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国势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月影梧桐
当然,各个助手机关虽然在职权划分上是相对独立的,在领导军衔上也基本一致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区别。以四总部为例,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总参谋部和总政治部总是相对总后勤部和总装备部要重要一些,军衔条例也规定,总参谋长和政治部主任由上将担任,总后勤部部长和总装备部部长由上将或中将担任,就像内阁各部总长虽然级别一样、职级相等,但鉴于各部门的情况不一样,财政部、外交部总是相对农林部、教育部要重要一些,都是可以让人理解的。在军队体系中,这条规定则更为明确——在紧急状态下如果主官出缺或者不能指挥,由副主官接替其职务,然后依次是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后勤部主任、装备部主任进行接替。
在国防军四总部建设过程中,秦时竹对总参谋长的任命曾经出现过犹豫,从资历来说,号称关外三杰之一的张绍曾比蒋方震更为资深,从能力和对战略大局的把握上来说,是蒋方震更为出色一些。考虑到蒋方震无论对于总参谋长还是总政治部主任都是合适人选,而张绍曾相对只适合总参谋部时,才做出了如此安排。不过总政治部并没有因为位置的不同而削弱对国防军参谋制度建设的贡献,蒋方震不仅将其在德国留学的经验和对德军总参谋部的认识都通过培训传授了下去,而且还手把手地培养了几个优秀骨干,虽然离脱胎换骨的要求还有些距离,但毕竟已比新军时代大大加强了。至于德国教官团的教导则更离不开总政治部的参与,总政治部副主任荫昌中将发挥了他留德多年的优势,将一切安排地井井有条。





国势 第124章 凿穿分割
第24章 凿穿分割
中日在山东地区的交战,既是双方国力和战斗意志的较量,也是各自部队参谋系统的较量。日本陆军师法德军,也强调对参谋制度和军官的建设,但日军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部队主官良莠不齐,有很多主官并不知兵。他们往往是优秀的组织者和鼓动者,对于保持军队团结和向心力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但在指挥训练和作战上却相当差劲,特别是一批贵胄子弟和通过陆军大学出来的高级指挥官,只有夸夸其谈和纸上谈兵的本事,对于实地操作并无心得义。
很多时候我们都能发现,日军主官不会带领部队进攻、不会指挥部队布置防御阵地、不会领导部队进行有意识地独立自主作战,他们最擅长的就是在战前吼上一嗓子,胡扯什么杀身成仁、皇军天下无敌的鬼话,除了让人热血沸腾外基本弄不出合适的战术指挥,他们是不错的部队偶像却不是一个合适的部队领袖。在这个体系中,日军参谋军官往往具有更大、更为权威的决定性意见,甚至是担负了主要的作战指挥任务。但无论哪个层面的日军陆军军官都没有摆脱片面强调武士道精神的窠臼。留学日本的蒋方震对此有很好的概括:“……日本陆军的整套制度,虽然号称学习德**队的精华,但在我来却是不折不扣的皮毛学法……日军在作战中,过于强调精神因素,过于强调价值观念对于战斗结果的影响力,丝毫没有意识到在现代军事发展浪潮中,在日新月异的技术兵器进步过程中科学所扮演的关键意义,这种忽视与漠然最终造成了战略或战术层面上的被动,并带来了不可预料的后果。”中日山东之战,可以视为蒋方震这席话的最好注脚。
