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木木三大少
再过了一段时间,空器中终于只有白豆而无黑豆了。
通过这样的自我约束,赵叔平也终于能够做到心中只有善意而无私心杂念了。
因为这个佳话,赵叔平得到了一个“数豆宰相”的美名。
关于赵叔平的这个传说,也不知是真是假,即使是真的,大宋朝如他这样的宰相也太少了。
赵叔平在东京汴梁
第七百三十章 捉盐贩的勇将
匆匆一瞥西京洛阳的浮华,西门庆等人也未在城中久留,这座外城低矮,城内种满松竹牡丹的城市,全无一丝尚武之气,不值得西门庆过多地关注。
大宋最精锐的部队都在西军,还是去看一看昔日的长安城,如今的永兴军路京兆府吧!
西门庆一行出了洛阳城向西而去,不几日就来到新安县,过了函谷关。
函谷关是秦汉名关,扼守关中咽喉,曾经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下雄关。
当然了,西门庆等人走过的函谷关,不是秦关遗址,而是东汉光武帝刘秀设立的汉关。
秦时独挡六国的函谷关,被光武帝刘秀改为了弘农郡,在新安县以西。
即使是东汉新设的函谷关,到了这宋代,呈现在西门庆等人眼前的,也不再是难以攻克的军事天险。
从前的函谷关,南靠秦岭,北临黄河,封住了从关东通往关中的交通要道。
可是,人力难以胜天,随着黄河的日夜冲刷切割,黄河的河谷下切,原来的南岸河道变成了河滩。
从洛阳去往关中长安,沿着这头东西向的河滩走即可,原本扼守谷道的函谷关被彻底的绕过,失去了军事作用,逐渐也就被废弃了。
西门庆一行过了新安县,进入了渑池县境内。
渑池之名来源于古水池名,本名黾池,以池内注水生黾而得名。
此地秦时置黾池县,属三川郡。此外,秦王还在此地会见过赵王,由此发生了赵王与蔺相如在渑池机智地与秦王会见的故事。
过了黾池县,就进入了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崤山。
崤山,以古崤县得名,又称嵚崟山、肴山,位于长安、洛阳之间的黄河流域,常与附近的函谷关并称崤函,是中国古代军事战略重地,以地势险峻、关隘坚固、易守难攻着称。
春秋时期,僖公三十三年晋人及姜戎败秦师于崤,即在此古战场。
崤山又是黄河与其支流洛河的分水岭,山北的黄河谷深流急,蔚为壮观。
这崤山倒是一个易守难攻的险要之地!
西门庆借机与岳飞等人交流兵法,手指着崤山与黄河的险要处,一路讨论如何用兵。
这一处用兵之地,被西门庆暗暗地记在了心上。
过了崤山,西门庆一行也从京西北路到达了永兴军路的陕州。
在陕州城中休憩了一日后,西门庆带着众人乘船北渡黄河,到达了永兴军路的解州境内。
解州,即是解良,现在又名蒲东,此地乃是三国名将关羽的故乡。
西门庆来此,当然是为了顺道拜访勇将“大刀”关胜。
那关胜据说是三国名将关羽的嫡系子孙,长相与祖上关羽颇为相似,也使一口青龙偃月刀,有万夫不当之勇,人称大刀。
可惜的是,宋代重文轻武,关胜虽熟读兵书,深通武艺,却仅能在这解州担任蒲东巡检,始终屈居下僚。
历史上,“大刀”关胜被好友“丑郡马”宣赞向宰相蔡京推荐,领兵去攻打梁山泊,救援北京大名府。
结果“大刀”关胜虽然武艺高强,善于用兵,但还是中了梁山泊的奸计。
“双鞭”呼延灼诈降关胜,诱关胜劫寨,将他引入了梁山军的埋伏。
关胜被梁山军用挠钩活捉,他的副将宣赞、郝思文二人也相继被擒。
迫于无奈,忠良之后关胜也只得投降了梁山军,成为了梁山马上五虎将之首,为宋江、吴用等奸人效力。
今世西门庆穿越而来,将梁山泊的贼寇杀得死伤殆尽,不仅是让大名府的百万百姓躲过了一劫,也可说是挽救了关胜的名誉。
这关胜既然冥冥之中受了西门庆之恩,那总得为西门庆效效力,以此报恩吧!
