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木木三大少

    十万大军的粮草、辎重、兵刃甲胄也都丢在了路上,被辽军全部缴获。

    更让太尉童贯和麾下西军羞愧难当的是,萧干与耶律大石利用缴获的粮草辎重,竟然就在雄州城外扎下了营盘,摆出一副要攻打雄州,生擒宋军最高统帅童贯的姿态。

    天光大亮后,耶律大石就派遣了一队嗓门大的军士来到雄州城下辱骂宋军背信弃义,要太尉童贯、都统制种师道等人献城投降,割让土地,以此向辽国赔礼道歉。

    萧干与耶律大石之所以如此强势,并非真的要杀入宋国攻城掠地,而是要趁着时机于已有利,逼迫太尉童贯与自己重新签订和平协议。

    辽国燕京如今是被北方的金军与南方的宋军包围,处于腹背受敌的困境。

    纵然宋军战力不强,辽军也没有余力攻占宋国的土地。因为辽军最大的敌人乃是北方的金军,燕京辽军的实力无法支撑两线作战。

    打怕宋军,稳住宋国,全力以赴抵抗金军,才是萧干与耶律大石的真实战略布局。

    然而,十万大军被杀得分崩离析,如今城中只有一两万败兵的太尉童贯和他的幕僚们却是揣摩不透辽军真意。

    见识了辽军强大战力的太尉童贯再不敢与辽军正面交锋。

    哪怕城外辽军的辱骂声让杨可世等悍将暴跳如雷,童贯也严禁他们再领兵出战。

    被困在雄州城中,担心辽军攻城的太尉童贯和宣抚司衙门的幕僚们,此刻突然好羡慕朝廷任命的河东、河北宣抚副使蔡攸。

    蔡攸是宰相蔡京的儿子,是道君皇帝身边新得宠的重臣,道君皇帝有意将他培养成将来的宰辅大臣。

    此番大军伐辽,道君皇帝任命宠信的蔡攸为河东、河北宣抚副使,在军中担任监军之职,实际上是要平衡太尉童贯的权柄。

    可是蔡攸是个从未上过阵的文人,哪里敢像童太尉这样亲临前线指挥大军。

    蔡攸磨磨蹭蹭地从东京汴梁城走到北京大名府后,就留在了妹夫梁中书那里,美其名曰为大军主持后勤保障,再不肯北上边关。

    如今整个宣抚司衙门被辽军包围在雄州,只有蔡攸那厮好命,还在北京大名府里夜夜笙歌,风流快活。

    蔡攸那厮当官当得这么洒脱,不仅是因为他是权倾朝野的宰相蔡京的儿子,更是因为他风流成性,与道君皇帝赵佶是性情志趣相投的好友。

    蔡攸之所以出任这个职位,是因为道君皇帝认为此次伐辽十拿九稳,就任命他为河东、河北宣抚副使,让他随军去燕地捡军功。

    蔡攸进宫面见道君皇帝时,皇帝问他收复燕地后需要甚么赏赐。蔡攸那厮竟然色胆包天,用手指着正在服侍道君皇帝的两个妃子,说得胜之后希望皇帝将这两个美人赏赐给他。

    道君皇帝赵佶听了蔡攸之,竟然不怒反喜,欣然答应了蔡攸的要求。

    由此可见,这君臣二人是如何的荒唐,但也表明了道君皇帝赵佶与蔡攸是多么的臭味相投,惺惺相惜。

    宣抚副使背景深、靠山强,可以在后方抱着美人参战,雄州城里的宣抚司衙门里,太尉童贯和他的幕僚们却只能想办法自救了。

    此时他们想起,在雄州城中还有一根救命稻草,那就是辽国天锡皇帝耶律淳派来的和谈使臣王介儒。

    既然在战场上打不过,那就谈呗!

    辽使王介儒是跟着宋使马扩一起,在白沟驿之战前回到雄州城的。

    在出使雄州城的途中,王介儒也曾带着马扩先后拜见了军中大将萧干与耶




第七百九十七章 围魏救赵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正文卷第七百九十七章围魏救赵耶律大石看过宋军转交过来的信后,对萧干笑道:“哈哈哈~童贯老儿这是服软了不过,从信中看,王介儒恐怕还蒙在鼓里,不知我军已击溃宋军。萧大王,依你之见,我军应当如何回应宋军传递的求和之意”



    萧干也已看过了王介儒的信,他冷笑一声道:“那童贯老贼是在施展缓兵之计。



    不过,我已命人在中京起事,金军无暇南顾,我军足可与童贯老贼在此僵持一些时日。



    传令下往,我军持续围困雄州城,再派别军袭扰莫州、霸州、真定府等地,摆出誓不罢休之架势,逼迫童贯老贼屈膝求和!”



