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木木三大少

    那泼韩五当真是个关西泼皮,次日竟然厚颜无耻地提着烧鸡和酒来拜访洒家,还要与洒家结拜兄弟!



    洒家禁不住那厮的纠缠,看在好酒好菜的份上,也就胡乱与他认了个兄弟。



    西门兄弟,你说泼韩五那厮是不是欠打”



    “欠打!的确是欠打!大师可否介绍那泼韩五与我认识兄弟我也想见一见这有趣之人。能吃大师几十拳而不被打死,泼韩五的骨头也够硬。”



    西门庆对鲁智深说道。



    “呵呵呵~那泼韩五生得如同一只野牛,的确是皮糙肉厚骨头硬。不过鲁达哥哥当日也有分寸,拳头避开了他的头部要害。”



    郭盛看得分明,在一边开口说道。



    “那泼韩五又不是镇关西,洒家还能当真打死了他洒家此番复归小钟经略相公麾下,自不会胡乱杀人。洒家现今讲的是以德服人。”



    鲁智深挥了挥刺满花绣的臂膀,让人见识了他“以德服人”的底气。



    紧接着,鲁智深就告诉西门庆,韩世忠不在军营之中。



    此时身为百人将的韩世忠,是农民出身,在军中没有甚么靠山。因此他只能依靠自己的骁勇善战,在前线一次次的去搏命换取军功。



    来到雄州后,韩世忠就带着手下潜入辽国境内去打探军情去了,不知何时才能回返。



    听说见不到日后大名鼎鼎的韩世忠,西门庆心中还是有一些小遗憾。



    不过转念一想,韩世忠那厮被鲁智深打服了,死乞白赖地与鲁智深结拜为兄弟。自己以后只要抓住鲁智深不放,自然有机会见到韩世忠。



    “花和尚”鲁智深能够用一双拳头收服韩世忠,真他娘的牛啊!



    还好我西门庆也收服了岳飞和他的一帮兄弟,比起鲁智深来还是更牛一些啊。



    说完了韩世忠那厮被痛打的趣事,西门庆也向鲁智深和杨志几人表明了自己的来意。



    西门庆一挥手,焦挺就指挥着手下抬进来四个大木箱子,在营帐中一字排开。



    西门庆亲手打开四个箱子,只见那木箱中是四副崭新的铠甲。



    “鲁大师,杨志哥哥,郭盛兄弟,曹正兄弟,我知道你们要与辽军作战,特地让汤隆兄弟为你四人打造了四副铠甲送来,供几位兄弟防身之用。”



    西门庆指着铠甲对四人说道。



    这时焦挺和乔郓哥也带着人取出那四副铠甲,放到了鲁智深四人的身前。



    “好甲!这是雁翎圈金甲,做工如此精细,只恐造价不菲呀!”



    杨志是将门子弟,一眼就看出这四副铠甲非比寻常,西门庆大官人应是花了不少心思。






第七百八十六章 童太尉的军议
    乔郓哥三言两语说得轻松,杨志听了乔郓哥的话,却知其中定然花费了西门庆许多心血,才能让自己再见到这把失去多年的家传宝刀。

    杨志是将门子弟出身,也在官场上厮混了许多年,用金银珠宝上下打点,贿赂官员的手段,他也是轻车熟路。

    因此,对于朝廷官员的贪墨习性,杨志可是心知肚明。

    可以想见,他这把宝刀被官府收缴,只怕早就被人据为己有,甚至转手牟利了。

    不耗费许多时间与金钱顺藤摸瓜地细查,想要找到此刀可是痴人说梦!

    西门庆大官人,对俺杨志当真是义气深重,恩重如山也!

    “洒家多谢二位贤弟!”杨志眼含热泪,对着西门庆与乔郓哥二人作势要拜。

    西门庆急忙扶住杨志,口中说道:“杨志哥哥使不得!古人云,宝刀当配英雄。杨志哥哥乃当世英雄豪杰,岂可无宝刀傍身?小弟特为哥哥寻回失落的家传宝刀,只不过是为哥哥出征尽少许绵薄之力罢了。”

    鲁智深在一边看了,也拍着大腿叫道:“好!不愧是名满天下的西门兄弟!今日这份情谊,我二龙山的兄弟都记下了。大恩不言谢,杨志兄弟,何必多言我等今日与西门兄弟不醉不休!”

