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遥远之矢
于是,二人商议来去,还是觉得,现在的睿亲王多尔衮最有智谋与威望,最符合接任大清帝国的皇帝,而且,若能拥立他,自已便可成为首拥之功臣了,其富贵荣爵,岂可指日可待。
二人其计已定,便去找代善商议,代善听了二人的计划,不由得大惊失色,急急斥责道:“你们是怎么搞的,不是诸王皆已盟誓,要拥立崇德皇帝第九子福临为帝吗为什么在这时候,你们还要来搞阴谋唱反调,你们不要命了么“
代善这番严厉的相劝,却并未能让二人改变心意,硕托与阿达礼二人,先后派出近臣去见多尔衮,表达了愿意拥戴他为帝的决心与愿望,不料,多尔衮极其狡猾,没有立即答应他们,只是不作表态。
二人为了将这拥戴之功做实,又拉上多罗贝勒罗洛浑,一同去找了礼亲王代善,想让他也参另拥立多尔衮的行动,结果,他们被代善大骂了一通,然后把他们的罪状报告给了多尔衮,并公之于众。
至此,代善与多尔衮二人联合宣布了二人的罪状,将他们二人光着身子,绑缚到了衙门之中,并定了“扰乱国政,以叛逆论”之罪,连同阿达礼的母亲以及硕托的妻子,一同缢杀于市井。
可怜硕托一心想着拥立之功,却没想到,利令智昏的自已,最终被多尔衮当成平息众怒的替罪羊给抛了出来。可怜硕托想象中的飞黄腾达与富贵名爵一无所有,连一条小命都给不明不白地丢了。硕托在历史上的真实结局,却也足以令人叹息,
现在,硕托他这一说完,旁边的四子瓦克达却是冷冷道:“硕托,你考虑问题也太过轻率了吧,你如何就认定那多尔衮一定能持掌大柄把握局势,而豪格就一定会失败,可有失之偏颇之嫌“
硕托冷笑道:“你们没听到逃回来的溃兵说过吗,自皇帝重伤不能理事后,现在征伐海参崴堡的主帅,便是多尔衮。而出征的多铎、豪格、阿巴泰等人,皆是受多尔衮节制,由此足见,多尔衮成为大清帝国的继位者,实是众望所归。再说了,现在八旗之中,能对豪格效忠的,仅有正黄、镶黄、正蓝三旗部众,而多尔衮却拥有正白、镶白、镶蓝三旗的拥戴,以及整个蒙古八旗,汉军八旗以及内外喀尔喀蒙古诸部的支持,这势力两相对比,多尔衮可谓具有压倒性优势,同时,我两红旗的兵马,大部亦参加了此次征伐海参崴部的战斗,现在也全部受多尔衮节制,由此可见,现在的多尔衮,他的势力有多么雄厚,他能获得的支持,又能有多么大清国中,孰人可与其抗衡而那豪格,相形之下,根本就不能与其同日而语矣。“
他说到这里,那罗洛浑也站了出来附合道:“二叔说得对,多尔衮的势力之大,大清国中,实是无人能与其相抗衡,况且多尔衮威信素著,多有智谋,可谓是统管大清最合适之人选。而那豪格,虽有武艺,为人亦是勇猛,但智谋亏欠,行事犹豫,又贪财好色,目光短浅,这样的人,如何可以成为大清帝国的继位者。再比实力,豪格仅有这三旗可为倚靠,又再无任何援力,又有何资本与条件,却与多尔衮相抗衡。我在想,这两人将来真要争斗起来,也许豪格会迅速溃败,支持他的三旗,也会迅速分崩离析,若把我家族之命运,系于此人身上,岂非自取灭亡乎所以,我也十分支持二叔的意见,让我两红旗全力支持多尔衮,以争取在这从龙之战中,取得主动,建立功勋,最终顺利保全我家的官爵与名位。“
罗洛浑说完,又有他的亲弟弟洛洛欢,和代善的第七子满达海皆站了出来,纷纷表态支持多尔衮,要代善做出决定,让两红旗去效忠多尔衮,去全力支持多尔衮夺取大清的最高权力。
让硕托等人没想到的是,代善听完他们的建议,却是双眉紧锁,面无表情。
相比硕托等年轻一代,在老奴子孙中,年纪最大的代善,已然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对于这些尔虞我诈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实在是见得太多了。凡事都先想着最坏打算的他,对于硕托等人一厢情愿的乐观估计,心下很不以为自然,却又不好直接驳斥,故只能绷着个脸不说
