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势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月影梧桐
秦时竹陆陆续续讲了近两个小时。听者反应大不相同,以袁世凯和国务院为代表,采取了全神贯注的态度,希冀从中找到可学习、借鉴的法子,秦时竹治理北疆的功绩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虽然不服从中央管辖,但治理得如此井井有条,非常人所能做到;议员们的态度大致可分为三派,一派是密切关注,欢欣鼓舞,主要是人民党党员和亲人民党地共和党党员,一派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主要是国民党的大部分党员和小党人士,第三派是国民党内的激进派,对人民党比较仇视的,希望能够找到漏洞,应用法律程序来打击秦时竹的威望,北疆方面很多事情是他们想为而为不了的,这种仇视中掺杂着嫉妒、不服的小气心态……
袁世凯、孙中山、黄兴、黎元洪也坐在下面听取秦时竹的报告,个人反应也是大相径庭。袁世凯惊讶于秦时竹地施政方针居然如此娴熟,认为秦时竹绝非浪得虚名,对秦时竹个人,他有一点佩服,但更多的是将其当做对手;孙、黄饶有兴致地听取了秦时竹的报告,认为外间虽然对秦时竹有种种非议,但现在来,很多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拥兵自重”、“割据一方”的指责都是表象,北疆地处日、俄两大邻国之间,日夜受其虎视眈眈,外有蒙古叛国集团,内有土匪横行,岂能不“拥兵自重”?北疆统筹如此有章法,若不是“割据一方”而听任一盘散沙,很难想像有如此成就,确切地说,秦时竹做了孙中山、黄兴想做而没能做成的事情,他们俩毕竟是一片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对袁世凯尚且可以容忍,对秦时竹自然就更是欣赏了,至少不会有恶意;至于黎元洪,完全是抱着酸溜溜的心态来听取报告的,秦时竹固然做到了他没能做到地事情,但他心里何尝不想这样呢?无奈自己的革命地位来得名不正言不顺,腰杆不粗,再加张振武一案几乎将其打回原形。他对秦时竹有不满,有怨恨,却无处诉说,甚至还不得不在表面上对秦时竹表示感谢和谦恭,要不是秦时竹手下留情,自己这个共和元勋、副总统的地位恐怕都保不住,要想反秦时竹?心有余而力不足……
下午时分,秦时竹和沈蓉等一行人来到了北京大学,在此发表演讲,是秦时竹自己提出来的要求,在当时的中国,演讲已成了一阵渐渐传播开来地习气,但在大学里发表演讲。特别是针对知识分子发表演讲,秦时竹却是头一个。
诚如黄炎培所言,由于地处权力中枢、官僚机构的核心,北京大学里混入了太多的官僚子弟,这些人不学无术,只能逢迎拍马,对学问无丝毫之兴趣,对于上官却是百般讨好。听说秦时竹要来演讲。多时不来的旷课学生竟也齐刷刷地到齐,幻想一步登天地机会。
事实上,北京大学的日子过得很窘迫,他不像清华学堂,有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作保障,经费极其短缺。更由于中央政府变动,当局忙于行政、军队事务都来不及,根本无暇过问教育这类的闲事。最最要紧的是,袁世凯政府本来就缺钱花,原本应该投向大学的钱也被挪用到了其它地方。
因此,秦时竹去北大演讲的目的很明确,一是宣传北疆和人民党方面政见。巩固在知识分子心目中地地位,要知道,听讲的知识分子不仅是北大一校,全北京的高等院校都接到了通知。秦时竹将来总是要入京掌权的,现在打基础可谓是未雨绸缪;二是拉拢人才,各大高校缺钱的消息秦时竹早有耳闻,对各校遭受各种势力压迫的内幕也了解得一清二楚,因此要趁着这次演讲的机会,将人才统统吸收到北疆去,特别是理工科的教师和学生,是北疆方面所急需。能拉一个是一个……
“诸君今日来听秦某地演讲,我感到万分荣幸……”对着台下济济一堂地听众,秦时竹拉开了阵势。
“大学之大,不在于学校有多大,楼房有多高……大学之大,在于其胸怀之大,道德之高,学问之精深。精神之悠远……从汉代始。中国历代皇朝设立太学、国子监,为的是培养适应皇权。适应**统治之奴才,虽有学问,但目地狭隘‘为君而不为民也’……这是人性的悲哀,制度地悲哀,多少饱学之士,意图为民请命,意图治理天下,到后来仍然不得不成为君王所用之工具,若君王体恤下情,尚有良知,则学生仍有一定作为,若君王暴虐不堪,压榨人民,则学生俱为为虎作伥之辈……因此,不改变大学体制,不灌输新的精神,无论办多少学堂,育多少人才,任免不了受制于人的窘境……”
秦时竹的讲话,听得不少人大汗淋漓,听得学生百般叫好……
