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洪山诗人
喝酒后,我吟诗,炫耀自己的文化;我谈钱,炫耀自己的富有。这是在给老班长们伤口上撒盐,他们没反感,班长没批评,这是在给我留面子呢。
“再也不能乱喝酒了”我在开车回家的路上,又一次告诫自己。古人说,喝酒乱性,这是比身体受伤害更严重的事情,会伤害别人的感情,也混乱了自己的内心。
当我回到家时,刚好岳父母不在家,他们估计也到养老院去了。妍子看到我时,吓了一跳:“哥,你打架了吗”
杂乱的头发,脏乱的衣服,憔悴的脸色,确实饱经打击的样子。我笑了笑:“这么多班长,我想打也打不赢他们啊。我是喝了酒,整夜晚闹,才到这个地步的。”
“你们部队生活就这样混乱吗”妍子这样问,估计是因为我昨晚给她打电话时,说我与战友要过一晚部队生活。“我先洗个澡,再慢慢给你说。”
我在洗澡时,妍子推门进来,把我要穿的干净衣服放了进来:“要不要帮你忙”
“不用,你休息,我很快就好。”
等我洗完出来,妍子已经泡好了茶,等我讲故事呢。
我把这两天的事情简要讲了一遍,重点把昨天的经历讲了全过程。妍子说:“陈经理真是考虑得细啊,他是真在帮忙啊。”
“对,班长是真想帮他们站起来,毕竟,这些人都与我们有感情,并且都还能干。”
“你们喝酒,是想狂欢吗我怎么觉得,你搞得跟我过去在酒吧,与那帮朋友疯玩时是一样的就是由着性子来,互相吹捧和互相伤害”
“精辟!妍子,你说得精辟。就是这样的,在酒精的掩护下,互为对方负面情感的垃圾桶和安慰剂,就是这样的。”
“哥,以后不能这样喝酒了,你不知道,看到你刚回来的样子,我有点心酸。”妍子说这话有点动感情。
“不会了,妍子,这一生再碰到这样的机会,应该很少了。”我说这话的时候,仿佛在和某个生活告别,也仿佛带着莫名的伤感。
接下来的生活,可以说是严谨了。每天比较固定的作息时间,用以让安定的氛围稳定妍子焦躁的情绪。每天早上,我坚持打坐。白天的锻炼和看书,又恢复了常态。
严谨的生活,将思维范围固定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是一种安全的方式。
人的身体的有限性是注定的。生命的长短是时间的有限性,健康状态是质量的有限性,活动的范围是空间的有限性,力气的大小是能量的有限性。各种有限性,导致了你的不自由。为什么会感到不自由呢因为思维的无限性,对比在那儿呢。
当人的思维从身体里产生出来后,它就产生了自我的逻辑,自我复制和蔓延,造成了一种无限性的错觉。怎么做是受控的,怎么想却随意弥漫。
所以,要给思维划定边界,让它不至于扩充到身体能力之外的地方,造成心理的压迫。最好的方法,就是用一种受控的思维习惯来约束自己的想象。如果想象无法约束,**就会产生,并冲击身体,造成不舒适的感觉。
打坐,就是同时协调和控制思维和身体的好办法。身安住、心安住,人就安住了。虽然,这对这套理论还是有怀疑,但可以试着实践一下,关键看疗效。
这里有个例子,也是在看书时发现的,有可能说明这个道理。有一个在家的妇女,停止一名高僧,这名高僧叫他参“随它去”。这种具体的参禅方法和思想实验,我不太清楚,但据我想象,就是对现实中一切发生的事情,在思维层面故意不重视,任由现实发生,接受一切,对一切不过分上心的意思。
这位家庭妇女就一门心思实践这个“随它去”,整天按习惯生活,并不对任何特定的事情上心,保持了心灵的待发状态,未对任何目标击发。我是借用了射击原理,当你全神贯注瞄准目标时,手指搭在扳机上,无知无觉做击发动作,并不考虑枪何时响起,这种待发状态,是心智最集中、受干扰最小、最平静最舒服的状态。
一天,有人急忙跑过来告诉她,她家着火了,她不以为意,说了声:“随它去”。一天,有人来告诉她,她小孩掉进井里了,她还是说“随它去”。就这样无牵无挂而严格保持的状态下,终于有一天,她丈夫烧火,她炸油条,当她把面从空中丢掉到沸腾的油锅,炸声迸响,她突然开悟,当场将油锅住地下一倒,拍拍双手,欢天喜地地去庙子找大师求证去了。他丈夫和邻居都说她疯了,但大师却证实,她确实开悟了。
