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木木三大少
完颜宗望派兵攻城,本就是为了对宋朝进行军事恫吓,逼迫宋朝割地赔款。
此前金军赶到东京汴梁城之前,最怕的就是宋朝皇帝跑了。完颜宗望军毕竟是孤军深入,后方有许多没有攻陷的宋朝城池,不可能没有后顾之忧的满天下追逐宋朝皇帝的行踪。
来到东京汴梁城下,得知宋朝新皇帝呆在京城里没有跑,完颜宗望的心中方才有了底气。
只要困住东京汴梁城,不愁宋朝君臣不俯首听命。
所以,李纲阻拦皇帝赵桓战略转移,拉着皇帝死守京师,无形中却减少了金军的许多麻烦。
李纲没有行军打仗的经验,不知道对于守城战而言,越大的城池越不好防守。
一者,城市越大,则城墙越长,守军的兵力和守城器械、物资势必分散。而对于掌握主动权的攻城方而言,却可以选择集中兵力攻击城防的薄弱点,只需攻破一处,几十里长的城墙就都变成了摆设。
是以,小而高的城堡比大而宽的城池防御能力强得多。
二者,东京汴梁城最大的弱点是人多,有上百万人口。为了供应城中这百万人的生
生活,每日里汴河上的船只是络绎不绝。这样的城市被围困后,军民们的粮食供应被中断,很快就会陷入绝境。
历史上,有经验的将军在死守城池时,会将城中的老弱病残妇孺等多余的人口提前遣散出城,以免城池被围后空耗粮食。
如果出现城中断粮饿死人的情况,对于守军的士气是一个极大的打击。
新皇帝赵桓和主战派大臣李纲哪里明白这些道理,如今这东京汴梁城里的上百万人口,就是守城战的最大弱点。
人口少的太原城可以坚守,这东京汴梁城却绝非靠守住城墙就能够撑得下去的。
如果不能在野战中击退金军,一旦城中粮食耗尽,上百万的人发生骚乱,东京汴梁城也就不战自溃。
宋朝的赵桓、李纲等君臣不明白这个道理,金军的完颜宗望却是望着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心头笃定东京汴梁城必然无法长期坚守。
因此,完颜宗望的两次攻城战只是向宋朝显耀武力,并未投入过多兵力去死磕高大的城墙。利用骑兵断绝东京汴梁城的内外交通运输,才是真正有威胁的攻城方法。
完颜宗望相信,困在城中的宋朝君臣终将向自己屈服,接收自己的和谈条件。
听说宋朝派使臣来谈判,完颜宗望就派燕人吴孝民去见宋使郑望之。
与郑望之在军前见面后,吴孝民对他说,我们大帅半路上截获你们的往来文书,知道你们宋朝的老皇帝已经将皇位传给新皇帝了。既然你们的皇上换了,我们也就不打算计较以
第八百九十五章 金军的和谈条件
萧三宝奴说完,郑望之回答说太上皇刚刚退位十几天,还未及给贵国派使臣,贵军就到了这里。
萧三宝奴说看来一切都是误会,但现在大军已经到了这里,也不能空手而归。
郑望之就问他金军退兵的条件是甚么。
萧三宝奴说了三条,一是鉴于宋朝多次言而无信的表现,为了保证宋朝能够守信执行和约,要宋朝派一位亲王到金国作人质。二是以后两国边界要以黄河为界。三是要劳军银两。
金军的要求超过了皇帝赵桓的授权,郑望之不敢答应,就答复萧三宝奴说亲王不能给;以黄河为界也不行;朝廷可以多给金国银子。
萧三宝奴听了,就问宋朝能给多少银两。
郑望之说朝廷同意给三五百万两。
萧三宝奴闻言,说给得太少了。他又说金军东路军有三十万人,西路军有二十万人,这五十万金兵至少每人拿两锭银一锭金的劳军费才算没有白来。
完颜宗望和完颜宗翰带领的两个兵团并没有五十万人,萧三宝奴是在夸大其词么其实并不是。
虽然金军这两个军团各自只有六万余人,但他们只是第一批南下的金军主力。
在完颜宗望和完颜宗翰的军团身后,金国还动员了许多汉军、契丹军、奚军与渤海军,正跟在主力兵团身后源源不断地南下。
就如完颜宗翰的西路军,在主力军团围攻宋朝的太原城时,大同府依然能够组织十万大军讨伐西夏军。
原来在金军南下时,曾经要求西夏国进攻宋朝的陕西六路,拖住宋朝西军的主力。
金国许诺事成之后,将原辽国西京道毗邻西夏国的天德军等地赐给西夏国。
夏崇宗李乾顺多了一个心眼,在金国两国之间搞平衡,趁着金宋大战之机派兵占据实利。
