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国势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月影梧桐
纵观日军近20年来的两场重大战争,国防军总结出了一个重要规律,日军是不肯断然“壮士断腕”的,只要有部队陷入围困,友军一定不会坐视不理,任何被包围的部队都可以指望来自他人的支援,只要自己还能够撑的下去。在军事上,这是一把双刃剑,优点是可以尽最大限度激发部队的积极性和士气,让其不会有孤军奋战的无力感,缺点也是明摆着的——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国防军大本营和山东前指参谋部正是吃准了这一条,没有在卫戍师穿插成功后尽快对日军后卫部队加以歼灭性打击,相反却一直施以不愠不火的打击,在战术上动起了“围城打援”的脑筋,逼迫或者引诱日军前卫部队返身对卫戍师进行攻击,让这部分日军去硬啃卫戍师的防御阵地,去硬扛卫戍师的战车力量。一方面让包围圈外围的部队得以喘息,另一方面则“坚定”神尾师团困守包围圈的“决心”。
果然不出山本首相的意料,五相会议闹成了僵持局面,海相和陆相作为吃了亏的军人代表,强烈要求报复,外相不反对报复也不反对救援方案,但要求在报复之前先对华进行外交努力,希望能够用一定的外交妥协来达成目标,主战派两人虽不满意,但亦不能否认加藤高明的主张。藏相的立场则是最耐人寻味的,他说道:“鄙人原则上不反对诸位的提议,但我想请问各大臣,对华战争如果继续延续,军费从何开支?国会能通过修正法案么?在国会通过修正法案以前,我们是否需要将海陆军连遭挫折的消息公之于众以博取他们的同情?”
海相和陆相不置一词,只能用鼻孔出气表示抗议。外相则试图解决这个僵局:“预算不够,可以通过举债来筹集经费,也可以发动民众进行捐款,我相信全体民众对此必定是支持的,将来我们打赢了,都可以在支那的赔款中要回来……至于真相,迟早是要让民众知晓的,我就趁这个机会让舆论发表吧。”





国势 第126章 笼中困兽
第26章 笼中困兽
“那么……外相大人,一旦民众知道了惨败的事实,他们还会接受外交妥协的方案么?”
加藤气急败坏,“我们可以在谈判破裂之后再告知舆论知晓,同仇敌忾您应当不会不明白吧?”
“陆相大人,真的按照您所说的,再增加个师团的兵力和6000万左右的军事拨款就可以在战场上取得决定性胜利了么?”
“是的,我们陆军保证!”冈市之助挺起了胸膛。
“可我以前听您说用4个师团就足以解决支那问题了,那个时候似乎您也一样信誓旦旦……”藏相毫不客气地挖空陆相。
“你……”冈市之助气歪了鼻子,指责道,“你这是非国民言论。”
“首相大人,我并非怀疑海陆军的能力,也不是要折损帝国的颜面,但我想问一句,在目前国库负债累累、民众贫苦异常的时候,我们何以解决财政问题?是的,您会说打赢了之后可以通过赔款要回来,可是您也记得,当时日露战争我们也打赢了,民众付出了重大的牺牲后也热切盼望着赔款,后来怎么样呢?日本一分钱都没有能够要到,战争整整过去0年了,我们到目前为止还在为偿付当时的战争本息而苦苦挣扎,如果再来这么一次,日本恐怕会有极大的风险,这可不是单纯民众闹事这么简单了,说不定会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
