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木木三大少

    “南无观世音菩萨,施主虔心礼佛,功德无量!施主,我观音院里有江西宜春新产的金观音茶,滋味更胜宫中的贡茶龙团胜雪,不知施主可愿品尝”

    那观音院的主持双手合十,喜笑颜开,邀请李师师一行入内堂品尝香茗。

    “既如此,就有劳院主了。本位正自有些疲倦,且在你这观音院里歇息片刻,再起驾回宫。”

    李师师依约入得观音院,却不见情郎西门庆的踪影,心中暗自踌躇。她见观音院的女尼主持话中似有深意,当即应允跟着她去往内堂。

    那观音院的主持头前带路,领着李师师三人穿堂过户,拐了几道弯后,来到了一个种满香草的小院子里。

    过不多时,观音院的主持就亲手为李师师和宫女月儿点了两杯金观音茶。

    此外,主持也贴心地为小皇子赵杭端来一盘香果,调了一壶蜜汁水。

    四人品着茶水,闲谈了几句后,观音院主持给李师师使了一个眼色,就要领她去藏经阁观阅佛经。

    李师师将赵杭留在小院子里,由宫女月儿照料,自己跟着观音院的主持走向藏经阁。

    宫女月儿在宫中也一直负责照料赵杭,赵杭早已习惯了月儿单独守护他。母亲离开后,他也不哭闹,自己摇摇晃晃地来到院子里,撅着屁股在香草丛中找寻蚂蚁,自得其乐。

    李师师得到观音院主持的指点,独自上到藏经阁的二楼,终于在一个阁子密室里见到了在此久候的西门庆。

    而那观音院的主持女尼,早已悄然离去,偌大的藏经阁楼中只留下西门庆与李师师二人。

    未曾相逢先一笑,初会便已许平生。

    李师师自遇见西门庆之后,心中再无他人。皇宫虽深,却锁不住她对西门庆的一腔思念之情。

    见到久别的情郎西门庆,李师师娇嗔一声,就飞鸟投林,扑入了西门庆的怀中。

    西门庆也搂住李师师,忘情地吻了下去。

    ……

    半个时辰后,李师师面色酡红,春目含水,依偎在西门庆的胸前,吐气如兰地说着情话: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西门庆用手撩拨着李师师耳鬓的青丝,在她耳边温柔地说道:“师师小娘子,委屈你了。此刻时机未到,我还不能带你离开东京汴梁城。

    你再等我五年,五年之内,我必能带给你自由。届时天下之大,师师你尽可去得。”

    李师师闻言,一双春目望向西门庆,不敢置信地问道:“郎君,你真的能在五年之内带奴家离开可是,五年后杭儿还未成年,不能离开皇宫。难道你忍心让我母子分离莫非,郎君你能带着杭儿一同远走高飞”

    西门庆露出神秘的微笑,对李师师说道:“娘子,郎君我能够预知未来。不出五年,天下必生大变故。待得那时,我要接你与杭儿离开,当真易如反掌。我会给你母子意想不到的礼物。”

    “郎君,奴家相信你!奴家在皇宫中等你来接我。”

    李师师与西门庆又是一阵耳鬓厮磨,卿卿我我。

    “娘子,时辰不早了,你该离开观音院,返回皇城里了,莫要使人生疑。”

    西门庆虽是对李师师不舍,但还是神志清醒,知道不能贪一时欢愉,误了将来的大事。

    “郎君,你不去见一见杭儿么奴家特地带着他前来与你相会。”

    李师师迟疑地问道。

    &n




第七百二十七章 金国使臣北归
    与李师师母子在观音院相会后,西门庆帯着陆小乙和焦挺骑马来到汴梁城外,沿着汴河的河岸前行,一路欣赏沿途的秋色。

    此时的汴河上,消失了一段时日的花石纲船只又排着队向城中而去。平定江南方腊之乱后,道君皇帝赵佶迫不及待地恢复了万寿山的营造。

    “这个鸟昏君,难道又想激发民变”陆小乙见状,低声唾骂了一句。

    当初西门庆派遣陆小乙前往江南执行秘密任务,陆小乙可是知晓方腊等人因何造反,江南地区的各地义军又是因何群起响应。归根究底,还不是朝廷对江南各州的百姓平民盘剥得太厉害了

    江南地区初定,朝廷不仅不体恤百姓,让江南各州休养生息,道君皇帝反而重启杭州“造作局“和苏州“应奉局“,恢复了对江南百姓的肆意侵夺。

    不仅是江南地区饱受道君皇帝之苦,就是这京城附近的河南、山东、淮南等地,百姓们也是被朝廷剥削压榨得苦不堪言。

    为了给道君皇帝捞钱,宦官杨戬先设立了“稻田务”,开始在汝州立法,对于汝州境内可以种稻的田土,收索民户田契。官吏们上查祖宗十八代,辗转追寻,直至这些田土无契可证,将超出原始田契的土地都称为公田,命令原耕种这些土地的农户改作为公家的佃户,须向朝廷交纳公田钱。

