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洪山诗人

    我暂时没有回答,听他说完:“庄哥,这个软件是一个初步的方案,虽然现在可以用,但今后有完善和提高的巨大空间,李哥这样说,我觉得是有道理的。更重




第二百一十三章 数字化解析
    如果问,对人类社会影响最大的学科是什么我估计,是数学。今天所发生的大量社会现象,是数学发挥作用的后果。比如手机,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手机是数字机,就有对数学充分的运用。

    电话是用来传输语音的,传统模拟机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通过电波传送,另一端将接到的电信号再次还原成声音,就实现了通话。

    自然界所有的声音都是模拟信号,也就是边界不清晰的大量毛刺的不典型波型,过去电信号的转换也是这样,用电波来模拟声波,就实现了声电转换。

    但数字信号就不同了,它将连续的不太规则的电信号,压缩制作成规则的高低电平码,并按编码规则进行调制解调,形成了今天的数字机。

    这些说起来比较拗口的专业术语,也是我在进入手机这个行当里,在小苏和李茅的嘴里现学现卖。当然,电脑的发明,也与数字信号规则有关。机器默认高电平为1,低电平为0,就是将并不严格相等的电压输出,简单认为只有两个模式,0和1,这就是电平数字化后,运算的基础。再加上二进位制数学,以及逻辑代数也叫布尔代数,就可以进行算术的运算,或者“与”、“或”、“非”的判断了。

    最早的密码也是模拟的,连续并且自然,带有某种工艺的美感和制作者创造的神秘。比如虎符,比如羊皮缠绕的棍子,这是不可复制的手工艺术。但后来,密码就完全变成了一种数学游戏,其中最精彩的阶段是,寻找最大质数,这几乎耗费了数代最优秀数学家的毕生精力。

    数学一经产生,就非常强大。周易就是将社会运行模式数学化分析的典范,孔子带了个头,给了各类数字貌似科学的解释。文人是搞艺术的,但也受了数学的影响,搞起藏头诗来。比如一首五言诗:快马三鞭至,上山四季经;茅顶六月雪,房下云雾新。这本来是写仙人在高山绝顶修道隐居的场面,但如果从密码学的观点,这就是一首藏头诗,密语为:快上茅房。还隐藏着另一个含义:无我。也就是没五的意思,看看诗中,有三四六,独独缺了五。

    当然还有数字对联的,有梯子诗的,有回文诗的,这就是文字的数学游戏了。

    著名现代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一个国家和社会现代化的标准是:能否实现数目字管理。也就是管理的数学化。

    在古代,人们对世界和社会的认识,是模拟化的。比如《礼记》中所记载,当别人问你家小孩子多大了正规的回答是:可以接待宾客了、可以驾车了、可以拉弓射箭了。这是非常模糊的回答,是从功用上来定义孩子的大小,与数字化年龄关系不大。

    古人认识天地,是从混沌开始的,建立了天人合一的概念。所以人们的思维方式,也是用模拟类比的方式,来思考和推测。比如天地有五行,人就有五官;比如上天有好生之德,人皆有不忍之心。这种类推,成了文学艺术最主要的叙事方式。

    这种方式被滥用后,就容易得出似是而非的结论,甚至完全错误完全相反的结论,是非常不可靠的。比如苏轼的词:月有阴睛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这两个判断也许都没错,但它们之间有联系吗几乎没有联系,为什么要写到一起来,还让人们读起来觉得那么美这只不过是反应了人类自古以来,模拟类比的思维习惯。符合习惯的东西,不管正不正确,总是让人舒服的。

    回过头来想,那些让我们充满舒服感觉的文学名篇吧,几乎都充斥着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这种将两种事混为一谈的本事,我们称之为艺术,并且乐在其中,这是不是人们模拟思维的习惯,在起作用呢

    当然,在今天,我们如果在科学论文中,也采取这种方法,肯定要被导师骂的。逻辑关系何在数学联系何在

    数字化的社会,将所有现象赋予数字属性,并用数学规律加以计算,这就产生了新的社会形态和生活方式,从而严重影响我们的心理。

    攀比心理,涉及人的基本心态:嫉妒。这是同类竞争的产物,但在古代,并不那么明显。比如你家有房有地,我家有房有地,并不显得相差多少,人与人之间也貌似和谐平等了。但在今天,房要折算成平方计算,地要折算成亩,这大小就区别开来,数字区别一明显,嫉妒心态就强烈。攀比有了数学这个强大的计算工具,就变成了一种流行心态了。