“……故某以为,北京大学,虽是太学、国子监之延续,但实际却是维新变法之成果,在新地时代下,其精神、其内涵,已完全脱胎换骨,不复以往腐朽不堪的之陈旧,实乃一新生的创举……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但是她的精神延续了下来……在目前共和已创,民主立国的环境下,理应发挥更加重大、深远之作用,不独是研究学问,钻研技术,更是要培养独立完善之精神,树民主科学之旗帜……故秦某对于诸君的期望是,既要有专门之知识,更要有完善之品格。傲立于世,胸怀天下,扎根于民众,服务于中华,方能成一代之杰……”
“秦某此来,非是一般泛泛地谈论教育之重要。诚然,教育之重要诸位早已耳濡目染,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是最好的写照,但秦某更以为,对学生良好品质之培养,独立人格之完善,却是更重要的意义……诸君身上,承载着中华民族新生之希望,你们不仅要以知识、学问建设新中国,更要以满腔地激情和奋发有为的精神激励全国的民众……古人云,‘穷者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我希望诸君,从求学的第一天起,就要以‘兼济天下’为自己的目标,一旦心中怀有对祖国的热爱,对四万万同胞的挚爱,树立了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民主主义之高尚情操,我相信,没有什么艰难险阻可以使你们却步……”
台下的学子疯狂叫好……
“我知道,有不少学生,是抱着‘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地态度来求学地,无非是为自己谋一个出路,图的是光宗耀祖,我也知道有个别教师‘著书都为稻粱谋’,无非混口饭吃,图地是立身安命,给自己一个交待……我无意指责你们,这是现实的需要,没有多少可鄙的,况且我始终认为‘真小人比伪君子更可爱’,但我希望各位,能在做学问时,自觉地将自己的位置放到国家的立场上来,摆到人民的立场上来,自觉地谋求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一致,以获得无穷无尽的力量源泉。如此,中国幸甚,中华民族幸甚,四万万同胞幸甚!”
秦时竹以一个鞠躬结束了演讲,“哗啦啦”,台下爆发出狂风暴雨般的掌声。
“接下来,是大家自由提问时间,巡阅使可以回答大家所提出的各种问题。”时任北京大学署理校长的刘经泽(原本在历史上应该是严复出任校长,但严复已经给秦时竹弄到人民大学去了,刘经泽就只好继续干下去)笑着说,“请大家举手示意,巡阅使点到谁,谁就可以站起来提问。”
“诸位,首先向大家宣布一个好消息,”秦时竹微笑着说,“我以个人名义,决定每年向北京大学捐资2000元,设立人民奖学金,用于奖励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
台下一片振奋之情,这钱来得实在是太及时了。
“请问巡阅使,您刚才提到了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那么您对康、梁二位先生是如何评价的呢?特别是康南海先生现在依然持君主立宪的态度,您又作何感想?”
“对一个人的评价不仅要他们过去怎么样,更要他们现在怎么样。老实说,对这两位先生,我是由衷地敬佩的,当年公车上书、百日维新,其出发点和目的都是为了振兴我中华,可谓仁人志士,北京大学就继承了这样一种精神……对他们提倡的君主立宪,我也是赞同的,我本人曾经就是个立宪派嘛!……但是,”着台下有点骚动的样子,秦时竹恰到好处地来了转折……
国势 第092章 一段插曲
第092章 一段插曲
“时代在进步,人们也需要进步,戊戌年提倡君主立宪是进步,宣统元年提倡君主立宪也还是进步,但到辛亥年就不是了……清王朝一次次拒绝我们给他的机会,用假立宪、皇族内阁来欺骗我们……君主立宪的道路到此时已完全走不通了,非革命不可……我曾经多次声明,立宪也好,革命也罢,都是改变政体,实行宪政的手段,既然君主立宪的路子走不通,那只有用革命来实现。此时此刻,康、梁二位先生发生了重要的转折,康南海仍旧在顽固地坚持他的君主立宪,念念不忘光绪皇帝的旧恩,对革命的胜利,对五族共和的大好形势,妄加攻击、诋毁,已经走到了人民的对立面上去了……他已不是一个进步分子,而是一个顽固的反动分子、复辟分子了,对这样的人,我们一是要批判,二是要教育,希望他能够认清形势……梁任公和他的师傅不太一样,他虽然坚持了君主立宪的观点,但现在已慢慢地转变立场,开始赞同起共和民主来了,他发表在报纸上的文章也证明了这一点……这说明,他的思想在进步,在发展,我已通过在日本的友人,邀请他回国来,毕竟,人才难得……一个时代是处于不断的进步中的,你不是跟随着时代进步的脚步前进,就是被时代无情地抛弃!”
