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木木三大少
这个计划把种师道和李纲二人之前的“深沟壁垒,困死金军,纵其北归,半渡而击之”的战略构想都彻底颠覆了。
姚平仲献上的策略就是劫营。他对皇帝赵桓请求,允许他提本部兵马去“夜叩金营,生擒宗望,奉康王以归”!
姚平仲说,其实城外金军并不足畏,种师道年老多虑,战略上未免太过保守。
如今王师新集,士气正盛,将士们都急着和敌人决一胜负。
若是如种师道那样按兵不动,只恐迁延时日,军中士气一鼓而作,再而衰,三而竭!
届时将士们士气不振,还怎么与金军决战
如今只要趁着敌人惶恐不安时进行夜袭,就能攻破金军的大营,将他们一举击溃。
姚平仲年轻气盛,向皇帝赵桓献上的是一个军事冒险的策略,却
第九百零一章 袭营失败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正文卷第九百零一章袭营失败杨可胜深思熟虑之后,进宫求见皇帝赵桓。
见到皇帝后,杨可胜进言说此番出击胜了自然皆大欢喜,可要是败了,金军统帅如果发怒,或许会把在金军那边作人质的康王赵构和宰相张邦彦都给害了。
因此,杨可胜请求皇帝让他带一份起草好的奏折,上面写上“臣这次出击是自己的擅自行动,没有告诉朝廷和皇上就出发了,请皇上恕罪”之类的文字。
如此一来,万一宋军夜袭战败,金军看到这份奏折后,也无法责怪大宋朝廷出尔反尔,背信弃义。
其实,赵桓在下密旨偷袭金军时,就已经将康王赵构与宰相张邦昌二人的安危抛之脑后了。
张邦昌自不必说,作为前宰相王黼一党之人,皇帝赵桓对他心怀芥蒂,在派他去金军大营做人质时,已经不在乎他的生死。
至于康王赵构,其实皇帝赵桓对他这个九弟也谈不上有多少感情。
宋徽宗有二十多个儿子,有的是皇后所生,有的是贵妃所生,有的是地位低微的嫔妃所生。
因为母亲地位悬殊,皇子们在宫中的地位也大不相同。
比如当年的太子赵桓与三皇子赵楷分别是皇后和贵妃所生,自然是地位尊崇,有继承宋徽宗皇位的资格。
其他如五皇子肃王赵枢也是贵妃所生,在宫中的地位也挺高。
而康王赵构的母亲只是一个普通的妃子,如她一般地位的在宋徽宗的后宫中有上百个。
因此,九皇子赵构在宫中的地位也不高,与太子赵桓、三皇子赵楷、五皇子赵枢等人有云泥之别。
在太上皇赵佶仓皇传位给太子赵桓,自己离开东京逃往东南时,带走了最宠爱的儿子赵楷,却没有带赵构离开。
诸皇子亲王纷纷追随太上皇南下,康王赵构却留在东京汴梁城中,可见他在宋徽宗赵佶那里也是不得宠。
当太上皇带着众皇子逃走后,东京汴梁城中只剩下新皇帝赵桓、肃王赵枢和康王赵构三个宋徽宗的皇子。
哽噺繓赽奇奇小説蛧|
当完颜宗望领兵杀到东京汴梁城下,要求大宋朝廷以皇子亲王为质时,曾指名道姓要三皇子郓王赵楷到金军大营。
可惜,三皇子郓王赵楷已经逃走了,只剩下五皇子肃王赵枢和九皇子康王赵构两个人选。
赵构自知地位不如五哥尊崇,大哥赵桓与大臣们心目中的金军人质必定是自己,与其被迫出城当人质,不如主动站出来承担责任,还可以搏一个好名声。
因此,当皇帝赵桓问二位皇帝谁愿赴金军大营当人质时,康王赵构抢着出来,说了一番慷慨激昂的话,让皇兄有打败金军机会时不要顾忌自己的性命。
其实康王赵构心中苦呀,都已经二选一了,自己哪里还躲得过这一劫
康王赵构表现出慷慨就义的姿态,其实何尝不是在提醒皇兄,在皇兄攻击金军时,皇弟我可是在金军大营中啊!【&&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然而,比起一场大胜和自己皇位的巩固,九弟赵构的生死,对于皇帝赵桓并没有那么重要。
赵桓决定让姚平仲偷袭金军大营时,实际上就已经没有顾及康王赵构与宰相张邦昌二人的安危了。