西夏军出兵收复了被宋军侵占的国土后,就没有再大举攻入宋国,与宋军发生冲突,而是转而派兵占据了金国许诺的天德军等地。
看到西夏国阳奉阴违,对宋朝没有全力出击,却不待金国交割就占据金国的土地后,完颜宗翰大怒,命完颜希尹讨伐西夏军,收回失地。
完颜希尹在大同府召集了十万大军,将入侵的西夏军打得落花流水,收复了天德军等地。
若非金宋正在大战,金军只怕就顺势杀入西夏国了。
虽然金军暂时放过了西夏国,但完颜宗翰已经对西夏国动了杀心,准备解决宋朝后,就起兵讨伐西夏国。
金夏之间的战事虽然短暂的结束了,但充分证明了金国吞并辽国后,金军的强大战争潜力。
如果与宋朝不能达成满意的和谈条约,金军的后继部队会相继南下,攻取河北、河东的每一座城池,直至攻陷东京汴梁城,灭亡宋朝。
面对萧三宝奴代表金军提出的条件,郑望之认为金军索要得太多了,宋朝廷实在是无力支付。郑望之说为了两国的世代友好,希望金军也能够体谅宋朝,在谈判中让一些步。
萧三宝奴等人见宋使如此说,就返回金军大营,向完颜宗望转达了宋朝使臣的意见。
完颜宗望与身边诸将商议后,决定做出一些让步。
毕竟此次金国发动的是一场惩罚性的战争,目的在于收回送给宋朝的燕地,让宋徽宗赵佶下台,以及逼宋朝割让几个城池作为当初招降金国平州的赔偿。
此时的金国正在强化对辽国土地和人民的统治,致力于内政建设,并没有灭亡宋朝的打算。
金军自己都没有料到如此之快就能打到东京汴梁城下,因此提出的划河而治,也不过是
第八百九十七章 赶鸭子上架的张邦昌
李纲的军事冒险提议被否决后,大宋朝廷中主和派占据了上风,决定接收金军的条件,与金国签订和约,让金军尽快退军。
正月十四日,皇帝赵桓询问众亲王谁愿意出使金军,康王赵构说愿意代表大宋去金军营中作人质。
历史上日后登基称帝,建立了南宋的宋高宗赵构此时只有十九岁,与他的平庸兄弟们相比,还是有那么一股英武之气。不论如何,在此国难危急时刻,他这个养尊处优的亲王敢于第一个站出来承担责任,为兄长赵桓分忧。
皇帝赵桓对自己这个九弟大加赞赏,同意让他出使金军兵营。
出发前,赵构密奏皇兄赵桓,说如若找到合适时机攻打金军,请皇兄以国家社稷为重,立即派兵攻击,而不要因为考虑他这个人质的安危而错过战机。
皇帝赵桓深为感动,流泪应允了赵构的密奏。
因为金军还要求派一个宰相去做人质,皇帝赵桓又下旨,命少宰张邦昌与康王赵构一同出使,如此一来金军要求的亲王和宰相就都凑齐了。
不料胆小的张邦昌接到出使金军为质的圣旨后,吓得当场失声痛哭。
因为张邦昌知道,金宋两国是和是战还是一个未知数,自己入金军大营为质后,一旦朝廷变卦,与金军和谈破裂,或者是两军再次开战,自己可是很有可能被愤怒的金军杀死泄愤。
况且,朝廷会为了他这个宰相而有所顾忌么完全不会。
张邦昌曾经是宋徽宗的宠臣宰相王黼一党的人,而王黼如今已然失势。
王黼得宠时,曾经在宋徽宗的面前进太子赵桓的谗言,企图动摇太子赵桓的地位,让宋徽宗最喜爱的三皇子赵楷取而代之。
当时若非宋徽宗的另一个宠臣梁师成站在太子赵桓的一边,为赵桓说了许多好话,也许早就被赵楷夺取太子之位,如今继承皇位的也就是赵楷了。
新皇帝赵桓登基后,第一个倒霉的当然是王黼。
得知新皇帝赵桓即位后,王黼惶恐地入宫庆贺,宫门官却说皇上不接受他的庆贺,将他拒之门外。
金兵逼近东京汴梁城时,王黼心中不安,他不等诏命来,就带着妻子儿女出城往东跑,企图追随太上皇的队伍。
皇帝赵桓下诏贬王黼为崇信军节度副使、籍没他家。
吴敏、李纲请求诛杀王黼,并将此事交给了开封尹聂昌。
聂昌原本与王黼感情很好,后来他随从宰相蔡京后,就被王黼中伤,被罢去德安知府之职,因此与王黼有宿怨。
聂昌接到密令后,就派武士追到雍丘南面的辅固村,杀了王黼全家。
皇帝赵桓因为刚即位,诛杀大臣有损仁政,就假托王黼是被强盗杀死的。
恰巧此时太上皇的船队也在雍丘东南的襄邑县遇到西门庆假扮的金军袭击,东京汴梁城外一片混乱,更好的帮赵桓等人掩饰了王黼的死因。
如今王黼被杀,张邦昌作为王黼的余党,虽然还没有遭到清洗,但显然在新皇帝赵桓那里也是失宠了。