    耶律大石闻言,点了点头,对萧干之议表现附和。



    南人历来狡猾奸滑,不将宋军逼进尽境,童贯老贼不会乖乖就范。



    童贯命人送出往的书信并未让辽军撤军,与此相反,辽军开端劫掠袭扰雄州周边各州。



    一时间,莫州、霸州、清州、真定府等地都是风声鹤唳,不得安定。



    各地的告急信如片片雪花般传到了雄州城的宣抚司衙门。



    对于各地求援报信之人,辽军并未阻拦劫杀,而是任他们进出雄州城。



    太尉童贯接到各地的警讯,也是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童贯一连派人给辽军主帅送往几封求和信,并附赠了很多礼物,但始终没有收到萧干与耶律大石的答复。



    辽使王介儒似乎也瞧出了端倪,他也变得只管吃好喝好,并不急于与宋国谈判。



    就在雄州城中的宣抚司衙门诸人和西军众将都一筹莫展时,城外的辽军却终于有了动静。



    本来,萧干与耶律大石忽然接到急报,一支来历不明的部队奇袭了永清、固安、安次三县,兵锋西指涿州,北指南京析津府,对南京道的腹地构成了极大的要挟。



    留守涿州的常胜军将领张令徽、刘舜仁领军与敌军鏖战于固安县,被杀得大败,仅以身免。



    刘舜仁被敌将刺成重伤,险些丧命。



    如今涿州危急,燕京城也面临要挟。



    萧干与耶律大石听得后方传来的急报,不由得大吃一惊。



    难道那雄州城中的太尉童贯老奸巨猾,竟然还派遣了一支奇军



    不过,从这几日宋军屡战屡败来看,那童太尉与宋军主将种师道对部队的指挥都平平无奇,不似会有这等奇谋妙计。



    那支没有打着宋军旗帜的神秘部队从何而来竟然如此勇敢,在我辽国境内如进无人之境



    得知后方被偷袭,都城受到要挟,萧干与耶律大石再也无心与童贯在雄州城斗法了。



    耶律大石借着童贯又送来求和信的机会,给童贯回了一封信,表现大辽国天锡天子耶律淳宅心仁厚,不忍见兄弟之国宋国境内生灵涂炭,特颁旨命辽军退军。盼看宋国能够谨记此番的教训,牢记祖宗的誓言,莫要再来招惹辽国,自取其辱。既然宋军有诚意求和,那么自己与萧大王就领军北返了,请宋军不必远送……



    当太尉童贯收到耶律大石的回信时,萧干与耶律大石已经带着辽军拔营起寨,凯旋而回。



    太尉童贯与西军诸将都长出了一口吻,却也不敢派兵尾随辽军。



    待到辽军走远了,宋军方才警惕地派出一些探马,直跟到巨马河边,彻底确认了辽军退军的实情。



    在宣抚司衙门里众人大呼侥幸时,他们还不知道,这荣幸乃是西门庆与沧州知府杜充给他们带来的。



    数日前,沧州北边边境,与辽国交界的小南河寨里,西门庆与沧州知府杜充二人正在军寨大厅内下着围棋。



    焦挺与小南河寨知寨本是在大厅里陪着西门庆与杜充二人下棋,奈何他二人皆是不通棋艺的粗人武夫,在厅内耐着性子强坐了一阵后,终是太过无趣,就一起勾肩搭背地溜出大厅,巡视军寨往了。



