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木木三大少
“西门庆勃堇,能在东京城遇到你,也是缘分啊!且请入,我等四人小酌几杯。”
李善长看明白了西门庆的眼神,知晓西门庆寻他们必然有事,急忙将西门庆迎入屋内。
李善长三人是金国使臣,国信所的馆驿官员将他们奉若上宾,小心侍候,安排的房间都是最好的院子。
院子里都是李善长三人从金国带来的人,西门庆与他们在屋内密谈,也不怕被主管往来国信所的官员偷听了去。
原本,西门庆也可以邀约李善长三人游览的名义将三人带出去,寻一处僻静处长谈。
然而西门庆转念一想,散都与勃达二人都是女真人的装束,自己带着他们走在东京汴梁城的街道上,更为引人注目。说不定,会被哪个角落的有心人看在眼里,反为不便。
因此,西门庆见到李善长三人后,打消了邀请他们外出游玩赏秋的念头。
走入房间坐下后,西门庆也不隐瞒,轻描淡写地告知了李善长三人,自己已经迎娶完颜兀鲁长公主,成了大金国的驸马。
李善长三人听了,方知眼前的这个朋友竟然成了大金国宗室贵族中的一员,急忙起身施以大礼。
西门庆也赶紧还礼,告知三人不必如此恭敬。
西门庆笑道,我与三位兄弟彼此都是好友,何须如此大礼相拜这般作态,岂非显得生分了许多
散都和勃达本就是直性人,听了西门庆的话,顿时发出爽朗的笑声。
李善长对西门庆愈加钦佩,他笑着问西门庆,驸马不远万里来到宋国都城见自己三人,可是有甚么吩咐
西门庆对屋内的三人说道:“三位兄弟,我此番前来,乃是受国相所托,瞧一瞧你等三人为何滞留在宋国数月未归若是三位兄弟有何难处,我当竭力相助。”
李善长三人得知西门庆是受国相完颜撒改所托而来时,顿时挺直了腰背,正襟危坐,将出使宋国这数月的情况对西门庆一一道来。
身为大金国的使臣,李善长三人跟着马政父子来到东京汴梁城后,被国信所负责接待的官员安排在这馆驿里住下,每日里好吃好喝地供着,不觉间一晃就是数月。
李善长三人并未遭到软禁,在东京汴梁城里出入方便,同时也来去自由,随时可以启程返回大金国。
可是,李善长三人是受命来宋国与宋国君臣商定共同出兵进攻辽国的日期,这一任务却未能完成,以至于他三人也不敢就此归国。
这数月间,三人上殿觐见过大宋皇帝,也曾与宰相蔡京、太尉童贯等一干重臣多次面谈。然而,对于两国同时出兵之日,一直未能谈出一个结果。
虽是在东京汴梁城里锦衣玉食,待遇很好,但未能完成阿骨打皇帝的使命,还是让李善长三人心中惴惴不安,食不甘味。
毕竟上次出使宋国时误领了宋国官职,回国后挨了皇帝一顿柳条鞭打,三人还记忆犹新呢!
此番三人行事小心,当不会再犯错误吧!
看着三人询问的眼神,西门庆笑道,皇帝和国相对三人并无不满,只是大金国已经做好了出兵伐辽的准备,需要宋国尽快明确共同出兵的日期。
此举乃是大金国尊重盟友,遵守盟约的表现,但也不能这样迁延不决。
李善长三人听了,略微放松了一些。
对于宋国君臣一直不给明确答复,三人也很烦恼。李善长对西门庆说,这就要求再次觐见宋国皇帝,向他讨一个准信。
“如此甚好!明日就是中秋佳节,想必朝廷也会举办玩月大会,邀请你三人出席。
你等三人这两日就多与朝廷官员见面,催
第七百二十章 太学里的怪人
当西门庆跟着秦桧来到一群太学生身前时,终于体会了一把后世明星被粉丝追星的感觉。
这些太学生都是读书人中的佼佼者,自身皆有才情。
正因如此,有权势之人,这些心高气傲的太学生未必会看在眼里,他们更钦服的是比他们更为才华横溢之人。
而抄袭了辛弃疾、陆游和伟人诗词的西门庆,在他们的眼中毫无疑问是真正的天才。
这样的人,才是在太学里吃饱了太学馒头的太学生们闲着无聊时最喜追捧的对象。
还是学生单纯啊!
