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之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遥远之矢

    “如何不可行”洪承畴急急回道:“复宇,你的诸多子侄,不是都在清朝掌握兵权么这些人,都是你现在可以就加以拉拢的对象呀。如果能把他们说动,让他们跟我们一起叛离清朝,去投李啸的话,那我敢肯定,有这般壮盛的兵马相投,李啸必定会对你我刮目相看,对你我二人也会礼遇尊敬有加,这样的机会,如何可以不加以好好把握呢”

    听了洪承畴的话,祖大寿拧起粗浓的眉毛,脸上顿是满是思索的表情。

    他沉吟了一下,一边捋着胡须,自言自语般地说道:“亨九,实不相瞒,这段时间,对于我的这些子侄们的情况,我也粗略地了解过。象我三个亲生儿子,泽润,泽溥,泽洪,早在崇祯五年时,就在清庭中效力,这些年下来,已深获清廷信任,三人皆在清国之中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兵马,而且说来也巧,他们三人皆是驻防在沈阳周围,若要联系,却亦是容易。而我的养子泽清,和侄子泽远二人,自从锦州与我一道投降清廷以来,皇太极为表示自已慷慨大度以及对降兵的信任,便让泽远任主将,泽清任副将,带着锦州投降的三千兵马,驻守在浑河边的武静营一带,要联系他们,却也不难……”

    (注:《清史稿》中说,祖泽润是祖大寿养子,祖泽清是祖大寿末子,但《祖氏家谱》中又说,祖泽润是祖大寿长子,祖泽清才是祖大寿养子,对于这样有些无聊的细枝末节,作者懒得去纠结了,这里就以祖氏家谱为准吧。)

    “咳,复宇呀,既然条件这般凑巧,若不好好利用,岂非可惜之至乎”洪承畴拍着大腿,急急地打断了祖大寿的自言自语:“以我看,你可趁现在城中大乱无人理事之机,派出手下亲信,就言近日病重,让你这一众子侄,便装简从,急急返回沈阳探望。然后我与你一起,好好规劝下他们,让他们与我们一道去投靠李啸,不要再为清庭效命,不要成为了多尔衮与豪格内斗的炮灰,岂不甚好若他们皆同意后,再紧急商议下,看看如何一齐带领手下兵马,再一道离开清朝。”

    “哦,这样可以么”祖大寿听了洪承畴的话,脸上却泛起犹疑之色,他轻声道:“有道是,儿大不由爷,万一他们不肯随我等离开,却又该如何是好”

    洪承畴冷笑一声,便道:“复宇,你想太多了。这世间就没有完美之事,你的子侄们有自已的想法,亦是正常不




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念天堂 一念地狱
    听到洪承畴一字一句地说出李啸二字,祖泽润竟是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原来祖泽润曾与李啸的唐军打过交道。在第四次清军入关时,他跟着多尔衮,一路从北直隶杀到山东,一路上,与明军交手作战,可谓所向披靡,各地明军皆是触之即溃。而唯独在山东时,清军遭到了此次入关以来,最为惨重的溃败。

    数万清军,在济南城即将唾手可得之际,被连夜赶来的唐军,给打了个大败。唐军突然而猛烈的袭击,让清军猝不及防,全面崩溃,虽然他们奋起抵抗,最终却还是一败涂地。清军将领岳讬、尼堪二人被唐军击杀,使得清军兵力造受惨重损失,士气更是被打击到几乎归零。

    说来也是幸运,当时的祖泽润所部,正在济南南门处,见得势头不对,遂急急撤逃而去,侥幸保存了手下的千余兵马,祖泽润自已也才勉强保得性命。在逃离济南后,祖泽润与其余清军一样,惊骇万丈,狼奔豕突,一路西逃撤去,才勉强逃过唐军的追击,最终保得一条残命。

    从那时起,祖泽润对唐军可谓深有余悸,对唐军的威名与战力,他在心下可谓十分佩服与畏惧。他甚至在心下暗自祈愿,今生今世,再不要与这如狼似虎的唐军交手了。毕竟,作为一个名节已无的降将来说,什么效命疆场,什么忠君报国,都不如保全自已的性命与权财来得重要。

    既然如何保住现有的功名与富贵,才是自已的重中之重,那么为了做到这一点,就绝不要去逞强擅勇自不量力地做自已根本不可能办到的事情,不然,到时不但半份功劳未得,却反把小命给丢了的话,那可就万事皆休后悔莫及了。