这是将所有思维用一个念头束缚住,形成万法归一的状态,当一也没有的瞬间,就证悟空性了。是这样解释吗
北京的天气是越来越不适合居住了,主要是雾霾比较严重,我在做身体素质训练时,明显感觉到嗓子不舒服,有时动作大了,还有咳嗽的症状。岳父母商量,是不是搬回温州去住,以利于妍子的状况。等他们把养老院近期的事情安排好了,就可以出发。
岳母建议,可以等朱先生从日本回来,到杭州,我们先去拜望朱先生,也让她给妍子号号脉,拿意见,再回温州,等待孩子的降生。这段时间,只有买些空气净化器在家里,勉强支撑。
当然,全家回温州也很简单,反正温州家里什么都齐备,没什么需要特别准备的。
在一天早上,我打座时,观察自己的呼吸,仿佛微弱到难以察觉的程度。整个人进入了某种恍惚的状态,似梦非梦。这时,我仿佛看到朱先生正在给我演示那个周天循环法,只是一瞬间,他
第二百一 十章 因果有何凭
但好人为什么横死异国他乡呢好人为什么培养不出好的后代与学生呢因果如果存在,这难道是特例,是因果的悖论
也许,他不是故意做好人的,他只是处事依循自己的良心,并不图回报罢。
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说万事有因果,因如种子果如花,因缘成熟就开发。在佛门还有一句经典叫:“欲观前世因,今生受都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这句话被无数大师们所引用、推崇和证实。如果这些大师们没骗我们的话,因果就是存在的。
这就好比我们学习科学,化学反应的原料、条件、方式,一旦正确结果,其反应结果也就是注定的了。物体运行的规律,与其力的初始大小方向有关。关于历史的、社会的、生物的,如果没有因果律,人类的所有研究就是一个笑话。科学的因果,是可以重复的,可供证伪的,也是最有说服力的。人类智慧的发展,也是对因果的把握和运用,才有了思维逻辑及一切物质文明成果,这是摆在眼前的事实。
但因果的依据,究竟是什么呢从一个单一的运动和化学反应来说,我们知道了条件,就明白了依据;再复杂一点,生命现象,疾病与健康,我们也知道了许多疾病的发病机理和致病原因,这也知道了依据。当然,越复杂的现象,其条件和依据也就越复杂。如果复杂到人类社会中,人的命运这个话题,依据和条件的复杂程度,就会远超我们的计算和思考能力了。
人们总是厌烦复杂的东西,因为只有简单的,才容易被理解,被实践。
于是,很多理论家,就专门做简化的工作。数学、哲学、逻辑学,就是简化思想的重要工具,用大家可以理解的方式简约地给出认识依据的路径,以便于实践操作。
但命运,这个宏大的主题,就连《周易》这样高深的东西,也无法真正简化它,即使它所提出的模式有384种,但加上其它分析因素,可以说有成千上万种命运类型了。这不简单,而且,对于普通人来说,没有受过周易分析的专门训练,很难掌握其一、二,即使我这个受过专门训练的人,也只停留在单一判断上,根本无法对一个人命运用出精确的综述,更不用说我的单一判断也只有七成的准确概率。
凡是过于专业的东西,要么不好理解,要么不好操作。要影响人类多数,只有一个大而化之的极简模式,才能被充分地流传和模仿。
“好人有好报”就是这个极简模式的代表。越简单的东西越不精确,对实践的描述就越失真,这是我的感受。
什么叫好人就是行善的人吗就是道德高尚的人吗有人统计过,道德人品与个人命运的关联度吗统计样本有多大涵盖人群类型是否全面地域差异是否考虑时代变化是否覆盖好人好的程度和好报好的程度是同比例上升的还是非线性的弱相关关系有没有负相关的出现如果出现了,原因是什么是样本的特殊性造成的还是统计和分析的偏差造成的等等,几乎没有一个人做过这个研究,没一项相关数据,怎么就得出这个结论了呢是直觉直觉可靠吗我还觉得天圆地方呢。