又有一个学生站起来问道:“《人民日报》和《新华》我经常留意,上面有不少巡阅使亲自写的文章,您在其中反复提到人民党现阶段的目标任务是努力建设四个现代化,即经济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思想文化现代化,那么请问,这四个现代化能做到吗?究竟什么时候能做到?用什么标准来衡量?”
“这位同学问的问题很好,革命成功后。大家都认为,束缚中国发展前进的最大障碍已经被清除了,我们要做的,就是奋起直追,赶上英法美德等先进国家,使中华民族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但究竟什么算是追上了,什么算是文明国家,什么算是先进民族。大家并没有直观的认识,而只有朦朦胧胧地意识,有的人说像英国那样就是先进国家了,也有人说像日本那样也可以称得上是先进国家了。我的意见是,国家与国家情况千差万别,不能简单地拿来比拟,怎么叫做和日本一样?这是个很棘手的问题。因此,我提出了现代化的四个标准。涵盖了文明国家的基本要素,如果我们去套,发现先进国家基本就是在这些方面比我们先进……这四个方面,如果能都实现的,那是世界顶尖国家。能实现三个,那是一流国家,能实现一个,是进步国家。若是一个也没有,只能说是落后国家……我们祖宗有过强汉盛唐的历史,也曾经是世界文明地中心,对于我们而言,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一定要的问题……我相信,如果四万万同胞团结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个目标应该能够实现(热烈的掌声)……至于何时实现,不太好预测,也许是0年,也许是50年,也许更长,但这只能激励我们前赴后继而不是让我们打退堂鼓,我希望在座的诸君。都要积极投身到这一过程中去。为这一目标的具体实现,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中国古代曾经有愚公移山的故事。太行、王屋二山如此之高,愚公都打算利用子子孙孙将其搬走,我们就是愚公地后代,我们一定能把这些大山移走……”台下热烈鼓掌,秦时竹继续说道,“至于衡量的标准,我可以从两个角度出发,一是横向比,和别的先进国家比,着重找差距,坚定方向,二是纵向比,和自己比,着重进步,鼓励信心,至于具体的指标,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判断的,中国这么大,我说几个指标可以供在座地诸位参考,比如钢的产量要达到300万吨以上,煤的产量要到4000万吨以上,铁路要达到5万里以上,现代化装备的军队要达到100万以上,一般学龄儿童要有半数以上能接受普及性地基础教育,每万人中至少应该有大学生一名,老百姓要能过上吃饱、穿暖的日子……这些要求,虽然现在都还没有实现,但我相信,一定能够实现……”
全场热烈鼓掌!
“巡阅使,学生是学经济学的。”一个瘦瘦高高,戴着眼睛的斯文学生站了起来,“我从报纸上得知,北疆方面已对厘金关卡大为裁撤,很多人认为此举有利于方便商品流通,促进市场繁荣,但也有一种说法,说这项改革,完全是迫于各大资本家的压力,尤其是为了照顾北方实业的利益而实施的。恕学生冒昧,请问您如何待?”
会场“嗡”地一下,有些骚动,大家都清楚,北方实业中占据绝对控股地位的是辽阳控股,而辽阳控股地董事长就是眼前这位巡阅使的泰山,个中目的很明确,矛头直接指向秦时竹……
秦时竹不动声色:“首先请允许我问诸位,裁撤厘金税卡,降低税赋,究竟是有利于民生还是不利于民生?”
大部分人点头。
“那究竟是赞同的人多还是反对的人多?”