    宦官杨戬在汝州的横征暴敛为道君皇帝搜刮了大量的钱财,尝到甜头的道君皇帝让杨戬继而推广至黄河中下游及淮河流域,设治“营缮所”,检括公田。

    其后皆并为“西城所”,将各州所有荒地废田都作为公田,强令百姓承佃,交纳公田钱。

    朝廷这种与民争利的举动搞得河南、山东、淮南等地怨声载道。梁山泊宋江、柴进等强盗造反起事时,能够裹挟许多暴民,部分原由也是来自朝廷的恶政。

    数月前,宦官杨戬病死了,可是百姓们并未摆脱朝廷的剥削。

    道君皇帝身边的心腹宦官李彦继任了杨戬之职,他比之前任更为凶狠残暴。

    宦官李彦也不派人上查祖宗十八代的民户田契了,那多麻烦呀!凡是他看中的民间好田,就直接指使他人诬告为荒田。

    只要有人诬告,田主虽有地契也无用,都被宦官李彦强制括为公田。在宦官李彦卓有成效的掠夺下,京西北路汝州鲁山县全县的农田都被他括为了公田。原来那些土地上的农户都被迫成为了朝廷的佃户。许多田地的主人不服申诉,结果投诉者全部被宦官李彦抓捕下狱,受刑致死。

    所以,别看东京汴梁城中一遍歌舞升平的景象,出了东京汴梁城,就在开封府西边紧邻的京西北路,许多百姓都被逼得家破人亡。

    可以说,在道君皇帝赵佶的统治下,大宋亡国之相,已然初见征兆。

    西门庆与陆小乙并骑而行,见四周无人,就将安排手下潜入皇室宗亲府上,收集情报的任务交代给了陆小乙。

    西门庆要求陆小乙近期就长住在东京汴梁城中,完成这个布局后,再返回阳谷县向自己汇报。

    在西门庆与陆小乙密谈时,焦挺帯着一干手下侍卫远远地跟在西门庆二人身后。

    对于西门庆安排给陆小乙和乔郓哥的情报秘密任务,焦挺从不参与。刺探情报消息,对于焦挺而言太过复杂费心了。

    身为西门庆的侍卫头领,焦挺只知道做好一件事,那就是统领侍卫们,保护好西门庆哥哥的人身安全。

    焦挺知道,自己只需做好这一件事,就足以在西门庆哥哥这里谋得一生的荣华富贵。

    当然了,西



第七百二十八章 西京洛阳的余晖
    金国使臣李善长三人离去后,西门庆并未直接走五丈河水路经梁山泊返回阳谷县。闪舞www

    西门庆带着焦挺、岳飞等人将东京汴梁城周边走了几遍,熟记地形地貌后,方才辞别了徐宁和秦桧等人,向西离开了东京汴梁城。

    陆小乙按照西门庆的分付,留在了东京汴梁城中,继续带着张三、李四等人发展情报。

    要回东平府阳谷县,应该出东边的城门或北边的城门,但西门庆却出了西门,一路向西行去。

    数日后,西门庆一行人来到了大宋西京洛阳府。

    宋朝有四京,分别是东京开封府,西京洛阳府,北京大名府和南京应天府。

    东京开封府和北京大名府,西门庆已经十分熟悉,南京应天府就在京东西路,距离东平府不远,对于西门庆而言也不陌生。

    东京开封府有李师师、徐宁等人,还有陆小乙的众多兄弟。北京大名府有卢俊义和燕青兄弟。南京应天府留守即将换成西门庆的未来老丈人程万里。

    这三个都城,不说尽在西门庆掌握之中,但西门庆也有信心把握它们的最新变化。

    唯有西京洛阳府,却是西门庆从前未有涉足之地。www

    考虑到金国使臣李善长等人归国后,就会爆发金辽大战,进而将大宋卷入其中,西门庆认为有必要在大战开启之前多了解一下西京洛阳府,甚至是陕西京兆府的情况。

    陕西京兆府也就是从前的长安城,与洛阳府一样,都是汉唐古都。

    西门庆心头有一种隐忧,当赵宋皇室覆灭,赵构也因为自己对历史的影响而无法继承大统时,会否有人借机割据称王

    如果发生那样的事,洛阳、长安等城就很有可能成为一方割据nn的都城。

    从未雨绸缪的角度而言,西门庆认为有必要多了解一下这两座城市。

    此刻展现在西门庆眼前的宋代洛阳城虽然规模依然宏大,保持了隋唐三重城之格局,但实际上已经远非昔日旧观。

    经历了安史之乱和唐末五代的战乱,洛阳城遭到了极大的破坏,虽经修缮,亦远远比不上盛唐之时。

    如今的西京洛阳,不仅简化了隋唐时代城内的许多建筑,而且连外城亦相当简陋,从根本上说是缺乏防御功能的。

    洛阳城三重城的高度,宫城为四丈尺,皇城为三丈七尺,外城仅一丈尺。这种中高外低,保留了皇家的威严,但从整个城池的防御功能上讲,已经不能和东京汴梁城相比了。

    不过,就全国而言,洛阳外城占地极广,又算得是大宋第一大城,其他城市都不能和它相比。凭借城市规模,西军洛阳是当之无愧的大宋第一陪都。

    与西门庆穿越前的后世不同,此时南方城市的园林还不出名,此时大宋最出名的园林城市就是洛阳。

    当西门庆一行骑马进入洛阳城的外城后,道路两侧映入眼帘的都是一个个形态各异的园林和庭院。洛阳园林甲天下,果然名不虚传!