由于神尾本人并不在包围圈。神尾师团参谋长净法寺五郎少将当仁不让地担负起主要指挥职能,以他为首地神尾师团参谋群制定了“西南虚攻,东北实攻”的作战方案,希望能在不借助援兵之力的情况下跳出包围圈。这个计划虽然仓促制定,但也不失周详,实中带虚,虚中有实,单从表面来。是一个不错的方案。可惜的是,国防军拥有的技术优势打消了这个方案的全部优势——首先,国防军无线电侦缉水平的高超使得日军地一切电文都变成了明码,甚至于在军舰上的神尾还没有到译电之时,山东前敌指挥官夏海强已到了完整的电文和部署命令;其次,国防军拥有的空中优势使得鬼子的任何调动全部一览无遗,鬼子固然也相应布置了高炮和对空机枪阵地,但那玩意只能对付笨拙且缓慢的轰炸机。对于高高在上、轻盈灵活的侦察机却一点办法也没有,在山东平原上任何大部队的一举一动都在国防军地掌控之中;最后,国防军拥有的装甲力量彻底粉碎了日军的战术布置。
故事进程的顺利几乎超出想象,当神尾师团执行虚实结合的攻击任务时,中间联络兵力薄弱得只剩下一个不完整地联队。净法寺五郎少将等人不是没有到这个缺陷,只是考虑到以劣势兵力还要发动主动进攻,不得不将中央担负联络的兵力削减到最低限度,他们总是一厢情愿地认为。即便是这样的部队,也足够抵挡住国防军24小时的进攻力量了,只要保持着这样一个联络通道,一旦实攻打开局面后,担任佯攻任务地部队就能迅速通过联络通道撤走。更何况,在主攻和佯攻发动后,国防军的力量必定会被牢牢牵制住,哪里还腾得出手来攻击本方虚弱点?在这种自以为是的自大情绪中。一个带有鲜明弱点的作战计划出台了。
战机稍纵即逝,倘若没有料敌先机的技术优势,国防军根本不具有发现敌军缺陷的机会,倘若没有过硬的战术能力,即便发现了这一缺陷,也很难给予对方致命性的打击。但日军没有想到,国防军不但有这份高明,更有这份能力——山东前敌指挥部和大本营地意见惊人一致。不必理会日军所谓的虚实进攻。他们打他们的,咱们打咱们的——出动卫戍师。用最精锐的装甲兵在敌人最虚弱的腰上捅出一个窟窿来!
总体上的防御战,但不放弃有利条件下的进攻战;整体上地稳步推进,但不放弃局部优势下地快速穿插。大本营是这个意思,前敌指挥部也是这种打法,这才叫英雄所见略同!在战事还没有大规模展开时,国防军投入了战役预备力量,准备给予敌人雷霆一击了。
包围战进入了第三天,天气好得令人有些陶醉。在前后两端的日军拼死进攻时,卫戍师装甲团地隆隆轰鸣声已碾到了敌人最虚弱的腰部防线。从下定战役决心到部队调整到位,卫戍师只花了一天的时间用于准备,当排成进攻纵队的式战车发出怒吼时,鬼子草草构筑的防御工事还潦草地不像个模样。几个用沙包泥土堆砌起来的所谓机枪掩体,在7mm战车炮的轰击之下很快就被摧毁干净,仿佛就不曾发生一样,草草掘就的战壕、封锁沟被战车轻松地驶过,所有妄图负隅顽抗的敌军都被重达6吨的庞然大物碾成了一堆尘土。跟随在战车后面前进的,则是无数手执钢枪汇聚成洪流的步兵队伍,他们得益于战车的掩护,一方面用手榴弹和枪榴弹打扫位于战车射击死角的敌人,另一方面则毫不犹豫地将枪弹倾泻在妄图对付战车的日军士兵身上,让那些“嗤嗤”冒着白烟的手榴弹送这些敢死队上路。偶尔有稀稀落落的日军炮弹落在人群中,但很快这些火炮就遭到了无情的压制和打击。卫戍师如同一把烤得滚烫的小刀,轻而易举地切开了一块奶油。
对冲、穿插,经典的训练场景,只不过训练伙伴换成了日军。在不安、紧张过后,战斗气氛变成了兴奋和亢进,然后再是从容不迫和有条不紊,新兵们克服了最初的窘迫。开始得心应手地享受起他们的战斗过程来。几乎是一边倒的屠杀!当进攻力量投放于整条防线地某几个结合部时,守御力量迅速崩溃了,犹如一条蜿蜒的堤坝被打开了口子,洪水从缺口中汹涌扑来,然后是整个堤坝的动摇和崩溃。这种穿凿的力量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原本就千疮百孔的防线压根就没有还手之力。日军防线上的士兵害怕了、动摇了,有人向后逃跑,有人茫然不知所措。前者被毫不留情地撂倒,后者则被紧随其后的步兵俘虏,稀里糊涂地做了国防军的俘虏。