“前者多。”台下的回答比较一致。
“我不明白写这些报道的人是出于何等居心,在北疆各省,反对这一举措的人不是没有,也有。”秦时竹扫视了台下一眼,威严地说,“那些到底是什么人呢?第一是旧时代地官府老爷,降低了税赋,等于断绝了他们贪污**地来源;第二,是税卡的恶吏,裁撤了税卡,他们就失去了吃、拿、卡、要地勒索手段……广大民众都是欢欣鼓舞的,道理很简单,税收降低了,商品的价格也能便宜下来,各处商人、资本家也是满意的。减低了勒索,可以减轻他们的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北方实业既然是一个合法经营的公司,能从中受益也是理所当然……本巡阅使执政地目的,就是要让大多数百姓过上好日子,对这种大多数人都拥护的事情,我自然需要去做。不仅是我,北疆各级政府、议会都是赞同的,我不出别人有压迫我的必要……”秦时竹又把刚才提问的人叫了起来,“我可以用修建铁路来打比方,大家都知道修建铁路对发展经济,繁荣地方的重要性,如果国家决定在你的家乡兴建一条铁路,你赞同否?”
“我极为赞同。”
“那倘若你家乡有一工厂老板到政府请愿。要求早日将铁路修好,你认为这是他压迫政府吗?”
“这……不是!”
“如果这样不是地话,那么我再问,南方如江浙两省,废除了漕粮。你认为政府也是被民众压迫才不得不行如此善政的?”
“这应该……也不是吧。”
“这就对了。我们问题,不能光表象,而要政策的出发点和利益指向谁,对大多数人有利的事情。一定要做,对一部分人有利的事情,要斟酌着去做,只对少部分人有利、对大部分人不利的事情,最好不要去做。”秦时竹冷峻地了一下同在台下的不少报社记者,“我不知道这些新闻是出自哪位记者、哪家报社之口,我只想告诫你们,希望你们一定要站对立场。究竟是站在人民一边,做人民的喉舌,还是站在少数贪官污吏一边,做他们地代言人?如果是前者,我们要团结、拥护、支持,如果是后者,我将要发动民众毫不犹豫地予以打倒!”
少数记者背上渗出了汗珠,北疆巡阅使一贯以强硬著称。他可不会像孙中山那样恳求报界配合。
秦时竹继续缓缓地说下去:“也许有人不服气。说报纸有言论自由……是的,我承认有言论自由。但这个自由绝不是随心所欲,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要受到道德、法律和真实性的约束。大家想,你有自卫的自由,但有随意杀人地自由吗?报纸只有发表正确舆论,引导民意的自由,绝无造谣生事、诽谤中伤的自由……诚然,有些报纸、记者误信人言,发表了与事实不一致的文章,我们要原谅他,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出了错误也不是了不得地大事,但如果是恶意中伤、捏造假新闻扰乱秩序,就绝不是可以容忍的……在辽宁,我也下令封杀了数家报纸,这些全部都有劣迹可循的,你可以批评政府、抨击官员,你有这个自由,但如果你宣扬复辟帝制、赞同蒙古分裂,对不起,你的根本政治立场错了,只有封杀这个结果……归结到一点,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国家和民族之福,错误的舆论倒向,是国家和民族之祸,希望新闻界的诸君谨记!”
一次北大的演讲,秦时竹将自己地口才发挥得淋漓尽致,有人评论:北疆巡阅使,绝非一个单纯的军人,首先是个政治家,其次是个演说家……他的演说和辩驳,立论充分、激情饱满,又实事求是,绝无半点大话(比之孙中山20年20万里铁路的计划,秦时竹提出的指标似乎更接近实际些……)
演讲完毕后,广大师生列队欢送秦时竹和沈蓉、左雨农等一干人等,正要走时,一个学生从人群中挤了出来,气喘吁吁地跑上前来,警卫们很紧张,赶紧拦住,那学生高呼,“我要见巡阅使!”秦时竹大为好奇,挥手对警卫说:“让他过来吧。”
那青年学生松了口气,跑到秦时竹面前:“对不起,我耽误您的行程了,我是清华留美预备学堂的吴芳吉……”
“哦?吴芳吉?”秦时竹脑海里掠过这个人,他似乎想到了什么,果断地说:“走,上车再说。”
青年学生就这样和秦时竹夫妇一起走了。
在秦时竹的知识结构里,吴芳吉是一位相当有名地诗人,所以才这么爽快地让他上了车。
“你是清华学堂的学生?”