西门庆看着身边这些人狂热的眼神,心中感叹道。
西门庆身边这些太学生,也有二十好几的成年人,比起秦桧秦学正也小不了多少。然而,由于还未登科出仕,身上少了一些官场的毛病,多了几分书生意气。
西门庆如今的名望,不只是来自那几首经典的诗词。风靡全国的《三国演义》,也是太学生们的床头读物。
在众人崇拜的目光中,西门庆与秦桧和太学生们围坐在书舍中,畅谈古今中外。
来自后世的西门庆知识当然更为渊博和先进,他避开了自己不擅长的古文典籍,而是选择谈论地理自然、异国风情等太学生们知之甚少的知识。
西门庆对于各自自然现象的“大胆猜测”,对于山川河流变化的“独特见解”,以及大宋周边地理风情的“新奇阅历”,听得秦桧和太学生们一个个心驰神往,双目放光。
西门庆的言论,就如同在他们的面前推开了一扇扇窗户,让他们恍然大悟,原来世界上还有如此之多的精彩,是古文书籍中学不到的。
西门庆也不知晓,自己在太学里的一番讲演,能够点燃多少太学生求知的**,让他们走出与众不同的人生。
那些都是太遥远的事,目前只要能做到让秦桧和这帮太学生对自己钦佩有加就足够了。
希望日后自己需要治理地方的文臣时,这些人中间能够有人千里来投吧!
……
不觉间,已是晌午时分。意犹未尽的太学生们围着西门庆,要邀请他品尝东京汴梁城里大名鼎鼎的“太学馒头”,与他边吃边谈。
西门庆盛情难却,就跟着众人去一同进膳。
过不多时,就有殷勤的太学生为西门庆和秦桧端来一盘热腾腾的“太学馒头”。
西门庆抓了一个馒头,一口咬下去,面食与羊肉的味道满口钻,真是唇齿留香!
好一个羊肉大包子!
其实,北宋的太学馒头和后世的馒头不一样,它是有肉馅的包子,味道鲜美。
关于“太学馒头”的出名,还有一个传说故事。
据说有一次,宋仁宗赵祯来到太学视察,正巧,看到太学生们吃馒头。
宋仁宗赵祯当然要与学子们同餐共饮,尝一尝太学里的馒头做得怎么样。
宋仁宗赵祯吃过馒头后,非常满意地说:“以此养士,可无愧矣!”
宋仁宗话里意思是说:用这馒头来供养读书人,很不错了。
皇帝的金口玉言和至高无上的评价,使得太学馒头在东京汴梁城出了名,并在民间风靡开来,声名大振。
虽然民间也有模仿“太学馒头”的,但是要论正宗和美味,太学生们还是一致推崇这太学里出产的馒头。
想来也不奇怪,太学里供养的都是未来的大小官员,费用又是朝廷出了,不用考虑成本与赚钱。
哪个管后厨的会不开眼,为了一些蝇头小利开罪未来的高官贵胄们
须知,太学生们可是见多识广,还有许多人背景深厚,其中不乏如赵明诚这样的宰相之子。
这帮子太学生闹起事来,可不是耍处。
因此,没有人敢克扣太学生们的口粮,那馒头做得是真材实料,肉馅可足了!
西门庆吃着手里的大馒
第七百二十三章 弹阮琴的公子来了
西门庆对陆小乙嗤之以鼻时,焦挺也有想打陆小乙的冲动。
陆小乙这鸟人是在老爷面前炫耀么
老爷上次从金国勾搭回一个蒙古媳妇,在他们几个兄弟面前好是炫耀了一番。
如今陆小乙在自己面前如此厚颜无耻地说他勾引了尼姑,是在报复老爷么
呸!甚么鸟尼姑比得上老爷的蒙古媳妇
西门庆与焦挺意味深长地盯着陆小乙上下打量了一番,终于转回了正题。
西门庆仔细询问了一下观音院的情况,当即决定将与李师师会面的地方定在第一甜水巷的观音院。
西门庆三人在酒楼吃罢酒,下得酒楼,沿着汴河向东走,一路欣赏着东京汴梁的繁华景色。
过了相国寺桥,又向东走入第二甜水巷,三人信步回到了高阳正店。
陆小乙这厮没有回酒楼,而是与西门庆二人分手,连夜赶去第一甜水巷的观音院,为西门庆大官人“干办公事”去了。
焦挺闷哼一声上了楼,左右打量一番后,搂着一个艳伎走入了自己的房间里。
想到就要见到艳绝京师的李师师,西门庆对高阳正店的俗脂庸粉们顿时失去了兴趣。
不理睬歌伎们抛过来的媚眼,西门庆独自回到房间里,推开雕花窗,望着天上的一轮明月,又看向西北方夜幕下的皇城。
李师师小娘子,她此时在做甚么呢还有我那孩儿,今次应可带出宫来见上一面了吧!