杨可胜出的这个主意,倒也不失为一个补救之策,或许能够推脱大宋朝廷的责任,皇帝赵桓对他勉励了一番,同意他依计而行。
作为登基以来对金军发动进攻的第一仗,新皇帝赵桓对这次袭营十分重视,甚至事无巨细的亲身下场准备。
其实,皇帝赵桓生长在宫中,二十余年来养尊处优,哪里懂得甚么军事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在袭击金军大营之前,皇帝赵桓特意找来了一个名叫楚天觉的术士,让他观天象、占卜、推算,
第九百零二章 假冒亲王?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正文卷第九百零二章假冒亲王在城中等待胜利消息的皇帝赵桓得知宋军中了金军埋伏后,急得连派了三个宦官给李纲传旨,命李纲带兵驰援姚平仲和杨可胜军。
李纲得到圣旨后也吓了一跳,只好命人通知城内前后左右中五军及敢战军都由封丘门出城,接应姚平仲和杨可胜军。
李纲带着六路部队出城后,在封丘门外与金军遭遇,两军在东京汴梁城下爆发了一场鏖战。
李纲很不幸,遇到了四太子完颜宗弼的军队,他被完颜宗弼军打败,没法赶到前面金军营寨去接应姚平仲的部队。
宋军退到城墙下整军休息一番后,又向金军发动进攻,双方激战于幕天坡。
两军大战中,何灌为了洗刷丢失黄河防线的耻辱,领兵冲入金军的军阵中,欲射杀金军大将完颜宗弼。
可惜何灌毕竟是老了,哪里有完颜宗弼身手矫健。
完颜宗弼躲过了何灌的神箭,策马挺枪,一枪将老将何灌刺于马下。
何灌战死后,李纲军士气动摇,险些被完颜宗弼再次打败。
李纲为鼓舞士气,身先士卒,站在前军之中指挥将士用神臂弓射杀金军。
在强弓硬弩的射击下,金军损失也颇为惨重,宋军终于稳住阵脚,将正面的金军逼退。
完颜宗弼军的任务本就是挡住宋军的援军,他完成任务后,也不与李纲纠缠,领兵撤回大营之中。
此时李纲军损失惨重,再也无力组织进攻,只能全数撤回城内修整,眼睁睁的看着完颜宗弼扬长而去。
种师道的勤王军诸部同样遭遇了金军的拦截,未能前往金军大营接应姚平仲。
唯有“泼韩五”韩世忠不怕死,带着一支千余人的部队绕过金军,救援被围困的宋军。
在韩世忠的帮助下,姚平仲终于突围成功,撤退到了东京汴梁城城下。
姚平仲的这次冒险偷袭失败之后,怕自己回到朝中,会因贪功和损兵折将被治罪,更怕朝廷为了安抚金军,将自己当作替罪羊交出去。
于是,他将剩下的残兵败将交给了冒死来救自己的韩世忠,趁乱逃离东京汴梁城,从此不知所终。
金军大胜回营后,完颜宗望命人把俘虏的宋将杨可胜押入中军大帐,问他说金宋两国不是说好了讲和么,你们宋朝怎么还派兵来攻打我军难道你们宋人真的一点信义都不讲吗
杨可胜早已做好战败的准备,他对完颜宗望回答说,我带领的都是陕西勤王的军队,日前才来到汴京。
皇上不让我军攻打你们,可我手下的兵将不服你们金人,都想和你们较量一下。
因此我才擅自率军攻打你们的大营,这次进攻,朝廷事前并不知情。
姚平仲、杨可胜二人中埋伏后,宋军立即大举来援,可见是早有预谋。更何况,城中得胜旗都做好了,还敢说朝廷不知情
对于杨可胜的狡辩,完颜宗望和麾下诸将都不信。
杨可胜便将早先准备好的假奏折拿出来,对完颜宗望说,这是我准备得胜后才进呈给圣上的,可惜如今战败,再没有机会了。
完颜宗望见从杨可胜这里问不出甚么,就命人将杨可胜斩杀,被人头挂在营门前示众,借用警告宋军不要再轻举妄动。
二月二日,完颜宗望带着得胜之威,派使臣入东京汴梁城,质问宋朝廷昨日劫寨是哪路人马,为何劫寨
金军使臣威胁说,如果宋朝廷不能给出一个满意的答复,金军就会停止和谈,继续攻打东京汴梁城。
金使来到朝廷上后,宰相李邦彦指着李纲对金使说,昨日攻打你们的部队根本不是朝廷派出去的,圣上和我这个宰相也被蒙在鼓里
第九百零三章 妹夫何在?