    洛阳园林之盛,实非其他城市可比。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自然因素,即水土气候方面的优越条件,也有历史和政治的原因,即洛阳自从隋唐以来向为园林盛行之区。

    苏东坡的弟弟苏辙就曾说过:洛阳古帝都,其人习于汉唐衣冠之遗俗,居家治园池,筑台榭,植草木,以为岁时游观之好。其山川风气,清明盛丽,居之可乐。一亩之宫,上瞩青山,下听流水,奇花修竹,布列左右,而其贵臣巨室,园囿亭观之盛,实甲天下。

    洛阳为宋之西京,五代以来,许多官僚于此安家,形成自己的安乐窝。

    至宋初,不少官僚在开封做官,其家仍安置于洛阳,可以说官僚聚居的程度,仅次于东京开封。

    这些住在洛阳的官



第七百二十九章 文化中心
    岳飞、王贵、张宪等人久居汤阴县乡下,何曾见过这等世面。此番跟着西门庆到东京汴梁城住了几日,已然让他们大开眼界。如今再来到了西京洛阳府,又让他们见识了一番繁华富贵的景象。

    然而,见到这些官僚富贵人家的园林,岳飞等人却没有兴高采烈,都沉着脸嗟叹不已。

    岳飞虽是家道殷实的人家出身,但他也从小见惯了岳家庄村民们的辛劳。王贵、张宪和徐庆几人更是农家子弟。是以,他们几个年少之人对耕田务农的乡人村民们都有质朴的感情。

    出了东京汴梁城,一路西来,岳飞等人已经目睹耳闻宦官杨戬和李彦所做的恶事,见识了被强夺去田土,沦落为佃户的农人们的悲惨辛酸。

    此刻再见识到达官贵人们奢华的生活,岳飞等人只觉胸中气闷,怎生也笑不出来。

    同样都是富贵有钱人,这些人怎地就只知晓营造园林供自己享乐,没有想过接济救助贫苦百姓呢再看西门庆师叔,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剿灭了多少强盗赈济了多少灾民

    王侯将相,不过如此,西门师叔才是达则兼济天下的表率啊!

    洛阳城虽有园林花草之盛,西门庆一行却是不太在意。向城中行人打听一番后,西门庆帯着兄弟们直奔城中有名的“巴楼”而去。身为江湖好汉,花可以不赏,酒却不能不吃呀!

    洛阳的酒业在唐时已很发达,唐代大臣,着名史学家韦述所记之修善坊就曾写道:“坊内多车坊、酒肆”。

    到了宋代,随着许多官僚将家安在洛阳,城市日渐繁华,酒楼之盛者号称可与东京比美。坊间就有人说:“酒苑叔平无比店,洛中君锡有巴楼。”

    话中所指的叔平指赵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他是仁宗朝的进士,曾在东京任过参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

    这赵叔平可是一个名人,在民间还留下了一个“数豆正心”的佳话。

    赵叔平自幼学习刻苦,宋仁宗天圣年间一举考中了进士。他一生注意品德修养,乐善好施,与人无怨,受到世人好评。

    据说赵叔平认为,人生一世应该多做善事,不做恶事。一个人无论做善事,还是做恶事,都是受自己的内心支配。

    因此,赵叔平特别注重正心克己,不断清除私心杂念,使善心永远战胜恶意。

    为了检验自己的善恶之心,赵叔平曾找来三个器物,用一个器物装黑豆,一个器物装白豆,中间的器物空着。

    每日里,赵叔平若有一善念萌生,他就取一个白豆投入中间的空器中,若有一点儿私念或恶意,就取一个黑豆投入中间的空器中。

    到了晚间,他再把空器中的白豆和黑豆倒出来数一数,以此检验一天中的善念和私心杂念各有多少。

    第一天过去了,赵叔平数了数空器中的白豆和黑豆,结果是黑豆多而白豆少。赵叔平由此知道自己克己修养功夫还差得很远。

    第二天,赵叔平又数了数空器中的白豆和黑豆,仍然是黑豆多而白豆少。但和第一天比起来,黑豆少了一个,白豆增加了一个。

    第三天,仍然是黑豆多白豆少,但和第二天比起来,黑豆又少了一个,白豆又增加了一个。

    ……

    赵叔平就这样每日里坚持了下去。

    过了一段时间,白豆和黑豆一样多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白豆多而黑豆少了。
1...141142143144145...26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