    本来,老祖宗告诉我们,五十步不要笑百步的,只要质相同,量的大小可以忽略。但今天,五十步就是要笑百步的,仿佛有了数学,量,就成了决定一切的因素。

    现在有个说法,说是一万小时定律。说一个人,要成为某个行当的行家,需要从业一万小时。这种简单数学归类甚为可笑,因为,它忽略了性格、爱好、天赋等基本因素,是不成立的。比如,著名密码专家沈昌祥院士,他干了好几年洗车修配工,师傅总嫌他笨,因为他耗费的一万小时,连门都没入。他笨吗

    现代金融,把一切折算成钱来计算。计算是方便计算了,但折算成钱的初始起点,往往出入很大。比如中国的股市,当你看到市盈率、市净率等数据的时候,你曲线分析,你看波段,你计算模型,充分运用数学能力。数学家被人抢完了,就去抢学高能物理的、学流体力学的,因为他们的数学好。运算半天,建立了一个巨大的分析框架,但这座大厦,往往是建立在沙堆之上的。该企业在上市前就做了假账,企业净值为假,初始值错了,所有的运算结果就都错了。

    解析几何,就是把空间问题进行数学分析,建立坐标,进行计算。但这个方法也在向不属于它的范围延伸。有人在分析社会发展模式时,也采用坐标第的象限法,说第一象限是增长,第二象限是衰退,第三象限第四象限各代表什么之类,说得振振有辞。但我,我要问的是,社会发展模式只有四种吗如果有第五种类型怎么办社会发展是连续的吗如果有跳跃和突变怎么办

    当你沿着某条路线追求人生目标时,最大的悲哀是,你努力半生,沿路拼搏,到头来,发现这条路线是不连续的。

    这就好比班长,当他努力想成为城里人时,在部队努力当志愿兵,回到家乡进县城工厂,结果,这条路是不连续的,工厂突然改制,他前半生的努力变得毫无意义。

    打个比喻,逛街走进了死胡同,逃命来到了悬崖边,这就是数学上的不连续,不管处于哪个象限,都是绝望。

    但是,人生的真相,真的是可以这样解析的吗不对,也许另有出路。比如易经的分析模式就给我们启示,再好的卦,也有变坏的一天,再坏的卦,也隐藏了变好的可能。人生不是线性代数,不是一条唯一的线,而是一个面,无数条道路,随机应变,变则通,通则久。

    班长利用了他命运中与自己线路交叉的两个人,改变了自己的轨迹,一个是向班长,给他贷款买车跑运输。一个是我,给了他一个崭新的平台。

    我本人也曾经历绝境,路径不连续,象限入底层。流落街头,于贩夫走卒中求食;举目无亲,异乡外地里挨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绝境,因为天无绝人之路,换条道走走,就通了。我遇上了董先生,生命展开了新的画卷。

    好吧,就算生命不是一个线性问题,不可以用线性代数来描述,那是一个面的问题吗可以用坐标来描述吗或者是一个立体的问题或者是一个趋势性问题或者是一个极限性问题或者是一个概率性问题我们有几何学、高等数学、流体力学、统计学、概率论等分支理论等着你。如果你对突变的描述不满意,我们还有拓朴学等着你,反正,你逃不掉的。

    但,我没见过一个伟大的数学家,成为可以透彻人生的大师,是数学没大用,还是人生没希望

    数学,是逻辑思维方式在人脑中对自然的模拟,总有失真的成分,也有推断的极限。

    比如,它无法穷尽世间的所有变量,而影响人生的变量是非常多的。比如我遇到了董先生,比如班长遇到了我。仅在中国,这机率,十四亿分之一的变量,就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况且,数学模型的标准化,是与事实不符合的。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这是事实。

    它无法推断人生轨迹的精确趋势。虽然数学一开始是为精确而来,但在微观层面,有测不准原理,有熵,有薛定谔的猫,在宏观层面,有时空的扭曲。但所遇到的最接近事实感观的模拟方式,一是易经八卦的模式,二是螺旋式上升这个模式,能够大体上统一宏观和微观。