“诸位的意见都非常有道理,这样吧,我提个折中的建议。”山本这样争吵下去有可能会引发全武行,马上出来充当和事佬,说道:“第一,外交努力不可放弃。但必须用强硬的姿态进行,外相要用哀的美敦书的形式警告支那方面,如果他们再不停止军事行动,他们将会付出难以想象地代价;第二,海陆军遭受的耻辱应该得到昭雪,故而救援和显示力量无疑应该进行,考虑到对士气的影响,我军前次遭受的挫折在没有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前以不透露给民众为好。军事准备可以在外交谈判进行时陆续准备;第三,军费是不可或缺的,既然外债无望,内债不宜再举,我们应该在内部潜力上下功夫,我有一个建议可以获得一部分紧急军费——海军目前的造船工作除保持必要的进度外,其余可以放缓,将造船费用节约下来充作临时军费。陆军原本已得到批准的扩充师团计划暂停进行,将这部分预算优先充作临时军费。”
“是!”四人地面子都被照顾到了,四人的意见也都没有全部得到执行,山本这稀泥和得真是水平!其他人虽然心有不甘,但也不能断然加以反对。只能走一步一步吧。
可日军在山东战场的形势并没有因为五相会议的阶段性成果而有所改变,迎接他们的只有更大的打击和更具威力的压迫。
包围圈中的神尾师团处境在国防军山东兵团地压迫下,变得愈发恶劣,甚至可以用每况愈下来形容。先是各类中口径火炮打光了弹药。成为了一堆堆价值不菲的垃圾,神尾本着“不可资敌”的精神,命令部队予以销毁;紧接着是各类小口径炮弹开始告罄,平均每门山炮的炮弹数下降到只有可怜的几发,但即便如此,炮击还要时不时予以继续,因为部队还在进攻,还需要突破国防军地防线。因此也就少不得火力掩护,包围圈中的参谋长咬咬牙,将有限的弹药集中到进攻部队的直属火力上,至于那些保养情况不是很好,年份稍嫌久远地山炮,只能予以就地炸毁,保证状态最好、效果最好的山炮有炮弹可以利用。相应的,那些精简下来的炮兵被参谋长大人动用火线变更的本事。纷纷补充到人数受到严重削弱的联队中去充作步兵。没了火炮的炮兵此时悲惨地连普通步兵都不如。因为后者好歹手中还有三八大盖可以证明自己的步兵身份,那些前炮兵却是连步枪都做不到人手一杆。勉强通过重新分配战死者地武器而得以维持;再次是轻武器弹药的短缺,日军一贯信奉“准确度第一”的原则,片面强调“一杆百发百中的步枪好过百杆百发一中的步枪”,因此在弹药携带量上不够充足,士兵们经常被教育要发扬武士道精神,用勇猛和白刃战而不是火力来压倒对手。无奈的是,这一愿望在包围圈中很难实现,国防军的火力密度和强度是压倒性的,根本不给日军部队白刃战地机会,日军在尝试突围地过程中为了要取得火力上的大致平衡,不得不同样消耗弹药用于维持,虽然步枪地开火频率小于国防军,但机枪的消耗量却超过了规定用度的倍,由于步机枪弹药是通用的,机枪的消耗自然只能用步枪弹药来填,因此,平素最为普通的子弹到了此时也开始紧缺起来;再后来则是给养和物资的匮乏,登陆作战为了尽量减轻士兵们的负担,往往只让部队携带2日的口粮,剩余部分通过后勤供应或就地筹措而得到满足,但神尾师团既然已是包围圈中的困兽,根本谈不上后勤供应,包围圈中虽然有不少民居,但老百姓早在国防军的动员下逃得一干二净,坚壁清野的现实使得鬼子吃了上顿没下顿,若不是考虑到今后民众生活的需要,国防军原本是要在水源中下毒的,不过也算是将鬼子折腾的够呛。
