品牌之一,是什么地位”

    我当然懂,这是我想都没敢想的事,硬是让他做成了。李茅负责设计,小苏负责生产,王班长负责销售。我除了当个桥梁和介绍人外,我在负责什么呢

    我自嘲了一下:嘿嘿,我负责赚钱。

    酒吧又换人负责了,原来的经理请假回家生孩子,她找了一个临时负责人,按近一两个月的营业状况来看,基本没受影响。这个酒吧经营方向是妍子早就摸索好了的,经营具体操作是经理已经规范了的,新的临时负责人,只需要萧规曹随就行。没有影响就是最好的结果,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

    “哥,酒吧是我们俩一起干起来的,今后,酒吧来的利润,我们专门立个账户,我们谁也不动它,留给宝宝今后,算给他今后创业的基金,怎么样”

    虽然说,我们的一切财富都要最终归他,但是,这个酒吧对我和妍子来说,意义非凡。这是我们俩真正合作成功的产物,也是我们关系升华的一个里程碑,当然有纪念意义了。

    想当年,她和思远分手,为保护和安慰她,我来到酒吧,开拓了红酒代销业务,将酒吧利润规模扩大了一倍。我们在这里,生活和工作上的合作是密切默契的,应该说,这是我的最佳合伙人。我们的感情虽然没有疾风暴雨的震荡,但也算是亲近而自然。我们从干兄妹向亲兄妹的过度中,酒吧就是一个最大的载体,是我进入岳父母家,成为家庭真正一员的中转站。

    当妍子开始准备好毛线,给我织围脖的时候,我就知道她想打的花色一天三变,又因为过度追求完美,陷入选择困难的境地了。这事我不能帮她,我在她身边看书,称赞她泡好的茶,她就能够心安。

    我妈倒是越来越勤,她做的菜,也是越来越油了。我提醒过她,她倒是很有道理:“妍子是一人吃两人的饭,没有油,营养怎么跟得上”但是,我妈也破坏了岳父母一贯追求清淡的传统,好在,不是天天吃,他们倒也不吝称赞。

    有一天,我路过二牛店子时,碰上了二牛。“你怎么在店子里,没出去推销了吗”

    “不需要了,哥,各个大厂,我都有人帮我代理了。他们帮我卖一部,我给他们二十元,坏了的,他们先收着,我一周去一趟,将能修的拿回来修好,再送去就行。现在,我不需要到处跑,仍然能够挣钱了。”

    二牛的商业头脑,估计也是小祁教的,原来他没有这个精。当然,原来他太穷,这二十元的销售费用,他舍不得给,也给不起。现在,他给得起,又有小祁出谋划策,情况就好多了。

    他们请我到里屋,我才发现,里屋已经是仓库和修理办公平台了。

    小祁何等精明的人物,她早就看出我的疑惑,一边泡茶,一边解释:“大哥,我们在这楼上租了个套间,两室一厅的,虽然只有六十平米,但是个正规的家,要不要上去看看”

    “那倒不用,这是赚了钱的啊。小祁,你这打理的水平,比二牛高多了呢。”

    “大哥,莫取笑我们,我们虽然是穷人,但也得过日子对不对一步一步来,我就觉得有意义。大哥,实话实说,嫂子怀孩子,我没去看她,是我们不对,因为店子走不开,你回去跟嫂子解释一下呗”。她递给我一个包袱,我打开,全是小孩的衣服鞋帽。

    “大哥,这是我手工做的,我小时候跟我娘学过,但手艺不是很好。都是棉布,花也是手工绣的。东西虽然不好,但如果孩子生了,我们这些当婶娘的,没有心意,肯定是不行的。是不是大哥,如果嫂子要嫌它不好,你就把它藏起来,不给孩子穿,反正,我们的心意,你收到就好了。”

    我连忙感谢。棉布的传统刺绣,是用针线凝结的情意,是最好的东西。

    我简单问了一下他们的经营情况,估计按他们的规模,这个店子的营业水平已经到天花板了。这样一个门面,一个月能够纯赚三四万元,估计也就这样了。虽然他们成家立业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但要想真正发家致富,得提升档次了。

    我给小苏当场打了个电话,一方面是催他把王班长要的货尽快准备好,另一方面,是跟他探讨二牛发展的问题,因为,他今天已经成了手机销售的专家了。

    “庄哥,这好办,我给他找几个二流品牌,在温州的代理权都给他,行不行当然,这需要一些投资,但我可以说服别人,让品牌商先投资好店面,我们再做起来,这个很简单,我这方面的资源很多。庄哥,瞧好吧,一出一个月,我都有结果。”