    从佛经来说,有一种解释是,世界不是连续的,连续只是我们思维的错觉。我们看到的世界只是像是在看电影,每秒二十四幅静止画面的播放,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貌似连续的图像。世界是静止和突变的。如果是静止的,时间就不存在了,时间不存在,生命则也是幻像,也不存在。这是什么理论我都不存在吗吓我一跳。

    也许,人不能两次跨过同一条河流,哲学上讲,今天的与过去的没多大关系,完全不同。但我从哪里来,明明有记忆啊怎么办

    如果时间不存在,那么空间也就无法安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空间无变化,则不称为空间,是死寂的,空间也就没意义。时空都不在,何处为真实

    佛经经常运用的一个词汇:一时。就是这个时候,是一个静止的瞬间概念,甚至没有时间的长度,是个顿号。没有过去、现在、未来的连续,我还怎么样理解这个世界我存在于



第二百一十四章 于青萍之末
    我妈最近的表现,有些变化了,与妍子第一次怀孕时相比,她变得疑惑紧张和有点神经质。本来她每周都要过来的,与妍子说说话,烧几个菜,和亲家们谈谈天,做一点事。

    也不知她是走神还是老了,有一次她烧的一道菜里,居然忘记了放盐。还有一次,她手上多了串佛珠,在买菜回来的路上,我发现她一个人在嘴里嘟囔,好像念经一般。当她看见我发现了她的时候,突然止住了念叨,恢复了正常。虽然她的表现大体上与原来差不多,但有时冷静下来一想,这一年多来,她确实有了许多变化。

    当然,不站到流水的旁边,你不知道一条大河如此忙碌,不舍昼夜;没有静止的观照,你不知道昨天已经离开了很远,无法回头。

    这一天,我妈来我家一整天后,晚上我开车送她回去。我好奇地问到:“妈,你那串佛珠是哪里来的你是不是在念佛”

    “我也是刚开始念念,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对不对”我妈这回答,有点回避问题。

    “不对,你还没回答,佛珠是哪里来的。”我要认真起来,连我自己都追问自己,所以,我必须在我妈这里得到答案。她今天在炒鱼香肉丝时,忘记了放盐,肯定有原因。

    “那天,在街上碰到一个尼姑,在她那里买的,两百元钱呢,只要能保平安,我觉得也不贵。”我妈的话中有故事,我得挖下去了。我让她把念珠递给我,我一边开车一边用余光看了看,再根据其重量判断,再用鼻子闻了闻,心中有数了。这是路边摊上的货,二十块的东西。但我不能戳穿这个事,因为我不在乎我妈花了多少钱,但在乎她为什么要买这东西。

    “那个尼姑,在街上见人就卖佛珠吗”

    “她又不是做生意的,哪能见人就卖。我在街上偶然碰到她的,她正在跟另一个人说话,好像是算命。我没事凑热闹,上去听了一下,结果,那个被算的人说算得真准,把人家家里有几个人都算出来了。她们说完,尼姑准备走的时候,是我主动拉住了尼姑,要她跟我算一算。我觉得,她算我的事,也准。我原先不相信这些的,这次碰上了,才晓得,还真有高人。”

    算命那是我的专业。虽然我妈不知道我会算命,但我妈从来不太相信算命,也是真的。这我倒好奇了:“她是怎么给你算的”

    “人家刚开始还不愿意给我算呢,是我几句好话把人家留下的,人家说还有事要办,看我心诚,就给我说几句。她先念了几句诗什么的,我没听懂,又说我有福德,与佛有缘分,所以愿意为我指点迷津。我还没开始问,她就算出来,我不是来算钱财和身体的,我应该不是来算感情的,我应该是来算子孙的,你说神不神,她一开口,就把我的心思算出来了。”

    一样的套路,与多年前我在武汉长春观外,遇到的第一个江湖算命老头套路一样,先用故作高深的诗句把你玄起来,再用福德之类把你捧起来,最后用缘分的说法把你吊起来,你就愿意听了。

    我妈穿着富态,身板硬朗,当然不是算钱财和身体;我妈精力旺盛、表情生动,当然也不是来算感情的。所以,老人关心子孙,就是最大的命题了。当然,她的话中也留了扣子,说了两个应该,这就是江湖技巧了。