    “哈哈哈~还是大师爽利干脆!我等今日就不醉不休,预祝众位将军旗开得胜!不过,在座实无几人能与大师比酒量啊!哈哈哈~”

    西门庆开怀大笑。

    送礼也得把握时机。倘若鲁智深、杨志等人还在二龙山上当强盗,西门庆将铠甲与宝刀送上山去,固然也能收获二龙山群雄的好感,但绝无此时的效果。

    两国大战开启之前送来名甲宝刀,鲁智深与杨志等人会在血与火中铭记于心。

    自今日起,“青面兽”杨志一定会对我西门庆真正的归心了。

    将来需要做出抉择时,还怕杨志不会投入我西门庆的阵营

    此时雄州城外的军队还在陆续到达集结,先期抵达的军队处于修整时期,并无作战任务,因此管束得也没有那么紧。

    鲁智深与杨志的军中并未禁酒。当日他们与西门庆出了军营,来到雄州城中,寻了一家酒楼,当真吃了一个不醉不归。

    众人吃醉酒后,自有手下人服侍搀扶着各回军营与脚店。

    此番赶来雄州城,西门庆要见的就是马扩、鲁智深与杨志几人。如今目标已经达成,也无须再在雄州城久留了。

    次日醒来,西门庆去军营里与鲁智深等人话别后,就带着焦挺、乔郓哥和岳飞等人离开了雄州城。

    当然了,负责情报的乔郓哥此番也在雄州城中留下了不少细作暗探。

    西门庆一行并未返回阳谷县,而是从雄州向东,穿过霸州和清州,来到了与辽国蓟州交界的沧州。

    宋辽两军即将展开一场好厮杀,西门庆可不会错过这个观摩的机会。他要带着众兄弟和沧州的军队,在这宋辽边境来一次坐山观虎斗。

    ……

    在西门庆去往沧州,马扩出使辽国燕京城时,朝廷征调的西军各路人马也陆续到达了雄州城。

    太尉童贯曾经在河间府分军,将西军为主力组成的十万大军分为东、西两路军,分别以雄州和广信军为东、西路军的防区。

    种师道受命统率东路兵,驻扎于雄州白沟驿,与辽国的涿州隔着巨马河相对峙。

    煕河路前军统领辛兴宗受命统率西路之兵,驻扎保州以北的广信军范村。

    太尉童贯见诸路人马已经到齐,就在雄州城里新设的宣抚司衙门里召开军机会议,和诸将商议如何进兵辽国,攻取燕京。

    太尉童贯没有料到的是,西军名将,威望甚高的种师道虽



第七百八十七章 和诜与杨可世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正文卷第七百八十七章和诜与杨可世太尉童贯见西军诸将装聋作哑,就将目光投向了自己一手提拔的两个亲信将领杨可世和王禀。



    西门庆来到雄州城后,王禀尚未领军到达。西门庆也没有与他会面之意。



    因为王禀现在与太尉童贯走得很近,西门庆怕见了他,王禀好心办错事,在太尉童贯那里说漏嘴,将他举荐给了童太尉。



    西门庆知晓童贯的北伐没有甚么好果子吃,此时当然不会主动靠近童贯和他的身边亲信。



    王禀为人更为沉稳,且他不是西军出身,此时不便抢先开口,于是他也将目光投向了西军出身的杨可世。



    太尉童贯在西北曾经征招骁勇善战的西军子弟,组成了自己的亲军胜捷军,杨可世正是这支军队的统领。



    杨可世是西军将领,由他率先表态最为合适。



    杨可世见状,只得硬着头皮起身向童贯建言道:“太尉,末将以为,事起之由,毫发未尝预,一旦临利害。若仓卒失计,我辈要领固不足惜,恐有不虞,辱国为重,愿熟计而后行。”



    杨可世是童贯一手提拔的爱将,此时却也请求太尉童贯不要仓促发兵,等到众将商量妥当之后再进兵。



    不是杨可世不知为太尉童贯抬轿,实是他出身行伍之间,知道战事险恶,对此战也没有把握。



    杨可世如此说,王禀更不好多说甚么了。



    种师道听了杨可世之言,不动声色地看了西军诸将一眼,心道我西军出来的将领,总还是与西军一条心的。我说不能打,哪个后生会来出这个头



    太尉童贯听了杨可世之言,心头却是大为不悦,只是不好当众发作,训斥自己这个不通政治的爱将。



    此时发作,岂非正好让种师道看一场笑话



    就在这时,急于建功立业的雄州知府和诜站出来为童太尉解忧了。



    和诜乃是京东西路濮州鄄城人氏,其家距离东平府阳谷县和济州郓城县都不远,算得是西门庆的半个老乡。



    和诜虽是担任知府之职,但他也算是将门子弟。他的父亲是大宋仁宗朝名将,拜龙、神卫四厢都指挥,步军都虞候的和斌。



    和斌曾随名将狄青南征两广,平定广源州蛮侬智高之乱。



    在平叛之战中,和斌领兵一日飞度昆仑关,突击叛军侧背,为狄青战胜侬智高军立下汗马功劳。



    此后,和斌长期留守广西,威震南蛮与交趾国,为大宋南方边疆的稳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和斌死后,他的儿子和诜以荫为河北副将,累官至右武大夫、威州刺史、知雄州。