“是地。”吴芳吉恭恭敬敬地回答。
“想不到又碰到清华学堂出来的人了。”秦时竹笑了笑,“你们以前的教务长胡敦复先生现在已在人民大学担任教务长啦。”
“真的?”吴芳吉眼中闪出一丝高兴的光芒,“胡先生是个好人,一直为我们学生着想,可惜美国人不容他。”
清华留美预备学堂,是用庚子赔款的退还部分建立起来的。在它早期历史中,美国教员在美国公使的支持下,一直掌握着所有行政、事务、教学大权,是美国文化教育的主要传播者,胡敦复因主张学生多读理工科课程,与一些美国教员主张多读英文和美国文学(当时美国也配称有文学?)、美国史地的意见发生了纠纷,纠纷上述到外交部,美国公使出面干预,结果胡敦复被迫辞职。
“最近,我和几个同学还有一些老师和美国人起了纠纷。”吴芳吉谈到了自己的事情。
“什么纠纷?”
“我们学校有一个叫何鲁的同学因病未参加考试,按章可以补考,但那位美国教师执意不肯,何鲁和他争执了几句,被他说成不逊,要挟校方开除何鲁的学籍。我们几个对此事大为不平,就发起各省同学各推举代表一人向校长申诉,要求学校工作处理,反而被指责为扰乱教学秩序,说要开除我们的学籍……”
“有这回事?”秦时竹在那琢磨,“开除的决定已经下来了吗?”
“下来了。连我在内一共开除2个学生的学籍,校方知道事态严重,特意请示了教育部。范总长出面疏通,要求我们填写悔过书后复学。”
“范源濂就知道和稀泥”秦时竹轻蔑地一笑,接着问道,“你们几个都填了没有?”
听到秦时竹指责范源濂的时候,何芳吉吓了一跳,都说北疆巡阅使厉害,果然名不虚传,堂堂教育总长在他眼里一点地位也没有。
“他们都填了,就我没有。”说到这里,何芳吉慷慨激昂地说,“无罪而罚人,非法也;无罪而受人鱼肉,又从而屈服之,非我也……”
国势 第093章 夫人路线
第09章 夫人路线
“有骨气!”秦时竹拍拍他的肩膀,“就是要这样。”
“学生本来已通过了赴美考试,但因为这事估计是去不成了,学籍也肯定保不住了……我想……” 何芳吉有些不好意思起来,吞吞吐吐了半天,没说出口。
“怎么,不好意思说?”秦时竹笑了,“是不是让我去疏通一二?”
“你说吧,不管怎样为难的事都说出来,说什么巡阅使也不会怪你的。”沈蓉也在一旁鼓励他。
“我想,能不能请巡阅使回去后和人民大学那边说说,让我去那边就读?这学校我是一天也呆不下去了。”何芳吉耷拉着脑袋,声音越来越低,“我知道已错过了人民大学入学的日子了,若等到明年又心有不甘,所以我大着胆子,冒昧地请巡阅使能够给我行个方便。”
“小伙子算盘打得不错嘛。”秦时竹笑了,“好,我答应你的请求,我会关照校方的,不过必要的考试你们还是要参加。”
“那我谢谢巡阅使了。”何芳吉高兴地差点跳起来,幸好及时意识到自己在马车里,抑制了这种冲动。
“你能告诉我,你为什么要与美国人斗呢?”
“本来学生以为,这是一件非法的事情,其中又涉及民族尊严,所以学生愤愤不平。今日听了巡阅使的演讲我更加意识到独立精神和品格之重要,故而坚定了独自与此抗争的勇气……”何芳吉滔滔不绝地说了下去,“中国要强大,固然要有厚实的实业基础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但如果没有独立品格做依托,我们学的时候会带着仰望、盲目崇拜的精神去学,把人家的糟粕也跟着学来。纵然掌握了一定地知识,腰杆也硬不起来,只能一辈子跟在洋人后面卑躬屈膝。想明白了这一点,我就更加理解为什么那些美国教员拼命让我们学美国文科的险恶用心,他们太可恶了,生怕我们掌握了先进知识后会富强起来,为了要把我们培养成为美国的奴才、洋人的奴才,使咱们中国永远落后于先进国家。就是要在开始阶段就给我们灌输奴化教育……”
“原来你怎么想?”
“我原以为只是美国人歧视中国文化而已。今天我听了巡阅使的演讲,您提到了做先进国家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包括科技现代化和思想文化现代化,我突然间醒悟过来,原来这些美国人压根就不想让我们强大起来,故意卡我们……”
“你的洞察力不错啊。”秦时竹笑了,“你说美国人搞奴化教育,还有什么证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