我想起前段时间,在网上某论坛,有人说过这句话:“毒蛇出没之处,七步之内,必有解药。”这句话的出处是哪里的我至今没有查到,但它得到了网上一些人的膜拜喝彩,我却不以为然。因为,这不符合基本规律。假如这句话来源于大量的实践,从人类与毒蛇千万年斗争的历史来看,应该是人类早就掌握了的常识了。就像中草药对常见病的医治,大概也至少流传了三四千年了。但这句话却并没有形成医学界的共识,也并未有阻止每年大量产生的因蛇咬死的人的数量。说明这句话没起作用。也许有人反驳我,说是因为知道这个道理的人少,那么,在毒蛇流行的地方,应该有许多人在实践中发现了这个道理,自从有语言以来,这个道理应该可以迅速传播,如果它有用的话。但语言产生千万年了,但这个道理在实践中并没有多大用处,只能说明,这是个假道理。
但,为什么一个假道理却如此流行呢科学发达到如此程度,科学教育在网民中应该还都经历过,为什么会得到如此多的喝彩呢这估计与大众传播规律有关。
假如这句话的产生,最开始也不是骗人的,是来自于某个特殊的事例。有人被毒蛇咬了,在边上发现一株草,敷在伤口或吃进嘴里,居然治好了蛇毒,活了过来。有他经历的也许不止一个,这样就形成了某种印象,大家以为这是普遍现象了。但是,大家忽略了一个事实,就是这些人都是幸存者,他们确实在现场找到了解药。但大量被毒死的遇害者,他们也许也用过这个“知识”,也许也在周边的植物中做过尝试,他们失败了,他们没机会说出他们的尝试,没有话语权,没有驳斥幸存者的特例,所以,这句话就在幸存者事实的加持下,斩钉截铁地流传下来了。
这叫幸存者偏差。
从听众角度来看,有一个规律,就是大家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被毒蛇咬伤,肯定是不好的事,如果有一个窍门,能够在灾难面前救命,那这个窍门,人们宁愿相信它是真的。在被毒蛇咬伤到自我救命这两件事情中,希望和恐惧,两种人类最基本的心理动力同时存在,这就更诱导人们相信有希望的一面,摆脱自身的恐惧了。说实话,除极少数特殊行业的人,谁不害怕毒蛇呢
很多话之所以被大众接受,不是因为它是真理,而是因为大众愿意相信它。
在命运因果这个复杂命题出来后,人们愿意相信简单的,更愿意相信对自己有利的,也符合这种模式。
命运是自带恐惧感的,因为死亡的不可预知,因为生命的绝对有限性,这可以说是人生最大的恐惧。希望是人人期盼的,只要是对自己有利。好人有好报,既给人类普遍命运带来希望,又对自己有利,为何不相信它
长期用这句话教导别人的,表面上是夸赞对方的善行,实际上是鼓励对方对自己好一点。你要做一个好人,你要对我好,这并不仅是为我好,也是为你的命运好,你好我好大家好,这就是个好道理。
但真相呢往往不好调查。人类命运的样本太繁杂,调查统计几乎不太可能,也没人做过这个工作。好人,用什么样的标准来量化,也是不好确定的,既然无法精确研究,那么,就暂且相信一个对自己有利的模糊结论吧。
其实,这句话的反例无处不在。比如,我们还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好人命不长,王八活千年”。
历史上很多有名的好人,人生受尽折磨,最后横死他乡;历史上有很多大奸大恶,却享尽人间繁华,得终其天年。
“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何将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重读庄子《山木》篇,我会心一笑,觉得这老头实在是太可爱了。他打了个比方,从逻辑上证明材与不材、好与不好,与个体命运无关。
但儒家、佛家,都提倡道德,都提倡行善,这是什么道理呢
从儒家讲,这与他们的理想有关,他们的目的是恢复周朝时的社会制度,以礼来恢复社会秩序。他们的道德是有层次的,也只从“人皆有不忍之心”作为出发点,用“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归结点,这个要求是比较低的,与现代所说的“好人”还是有距离的。