神尾师团人均口粮先是被削减到了三分之二,第二天又被削减到了二分之一,第三天却只剩下三分之一了……一个百来斤重,需要背负近20斤装备和进行大运动量作战的战斗兵,给养下降到了可怜的2两出头,一个个饿得脚步发飘,两眼发直。就是这样的给养,还是通过抢回部分战死者尸体,搜刮他们身上的粮食才得以实现的。这些从战死者身上扒拉下来的饭团往往带着泥土和污血,饿昏头的士兵也顾不得了,一口咬下就是。骑兵部队地马匹被大量枪杀,先是轮到受伤或者年老的马,后来就顾不得那么多了,哪一匹肥就吃哪一匹,因为马料不继,军马如果光吃青草不喂马料的话(马料早就用没了)掉膘很快,不抓紧吃只能是浪费。
骑兵在日军中的地位颇高,待遇也较步兵高出不少。平日里双方就互相不顺眼,很难说此时枪杀马匹的行为没有挟私报复的情绪。反正步兵开始杀马的时候骑兵是拼命阻止的,但当真饿昏头地士兵不仅杀了马匹、吃了马肉还安然无恙后,这种阻止就开始力不从心了。不时有骑兵和大队的步兵起争执,结果往往是人多势众的步兵一拥而上,将骑兵打个头破血流后开始杀马,也有武装械斗的,但没了马的骑兵如何搞得过步兵。只能是甘拜下风。消息一层层地汇报到了参谋长处,后者脸色铁青却一言不发,突出的两眼一动不动地盯着前来诉说委屈的骑兵联队长。不识相的联队长本来还想再申诉两句,猛然发现参谋长面前赫然摆着地是一条已烤成9分熟的马腿肉,上面还留有参谋长大人滴落下来的口水。他就识趣地再也不说一句话,漠然地退出指挥所。
随即,有组织、有纪律的杀马行为就开始了,不过目标已换成了肥的先吃。很自然地。失去了马匹的骑兵,不再为骑兵提供配套服务的辎重兵也被当作步兵开始编入步兵联队。当然,骑兵的荣耀还是要维护地,大队旗和原先标识为骑兵的各种符号一股脑儿带入步兵联队。步兵联队的官兵们也很识趣——既然已吃了人家的马,让人家当步兵总该热烈欢迎罢!
通过各种手段,想尽各种办法,富有“机智”的参谋长将几个联队在战斗中的损失力量充实了不少,使某些个原先不成模样的部队上去还有那么一点人气和战斗力。至于能不能在实战中发挥出来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神尾师团在回复大本营和神尾的电报中,“不无吹嘘”地表示:本师团结构编制依旧完好,战斗兵员和部队人员较为充足,依然具有0%地力量,所虑者……天知道这八成的战斗力是怎么算出来的,反正在神尾师团长和参谋长眼中,只要补充完毕步兵联队,其他支援和配属力量就可以忽略不计了。这份自大和傲慢让他们吃足了苦头。大本营方面据此就认为:“……神尾师团还有相当的战斗力。应该坚守防线,等待增援部队一起完成山东攻略……”
实际上此时的日军深陷险地、苦苦挣扎。无论是物资还是弹药都陷入前所未有的窘迫中,每个人都翘首以待援兵的到来,不管战斗力量是否还真的有八成,士气起码没有八成。甚至于每隔2个小时就要呼叫一次“我部请求战术指导”,这种几乎类似于透明地发报密码被国防军地监听部队掌握得一清二楚,其报时之精确绝不亚于中国当时最畅销的“飞跃”牌怀表。好不容易盼来了东京方面地增援消息,却被告知2个师团登陆朝鲜,只有个师团才能支援山东。一干将佐牙齿咬得嘎嘣嘎嘣,在指挥部里破口大骂军部的饭桶却也只能悻悻然地等待那遥远的个师团。包围圈外的神尾师团剩余部分倒是拿出了吃奶的力气去攻击国防军的包围圈,试图能够打破或者接应出被包围部队,在沿海的海军舰炮部队也不吝啬炮弹的发射,但不管如何进攻,包围圈围得跟铜墙铁壁一般,丝毫没有打破缺口的可能。