    所谓应该不是来算感情的,应该是来算子孙的。这是一个概率的测试,我妈算子孙的可能性大。如果我妈说,就是来算感情的,那么,她会说:不应该啊,你命里有好的感情啊如果现在感情不顺,是因为某某原因,可以请神,给我若干钱或者买我若干东西,我帮你祷告神仙菩萨,就可以化解。如果我妈就是来算子孙的,那就是她一炮打响,后面的推销工作就好办了。

    “关于子孙,她是怎么说的”我倒想看看,这个尼姑的套路,是不是我所了解的江湖路子。

    “我跟她说了妍子第一个孩子的事,现在我要问第二个孩子的问题。她说了,第一个孩子出事,是因为有恶鬼作祟,因要驱了恶鬼,第二个孩子,保准平安。其实,想要男还是女孩,也是有办法的。”

    “你怎么说”

    “我对是男是女倒没什么意见,我们四川人,倒没那么多偏见,只要是健康的宝宝,生出来,我就欢天喜地了。她就表示,可以帮我驱这恶鬼,但香火钱,还得我自己出。”

    “你出了多少”

    “她本来说三百三十三块,我就直接给了她五百,剩下的当她的辛苦费了。然后,她又说,为防止恶鬼被驱了再来,我要平时没事,就念几句阿弥陀佛。她还给了我这串佛珠,是从她手上直接取下来的,是她们庙子方丈开过光的,在佛前供了好久的。我觉得这是她身上亲自带的东西,这么珍贵,问她多少钱。她说,按佛家的规矩,也要三百三十三元的,但是我原来给的香火钱就已经给多了,总共加起来六百六十六元就是大顺之数,所以不能要我更多的。只需要再加一百多就行,我就给了她二百,不要她找了。”

    我妈说完整个过程,与我推断的江湖套路一模一样。这些年过去了,江湖还没变化吗当然也有一些微小的改变。比如,包装变了,变成尼姑,由道家变为佛家了。但是,这肯定是个假尼姑。第一,国家宗教条例有规定,不允许在大街上传教的,更莫说算命了,正规宗教徒是不会这样干的。第二,算命拿钱,还有固定标价,还可以还价让价,这是生意人,不是出家人。当然,第一个找她算命的,不是受了她的骗,就是她的托。

    但我却不能戳穿我妈,我不能说她上当了。因为,几百元钱根本就不是个事,关键是,要让一世自以为精明的妈发现自己上当了,那就很伤自尊。何况,我妈对妍子怀孕的焦虑,必须要有个心理出口,多念几句阿弥陀佛,还可以定心安神。

    有钱难买她安心,要什么自行车

    我为什么一开始就判断那串佛珠是地摊货呢太轻,木质不好。不要说红木,就是杂木,比重也应该很大。油漆味道,这是为了加重木珠颜色而作。正宗供佛前的开光的,甚至说中僧人自带的念珠,除了手磨的光滑以外,还有佛殿烧香的香味,而油漆味没褪,只能说明是新做的。况且,好木头,不需要这么重的油漆。

    生活在悄悄起变化。原来我会为各种事而奔走,比如王叔一家的事,比如生意上的事,比如北京那边的事。但今天觉得,这些都不是大事。除了妍子和她肚子里的孩子,一切事情变得无足轻重起来,这让我拥有了某些时段的超脱感。

    我把自己搞得很规律,坚持健身看书,将休闲搞得很忙碌。这种规律中,给妍子一个安定的形象,我安定了,她就有底。

    最近,我坚持打坐。有时,突然有种呼吸仿佛渐渐停止的感觉,有时也有毛孔正在呼吸的感觉。但今天早上,我突然如掉进一个黑洞,我没有了,下面的依托也没有了,直接向下坠的感觉,越来越快,吓了我一跳,在惊吓中,又回到了现实。我在打坐,谁也没看出来,我刚坐了一次心灵的过山车。

    我倒是好久没有梦见那个黑色的方框隧道了,但那种漂浮下坠的感觉,与刚才的感觉,有些相似。

    我突然回想到,当时我没察觉身体的存在,没察觉大地时空的存在。那么,没有我,是谁在下坠呢没有大地空间存在,就没有上下的区别,那么,我为什么在感受下坠而不是上升呢我都不存在,是谁在感受呢

    我不是简单地依据佛经上的理论来解释,那些是悟道后的高手们谈论的东西,我从根本上说是无法透彻理解的。我也不是从历代参禅的典故中寻找类似案例,这种案例与我是否完全一致,是否具有可比性,我也不知道。
1...102103104105106...36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