道家所说的道德,与人品关系不大,道是天地运行的规律,德是这种规律在人身上的体现。它存在的理论论据是天人合一,它表现出的境界是顺应自然。
佛家所说的道德,在本体上与道家相似。在实践中,主要体现在戒律上。在本体上,它还有更大的含义。
佛教认为,一个人只有解脱后,他的所有作为都是道德的,无一不善,这点与道家相似。但在社会功用上,佛家提倡得更明确。他们认为,当人人都为别人的时候,别人才都会为你。这是西方极乐世界的状态,与我们这个世界差距太远,只能算是一种理想和努力方向,不能算是对现实的解释。
在未解脱的时候,许多行为都是不道德的,怎么办用戒律来约束。通过约束行为达到约束心灵的目的,从而为开悟排除**的干扰。所以佛教戒律,在我看来,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为了佛教的存在,以适应社会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世间社会的破坏性干扰。第二部分是为了自身的修行,克制自己的**和心理定势,让心灵摆脱身体和**的牵引,达到纯净自由的地步。
第一部分,是佛教存在的必要条件。正因为如此重要,所以佛陀临终时,告诫所有弟子,以戒为师。出家人,抛弃养育父母的义务,离开社会生产,有可能会成为社会的负担。比如唐朝中后期,大量人出家,让社会生产力受到了损害,就产生了灭佛运动,为了改变这种现象,中国才有农禅的出现,提倡“一日一作,一日不食”,也是为了适应社会生产,为了佛教僧团的合理存在。其次,佛教僧团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以减少社会的反感面。佛教中描述了许多成就者,他
第二百一十一章 嫂子过来了
王班长虽然近段时间跟我的联系比较少,但每个生意的节点,我们还是沟通比较及时的。但是,嫂子从义乌来到温州,我却是没有想到的。
她给我打电话时,我正在厨房捣鼓酸菜鱼,这是妍子喜欢的一个川菜,我妈已经教会了我,我今天是准备自已动手,制作出那个味道。要说四川人是天然的厨师,这话一点也不假,当别人看到四川人的厨房内,那琳琅满目的调料碗时,就会惊叹,对家庭厨房配置出餐馆的架势难以理解,其实,这就是我们从小生活的环境。
我们熟悉葱姜蒜的特性,对花椒、胡椒、山胡椒的区别是原则性的,要说起辣椒,得从颜色分红绿黄,从新鲜程度分干、鲜、泡,就是新鲜的红辣椒,也有专门的二荆条。泡菜的种类,讲究的有十几种,极简极贫的,也有五六种备用。各种酱各种叶各种中草药的配比及药性,这是一名主妇的常识,也是四川人深藏味蕾的童年记忆。
四川人在复杂的百十种调料品中,依配比不同、烹饪手段不同等,调制出许多著名的复合味,很化学家了。
当酸菜下锅煸炒的时候,香气就开始弥漫,整个幸福而满足的烟火气息,在我故意夸张的犹如杂耍般的动作中,妍子在现场看得春风扑面,我颇有些得意洋洋。
这时的电话铃声,如一个不识趣的不速之客,让我被迫停下了趋向**的表演,接过来听。
一看来电显示,是嫂子打来的,马上将火关掉,她的电话,得郑重接听,这是个狠人。
她已经到我们家附近的一个商场外面了,不知道该怎么到达我们家。
这相当突然,她没打招呼就从义乌来到温州,符合她的一贯性格。我立即告诉她具体走法,表示,我自己到商场门口去接她。
“不用,这简单,你们就在家,我马上就可以到。”随即,她挂断了电话。以她风风火火的性格,估计十分钟内,就会出现在我家门口。
我叫妍子通知爸妈作点准备,也给宋组安排了一些工作。脱掉围裙,和妍子刚站到门口,一辆车就开了进来。
这是一台巨大的黑色皮卡,前面座人后面可拖货,美国福特原装进口的那种,排气量最少是4.0以上,极其豪迈强硬的风格。从车上下来一个娇小的白净的人,她几乎是蹦下来的,见到妍子,就一把拽住:“有好事了,也不通知我,我自己上门来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