造成日军崩溃地原因固然有很多,但归根结底是两条。第一,进攻的突然性。日军没有料到国防军在“苦苦”应付本方进攻的时候居然能够如此迅即和有效地投入大军进攻;第二,进攻的压倒性。日军猜测国防军可能会用战车配合进攻,但他们没有料到战车这种革命性武器对于战场态势的压倒性优势。所谓战车适应性差、防御力薄弱、生存力低下的谣言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被击得粉碎,所处的平原位置则更是将战车地机动性与进攻性发挥地淋漓尽致——这几乎就是最理想的作战场所。当然。日军在防御上的种种错误也奠定了自身的失败。他们没有构筑小正面、大纵深的防御体系,相反却把大部分兵力摆在庞大地防御正面上,一旦被击穿根本毫无还手之力;他们没有挖掘宽而深的战壕和封锁沟,这固然是因为时间不够,但对战车越障能力的低估是造成这种后果的主要原因;他们没有根据战车地防御力进行针对性的火力布置。当步枪弹、机枪弹打在战车身上如同挠痒痒一般无效时,当笨拙的山炮、野炮压根就无法命中运动中的战车时,当一贯寄予厚望的“肉弹”攻势被战车支援步兵无情粉碎时,战车就成为独步战场、纵横无敌的利器了。
崩溃、逃散、消亡。这三部曲构成了北条联队的真实写照。北条联队长在剖腹身亡的时候怎么也没有想到,他地联队仅仅支持了不到两个小时就完蛋了,而这个时候他的求援电报才刚刚发出。他更没有想到,其余的联队也步他的后尘而消亡殆尽,他只知道他的联队创下了一个记录——成为日军历史上第一支被缴获联队旗的部队。
5个小时以后,当战场逐渐沉寂下来时,日军惊恐地发现,他们已被国防军卫戍师分割成互不联系。相互孤立的两个部分。无论是实攻也好,佯攻也罢,统统都是包围圈中的猎物,而此时日军则刚刚把部队从进攻线上抽调下来,准备接应北条联队呢!
经过第三天地打击,鬼子控制地地盘下降到了东西不到40里,南北不足50里的狭小地带,即便是这样一块小地地盘还被卫戍师硬生生地在中间插了杆。真不知道4万来人在缺衣少械、粮饷不济的情况下还能撑多久?
包围圈中的鬼子乱成了一锅粥。千里之外的日本内阁也乱成了一锅粥。山本权兵卫接到神尾师团被包围的消息后两眼发直,他实在不明白为什么在海军遭遇重大损失后陆军也难逃此劫。他在苦苦思索,西边那个积贫积弱的老大帝国什么时候拥有了如此令人吃惊的军事力量。
海相斋藤实起先是眉头紧皱,后来却又悄悄地舒展开来。前几天海军的损失让陆军好是讽刺了一顿,他心里正憋着气,冷不防接到这样一份“大快人心”的战报,他的郁闷和烦恼也减轻了许多,虽然陆军方面支支吾吾对真相没个彻底交代,但海相大人却是心明眼亮——神尾所有的电报都需要通过舰队转发回国内,这样的内幕他怎能不知?更何况尽职的加藤司令官总是在拍发电报时不忘嘱咐电报员给海相大人也发一份。
长州派的军人势力暴跳如雷,一方面疯狂叫嚣要对中国展开最严厉的报复,另一方面对神尾中将的指挥能力和统率能力提出了最大的质疑,并进而将这种怀疑和不满发泄到做出让神尾统帅军队的派阀大佬身上。陆军派虽然在对付海军和民主势力上是一致的,但并非是没有任何内部矛盾的铁板一块。恰恰相反,各种各样的小团体、小宗派是层出不穷。在起先派遣神尾前往中国的时候,在陆军内部就有不大不小的争论,各方面势力均将这个机会作建立功勋、塑造皇军威武形象的大好契机,争先恐后地推举本小团体内的将领前往。神尾能得到最后的任命,一方面固然是其谨慎细微,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平日相对低调,对其余势力得罪不多,在僵持不下之时他相对而言是一个更容易让人接受的选择,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落选势力对其的妒忌和不满。如果神尾顺利归来还好,自然是大本营方面用人有方,现在加强师团已陷入了困境,原本就积压着的不满情绪趁机宣泄出来。