西门庆哪里知晓,当他独自走入房间关上房门时,岳飞虚掩的房门也轻轻地闭上了。
岳飞怡然自得地摊出大手,对王贵几人说道:“怎么样,你等输了吧!我就说师叔不是好色之人,看不上楼里的这些美伎。一人五十文,拿钱来!”
“岳飞,今日是你运气好!西门师叔娶了那么多娘子,人都说他风流成性,最爱美人呢!今日定是一个意外。”
“愿赌服输,这五十文你拿好。真是的,我看外面的娘子们个个都美得很,师叔怎地就看不上眼呢”
“嘻嘻~徐庆,你以为师叔和你现在的焦挺师父一般么”
“哼,你等知晓甚么,我那师父这叫真性情,这才是江湖好汉呢!”
“徐庆,是不是你也想当江湖好汉了”
……
皇城后宫中,李师师一袭白衣立于御花园之中,浑身沐浴着乳白色的月光,如同月宫仙子一般明艳动人。
她手持一支玉箫,正在聚精会神地独自吹奏《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伴随着李清照的箫声,一个稚嫩的声音含混不清地跟着音乐唱起了《明月几时有》。
只见一个年约四五岁,有着一张红红的小圆脸,粉雕玉琢一般的小男孩,正坐在李师师身前不远的亭子里,一本正经地跟着箫声唱歌。
亭子内外的宫女们看着小皇子认真努力的乖巧可爱模样,都忍俊不禁地掩面偷笑。
李师师一曲吹罢,对那小男孩儿露出了慈爱的笑容。
“娘亲,我唱得可好”
小男孩立起身,张开双手,摇摇晃晃地奔向李师师。
李师师将玉箫递给身边的宫女,上前两步,蹲下身子,一下就抱住了那小男孩。
“杭儿好乖!你唱得最好了!”
“呵呵~娘亲,孩儿哪一句最好”
“乖孩儿,都好!”
“娘亲,你喜欢孩儿唱的吗”
 
第七百二十四章 赵徽宗的家事
中秋之夜,皇城内举行了盛大的赏月夜宴。
道君皇帝赵佶与后宫的皇后、嫔妃以及太子赵桓为首的皇子、帝姬们欢聚一堂,尽情享受着大宋的繁华,皇家的富贵。
李师师虽然受宠,可是此时却与自己的儿子赵杭安静地坐在人群中,并不引人注目。
当年道君皇帝赵佶跑出皇城去寻花问柳,留宿小御街花魁李师师家中时,后宫的嫔妃们颇为吃酸泛醋。
皇后郑氏曾经问过道君皇帝赵佶,李师师比起后宫诸美人,有何不同之处。
当时道君皇帝赵佶答复皇后郑氏说,李师师有一种不同于后宫嫔妃的风情,即使让她与后宫诸美人穿着同样的服饰站在一起,也能一眼分辨出来。
听了道君皇帝赵佶的答复,宫中的妃嫔们好不是滋味。
待得李师师因为怀有身孕而入宫后,皇后郑氏与众嫔妃见到万般风情的李师师,方知皇帝所言不虚。
若说后宫的诸位妃子对新入宫的明妃李师师没有几分敌意,那是不可能。
不过,李师师为人乖巧,并不恃宠而骄,对皇后郑氏和各位贵妃礼敬有加,渐渐减轻了众人的妒忌之意。
再者说,道君皇帝赵佶是个好色之人,后宫中有名有姓的嫔妃就有上百人,被他宠幸过的无名宫女更是没有一千也有数百。
在李师师入宫后,因为怀有身孕,不能服侍道君皇帝赵佶,这厮又新收了许多更年轻的昭仪、昭容、修仪、婉容,把个后宫填得满满当当,夜夜都是声色犬马。
皇后郑氏和各位贵妃妒忌的对象,很快就换了人。
李师师诞下一个儿子后,好不张扬,一心养育教导小儿,也不与她人争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