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木木三大少
在郭药师的指挥下,常胜军的弓箭手们也对着桥南聚集的宋军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齐射。
桥头宋军伤亡惨重,加之辽军骑兵就在巨马河南岸厮杀,坚守界桥的意义大打折扣,胸中那口气一松,宋军有了退缩崩溃的迹象。
“顶住!顶住!后退者斩!”
杨可世留在桥头的悍将赵明手舞长刀,斩杀了两个在箭雨中意志崩溃,临阵脱逃的士兵,企图稳住阵脚。
然而,甄五臣已经举着盾牌,单手持刀冲过了界桥,暴喝一声推倒两个拿着盾牌的宋军,猛地撞入了宋军阵中,对着身前一阵乱劈。
甄五臣身后的几十个甲士也从他撞开的缝隙钻入宋军军阵中,将桥头的宋军撞得七零八落。
甲士敢死队的身后,常胜军已经源源不断地向桥南涌来,巨马河界桥终于失守了。
赵明领兵发动反扑,企图夺回桥头,然而他的兵力不如常胜军,被打得节节败退。
赵明与甄五臣捉对厮杀了十几个回合,眼见得再不撤军,就要全军覆灭,只得领兵败退下来。
此时的杨可世和赵德军在与耶律大石的交手中也是伤亡惨重。
常胜军冲过界桥后,也加入了对宋军前军的围攻。
巨马河南岸喊杀声震天,混战中,宋将赵德遭到郭药师军的突袭,被郭药师刺杀于阵中。
赵德阵亡,赵德军士气跌落,让杨可世压力大增。
乱战中,辽军几番冲到杨可世的身前,想要斩将夺旗。
杨可世武艺高强,连续打退耶律松山、甄五臣等人的进攻,但也胸腹中箭,浑身是伤,全身都是鲜血,如同一个地狱中杀出来的恶鬼。
就在杨可世支撑不住时,得到韩世忠报信的种师道孤注一掷,将自己的机动部队选锋军投入了战场,前来救援前军杨可世部。
选锋军的统制是种师道的兄弟,西军名将种师中。种师中的两员副将正是来自二龙山的“花和尚”鲁智深和“青面兽”杨志。
鲁智深与杨志二人皆有万夫不当之勇,此番是二人投军后的首次出战。
得到将令后,鲁智深、杨志、郭盛与曹正立即兴奋地领军杀向界桥南岸。
&nb
第七百九十三章 种师道不想打了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正文卷第七百九十三章种师道不想打了东路宋军在白沟驿吃了败仗的次日,西路宋军主帅辛兴宗听说辽军主力在白沟驿与种师道对峙,决定带领西路军沿着巨马河向东攻击,与东路军夹击耶律大石的辽军,让辽军首尾不能相顾。
辛兴宗哪里知晓,他的对手是比耶律大石更难对付的辽国北院枢密使,兼诸军都统、四军大王萧干。
耶律大石对宋军东路军发动攻击时,已经飞马报知驻扎在易州境内的萧干军,请萧大王协同作战。
萧干接到军报后,连夜领兵潜行到范村附近埋伏下来,准备在宋军西路军离开营地支援东路军时,发动突然袭击。
拂晓时分,萧干在卫士们的簇拥下,登上了范村北面的孤山,借着晨光亲眼窥察宋军西路军的虚实,监视着辛兴宗西路军的一举一动。
见西路军拔营起兵,向白沟驿方向行进,萧干立即下山,派了一支骑兵绕到宋军西路军前方叫阵。
辛兴宗浑然不知自己已经被辽国名将萧干盯上了,他听说前方有辽军骑兵阻截,还误以为是耶律大石向西边派出的警戒兵力。
辛兴宗决心全歼这支一千余人的辽军,为昨日惨败的杨可世军复仇。于是,辛兴宗命令西路军前军王渊,右军刘光国、冀景,选锋军刘光世等四路人马前去迎战,欲倚仗人多围歼辽军。
这四将中,刘光国、刘光世二人是两兄弟,他们是保信军节度使刘延庆之子。
辽军骑兵往来迅捷,又熟悉本地地形,他们与宋军四路军缠斗不止,却让宋军始终无法对他们合围。
王渊、刘光国、冀景、刘光世四将大怒,对这支辽军紧追不舍。不知不觉间,宋军被辽军引入了孤山山下夹道之中。
只听得号角声突然响起,在萧干的指挥下,辽军伏兵四起,将王渊、刘光国、冀景、刘光世四将率领的军队困在了谷中。
辛兴宗得知前锋四路人马被围,大惊失色,急忙命令前军王禀、左军焦安节,后军曲奇、王育,选锋军吴子厚等将悉数上阵,救援王渊等四军。
宋辽两军在易水以南的孤山血战了大半日,辛兴宗的西路军损失了五六千人马后,堪堪救出了王渊、刘光国、冀景、刘光世四将,败退回范村营地。
前军将领王渊在混战中被辽军刺下马,险些丧命,幸得王禀奋勇杀退辽军,从死人堆中将他捞走,救得他一条性命。
辛兴宗的西路军退回范村,被萧干军逼迫得自顾不暇,援助东路军的计划自然是就此破灭了。
白沟驿宋军东路军大营里,原本就对出兵伐辽有异议的都统制种师道吃了一个败仗后,就起了退兵的心思。