    象这次清军大举进攻海参崴堡,祖泽润的部队幸运没被抽中,让他心中十分欣喜。因为上次入关时,深深地尝到过唐军苦头的他知道,哪怕这次御驾出征的清军,看上去势力极大,但真要与那战力与装备皆十分精锐的唐军交手,哪里有想象的这么容易。这不,那鞑子皇帝,不就身受重伤形如残废,并且差点就挂掉在了那遥远而蛮荒的海参崴了么

    一时间,祖泽润的内心之中,无限嗟叹。

    不是吧,自已真与这李啸这般有孽缘么若真要再次与唐军交手,也许,自已这一百多斤,就真地要交待在战场上了。

    至此,祖泽润那原本充满期盼的目光,顿是黯淡了不少。他抬起头,直直地看着洪承畴的双眼,低声道:“洪学士,你可是说,若大清内乱一起,那多尔衮与豪格二人争位内战的话,那李啸便会带着唐军,前来进攻袭扰我大清么‘

    ”这是必然之事,敌国有难,不趁机发兵进攻,难道还要等多尔衮或豪格打败了竞争对手,坐稳了大清江山再来动手么换作你是李啸,你会轻易放过这样难得的好机会吗祖固山乃是头脑清楚敏捷之人,又如何会想不到这一点呢“洪承畴从容言道,一脸似笑非笑之情。

    洪承畴这话说得带着一丝嘲讽的意味,让祖泽润感觉到自已的内心,似乎被钢针刺了一下一般,他脸上顿是感觉莫名躁热,一股莫名的怒意,便从他心头泛起。

    “洪学士,你这般说法,本将想了下,倒也还真有些认同。那李啸乃是虎狼之辈,手下的唐军,更是天下难见的精兵劲旅,确是不会轻易放过这进攻我大清的难得良机。只不过,这样的事情,与我们这些底层的汉军将领有甚关系,便是天塌下来,还有高个顶着呢,李啸纵然进攻大清,也是多尔衮与豪格之辈考虑的事情,咱们只管听命办事便可,又管那么多做甚李啸要如何行动,却与我这样一个小小的汉军固山额真有甚关系’祖泽润冷笑着回道。

    洪承畴仿佛猜到了他会这么说一样,他淡淡一笑回道:”祖固山,为何要这般说话呢,为何你就不能眼光,再放得长远开阔一点呢难道在你看来,除了给多尔衮与豪格卖命,充当他们争夺权势与皇位的炮灰外,你和你的一众部下,就没有另外的出路可走了么“

    洪承畴说到这里,故意停顿了一下,仿佛在等祖泽润自已反应过来一般。

    祖泽润是个头脑反应十分快速的人,他迅速地明白了,洪承畴跟自已说这番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洪学士,你莫非是说,是说让我等叛离清廷,去投李啸……“祖泽润脸色骤变,回话的声音都有些颤抖。

    ”正是如此!“一旁一直没说话的祖大寿,声音铿锵有力地插话道:”泽润,为父之所以诈病唤你等前来,便是想告诉你们,为父在经过慎重思考后,才终于作出了叛离清朝去投李啸这个重大的抉择!“

    听到祖大寿这般说辞,旁边的一众子侄,人人脸色大变。那祖泽润更是脸色突然变成惨白,他颤声道:”父亲,你若这般做,若被清廷得知,却是杀头的大罪啊……“

    ”那又怎样,总比在将来坐以待毙,或是成为他们争权夺利的炮灰要得强得多!“祖大寿一脸沉痛之色,他大声道:”泽润,现在这房间中,只有我们这一家人在此,难道,你还准备要拿为父的脑袋,去向鞑子邀功不成为父倒想提醒下你,现在清廷内斗正是风起云涌,眼看就要白热化了,你就是想拿父亲的脑袋去邀功,都可能不知道要去向谁报告吧‘

    听了祖大寿这番揶揄讽刺的话语,祖泽润脸上躁热非常,额头更是渗出细汗,他急急辨白道:”父亲大人,您这话真要折杀孩儿了。孩儿就是有一万个胆,也不可能去拿亲生父亲去换权势富贵啊……“

    祖大寿摆了摆手,打断了他的自我辨白,继续对众人说道:”各位子侄,现在的局势,你们都已看得明明白白了吧。清庭之中,一场腥风血雨的争权夺利之战,已然近在眼前无法避免。在这样的乱局中,若投错了主子,押错了宝,你等自然是难逃一死,而就算你们运气好,投对了主子,又有谁能保证你们顺利地活到这场残酷内战结束再说了,在清国内战之际,还有平辽王李啸侍机侵边,对清国不断蚕食,若万一你们被抽调去对抗李啸的唐军,只怕会是九死一生吧为父今天说的这番话,你们要好好考虑清楚!“