    和诜有心如父亲和斌一样在边关立功,因此对军事极为关切。



    他在军中研制出制胜强远弓式,能破坚于三百步外,宋辽边境之人号为“凤凰弓”。此后,和诜因功进相州观察使。



    和诜坐镇雄州十年,常思朝廷必会对辽用兵,故而派遣了许多细作进入辽国境内侦察敌情。



    如今终于等来了朝廷北伐的机会,和诜素有建功立业之志,他立即拜见太尉童贯,为童贯积极地出谋划策。



    见西军诸将都有踯躅不前之意,急于求成的和诜岂能容忍



    和诜当即对杨可世嘲笑道:“杨将军,你平时自夸能敌万人,胆气绝人,视堂堂之师如摧拉枯朽,怎地今日观了,你也只不过是一个懦夫”



    杨可世被和诜当面抢白,又见太尉童贯对和诜之言有赞许之意,只得忍气吞声,默然不语。



    和诜乘机越众而出,对太尉童贯请命道:“太尉,辽国天祚帝失踪,耶律淳谋朝篡位,燕京军民正是人心惶惶,分崩离析之时。



    太尉提十万雄兵来此,残辽的燕京指日可下,岂可为一些军中懦夫沮了大军士气!



    和诜不才,愿领雄州军为太尉开道架桥,直扑那燕京城下!”



    &



第七百八十八章 辽军应战
    在燕京城的驿馆中,马扩听了秘书郎王介儒和秘书郎都官员外郎王仲孙二人之言后,对他二人笑道:“燕人先嫁契丹,今恐复嫁女真耳!”

    马扩话中之意是,幽云汉人不愿舍辽投宋,口中说甚么“一女不嫁二夫,人臣不事二主”,只怕金军来了,燕云汉人都会改投金国。

    面对马扩一针见血的揶揄,王介儒与王仲孙二人相顾大笑,也不再与马扩分辨。

    其实,对于燕地汉人而言,他们的确是宁愿让北方的女真人统治燕云地区,也不愿让南方的宋人接管燕云。

    辽国境内的汉人世家大族早已进入了辽国的权力中枢,若是金国吞并了辽国,女真人依然需要他们这些汉人的世家大族来帮助管理国家,他们仍会居于新国家的统治阶层。

    可若是南方的宋人占据了燕云地区,他们这些燕地汉人早已与契丹人通婚杂居二百多年,被宋人视为番人,朝廷中枢哪里会有他们进入的机会

    燕云之地的汉人世家大族被边缘化是必然出现的结局。

    这些汉人世家大族中的人,谁会愿意接受那可以预见的未来

    燕云地区的汉人平民百姓,也不愿意受宋国管辖。道理很简单,因为宋国对底层百姓的苛捐杂税,比辽国高多了。

    而金国的税赋,比之辽国更少。

    家无余财,只能图一个温饱的普通百姓,又有谁会心甘情愿地被税赋更高的国家统治

    别看太尉童贯在边境让人散发榜文,宣传收回燕地后可以免两年的税赋,燕地有几个傻子上当

    先免两年税赋,接着就如南方的宋人一般背负各自苛捐杂税,自己的财富都被皇帝抢去修花园真当燕人有那么傻,分不清是非呀!

    所以,燕地汉人除了个别如赵良嗣这样的别有用心者,就没人甘愿归入宋国。

    这也是为何宋军在两国边境散发了那么多榜文,却无人响应的原因。

    个中道理,王介儒与王仲孙二人也无心与马扩分辨。

    反正这宋使明日觐见皇帝之后,还能不能活着离开燕京城,都未可知。

    马扩在招待使臣的馆驿中歇息了一日后,就在王介儒与王仲孙二人的陪同下觐见了辽国天锡皇帝耶律淳。

    马扩给耶律淳递交了童贯的劝降文书后,受到了辽国君臣的一番诘难。

    天锡皇帝耶律淳再一次领着马扩参拜了辽国历代帝王的画像,述说辽国如何信守承诺,这一百多年从未对宋国持强凌弱。接着,就指责宋国此番实属背信弃义,当为天下共唾之。

    此次北伐,的确是宋国率先撕毁《澶渊之盟》,有背信弃义之嫌。马扩虽然辩才不差,但因为理屈,在耶律淳面前也被说得只能唯唯诺诺。

    好在马扩有了西门庆的提醒,进入辽国后从未秘密地招降纳叛,是以没有触怒这天锡皇帝耶律淳。

    耶律淳向马扩表明了自己绝不降宋的立场后,就打发马扩离开了燕京城。

    同时,天锡皇帝耶律淳派遣秘书郎王介儒随马扩去见大宋河北、河东宣抚使、太尉童贯,劝说童贯罢战休兵,莫要毁了两国百年的友谊。
1...157158159160161...26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