客观地说,包围圈中的神尾师团并非没有突围的可能,但这种可能在两个限制面前变成了不可能。第一,被重重包围的后卫部队需要营救。鬼子是断然不肯放弃一部一人的,何况后卫有近万的部队呢?照顾友邻,这是一个优点,可以最大限度激发本方的士气,现在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缺点,这部分被重重包围的后卫部队就成了神尾师团的拖累,不仅伤病员比例最高,境遇也最惨;第二,东京方面的瞎指挥。大本营以为派出援兵这一事实足以给被包围部队支援,因此没有命令神尾师团断然突围,那帮只会纸上谈兵的大本营参谋甚至还在做着内外夹击,反攻国防军的美梦。当然,板子也不能光打在东京身上,军舰上的神尾、包围圈中的参谋长等人的“成论”也要为此负责。
套在神尾师团脖子上的绞索越勒越紧,与粮弹两缺的日军相比,国防军的情况可要好了多了。山东前指除了在战前通过军事演习的幌子囤积了大量物资、弹药外,此时手中还掌握着一支可观的运输力量——由近0艘飞艇组成的航空运输队。大型飞艇作为攻击性武器已退出国防军战斗平台,但作为空中预警力量、弹道校准力量、运输保障力量的作用发挥却才刚刚开始。如果说前不久在平藏战事中因为滇、藏地区较为复杂多变的天气和地形而不能发挥作用的话,那么在风和日丽、一马平川的山东平原上,飞艇的运输价值得到了最淋漓尽致的体现。一舱舱最新生产出来的弹药、配件、油料源源不绝地运抵前线,有效保障了部队需要。铁路运输虽然运载量大,但战场附近毕竟没有铁路直通,从车站卸货到战场这上百里的路程如果靠畜力车运输,估计要征用附近所有的大车。有了空中力量作最后的接力棒,这一段路程就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了。综合计算成本后,地面骡马运输本身要消耗众多的人工与粮食,并不比空中运输来得节约。况且,战争时期一切以满足前线需要为出发点,对速度的要求压倒了对于经济、节约的要求。
无数的物资、人员从四面八方涌来,从涓涓细流汇聚成滔滔洪水,套在敌人脖子上的钢铁链条就是用这样的人力物力打造而成,成为敌人愈发绝望、愈发困苦的绞索。




国势 第127章 苟延残喘
第27章 苟延残喘
“困敌9天,我军从容调动,有序应对,敌军狼狈不堪,场面凄惨;在力量对比上,我军完全占据了压倒性优势;在政治斗争上,我们扛住了日本方面的压力,有力地回击了敌人的讹诈,通过争取国际舆论同情、争得国内民众支持的途径,有效团结了最广泛的力量,牢牢占据着道义的制高点……从原则上说,我并不反对将山东战事拖延下去。一来,可以彻底揭露日本方面对我国领土主权的野心,容易引起民众与友好国家的注意;二来,我国防军可以用相对较小的代价拖住敌军、拖垮敌军而不必冒太大的险;三来,能够加剧日本内部的争论、斗争乃至倾轧,迫使各种政治势力重新排列组合,虽然不能奢望会有主张对华友好的势力,但终究存在着变数和可能,起码有不同的回旋余地……”
“但是……”说话者口风一变,神情愈加严肃,“形势变化很快,日本国内已在争吵的基础上达成了初步一致,决心不放弃对华侵略企图,加派三个师团到中国参战。前两个已在朝鲜登陆,正陆续开往中朝边境,第三个据悉今天傍晚要开始装船,最快明日下午5时,最迟明日午夜将会抵达山东沿岸。这就使我们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和考验,我们的战略决策面临一个方向性的转变,诸位有何见地?”