    祖大寿说到这里,整个房间中,顿是鸦雀无声。

    这些人中,祖泽润是一脸难堪地站立着,而祖泽溥、祖泽洪二人,则是一脸震惊,



第五百四十五章各怀心思
    (原章节被封,为不影响阅读体验,先放在这里吧)

    祖泽润收起来信,目光便是有如刀子一般锋锐,他直视着那目光躲闪的仆人,沉声道:“家父身体向来康健,怎么会突生重病到不能理事,这封信上所说,可是实情”

    那仆人见他目光咄咄逼人,不敢与他对视,只是讪讪道:“祖老爷身体确有不适,这才派在下紧急前来。只是祖老爷到底要与公子说何事,在下却是不知,还请公子见谅。”

    祖泽润盯着仆人惶然不安的脸孔,仔细看了一阵,双眉紧锁,面孔十分峻厉,却是最终什么也没说。

    而这名仆人见祖泽润一副严肃模样,顿是十分拘束,他尴尬地站立着,不知祖泽润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最终还是祖泽润一声轻叹,一脸无奈状地轻轻挥了挥手,对这仆人道:“好了,本将知道了,你先回去吧,告诉家父,明天我一早,我就进城去看他。”

    仆人应了一声,急急退了回去。

    祖泽润凝视着他仓皇而去的身影,脸色却是十分绷紧,目光中更是饱含着无限的忧虑与迷茫。然后,他长叹一声,跌坐在椅子上。

    他烦躁地挥了挥手,屏退众人,偌大的一间内室中,仅有祖泽润自已,有如一具木偶一般呆坐着。

    从这个仆人言不由衷的表情中,祖泽润已可以猜到,这仆人说的是假话,祖大寿极可能仅仅是想把自已召到身边,又怕自已不来,才故意编了这样的一个谎话。

    那么,祖大寿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祖泽润凭直觉猜想到,莫非是父亲祖大寿,也听闻了皇帝现在身受重伤不能理事的消息,怕自已将来不能做出好的选择,才这般急切地召自已前去,和自已详加探讨么

    应该就是如此了。

    自父亲祖大寿投降清庭以来,为了向皇太极展示自已一心效忠大清毫无私情,对于那闲居在盛京城中的祖大寿,祖泽润一直采取一种冷漠对待与刻意回避的态度。祖大寿投降清廷已有数月,而在盛京城外驻扎的祖泽润,仅仅只去过祖大寿处两次。

    想到现在,祖大寿见局势不对,竟不怕清廷追查,还费心地编了重病的理由,从而召自已去见他以商量对策,舐犊之情可见一斑。而再想想自已,这数月以来,对父亲那般冷淡的态度,祖泽润的心下,一时颇为愧疚。

    “父亲……“

    祖泽润嘴中喃喃,眼中竟有些晶莹闪烁。他复思虑了一阵,便站起身来,唤来手下,专意去买了些糕点礼品,准备明天给父亲带去。

    而祖大寿的信件,也在不多时候,向祖泽溥、祖泽洪、祖泽清、祖泽远四人送达完毕。

    收到祖大寿的信件后,祖泽溥与祖泽洪二人,皆是十分震惊与忧虑,二人本欲即刻前来,但考虑到祖大寿已在信中要求他们明天一早到达,故二人最终还是决定,明天一早便出发进城,去看看父亲的病势究竟重到了何种程度。

    而这样的信件,送到了率领着锦州投降的三千兵马,驻守在沈阳西边浑河岸边武静营一带,那主将祖泽远与副将祖泽清二人手中时,二人先是十分惊讶,不过接下来,这长期跟随过祖大寿的二人,也迅速地明白了祖大寿的真实用意。

    在打发走了送信的仆人,告诉他明天一早,他二人就会便装入城,去看祖大寿后,祖泽清与祖泽远二人,在军帐中闭门密议。

    祖泽远眯着眼,一脸怪异莫名的神情,他首先说道:“泽清,你看,你伯父召我二人前去,可是真的因为身体患病么“

    祖泽清闻言,轻叹了一声,沉声回道:“以我看来,父亲得的病,怕不是身体之病,而是心病吧。“

    祖泽远咧了咧嘴,便道:“哦,你可是说,在现在清国皇帝形如废物,清朝即将内乱的情况下,伯父心忧时局,才特意以生病为由,召我们去见他,以商应对策么“

    祖泽清点点头,叹了一声道:“正是如此。父亲用心良苦啊,他虽然身居闲职,每天无所事事,但对于时局,只怕是比我们还关心呢。更何况,我们还掌握着三千锦州降兵,对于这只浸透了父亲多年心血的老部队,他虽然表面上作出一幅不闻不问的态度,但在心下,只怕依然是牵挂不已吧。“