    当我把这个事给二牛详细说了一遍时,二牛有点犹豫:“哥,这么大的规模,我没做过,不知道做不做得好。”

    “没事,二牛,有问题你打小苏的电话,他会帮你。”

    小祁坐不住了:“二牛,我看你是过了几天舒服日子,就不思进取了。大哥这么好的平台,你都发不了财,是不是不敢大哥,我帮他答应了,就按你说的办。”

    我望着二牛笑了笑,他家的事,肯定是小祁作主,这事就这么定了。谈着谈着,就谈到我妈了。

    “大哥,你发现没有,妈近几个月胖得厉害。前几天我陪她买衣服,比原来大了两个号,我捏了捏她的手脚,扎实得很,估计体重长了不少,我没好意思问她,现在有多重了,肯定比原来胖得多。”

    小祁的话,也引起了二牛的赞同:“妈确实胖了。从你回来后,经济好了,生活也改善了。我爸消化不怎么好,大鱼大肉吃多了不消化。但我妈,整天大鱼大肉的,吃得可开心了。你不知道,她一个人在家,一顿可以吃完一整碗烧白,快赶上我了。”

    “呸!你原来就是个好吃懒做的家伙,怎么跟妈比,人家原来受了多少苦,劳动量有多大用我们农村人的话说,什么是好日子天天吃肉就是好日子。”小祁说得有道理,原来没有肉吃,对肉有长久的念想,生活好了后,肯定得天天吃肉了。

    “尤其是我姐坐月子的时候”二牛接着说到:“妈每天炖各种鱼肉,我姐吃不完,妈怕浪费,她把剩下的都吃了,能不胖吗”

    天天吃肉就是好日子。小祁的话对我印象深刻,因为这也是我小时候的梦想。但是,有一种情绪,又浮现出来。

    在开车离开二牛家的时候,我没有直接回家,我将车开到一个小巷子的路边。我想起了烧腊,李二嫂的烧腊。我可怜的父亲,你去世这么多年了啊,但你从来没有痛快地吃过一顿烧腊,没有敞开怀地吃过一顿肉。你没有过过好日子啊,哪怕今天,我这么有钱。

    上天是多么不公平!你为了供我读书,我榨干了你最后一滴油。可是,你没得到任何回报啊。当年我上大学前,吃了你给我的最后一餐。那是你积攒了好久的心血和汗水,给我买的烧腊,李二嫂的烧腊,你没有吃,你看着我吃完。可是,儿子没给你买过任何东西啊,甚至没请你吃一顿饱肉。我今天的富有,有什么意义呢我何以安慰我的父亲,安慰我的良心

    我,一个当过兵的人,一个健壮的男子汉,一个所谓的成功人士,一个有知识的大学生。只有在想念父亲时,才会无助,但这种无助,却无法与人言说。我没用的,我做的一切都补不回来的,我对于父亲,有什么意义

    不要去想那些哲学问题吧,真正的问题,我从来没有解决过。事关基本情感,它一直躲在我心灵最深的角落。

    为了让自己好受些,平时我是不触动这方面的情感的。让它躲在那里,用现实中的杂事覆盖它。但它是如此强大,无论我如何强调现实中某件事的伟大意义,比如赚钱,比如事业,比如爱情,比如打坐参禅,比如助人慈善。都没强大到我对父亲的思念和愧疚的



第二百一十六章 心理的弹性
    经济学与数学结合后,用一个事物的极限,来计算其边界。比如税收的顶点和底线是什么这是一个极限问题,如果按数学方法来算的话,税收的底线可以先设置为0%,顶点可以先设置为100%。

    比如如果税收趋近于0%时,等于所有公共产品不存在,国家不存在,法律不存在,就可以反推出现代市场不存在,是不可能的。如果税收趋近于100%时,商业活动全部亏本,市场活动不赚钱,生产停滞,市场死亡,也是不可能的。

    这只是理论上的初步设计,然后进行计算。计算很简单,现实条件中来,从历史数据中来,甚至可以简单统计历史及今天各国的税收税率后,得出最高值和最低值就行。拉弗曲线也是沿习统计数据加计算的方法,得出了结论。