说话者不是别人,正是中华民国大总统、中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秦时竹。除他以外,汇聚在西山大本营的还有一干国防军最高领导。对日交涉,大本营和内阁一开始有不同意见,后来战端一开,双方交手后,大本营的态度占据了主导性地位。在前方战事取得阶段性胜利后。“保住胜利果实、体面结束战争,给国家保留元气”又成为内阁较为主流的意见,在大本营内部,大家也有不同的考虑。
“从态势上,基本可以说诱敌、困敌的第一阶段已经结束,即便日本方面没有采取相应的举措(当然,这是不可能地)我们也应该思考下一步动作;单纯从军事角度考虑,自然是把敌人完全拖死、拖垮最为合算。但方才总统也说了,形势有变,继续再拖下去恐怕不适合;东北方面、中朝边境方面,日军在得到2个师团增援后,将具有4个师团的野战作战力量,虽然总参谋部估计敌军不会将所有力量都投入使用,但起码给东北军区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目前,我国防军主力云集山东。东北境内只有两个主力师,即使算上蒙古方面马占山的骑兵师驰援,兵力也略显单薄,扼守战略要地是足够了,但要保证东北全境不受日军侵扰是不可能的;山东方面。敌人的援军虽然只有个师团,但由于敌人掌握了制海权,可以随时在合适的地方登陆后再给予我军打击,为了保证包围圈里的猎物不要逃掉。有必要采取更为积极果断地措施……我提议,山东方向的总攻,应该提前24小时发起,夏司令长官和山东前指也是这个意思。虽然提前发起总攻有可能增添进攻的难度,加大我们的损失,但现状迫使我们不得不如此。”总参谋长张绍曾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报告大总统、诸位长官,总后已按照山东前指的要求,将战事第二阶段所需要的物资、弹药补充完毕并加快分发。从后勤保障的角度来说,已具备了提前发起总攻地条件。”总后勤部部长宁武汇报道,“目前,总后的重点是抓好紧急状态下的后续生产能力与快速调配能力保障,确保前线在出现措手不及的情况时能够得到追加补充;但总后也提请诸位注意,受生产能力限制,当前物资供应能力和运输能力已达到了最高峰,差不多是满负荷连轴运作。这种状态不可能长久持续。设备需要检修、加班加点的工人需要休息。顶多再维持7天,生产能力和运输能力就要开始下滑。视情况不同在0%~0%之间。特别是在战前储备地金属原料,如铜、铅、钨等将可能出现缺口。”
四总部中,总后的工作是最为忙碌的,十多万大军的一丝一毫都要妥善应对,否则这部战争机器就可能运转不正常。
总政治部主任蒋方震补充道:“到目前为止,山东前线地战事我们依然维持着高度保密的原则。无论是规模、战果还是有关动向都保持着最低限度的公开……但这种情况维持不了多久了。在上海和北京的各国记者已蜂拥而至国防部要求采访,虽然我们予以了婉言谢绝,但他们还是不依不饶;我们担心,即便我们下达最严格的封锁令,还会有胆大包天的记者会亲赴现场考察,一旦消息流传开来对我们下一步的举动是不利的。”
蒋方震地话蕴含深意。从本质上讲,中日之间的力量对比中方还是居于较大劣势,山东前线的成功只不过利用了日军的骄横心理和狂妄战术来了一个针锋相对,以有心算无心自然具有较大把握。但局部战场的压倒性优势并不等于整体对抗上的胜势或优势,一旦战事延长或者战场范围铺开,开展一场全面对抗就显得颇为吃力也完全没有必要。毕竟,山东前线的战事只是为了挫败敌人对山东的觊觎和对华侵略地主张而进行地,并不标志着中国试图挑起全面抗战。如果有西方舆论,特别是对中国友好舆论对战争情况作出了详细报道,那么感觉“大失面子”的日本方面一定不会善罢甘休,战事势必要拖延;反过来说,战事地进程对国内也是严格保密的,如果消息走漏,让国人明白了山东战场的大胜,民族主义情绪将会上升到更高的境界,这对于政治家在外交场合进行和谈努力是有害的,必将大大增加相互妥协的难度。对于秦时竹严格保密的用意,一干军国要人都举双手赞同,国防部长陆尚荣、次长萨镇冰都表态:“战事如何,咱们瞎子吃饺子——心里有数就行了。用不着在外面大声吹嘘。”