有人阴阳怪气地嘲讽力主神尾担纲的岗市之助陆相,说他“秉承了错误的意志,做出了错误的选择,酿成了严重的后果,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应该立即辞职以谢天下。”至于神尾本人,则彻底成为众矢之的,陆陆续续收到了各方面的斥责,命令他必须完成攻略青岛的任务,否则应“剖腹向天皇谢罪!”。幸好陆军方面害怕流传出去损害陆军的颜面,社会舆论对此还毫不知情,否则神尾家的窗户早该给“爱国群众”砸破几十遍都不止了。民间虽然不详,但如雪片般飞来的指责电报却传遍了体系内每一个高层人物,每次加藤司令官都装作不知地向神尾询问陆军系统内的攻讦电报,对方自然是期期艾艾说不上话,但眼睛里冒出来的怒火却让加藤司令官的情绪好了不少。这个时候,他不由得感概还是加藤定吉走得干脆和光彩,同样是遭受惨重损失,定吉却毫不犹豫地剖腹自杀,惨是惨了点,但总好过这样活活受同僚侮辱,更何况既是存活下来也是前程黯淡,搞不好弄个预备役了却残生。




国势 第125章 决策之难
第25章 决策之难
无论日本海陆军有什么样的分歧,各派系内部有什么样的倾轧,在加派援兵,对中国进行报复这一点却是一致的。海陆军在中国战场上吃了亏,不捞回来一点决计不肯善罢甘休的。收到神尾的告急电报以后,大本营快速做出决策:第一、关东军、朝鲜驻屯军紧急动员,压迫支那东北集团;第二、紧急动员三个国内师团,前两个派往满洲,后一个派往青岛,用于支援神尾师团,具体番号由陆军省指定;第三、电令在山东沿海的海军舰队和未被支那军包围的神尾师团余部尽最大努力提供支援,帮助神尾师团打破包围圈,紧急突围,保持有生力量;第四、通过外相和英国方面联系,要求中国方面立即停止一切针对日本的军事行动,否则就要承担最严厉的后果。
决策制定往往是最为快速的,但效果却并不那么容易得到。首先,关东军虽然一直保持着高等级的戒备状态,但他的对手是同样高度戒备的东北军区部队,在沈阳骚乱时关东军已试图用武力讹诈过一会了,根本没有成功,现在旧话重提,无非是不甘心落败罢了;其次,朝鲜军虽然近在咫尺,但全部兵力合计起来顶多也就一个加强师团的模样,这么一点力量要想压制全朝鲜的反抗力量,无疑是比较分散的,要想把他们集结起来跨过鸭绿江,恐怕得是十天半月以后的事情,在救兵如救火的战场上,根本就是缓不济急,即使退一万步说朝鲜军紧急动员起来并对关东军形成有效支援,也不见得能对东北军区近0万部队,包括个主力师在内的国防军形成压倒性优势;再者,由于在日俄战争以来不曾面临战争的威胁。日本国内各师团无论编制也好,装备也罢,都保持着不满员的状态,每个常备师团均只有一部分基干兵力在编,为了应付青岛战事,已紧急动员了第师团并抽调了大批基干兵力,要想临时动员三个师团,可谓难上加难。士兵毕竟不是泥捏成的,聚合起来有个过程;最后,虽然朝鲜和青岛沿岸距离日本本土都比较近,但毕竟隔着茫茫大海,海军方面经过框算,如果满打满算用足运输力量,至少需要5天才能把一个完整地师团运到朝鲜,至少需要7天才能把一个完整的师团运到山东。当然如果抽调民用船只协助的话会加快这一进程,可那样一来就意味着经济秩序的大紊乱,打中国都需要民用船只出动,皇军的脸面和尊严往哪里搁?