张邦昌之所以还未被罢职,不过是因为皇帝赵桓才登基就遇上金军围城,军情紧急,还顾不上清算朝中的大臣。
金军索要一个宰相,为何圣上没有让李邦彦和白时中这两个宰相去冒险,却单单选上了张邦昌
张邦昌心头明白,这绝非巧合。是以,张邦昌认为此次出使凶多吉少,皇帝和他身边的大臣们不会在乎他的死活,他焉能不怕
康王赵构哪里知道张邦昌心里有这么多顾虑,他十分看不上张邦昌怕死的丑态,对他说这是大宋男儿的使命,张相公不要这样。
面对不怕死的赵构,张邦昌恢复了一些常态,咬牙与难兄难弟赵构一同出城赶往金军营帐。
正月十五日,金军东路军统帅完颜宗望见到康王赵构和少宰张邦昌,知道宋朝肯接受全部议和条件后,大喜过望,命人好生招待二位贵客。
紧接着,完颜宗望立即命人给宋朝皇帝赵桓修书,说
第八百九十八章 种师道千里勤王
当太原府传来消息,说金军大败府州知府折可求带领的四万宋军时,平阳府的义胜军主将刘嗣初下定决心投金。
得到消息的越日黎明,刘嗣初就率义胜军起事占领了平阳府城楼。
城内军民知道义胜军造反的消息后,有人用弓弩射击义胜军,有人四处奔逃,顿时乱成一团。平阳府州县官员见义胜军造反,都急忙逃往了城外。
刘嗣初又命义胜军在城内四处纵火,大肆抢掠一番后,率军投奔了完颜宗翰军。
平阳府的义胜军造反的消息第二天传到了平阳府西南的绛州。
绛州正好也有四千燕人组成的义胜军驻扎,由一个叫牛清的人统帅。
绛州通判徐昌言认为平阳府的义胜军能反,自己这处所的义胜军便也会反。为了日后不留后患,必需要先下手为强,消灭这四千义胜军。
徐昌言把自己的顾虑告诉了绛州知州李元达,请李元达下决心杀光义胜军。
绛州义胜军并未造反,李元达是书生出身,不愿意由于猜忌而动武屠杀无辜,不批准徐昌言的建议。
徐昌言不肯放弃,又联合李元达的幕僚苦苦劝告李元达。李元达委决不下,最后就授权徐昌言全权负责此事。
徐昌言得令后,以校阅阅兵军力筹备声援太原为名,命令城中的汉人驻军披挂好盔甲,带好兵器原地待命。
当时牛清带领的义胜军驻扎在城东门外,徐昌言等汉人部队筹备好后,命令他们以炮声为令,一听到炮声就分两路从南门北门一起出城,两面夹击东门外的义胜军。
徐昌言又命城中民兵听到炮声后都到东面城墙上,等汉军夹攻义胜军时,在城上呐喊助威。
一切筹备停当,徐昌言耐心等到晚上,忽然击鼓命令出军。全副武装的汉军分南北两路直扑义胜军营寨。
绛州义胜军并无造反之心,对于城中汉军毫无戒备,汉军轻而易举地就攻破了义胜军营寨,一鼓作气将义胜军杀了个干干净净。
绛州义胜军被杀光的消息传到四周州县后,这些州县的宋军也都有样学样,纷纷
纷偷袭为大宋效率,由燕云之人组成的义胜军。
全部河东地区陷进一片内斗之中,各地没有戒备的义胜军全都被宋军杀了个精光。
然而,经过这场互不信任,自相残杀的内战,宋军在河东路各州的军力大损,防御能力变得更为单薄了。
平阳府刘嗣初叛乱的消息于正月十九日传到京城,大宋君臣听闻金军西路军逐渐逼近黄河北岸,变得更加忙乱。
正月二旬日,完颜宗看派人回信给宋朝天子赵桓,说非常感谢天子陛下赏赐的美酒奇珍,但是完颜宗看在信中只字不提撤军之事。
显然,完颜宗看摆出了宋朝不给足答应的赔款,金军就不撤军的架势。
正在东京汴梁城内外交困,赵桓君臣焦头烂额之时,终于有一个好消息传来,西军名将种师道领军来援。
本来在金军刚开端南侵的时候,得知金人南下,宋徽宗急忙下旨召已经致仕退休的老种经略相公种师道进京。
为了让种师道为朝廷效率,宋徽宗加封他为检校少保、静难军节度使、京畿河北制置使,有权自行征兵征粮。
当时种师道已经七十五岁高龄,正隐居在京兆府以南的终南山豹林谷。得到朝廷的诏书后,他立即点起兵马东行。
然而,此时京兆府也无可用之兵,种师道身边只帯了一千人马。
种师道命人火速联络西军大将,让自己的弟弟侍卫步军马军副都指挥使、奉宁军承宣使种师中统领秦凤路兵马,熙河经略使姚古统领熙河路兵马东进勤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