“另外,根据军情处的分析和我对日本政界地了解,这一次增援行动,是军部方面以牺牲造舰费用和新设师团扩充费为代价进行的,没有进一步动员。山本内阁也是相当无奈和骑虎难下,如果我们将其逼急了,很可能引起海军主导型内阁的倒台。由于日本民主派并不具有优势,重新组阁的必然代表陆军派和大佬的意思。为了树立新内阁的威望,很有可能干出我们不愿意到的事情来――一个不死不休的局面,这对我们并没有好处。仗打到现在,我们占了上风,甚至是占了大便宜,见好就收并不丢人反而是明智地举措。
就如总统所言,战争,终究是7分政治。分军事的过程。仗打得差不多了,接下来该谈谈如何善后。我也赞同提前发起总攻,虽然付出的牺牲有可能加大,但从大局着眼,还是值得的。”
“终究还是要从全国一盘棋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山东前线和战如何,并不能决定性地影响东北战场的进程。如果不快速解决神尾师团,我们在战略方向上便面临着两个进攻方面,应付和协调较难;如果快速解决了神尾师团。又会给东北方面造成压力和示范效应,怕再施旧计,困住日军的道路就走不通了。我个人以为,山东之战,可以说是一个两难,也可以说是一个独立因素,取决于我们如何来待。”副总参谋长陈宦说出了自己的担心。
“无论是山东地战事还是东北的战事,海军方面暂时插不上手。不过目前我们担心,日军可能凭藉其海军优势对我们采取灵活作战的方式。比如,用优势舰队掩护海军陆战队在黄河以南、甚至是长江以南的沿海地区登陆骚扰。一则,我们海军机动舰队力量不足,无法打破敌人的制海权优势;二则,我们也没有充分地能力和部队来守海岸线每一处地方。一旦那样,我们将疲于奔命。虽然日军对南方地区的用兵还要美国的脸色行事,但总的说来还是不要出现这种情况为佳。日海军主力如果云集东北方面。一方面固然将大大增加对我海军主力地压力。另一方面却也能最大限度地减轻东南沿海地区的危险。”萨镇冰不无担心地说道,“在接下来的战争过程中。海军作壁上观的可能性更大,要想出海捞一把,甚至是再次取得前次突袭日军第二舰队那样的成果可能性是微乎其微了,希望各位长官能够谅解。”
众人议论开来,如果日军大胆突进,抛开一切顾虑和束缚,直接在渤海湾登陆,国防军有什么方法可以应对?讨论了一阵,似乎也没有更为妥当的办法。
会议气氛很热烈,但压在每人心头的疑问却是沉甸甸地。怎么样趋利避害、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是一个非常难以取舍和判断地话题。
会议整整持续了6个钟头,各方反复推演、激烈争论、深入权衡利弊,最后下定决心——先吃掉山东之敌,其余再做打算不迟。同时,电令东北军区进入临战状态,可以有意识、有区别地放弃某些地方,集中优势兵力创造机会。
残阳如血,在猛烈的徐进弹幕和昂扬的冲锋号中,对神尾师团的总攻开始了。
自从明确国内的增援消息后,包围圈内的神尾师团官兵就犹如落水的溺者抓住了救命的稻草,开始苟延残喘起来,一干将佐虽然对大本营仅仅派遣一个师团用于解围地力度不满,但毕竟有了盼头,对于突围这样地举动就不那么热衷了。血淋淋的事实摆在面前,自从被围这几天后发动地数十次大大小小的突围行动无一不以失败而告终。除了成就对方的杀戮和本方的惨重代价外,什么积极性的效果都没有收到。更要命的是,突围行动还消耗了神尾师团所剩无几的补给品——毕竟进攻部队总不能饿肚皮打仗,满足了进攻部队的需要就不得不通过克扣非进攻部队的补给品来实现。虽然日军还没有窘迫到以青草、树皮为食,但一些出身贫苦农家、自幼饥寒交迫的中下层官兵已自发地收割野菜了——秋高气爽的山东大地总算是天无绝人之路,肚子的饥饿感虽然好转了一些,但脸上的菜色却无论如何也挥斥不去的。
1...290291292293294...45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