    祖泽远直直地看着祖泽清,半晌没说话,最后幽幽地来了一句:“泽清,你说,伯父会不会有趁清国内乱,再带着咱们重返明国“

    祖泽远这话说得祖泽清浑身一颤,不过他略一思索,还是连连点头道:“嗯,表兄你说得有理。当日父亲投降清廷,便是心不甘情不愿。若非锦州城中粮饷已绝,那洪承畴入援的十三万明军,被清军全部击溃消灭,父亲应该是说什么也不会降的。故而,现在他若存着率部重投明朝的心思,我是一点也不奇怪。我在想,现在清国出现了权力真空,对各类军政大事的管理,都是处于一种松懈与混乱的状态。我想父亲应该是看到了这点,认为可以趁此良机,重新带着我们这批锦州降兵回归明朝,亦是极有可能的。“

    祖泽远亦点头道;“是啊,泽清你的看法与我一样,我也是在想着,伯父极可能真的动了趁着清国内乱重新率部投明的心思。说起来,当日内外交困被迫投清,真真何等憋屈!现在我想起来,心中的痛悔,都无可用言语表述。若真能复归明朝,我祖泽远当无二话,全凭伯父裁处便是。“

    祖泽清笑了起来,也急急说道:“表兄你若这般想,愚弟亦如是观之。与其留在这里,被迫成为清庭内部争权夺利的炮灰,还不如重返明朝,给自已一条新的活路。若父亲明天真提出这般观点,我一定会第一个赞成。“

    祖泽远又点点头,总结般地说道:“那好,明天一早,我们就一道入城,去见伯父吧。这般动荡时刻,我们到底何去何从,真的该早点做个了断啊。“

    一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次日天亮后,祖大寿的一众子侄们,皆纷纷入城,手中都带着各样各式的礼物与慰问品,如约来到了祖大寿的居所。

    让他们没想到的是,祖大寿独居于内屋之中,只是下令让他们在外屋等候,说等人到齐后,再统一与他们说事。与此同时,祖大寿派了仆人,急急去请洪承畴过来。

    祖大寿的这番表态,却也在他的一众子侄估计之中。象祖泽润、祖泽远、祖泽清三人,皆是微微一笑,把礼物交给仆人后,自在外面静静候着。

    而不明就里的祖泽溥与祖泽洪到来后,一心想看父亲病势如何的他们,被祖泽润他们拉住,低诉一番后,也明白了



第五百四十九章 留守与决别
    听到祖泽润,最终竟是这样表态,整个房间顿时又一片安静。

    端坐在上首的祖大寿,直直地看着自已这个大儿子,脸色十分难看,心中却是五味杂陈。

    真真儿大不由爷啊,这祖泽润在给满清效力了十年后,竟然象对这清朝有了感情一般,竟不愿离开了。可叹自已与洪承畴二人,这般费尽口舌地劝说,都不能劝他回心转意,真不知道这小子的脑袋,怎么会突然这么一根筋。

    祖大寿心头怒气腾起,他腾地站起,正欲发火,却被洪承畴急急拉住。

    祖泽润仿佛猜到了,父亲祖大寿想要他如何做出一个解释一般,他抬起头,平静地与父亲祖大寿对视,然后缓缓说道:“父亲大人,我知道,你是为了孩儿好,想给孩儿一个更好的前程。只不过,孩儿之所以不想离开大清,是有缘由的。“

    “你说吧,为父静听便是。“祖大寿平静地回答道。

    祖泽润脸上涌起莫名的感慨之色,他轻叹一声回道:“父亲大人,这些年来,孩儿在清朝已然十分适应,且已娶妻生子,实在不想再拖家带口,去投靠曾为对手的李啸了。父亲大人与洪学士所言,固然十分有理,但孩儿还是认为,孩儿仅仅不过是一名汉军固山额真罢了,部众亦不算多,与李啸的唐军交手的机率实在太小。而孩儿若去投了多尔衮的话,此人成功夺取清国帝位的机率极大,将来这份拥戴从龙之功,基本却是必得的,就这样叛逃而去,丢弃了这机的大好会,着实可惜。而说到底,纵然唐军到时会入侵我大清,我相信,多尔衮他们也会有办法解决,却不需要我这样的底层将领,去为此多想什么。所以,父亲大人的高见,恕孩儿难以从命。“
1...223224225226227...41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