大宋朝廷内,因为姚平仲军的这次败仗,让皇帝赵桓吓破了胆,后悔误信了李纲和姚平仲的话。
与此同时,几乎所有的大臣都认定金军不可战胜,主和派有一次占据上风,再无人张罗进攻金军事宜。
姚平仲兵败后,李纲连夜求见皇帝赵桓,但心情沮丧的赵桓却不愿再见他,传令宦官将他挡在了宫外。
兵败次日,皇帝赵桓紧急召集群臣议事,讨论如何善后。
议事厅里,李纲兀自劝说众位宰执不要向金人妥协,继续与金军交战。
老将种师道也在旁边说胜败乃是兵家常事,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我军才折损几千人马,还有二十万大军,正应该再和金军交手,一决胜负。
对于接下来宋军应该如何用兵,种师道镇定自若地说道:“劫寨失败诚为可惜,但兵家贵在出奇制胜。
我军方败,今夜再遣兵分道劫寨,必在金人意料之外。
即使是今夜仍不能取胜也不要紧,只要以后每晚都派数千骑兵去劫营,让金军疲于应付,不出十日,敌军必定遁去。”
种师道的谋略听上去似乎有些道理,可惜这样的谋略必须建立在两军将士的战斗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才有可能顺利实施。
当年种师道的十万大军和刘延庆的二十万大军都被萧干与耶律大石用三万辽军击败,可见即使是最精锐的大宋西军,也与辽军的战斗力相差甚大。
而金军面对辽军时,却从来都是以少胜多,常常一千人就能击败一万辽军。
由此可知晓,金军战斗力比宋军的战斗力强上了太多,保守估计也至少可以以一当十。
也就是说,想要在野战中正面击败完颜宗望的六万东路军,宋军须得集结五、六十万大军才有一搏之力。
此时东京汴梁城外虽然集结了二十余万勤王军,但这些部队来自天南海北,成分复杂,互不统属,比起伐辽时的种师道军和刘延庆军可是差了许多。
用这样的军队去骚扰金军,只怕是去多少死多少,都会被金军一口吞掉。
要知道,姚平仲在大宋西军中就以骁勇善战闻名,他的七千人马可是二十万勤王军中的绝对主力。
结果一战之后,姚平仲军就几乎全军覆没。
其它勤王军的战力还不如姚平仲,轻易出击无异于羊入虎口。
实际上,完颜宗望正是因为与宋朝达成了割地赔款的和约,才没有兴趣继续与城外的宋军交战了。
否则,在野战中,这二十万勤王军是挡不住完颜宗望军的进攻的。
虽然李纲与种师道坚称宋军还有战胜金军的机会,可是他俩的意见没有一个宰执大臣肯听。
太宰李邦彦顿足反驳道:“劫一次营就要损失几千上万的兵马,我军有再多兵马也经不起你等的折腾!”
出使过金营的郑望之也附和道:“陛下之前要与金人议和,本意并没有错误,就像家里突然来了强盗,而家里壮丁都不在,不议和怎么应付得了此后大臣们筹措用兵本来也没有错误,可他们只看到金军有可击之理,却不知朝廷现在并无可用之人啊!”
主和的大臣们都认为金军不可战胜,把宋军这次失败的责任推给了主战的李纲和种师道。
皇帝赵桓认为主和派大臣们言之有理。
朝堂上永远不缺揣摩皇帝心思的人,见皇帝已经偏向主和,到了正月三日,就有大臣以李纲和种师道主张出兵才导致前日大败为由,出奏折弹劾他二人。
皇帝赵桓为此命众人在宫中讨论。
李纲辩解说,原本自己与姚平仲商议好的是二月六日出兵,可是微臣尚未准备妥当,姚平仲在正月一日就出兵了。
&nb
第九百零四章 总有刁民要害朕
在完颜宗望想念妹夫西门庆的好处时,西门庆却正在厉兵秣马,全力提升自己的战力。
这期间,齐州辛赞、莱州赵明诚、青州慕容彦达、凌州曾头市史文恭、大名府杜充、东昌府张清等各路人马都暗中派人与西门庆联络,问他这个地方豪强有没有起兵勤王的打算。
西门庆给他们一一答复,表示金军太强,自己只想组织义兵保住东平府、阳谷县等地。
与西门庆交好的各方势力见足智多谋的西门庆都按兵不动,也都各自为战,只管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此时的东京汴梁城,因为姚平仲偷袭金军大营事败,宋朝迫不得已罢免了主战派的李纲与种师道二人,借以向金军示好。
然而金军还是恢复了对东京汴梁城的骚扰,以此加大对宋朝的军事压力。
前期那些到处抢掠粮草的金军散兵游勇再次出现,经常有数百骑兵从金兵营寨沿着城墙跑到汴梁城东边防守薄弱的地方,用弓箭射击城上。
宋军中有些守城士兵气愤不过,便不经请示恢复了城上的防具,准备等金人再来时还击金军。
此时被主和派的蔡懋知道后,忙命人将这些防具再次拆除,并且用军棍教训了这些不听话的守军。
二月四日,李纲被罢免的消息迅速传遍京城,又有传言说正月一日宋军失败消息传来后,李邦彦等主和派大臣居然在都堂设宴摆酒庆祝,于是使得城中人人激愤。
有主和派的大臣也上奏折,请求皇帝赵桓恢复李纲的尚书右丞官职,继续让他统领全城防务。
御史中丞许翰也求见皇帝赵桓,请求恢复种师道的官职。
皇帝赵桓解释说我不是怪罪种师道带兵不利,而是他年纪大了,很难再当重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