    当我们听到很多关于明君都是轻瑶薄赋、藏富于民的说法,并把文景之治拿来举例讴歌。这其实是不讲科学的说法。南宋时期也受其害,经济那么发达的国家,政权不稳定,对地方势力控制不力,军队建设不力,对付北方侵略更是不行。税赋过于轻,不利于国家政权建设,更不利于抵御外敌。

    要知道,文景之治时,虽然税率低,讲究休养生息的国策,那是在恢复生产力时提出的,因为当时人民太穷了,经不起重税。但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对匈奴的投降政策,让太后自贬身份讨好匈奴狼主,这样的投降信,让汉武帝看到了,都觉得是奇耻大辱。

    当要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时候,需要轻税赋;当要强大国家机器准备战争时,税赋必须高。这才是规律。当然高也有顶点,如果综合税赋超过50%后,社会生产积极性就被抑制,整体的生产力水平就会下降,是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做法。

    在中国古代社会,税赋的主要来源是农业,农业的利润率是劳动力换来的,尽管中国古代的农业是世界上最发达的,但它的生产率是很难提高的。如此,它的税收边界是几乎一个恒定的值。比如古代有什一税,也就是税率为十分之一。比如周朝的井田制,九块一样大小的田,正中间一块是公田,也相当于税收,相当于九分之一。

    如果税收远远超过这个边界,借用需求价格曲线的一个术语,就是超过生产率的弹性系数,这社会崩溃。

    要富国强后,就得增加税收;税收的过度增加,又会变为民贫国弱,历史就在这个弹性系数中拉锯。

    最有意思的春秋战国时期。当孔子试图恢复周王朝早期礼乐制度时,他忽视了一个巨大的经济问题,那就是轻赋税的不可能。君臣和睦,百姓安康,这当然是一个好理想。但是在春秋战国时代,国家强盛与百姓安康,往往是矛盾的。所以,孔子的理论行不通,惶惶如丧家之犬,受困于陈蔡。

    在那个时代,民富与国强不可兼得。周朝的时候,天下还有大量没有开垦的荒地,人口也不太多,发现生产可以摊大饼,鼓励生产积极性,可以在扩大土地耕种面积和发挥劳动者生产积极性上下功夫。也就是说,国家在不提高税率的基础上,由于社会粮食总产量的递增,国家财政的收入也在增强。这种生产要素扩张的条件下,是可以实现国富与民强的双赢的。

    但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可供开垦的农地,潜力很小。也就是说土地面积无法成规模扩大了。另一方面,劳动技能,或者说技术进步,并没有改变生产方式,也不能为提高粮食单产带来巨大效益。而且,人口剧增,同样的土地养育更多的人口,矛盾就产生了。

    单产上升不了,就得扩张土地,用多余的劳动力组建军队,抢夺别国的土地,就成了各国现实的需求。春秋无义战,都是为利益。

    为抢夺为自保,就得有大量军队。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赋税增加就成了不得不干的一件事。但是,农业的生产率相对恒定的情况下,税收是有边界的,政府就是想强征高额税收,也往往行不通,导致各国的税率大致都在那个边界的平衡点上。至此,各国的实力,也保持了大致的平衡。这种平衡是几百年的平衡。要么有新的制度改变税收格局,要么有新的技术改变农业产出,这种均势是不好轻易打破的。

    技术上,由青铜器向铁器过渡,这在各国几乎在时间和规模上相似,各国也没有比较优势。也产生了鲁班、墨家等科研人员和团体,但他们对生产的贡献也不是很大。因为当时各国的威胁太直接,最聪明的人,往往把最新技术,运用于战争了。当然,中华民族是一个早熟的民族,农业发展的模式,从那时起直到一两千年后,都没什么革命性的进步。不是说我们后来的人笨,而是说古代的祖先太聪明,他们发明的技术,可以保持两千年不落伍。

    关于战争的技术,产生了巨大的进步。比如越国的铸剑冶炼技术,在今天出土的越王勾践剑上,仍然令人敬畏。也产生了巨大的技术工程,比如郑国渠,比如都江堰。

    变化是从商殃开始的。如何富国呢在土地面积相对恒定、生产率相对恒定的情况下,受税收边界的约束,不能扩大税率,如何提高国家的财政状况,在建立军队时才能有与他国巨大的比较优势,他从制度上做文章。

    郡县制,法家思想,编制出全国统一的管理机制。直到今天,郡县制也是中国政府组织结构的基本框架。全国政权高度统一后,虽然没有提高税率,但提高了征收效率。

1...103104105106107...36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