第五百四十章 两头押注
听到杜兰的发问,瓦格达又是一声冷笑,然后道:“这其实又何必多问呢只要我大清国中纷争攻伐一起来,唐军想要介入我国的这场纷争,可使用的方法,实在是多的是。”
硕托绷着脸插了一句:“老四,既然你这么说了,那你且给大家说说,那李啸的唐军,究竟会是如何介入我国中纷争的本人倒是愿闻其详。”
瓦格达斜了他一眼,撇了撇嘴,便道:“二哥,你看,只要我国纷争一起,多尔衮与豪格必定从各地抽集兵马,全力争夺盛京(沈阳)、东京(辽阳)等国中大城,而根据现在八旗驻防的态势来看,最终可能会形成多尔衮占据东京,豪格占据盛京,两人各自形成一个军事集团,互相攻伐,互相征战的激烈局面。而在这时,那狗贼李啸,则可趁我国边境兵力空虚之际,大肆进攻我国边境地区,这将是唐军最有可能采取的手段。”
瓦格达说得兴起,又大声道:“再具体来看,唐军极可能会从这几个方向来进攻我大清。其一,便是先前唐军入侵的方式,直接从金州登陆,一路北上攻击,横扫整个辽南地区。其二,便是唐军兵进宁远,从宁远北推而进,攻打我军新占的锦州之地,从而收复明朝丢失的辽西地区.其三,当是更进一步,唐军径直北渡渤海,从营口登岸,直攻海州,直接背后来一刀,威胁我大清重镇东京。而不管唐军从哪里进攻,那些在庙街堡、海参崴堡的唐军,都会配合唐军主力的攻势,不断地向我大清的西部与北部边境大肆骚扰进攻,这样一样,我大清帝国,将会迅速地陷入四面楚歌左支右绌的可悲境地。“
瓦格达叹了一声,继续道:“唐军实力雄厚,装备精良,战力强悍,又能开展这样多点开花式的强劲打击,那多尔衮实力再强大,也禁起来这样无休止的分兵与消耗,所以,只要唐军愿意,他们几乎可以让这场战斗永远止息地进行下去。这样的话,又有谁能断言,多尔衮一定能获得最终的胜利呢“
听到瓦格达这样说完,整个厅房中,一片死去般的沉寂。
硕托罗洛浑等人,方才那急不可耐的神情皆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脸深思的神情。
而端坐在上头的代善,那眉头则是拧得更紧,整个脸阴得几乎能滴下水来。
代善必须承认,老四瓦格达说得很有道理,大清国内两虎相争,那李啸是绝对会趁虚而入,不让大清帝国这场内斗轻易消停的。那这样的结果,对于大清帝国来说,几乎可谓是一场无法摆脱的噩梦。也许多尔衮与豪格的这场不死不休的内斗,最终只会白白便宜了李啸那厮吧。
这时,老五巴喇玛忽然以一种犹犹豫豫的语气插了一句:“阿玛,各位兄弟子侄,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豪格已与李啸有勾结,来个引狼入室,从而更深地参与我大清这场内斗中来。那这样一样,岂不是会对我大清损害更大更严重么”
巴喇玛的话,让整个大厅的气氛,顿是更加紧张而压抑,整个秘室中,安静得几乎掉根针都能听见。
此时的硕托,已是一脸难堪之色,他张了张口,似乎还想辨解什么,最终只是一声长叹,什么也没有说出口。
这时,倒是六子玛占又犹豫地问道:“既然多尔衮与豪格二人相争,只能这般两败俱伤,只能让大清遭受到空前的损害,最终白白便宜了李啸那厮,那阿玛你可否出面,去给二人讲和呢毕竟大敌当前,我大清当以团结为重啊。现在外寇这般强大,我们自已人反倒自杀自灭起来,实是可悲之至。”
玛占这话一说完,作为一家之主的礼亲王代善,还未来得及回话,瓦格达却是沉声回道:“玛占你这话说得轻巧,还让阿玛去讲和你以为,这场争夺大清最高权柄的斗争,只是小儿过家家么岂是我等说停就能停的。”
玛占被他一抢白,顿觉脸上挂不住,他顿时气咻咻地说道:“好哇,老四,你这事都没做呢,如何知道就不成难道你还能未卜先知,还能提前能掐会算不成!”