西门庆此
第七百三十一章 欲擒故纵大刀关胜
那解州巡检司衙门口的兵士得了西门庆的好处,自然是对西门庆无话不说,他告诉西门庆,关巡检此番领兵出城,要绕着盐池走一圈,到达盐池东部的安邑县之后,再返回解州城来。
此一去,关巡检还要四处查探收捕私盐贩子,没有十日的光景,是不会返程的。
那兵士对西门庆建言道,若是大官人急于见到关巡检,可以出东门往盐池方向走,追赶到安邑县去,或许能够在路上遇到关巡检的队伍。如果不急,也可以去城北关巡检的家中给他留话。关巡检家中父母与妻子俱在,西门庆可以登门拜访。
西门庆闻言,沉吟片刻,又向那兵士打听,是否知晓一个关巡检的好友郝思文,不知他可在城中。
那兵士听了,笑着回复西门庆道,郝思文与关巡检是结义兄弟,也是解州城的一条好汉。他时常与关巡检在衙门里或是论说古今兴废之事,或是舞枪弄棒切磋武艺,这巡检司衙门里谁人不识可惜不巧的是,那郝思文也随着关巡检出巡盐池去了,此刻不在城中。
“井木犴”郝思文也不在城中么
西门庆叹息一声,看来此番的确是与关胜和郝思文二人无缘。那郝思文欠自己的人情账,也只有留待日后再慢慢清算了。
为何西门庆认为郝思文欠了自己的人情只因西门庆穿越过来,改变了梁山军的历史,也相当于救了郝思文一命。
原本的历史上,“井木犴”郝思文可算得是梁山强盗中死得最惨的一个头领了。
“井木犴”郝思文跟随关胜征讨梁山泊,被扈三娘生擒活捉,随同关胜一起投降了梁山泊强盗。
梁山大聚义排座次时,郝思文因为是马军五虎将关胜的心腹兄弟,排名第四十一位,职司为马军小彪将兼远探出哨头领,与关胜、徐宁、宣赞一同把守正东旱寨。
郝思文的排名,在梁山泊强盗一百零八将中也不算低了。
可惜,在跟随宋江南征方腊时,郝思文在杭州城被方腊军生擒,被方天定碎剐而死,首级示众城头。
身受千刀万剐而死,郝思文可算得是梁山泊强盗中死得最惨的一个。
若非西门庆穿越而来,设计灭掉了梁山泊的强盗和方腊造反军,郝思文此时早已惨死在杭州城。所以西门庆认为他欠了自己一个人情,的确是没有毛病。
得了西门庆大官人的好处,怎么能够不还呢想来那厮也不是一个富贵之人,将来只能用一身武艺来报效西门庆大官人了。
西门庆问明了关胜与郝思文二人的情况后,离开了蒲东巡检司衙门,在解州城内找了一家酒楼,与焦挺等人一边吃酒,一边思索下一步该当如何。
此番西行,到这解州来寻访关胜二人也只是顺道而已,西门庆可不会再特意出城去那大盐池边四处找寻关胜。
西门庆现在财雄势厚,手下也是猛将如云,栾廷玉、王进、史进、徐文都有万夫不当之勇,蒋忠、焦挺、徐宁、岳飞等兄弟亦是武艺高强,家中还有能够生擒郝思文的母老虎扈三娘。
在外,与西门庆交好的卢俊义、史文恭、鲁智深、杨志、秦明、张清、燕青等,哪一个不是武艺高强的猛将
剿灭梁山泊强盗后,西门庆在江湖上的名望也可说是威震山东、河北,远非关胜这个小小的蒲东巡检可比。
因此,西门庆还真不需要跟在关胜的身后去巴结他。
&nb
第七百三十二章 在大官人面前没有天险
西门庆没有在解州多做停留,他帯着焦挺等人出了解州城后,沿着官道向西而行,进入了河中府的虞乡县。www
从虞乡县越过五老山,西门庆一行向西南而行,来到了黄河岸边的匼河镇。
在匼河镇,黄河从由北向南流向转了一个大弯改为由西向东奔流。镇子的西边与南边被黄河水环抱,所以此地名为匼河镇,就是被河水环绕的镇子的意思。
在这个黄河的大转角处,西边的渭水也在此处汇入了黄河。因此,此处乃是一个交通枢纽,黄河上最大的渡口风陵渡即在这匼河镇境内。
黄河流过河口镇后,为南北走向的吕梁山所阻,折向南流,奔腾于陕、晋两地边界的峡谷之间。河水从壶口瀑布泻下后,出龙门继续向南流,到华州华阴县渭水交汇处,因受东西走向的秦岭山脉其中一条支脉华山所阻,折向东流。
风陵渡正处于黄河东转的拐角,是晋、陕、豫三地的交通要塞,跨华北、西北、华中三大地区之界,自古以来就是黄河上最大的渡口。
风陵渡的名字,是因附近的风后陵而得名。
传说上古时期,轩辕黄帝和蚩尤战于涿鹿之野。
蚩尤作大雾,黄帝部落的将士顿时东西不辨,迷失四方,不能作战。闪舞www
这时候,黄帝的贤臣风后及时赶来,献上他制作的指南车,给大军指明方向,摆脱困境,终于战胜了蚩尤。
可惜风后在这场战争中被杀,埋葬在这里,后来建有风后陵。