但是耶律大石军就在近旁,种师道不敢轻举妄动。于是,种师道指望着辛兴宗的西路军能够前来与自己会军。两军合兵一处之后,兵力远胜过耶律大石,届时或可进退自如,安全撤军了。
然而,种师道苦等了一日,却等来了辛兴宗的西路军为辽国萧干所败的消息。
听说西军辛兴宗也战败了,种师道坐不住了,立即在中军大帐中召集众将,合议西军接下来该如何行动。种师道之意,就是询问诸将,是否应该撤回雄州保存实力,从长计议。
合议中,西军大部分将领都认为宋军几战皆败北,由此可知辽军的战斗力依然十分强劲,过去对于燕京辽军的情报有误。如今辽军士气正旺,不易取胜,还是先撤退回雄州防守比较稳妥。
在太尉童贯的宣抚司衙门四处散发榜文,高官厚禄招诱燕地汉人来投时,还真有一个涿州当地的大土豪刘宗吉暗中派人与宋军联系,为宋军提供了辽国燕京的情报。
&
第七百九十四章 萧大王的追击艺术
西军诸将中,种师道、辛兴宗等将都有退兵之意,和诜与杨可世却反对退兵。
至于鲁智深、杨志和韩世忠这些战将,要么资历尚浅,要么官职低微,在这种决定全军命运的军议中还插不上话。
鲁智深却也不操心这些,他只管跟着种师道、种师中两兄弟。
小钟经略相公要厮杀,鲁智深就上阵用禅杖将辽人劈作两段,杀人放火绝不含糊小钟经略相公要收兵,鲁智深也拍拍皂衣的衣襟就走,回城喝酒吃肉逍遥快活。
中军帐里,种师道见和诜与杨可世这两个童太尉重用之人不支持退兵,也不敢擅自决定。
于是,种师道就命和诜将他不退兵的意见写成表章,自己也将退兵意见写成表章。
随后,种师道派人飞马将两份表章都送回雄州城,交给了城中的宣抚使童太尉。
是去是留,是和是战,还是留待童太尉决断吧。
童贯原本还在雄州城中做着耶律淳俯首称臣,大宋和平接收燕京城的美梦,怎知前线接二连三地传来宋军战败的消息,东、西两路军都遭遇重挫。
得知辽军依然强大得让宋军无法战胜时,童贯和宣抚司衙门里的幕僚们都傻了眼。
不仅是河北边军不可用,身经百战的西军也不济事童贯此时心中也有些后悔,不该匆匆忙忙地来趟燕京这个浑水。
收到种师道与和诜各持己见的表章后,童贯与身边幕僚们商议考虑后,决定还是避战为上,就命令军队先撤回雄州修整待命。
收到童太尉撤军的指示后,种师道立即传示诸将,命董、西两路军整备行装,作撤退准备。
童贯发出撤军命令时,这个情报也很快地被人飞马送到了沧州,落入了沧州知府杜充和西门庆二人的手中。
杜充与西门庆立即调兵遣将,埋伏在了宋辽边界……
宋军东路军大营中,前军统制杨可世见大军要撤退,就对种师道说道:“辽军南来逼近我军,虽是小胜了几场,但也没有什么大的战果。
我军若严守营盘,辽军虽勇,亦对我军无可奈何。
如今我军要撤退,辽军必然要趁此机会掩杀我军。
不如我军在刚入夜时先撤辎重部队,留下精兵断后。
待到辎重部队走远了,半夜的时候再让精锐部队从容撤退。
我军有精兵断后,可以防备辽军追击。
并且在夜间悄悄退军也能掩人耳目,待辽军天亮发现我军南撤时,大军已经走远,辽军也追之不及。
末将以为,我军如此退军较为妥当安全。
末将不才,愿领兵为全军断后。”
杨可世虽然胸部的箭伤未愈,牙齿也被打掉了两颗,但依然凛然不惧,敢与辽军一战。
种师道自然不会让有伤在身的杨可世断后,那可是扫了西军诸将的颜面。
不过,钟师道也没有采纳杨可世的意见连夜退兵,而是选择在第二日天亮后,大张旗鼓,鸣金撤兵。
种师道认为,辽军有侦骑在宋军大营附近游弋窥探,杨可世趁着夜色遁逃之计不可行,必会被辽军发现。
在夜色中被辽军追击,宋军各部很难协同作战,更易被辽军击破。
因此,种师道的打算是在白日里堂堂正正地退兵,各军井然有序,互为遮护。
其实,种师道与杨可世二人的意见很难说谁对谁错。事已至此,要想无声无息地摆脱辽军,无异于痴人说梦。
唯一的区别,不过是夜里被追击和白日里被追击,哪一种情况下损失更小而已。
宋军撤军的消息很快被探马回报给辽军主将萧干与耶律大石。
萧干与耶律大石的意见一致,虽然朝廷已经派出使臣去与宋人谈判,但不能寄希望于宋人良心发现,与辽国重归旧好。
此时正宜乘胜追击,给宋军一个惨痛的
第七百九十五章 老天爷都看不惯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正文卷第七百九十五章老天爷都看不惯雄州城外突然爆发的大战让北门城楼上的守城官军看见了,守城将领急忙派人向宣抚司衙门里的太尉童贯禀报。
雄州城内,太尉童贯得知种师道领军一路溃败回雄州,急忙帯着手下赶赴本门。
当童太尉到达北门下时,城门内外已经乱作一团。败退的宋军源源不断地涌入了城门之内。有的军士慌不择路,险些冲撞了童太尉一行。
“大胆!胆敢冒犯太尉!”