瓦格达冷笑道:“玛占,你还真是胡搅蛮缠。有道是,家不可一日无主,国不可一日无君,现在的大清,疆域辽阔,人民众多,事物繁杂,而皇上又不能理事,这最高权力,岂可一直空置现在多尔衮与豪格,皆有夺取权力把持权柄的能力与机会,这样争权夺位的大好良机,失之不再,就是万年后悔亦是无用!他们又如何会作善男信女,轻易错失这样夺权夺利的大好良机。我敢料定,现在的多尔衮与豪格,只怕皆已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下定决心要撕破脸面兵戎相见,只求尽早夺取这大清帝国的最高权力。在这一点上,这两人绝对没有半点妥协的可能!而我们若是还在想着,希望他们能为国家作想,以大局为重之类,让两人罢手劝和,只怕是会碰一鼻子灰,甚至只能自取其辱呢。”
瓦格达说到这里,罗洛浑站出来插言道:“四叔,若依你这么说,若那唐军参与我大清纷争,那多尔衮与豪格二人,可是会一直苦战下去么难道,他们就不会发现,这样争权夺利的苦苦缠斗,最后只能两败俱伤,白白便宜了李啸这厮么那这样的一场战斗打下来,又有什么意义呢“
瓦格达苦笑了一下,大声道:”罗洛浑,你问得好,为叔也是这样想的,这场战斗最终的结果,极可能是多尔衮与豪格谁也是胜不了谁,最终只能白白便宜了李啸的唐军。只是我想告诉你,现在他们二人皆已被权欲蒙敝了双眼,正一心想着,要如何尽快打垮对手以夺取高高权柄,如何还能听得进去半句劝说。也许,只能等到他们两败俱伤之际,等到李啸对大清的进攻连连得手之际,这二人才会最终幡然醒悟,最终握手言和吧。“
瓦格达说到这里,长长一声叹息后,再不言语,而在房间中的众人,亦是人人沉默无声。
而作为一家之主的代善,听到这里,心里亦是叹息不已。不过,在这时,听了众人的发言与争辨后,他也最终在心下拿定主意了。
代善环视了众人一圈,然后轻咳一声,缓缓道:“好了,你们都不用再说了,本王听到现在,心下业已有主意了。”
听到代善这么说,原本皆低垂着头的众人,纷纷抬起头来,一同向代善望去。
代善捋着近乎全白的胡须,眼中闪过一道冷光,他低沉而清晰的说道:”本王最终的意见,便是两头押注。既支持多尔衮,也支持豪格。“
第五百四十一章 老子就是个**的
有了瓦格达的率先表态,礼亲王代善的其余子孙,也纷纷倡和了代善的建议。至此代善整个家族,终于达成了一致意见。
随后代善便立刻开始行动,让硕托、巴喇玛、满达海、罗洛浑等人带着全部的两红旗兵马,径向辽阳而去,去那里投靠正驻守辽阳的多尔衮兄长阿济格。
至于他本人,则与心向豪格的瓦格达,以及孙子杜兰等人,留在盛京城中,摆出一副忠于皇太极的姿态,从而以不变应万变。
而在满州宗室权贵们,或投机押注,或趁机外逃,乱纷纷有如一锅一般之际,独居在盛京城中,原明朝蓟辽总督,现在的清朝大学士洪承畴,正在自家内厅发呆独坐。
洪承畴自松锦大战中战败降清后,皇太极命其隶镶黄旗汉军,并升任内院大学士,表面上对他恩礼有加,十分信重,但实际上,对于这位前明朝重臣,清廷一直未放松对他的防范。
洪承畴虽被清廷任了大学士之衔,但一直没有具体的官位和职务,皇太极只是给他安排了一处,处于一条幽深小巷中一间独门小院作为存身之所,同时又假惺惺地令他在家中好生休养,却又暗中嘱托他拔划的护卫,要他们密切注视洪承畴的行动,让洪承畴不得任意出入,同时一有异常,立即禀报。
故在正史上,终皇太极一朝,除偶尔向这个前明朝重臣咨询一下外,再没有委以任何官职,也没有另外的擢拔与宠信。
洪氏的真正发迹,还要到皇太极去世,明思宗自缢后,他跟随清兵入关进京,顺治皇帝对洪承畴十分器重,以洪承畴仕明时的原职衔任命他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入内院佐理军务,授秘书院大学士,成为清朝首位汉人宰相。
自此,洪承畴为报答顺治的知遇之恩,开始为清廷忠心效力。为清廷不停地出谋画策,成为了朝廷的忠实鹰犬,先后扫灭了南明各个小朝廷,将明朝余烬彻底消灭,为清朝统一整个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作为投降清朝、为清朝充当马前卒的前明大学士,洪承畴对清朝统一全国立下大功,按说,应该有无数想要发迹做官之人,要投效其门庭之下了,却不想,中国的传统士子们,根本不承认这样一个洪承畴的存在。