    杜充一边落子,一边对西门庆问道:“西门贤



第七百九十八章 杜充邀功
    此番派兵出征,西门庆并未亲自领兵,而是让身在沧州的蒋忠、段景住和岳飞等人领兵与朱仝一起出战。

    这倒不是西门庆贪生怕死了,而是随着实力的增长,西门庆认为自己不能事必躬亲了。

    有的事,交给下属去做即可,西门庆现在要运筹帷幄,锻炼出一帮能够独挡一方的人才。

    历史上,岳飞几兄弟就是从军队下层通过一次次的厮杀成长起来的。

    现在的小岳飞最适合的与韩世忠那厮差不多,就是做一个百人将,带兵在战场上拼杀,积累作战经验。

    因此,西门庆给了岳飞、王贵等人几百骑兵,让他们离开自己的羽翼,跟着蒋忠、朱仝他们去辽国境内打游击。

    出发前,西门庆已经给蒋忠、朱仝等人面授机宜,让他们避开防守严密的州城,尽量攻取更多的县城,制造声势,做出要进攻燕京城的姿态,吸引雄州境内的辽军主力北返。

    在辽国境内虚晃一枪,达到目的后,西门庆要他们迅速返回沧州,不可与辽军主力纠缠。

    为了执行好这个计划,最关键重要的人物就是“金毛犬”段景住。

    段景住当年是辽金两国最厉害的盗马贼,对燕京地区的熟悉甚至超过了辽军。

    要想盗马之后成功脱身,摆脱追捕,哪个犄角旮旯不得了若指掌

    有“金毛犬”段景住这个最好的向导在军中,西门庆相信,自己与杜充派出去的这支骚扰部队绝不会被辽军困住。

    西门庆对此深信不疑。

    当然,西门庆算得再精,也没有算到涿州的两个常胜军将领张令徽与刘舜仁竟然没有躲在涿州城中,而是领兵突然来到了固安县。

    张令徽与刘舜仁与朱仝、蒋忠军遭遇后,没有固守县城,而是选择了出城与来历不明的贼军野战。

    结果张令徽与刘舜仁二人哪里会是朱仝、蒋忠和岳飞这几个猛将的对手,被蒋忠等人杀得大败亏输。

    刘舜仁也在与岳飞的交手中被岳飞刺成重伤。若非张令徽拼死救走了他,那厮此番就要命丧固守县。

    虽然逃脱了张令徽与刘舜仁这两个主将,但是蒋忠等人又缴获了几百匹上好的战马,朱仝也缴获了常胜军的军旗、锣鼓等物,可谓是平添了一份意外的战功。

    同时因为固安县城外的这一战,展示了西门庆与杜充联军的强大战斗力。

    此战过后,北边惊动了燕京城里的天锡皇帝君臣,南边则让萧干与耶律大石如坐针毡,再也不敢在雄州城下久留。

    西门庆的“围魏救赵”之计比预想之中更快地奏效了。

    当然,蒋忠、朱仝等人意犹未尽,在先后攻取永清县和固安县后,他们又突袭了安次县。

    按照计划,攻取安次县,吸引辽军主力北返后,蒋忠、朱仝军会佯装北上燕京,在抵达高粱河后,再突然沿河而下,攻取武清县。

    拿下武清县,劫掠一番县衙府库后,这支神秘的军队将会向东去往渤海边,乘船“消失”在茫茫大海之中。

    为了抵御宋军十万大军的入侵,辽国燕京地区的辽军野战主力都被萧干与耶律大石带到了白沟驿的巨马河边,其余张觉、晁盖、董平等将的军马都布置在北方的长城沿线,防备着金军南下。

    因此,燕京地区腹地空虚,各县守备兵力不过数百人。面对蒋忠、朱仝二人带领的两千多轻骑,各县都无一战之力。

    当萧干与耶律大石带领辽军主力从雄州撤离,匆匆赶回涿州城时,蒋忠、朱仝军已经席卷了燕京城南的诸县,消失在了燕京城东的蓟州、景州和平州方向。

    对于这支突如其来的军队,萧干不敢大意。他留下耶律大石坐镇涿州震慑宋军,派心腹部将,自己的外甥乙室八斤领兵回防燕京城,自己亲自率领五千精骑向东展开了追击。

    然而,萧干领军在燕京城南和城东的诸县追击了几日,却未能发现那支敌军的行踪。

    一支两千多人的军马,就这般突然消失在了辽国南京道的大地上。

    更让四军大王萧干啼笑皆非的是,那支无名的军队不仅抢走了沿途的马匹与粮食,更是将县城城门、



第七百九十九章 离不开西门大官人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正文卷第七百九十九章离不开西门大官人太尉童贯拿眼觑了败逃回雄州城的雄州知府和诜几眼,只见那厮如同斗败了的公鸡,垂头丧气地侍立在一边,再无自己初来这雄州城时见到的意气风发。

    童贯暗道,这和诜名不副实,比其父亲当年可是差得太远了。当初他在我面前夸下海口,信誓旦旦地保证辽军兵力薄弱,燕京可取,可如今却是损兵折将,贻笑外邦。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再看沧州知府杜充,不声不响地就挽救了雄州城的危局,为朝廷挽回了几分颜面。

    那杜充才是国家栋梁之才,这和诜,哼!悔不该重用这厮!

    杜充特意从辽国搬取回来的这些劳什子破烂,不单是向太尉童贯表功,更重要的是让太尉童贯在雄州兵败之后,能够用这些搪塞朝廷,掩饰河东、河北宣抚司的无能。

    杜充在辽国打了胜仗,没有直接向朝廷报捷,而是给童太尉写了一封密信禀报战果,还将此战缴获都交到了太尉童贯的手中。

    如此一来,童贯写给朝廷的奏报中就有文章可做了。

    例如,宣抚使童贯来到河北后,运筹帷幄,安排了一正一奇两支军队伐辽。

    在种师道率领十万西军主力列阵于白沟驿,吸引辽军主力时,由童太尉指挥的沧州军奇袭燕京,lianzhan连捷,险些一举攻破燕京城,生擒燕王耶律淳。

    可惜,都统制种师道与雄州知府和诜在白沟驿之战中惨败给辽军,十万大军土崩瓦解。

    沧州军孤掌难鸣,有陷入辽军包围的危险,不得不暂且退兵,错失收复燕地的大好时机。

    ……

    总之,杜充的胜利让太尉童贯有了为自己战败开脱之机会。

    至于十万西军惨败,自有那种师道和和诜二人去顶罪。

    打了败仗,首要任务就是找责任人。

    太尉童贯回到宣抚司衙门里后,立即起草奏章,将失利罪责统统推到了伐辽军都统制,东路军统帅种师道和副统帅和诜身上。

    坦白地说,太尉童贯认为自己并未冤枉种师道与和诜,此次北伐失利,与他二人脱不了干系。

    和诜的错,在于侦查的情报不实,让西军轻敌冒进,陷入困境。
1...160161162163164...26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