童贯身边一个胜捷军将领骑马冲上前去,挥舞马鞭劈头盖脸地乱抽,将前方的乱兵强行驱散。
那些逃兵认出是太尉童贯来了,也不敢叫屈,急忙向旁边的巷子里躲去。
童贯此时哪有心思与这些个军汉计较,他跳下马来,在亲军的簇拥中,急急忙忙地登上了城楼。
上得城楼,童贯定睛向城外一看,只见城北的原野上,宋军已然大败崩溃,七八万军马没有阵型,一个个如同被追逐的兔子一般满地乱蹿。在远方,宋军的辎重扔得满地都是,地面上还有许多被丢弃了的军旗和锣鼓。
在宋军身后,辽军骑兵并未去抢辎重,而是分成一队队,如风一般在宋军中穿梭,用锋利的马刀肆意劈砍着掉队的宋军士卒。
逃得快的宋军已经猬集到雄州城北门外,正在争先恐后地向城里挤。那逃得慢一些的宋军见入不了城,干脆放弃了北门,绕着雄州城的城墙向东、西两边跑去,准备从东门和西门入城。
“可恨!种师道误国!十万大军竟然不战而逃!来人啊,关城门!命令城外军队就地反击,就地反击!”
童贯气急败坏,急忙传令紧闭雄州城四门,不准城外的宋军再入城躲避。
童贯也是在西北帯了几十年兵的人,知晓再不阻止眼前的溃败,莫说是城外的十万伐辽军就此败亡,只怕是雄州城也会被辽军乘机攻破,自己这条老命今日也得赔在这里。
看见败兵争相逃命,童贯明白,只有断绝了城外败兵入城的希望,让他们身处绝境之中,才能够激发出这些军队的战意,让他们去与辽军拼命。
可是,虽然太尉童贯下达了关闭城门的命令,但是城门洞里涌进来的宋军实在是太多了,城门急切之间根本就无法关上。
童贯气得在城门楼上大叫:“种师道何在辛兴宗何在和诜何在反击,你等领兵反击啊!”
城外的宋军旗帜已经混乱,城楼上的童贯也分辨不清自己那些统兵大将都逃去了哪里。
“太尉!末将杨可世在此!都统制不知所踪,末将愿殊死一搏!众将士,洒家是前军统制杨可世,不想死得窝囊的,跟着洒家一起杀敌!”
城外乱军中突然冲出一将,正是童贯麾下爱将杨可世。
杨可世且战且退,退到了雄州城下。眼见得再这么乱下去,连雄州大本营都要被辽军攻占,恩公童太尉也会危在旦夕,于是杨可世冲到城下对童贯高叫了一声,就地组织兵马在城下列阵,对辽军发动了反击。
“太尉!末将王禀在此!”
王禀也一身是血地帯着一彪人马加入了杨可世的队伍,北面迎战冲过来的辽军。
城外有了两员大将的主持,溃散的宋军终于找到了主心骨,一时入不了城的宋军都汇聚在杨可世、王禀二将身边,与辽军展开了混战。
“太尉!末将刘延庆来了!”
“末将刘光国在此!”
“末将刘光世在此!”
保信军节度使、马军副都指挥使刘延庆也帯着两个儿子从乱军中冲出来,加入了北门外阻击辽军的战团。
刘延庆也是西军一员猛将,曾经领兵攻破西夏的成德军,生擒敌酋赏屈,逼降了西夏王子益麻党征,也是战功赫赫,在西军诸将中深得太尉童贯的信赖。
如今
第七百九十六章 前倨后恭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正文卷第七百九十六章前倨后恭从白沟驿撤军雄州的这一场战役,宋军伤亡惨重,沿途几十里死尸堆积横陈不计其数,乃至莫州、霸州境内都随处可见宋军的尸首倒卧在路边原野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