他们更希望的,那个传统意义早的“洪承畴”,早在被俘之后,就已经死了,是一个只会永远停留在史册上的光辉名字。据说洪承畴曾为感激崇祯皇帝的宠信,写了副对联帖在厅堂上:“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他降清后,有人将这副对联各加一字:“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
实际上,真实历史上,洪承畴的最后岁月,并没有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富贵荣华,权势煊天,相反地,此人的境遇,一直笼罩在屈辱和尴尬之中。
史载,他在彻底消灭了南明永历朝廷后,曾回乡省亲,在泉州建造了一座豪华府第,以此彰显自已的名贵身份与显赫权势。不过,让洪承畴万万没料到的是,这座奢华富丽的洪府落成后,竟没有一个亲友、故旧上门,就是洪承畴的母亲和弟弟都拒绝入住。
他的两个弟弟洪承蜿和洪承俊,痛感国家灭亡、社稷倾覆,对兄长投靠异族,效力仇敌的行为极为痛恨,发誓“头不戴清朝天,脚不踏清朝地”,携母亲避居船上,泛江隐居,并不与其兄相见,体现了真正的洪门家风。
在顺治十六年(1659年),心力交瘁的洪承畴年老体衰、目疾加剧,第二年正月解任回京。
最令尴尬的是,洪承畴既受到明朝遗民的强烈排斥,却也没有真正被清朝接受。在入关之初,洪承畴建议满族权贵汉化,学习儒家礼仪。而汉化的满族人接受了儒家的伦理纲常,也认为洪承畴名节有亏、不忠不孝。朝中的满族权贵,对这位国之重臣洪承畴,内心充满了轻蔑与鄙视。
在乾隆编纂的《贰臣传》中,洪氏名列前茅。
故而,在洪承畴镇抚南方扫灭南明并凯旋京城,如何安置他就成了朝廷的一大难题。最终,对于这位背叛故国把投靠自已的汉人重臣,清廷对他的处置十分冷淡,没有给他所预想中的封赏,也没有贴心的安抚,整个朝野用一种怪怪的目光,注视着年迈衰朽的洪承畴,缓缓走回朝堂。
洪承畴在清朝经历了皇太极、多尔衮、顺治和康熙四个时期。皇太极只是将洪承畴作为顾问而已,并未真正重用。在清军入关后,多尔衮和顺治两人虽然重用洪承畴,但也没让他进入决策层。到了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皇帝驾崩,其子康熙继位,四大满族大臣分割了辅政大权,对洪承畴这个名节污损的重臣,更是备加排斥。
而这时洪承畴已到古稀之年,只顶着大学士的空头衔,在朝中备受冷落,不得不奏请退休。
本来,像洪承畴这样重要的人物退休,朝廷必须对他的功劳有所酬谢,以示皇恩浩荡优待故臣。但经过几番讨论,康熙皇帝仅授予洪承畴微不足道的三等轻车都尉世袭职衔,便把这条再无任何价值的乏走狗打发了事。
想来,洪承畴毁弃名节、效力20年、几经大战帮腘清朝统一全国坐稳江山,却只换来了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小轻车都尉,并且又给谴责他的人提供了挖苦讽刺的新内容。
正史上,康熙四年(1665年),洪承畴去世,结束自已备受垢病的一生。不过在此时,洪承畴在清朝官方文献中的地位,起码还是正面的,清朝还是把他当成开国功臣看待。
而到到了乾隆时期,满族权贵的思维已经完全汉化了,各地汉人的反清情绪渐渐平息,满汉之间思想文化不再如清初般严重对立,开始有了一定的交融。
乾隆皇帝以儒家圣贤后裔和华夏共主自居,与汉族文人相唱和,开始褒扬史可法、黄道周等忠君爱国的榜样,以此方式来勉励国家百姓对大清朝盲目效忠。这时,作为清朝开国功臣的洪承畴,身上“叛明”的污点开始掩盖“效清”的功绩,形象开始颠倒过来,变成一个反面人物了。
用乾隆的话来说,那就是“虽为功臣,然名节大亏,瑜不掩瑕,列为贰臣可也。”,有了皇帝的批示,清初功臣洪承畴,自是被毫不留情地列入《贰臣传》,并且名列前茅,列为贰臣甲等,完全变为了一个丑角的形象。
现在的洪承畴,也得到了皇帝皇太极,在海参崴征伐战中,被唐军炸死或炸成重伤的消息。
昨天,好不容易有了上街的机会,却由不经意之间,听到这个让人震惊至极的消息,当时的洪承畴,几乎惊得瘫倒于地。
不是吧
自已刚刚向清朝投
第五百四十三章 金鳞岂是池中物
见祖大寿突然如此激动,洪承畴不禁十分诧异。
祖大寿这是怎么了,怎么说到到去投那平辽王李啸,会这般神情激动到近乎失态莫非对于李啸,他还有什么不可言说的心结不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