所以,虽然大本营以最高效率通过了支援提案。山本紧锁的眉头还是没能舒缓开来,作为首相,他要考虑的问题和处理的困难更多。比如:抽调朝鲜军从军事上说是一步要棋,但却不是政治上地好棋——把兵抽调光了。朝鲜的治安怎么维持?要知道日韩合并才过去了几年而已,朝鲜义军和游击队一直在反抗,军事高压一旦撤走,朝鲜乱套了怎么向天皇交代?又比如,陆军特别是岗市之助过去一直嚷嚷用四个师团解决中国问题,这次支援提案中的兵力已超过了四个,但再也不见陆相的豪言壮语,山本本来就对“四个师团论”将信将疑。现在的局势就更加难以令人放心,增援三个师团的部队,真的够了么?还有,前次为山东战事批准了2600万预算,到现在已所剩无几,再加上海军被击沉、击伤军舰的替换费和维护费,已经大大突破了预算地框架,如果再要大规模地增援。需要增加多少预算?山本本人没有框算过。但他认为至少还要追加000万以上,藏相那里怎么交代?国会能同意么?国会即便同意。到那里去筹集这么一笔巨款?国库已经债台高筑、负债累累了,日俄战争的贷款本息都还没有还清呢,哪里来的余钱投入战争?向外贷款也不可能。欧洲各国陷入战争,自身自顾不暇,哪有资金贷给日本?美国人倒是有钱,但自904以来已经改变了对日扶持的态度,尤其反对日本在中国扩张势力,怎么会把资金贷给我们?
一想到这里,山本头都要炸了,他本来是打算召开五相会议把提案正式通过的,可是现在似乎连自己都不能说服,如何又能说服他人呢?至于外交压迫,笑话!中国人在前两次地交涉中都没有服软,现在不但在海中胜了一把,陆上也占有优势,难道现在倒肯服软了?外交是政治的外延,是以实力作为依托的,现在日本没有表现出高人一筹的实力,如何能让对方屈服。那些大佬们一口一口日清战争、日俄战争,现在难道还是20年前或者0年前地光景么?倒是用现有部队解围的方法在山本来有一定的合理性与现实性,既可以不伤皇军的尊严,又不至于造成太大的经济压力,在海军掌握制海权的情况下,山本相信,只要神尾师团撤退到舰炮火力的有效覆盖区就一定能够得到保全。至于青岛攻略,他叹了口气,先等神尾师团搭救出来再说吧。
可既然身为首相,就要照顾到方方面面的情绪与面子,山本虽然心里并不完全认可支援提案地主要内容,但还是一一签署命令,要求关东军、朝鲜军、陆军省、外务省等相关单位尽快行动起来……先准备起来吧,一青岛方面的解围效果再说。
遭受着巨大精神压力的神尾早已焦头烂额、方寸大乱,在各种信息的焦灼中,压抑的气氛简直令人抓狂,神尾到现在为止精神还未崩溃还称得上是心理素质过硬。卫戍师的战略机动,硬生生将神尾师团截断成为互相隔绝的两个部分,虽然被分割开来的各个部分还有相当地实力,但在态势上来说是坏地不能再坏。要想摆脱被动局面,神尾可以有三种选择:第一,后卫部队以放弃背后、侧后防御为代价,向卫戍师发起不计牺牲的牵制性攻击,希望能够拖住卫戍师地注意力。同时让前卫部队,也就是师团主力趁机突围;第二,两部分部队以打通联系为第一目标,集中精力猛攻卫戍师防线,希望能够从中凿穿一个口子,使师团主干能够得到保存;第三,两处部队均专守防卫,等待来自国内地增援。