唐代圣历元年在此置关,故称风陵关,又称风陵津,是黄河南泄转而东流之地。津即渡口,所以后世改称为风陵渡。
千百年来,风陵渡作为黄河的要津,不知有多少人是通过这里,走入秦晋。
“一水分南北,
中原气自全。
云山连晋壤,
烟树入秦川。”
后世的这首诗所描述的正是风陵渡控扼秦晋两地的景象。
因为风陵渡自古以来就是河东、河南、关中咽喉要道,所以向为兵家必争之地。
战国时期,魏国与秦国的古战场就在这里。东汉时的曹操讨伐韩遂、马超之战,西魏的宇文泰破高欢之战等著名战争,均发生在风陵渡。
西门庆此次西行,本就是为了考察秦晋等地的重要府城与交通要道,为将来可能用兵西北预作筹谋。因此,到达匼河镇后,西门庆在镇上住了下来,在风陵渡考察了几日地形地貌与古战场遗迹,详细绘制了周边的地图。www
勘察完毕风陵渡后,西门庆再度启程,就在这风陵渡口乘船摆渡到了黄河南岸,来到了潼关城下。
潼关也是一座著名的雄关,但是它的历史没有函谷关悠久。在东汉以前,关中的门户一直是函谷关,风陵渡的南岸还没设关城。
东汉末年,曹操为预防马超关西兵乱,才于建安元年始设潼关。潼关由此替代了函谷关,成为从陆路进出关中的咽喉之地。
对于这个重要的关城,西门庆自然也要细细查勘一番。
潼关在汉代初建时,关城是建在黄河南岸的一个高塬上。这个高塬北临黄河,南依秦岭山脉。在这个塬的东边,有一条由南向北进入黄河的远望沟,在塬的西边,同样是一条由南向北进入黄河的禁沟。这一塬两沟,阻断了关中与中原的陆路交通。
东汉以前要从洛阳走陆路进入关中,经过了崤山和函谷之后,到达潼关前黄河岸边的黄巷坂,需要越过远望沟,沿着东边的山路爬上高塬,在从西边的山路下到禁沟里,才能进入关中。
 
第七百三十三章 一个诨名引发的血案
西门庆等人在潼关南边的高塬上查勘完潼关的地理之后,下得塬来,顺着渭水边的官道向西而行,进入了华阴县境内。
在西门庆的队伍的左手边,就是巍峨险峻的华山。山之北为阴,华阴县正是因为坐落在华山之北而得名。
在华山以西,就是“九纹龙”史进曾经落草的少华山,这华阴县,正是史进兄弟的故乡。
离开潼关一路西行,西门庆一行首先到达的是华阴县的关西镇。关西镇,因为地处潼关之西而得名。
见到牌坊上的镇名,西门庆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渭州城的“镇关西”郑屠那个倒霉蛋。
说实话,“镇关西”郑屠那厮是个状元桥下踏踏实实杀猪卖肉的财主生意人,并非十恶不赦之徒。他与金翠莲之间的矛盾,主要还是家中的夫人善妒,容不下金翠莲这个小妾。
用金翠莲的话说:“未及三个月,他家大娘子好生利害,将奴赶打出来,不容完聚。着落店主人家,追要原典身钱三千贯。”
也就是说,金翠莲苦的是不能再当郑屠的小妾,跟着他享受荣华富贵,还被郑屠的大娘子追要郑屠给金翠莲父女的典身钱。“不容完聚”四字透露出金翠莲其实是想和郑屠生活在一起。
说透了,用后世的话说,这是清官难断的家庭内部矛盾。
金翠莲父女说郑屠是用虚钱实契的手段骗的金翠莲做小妾,只怕也是他们的一面之词,未必全部属实。
为何这样说呢金翠莲父女得了鲁智深的银子,逃出渭州。鲁智深半月之后在代州雁门县再见到金翠莲时,她竟然又给人做了外室。
鲁智深救金翠莲父女,本是要他们逃回东京汴梁城老家的。可是,这父女二人一没有回到东京,二没有寻找自己的安生所在,而是不足半月就匆匆忙忙通过同乡一人介绍嫁给了代州雁门县的大户赵员外,做了外室。
从陕西五路的秦凤路渭州一路奔波跑到河东代州雁门县,只怕是路途中就要花上半月的时日。由此可见,金翠莲父女是一到雁门县,未及考虑就立即典身给赵员外做了外室。
外室是什么其实连妾都不算,不过就像后世有钱男人在外面养的小三一般。
这一次可没有人逼迫金翠莲父女,但他父女二人有手有脚,不愿意自谋生路,还是迫不及待地选择了利用金翠莲的姿色卖身求荣。
由此可以大胆猜测,金翠莲父女对于做小妾,当外室,凭姿色吃饭,那可是轻车熟路,信手拈来啊!总之,由雁门县之事可以看出金翠莲父女绝非他们自己口中所说的寻常良善人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