第一种方式最为积极。采用了类似于壮士断腕的手法,如果将后卫部队这万余人投入到不计牺牲的进攻作战中,即便不能突围也足以牵制国防军的注意力,减轻对前卫部队的压迫,如果前卫部队此时突围,神尾估计被包围的近5万人马至少有一半以上能够全身而退。但这种最积极的作法也是最引人争议的办法,能有一半以上部队突围,不错。不过同时也就意味着还有近一半人员地覆亡。这已经不是断腕,而是自废双臂了,纵然保得命在,又有什么意义呢?第二种方式来较为保守,也是最为常规的思路。但弊端不少。要想打通联系,必然要将原本用于防御包围圈的兵力用于进攻作战,能不能收到效果还在其次,起码国防军包围圈的攻势会更甚、更具压迫感。再者,即便前后卫打通了联系,也不过是重新确认了仍在包围圈中的事实,对于整体态势的改良并无积极意义,相反必然造成部队壅集,回旋空间和机动战场近一步缩小的事实。第三种方式来最为消极和稳固,神尾虽然心里有些向往,但部下和大本营方面均颇有微词。稍微思考了一番便予以放弃。当然理由也是很充分的,容易被各个击破,士气容易直线下降。更重要地是,神尾对于增援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三个师团的救援来兵力不少,但主要方向却是指向朝鲜,让他觉得匪夷所思。固然,他能明白因为运输机动力的限制使得往朝鲜运两个师团比往山东运一个师团更方便,也明白在满洲施展“围魏救赵”的可行性。但缓不济急却让人跳脚。
在遭遇卫戍师地铁甲洪流后。神尾对战车的使用和威力认识更是深了一层,在发给大本营的电报中。他用较为详细的文字对此进行了说明:“……敌方出动了铁甲战车并伴随步兵冲击,速度虽然较骑兵为慢,但攻击力却远超过骑兵,无论是战车地小口径速射炮还是车载机枪,均对我军阵地形成了火力压制,我军无论机枪、步枪都难以对其进行破坏,山炮、野炮除非直接命中否则不可能将其摧毁,但由于战车处以机动状态,很难被炮火击中,一般的炮弹碎片对战车防御面并无杀伤作用。由于无法攻击敌方战车,本方士气下降的很快,士兵一般慑于战车的压迫感而放弃本方战壕……下层指挥官号召敢死队发扬武士道精神用集束手榴弹进行爆破,虽然较为有效,但由于战车一般伴随步兵行进,敢死队来不及冲锋接近就被对方火力命中……这种集火力、防御力、机动力于一体的新式兵器的出现大大改变了战场态势,帝国在将来亦有必要加以发展!我本人以为,对付战车最好的办法就是战车!”不得不承认,神尾对战车的认识和体会是相当深刻地,不枉他用个联队的代价来进行学习。
认识是一回事,真正加以克制又是另一回事,在部队被分割包围后,第师团已尝试了5次攻击,试图夺回失去的阵地,结果无一例外碰得头破血流而又毫无进展,反而在卫戍师的防御阵地前抛下累累尸体。经过一天的激战,卫戍师以5辆战车被摧毁和近500士兵伤亡的代价,不但成功地切断了敌人的联系而且还造成了约6000余人的伤亡,战果可谓辉煌。更重要地是,卫戍师地大胆穿插,给包围圈外的国防军进行压迫式合围创造了条件,神尾师团控制地战场范围近一步缩小,可投入作战的有生力量也日渐枯竭,特别是较为紧缺的药品、弹药、粮食等物资开始紧张起来。每时每刻都有日军伤兵因为缺乏救命药品而不治身亡,鬼子携带的山炮、野炮大部分只剩下了~个基数,有个别门野炮的弹药储备甚至降到了只有~4发的低水平,距离废铜烂铁只有一步之遥。
1...289290291292293...45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