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国势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月影梧桐
“精辟,精彩!”秦时竹拍拍吴蕴初的肩膀,“葆元啊,你终究还年轻,要多跟着范先生学学。”
“那是,那是。”吴蕴初一脸诚恳,“范先生就是我的楷模。”
“不要过谦了,我像你个年纪时,连什么叫化工都不懂呢。”范旭东比他大7岁,7年前还刚刚东渡日本学习。
“刚才何主任告诉我,化工的基础产品可以概括为三酸两碱,现在有了一酸一碱,还有两酸一碱你们打算怎么弄出来?”
“我先说碱吧,还有一碱就是纯碱,北方实业已在生产纯碱了。”范旭东告诉大家,“不过原料是来自天然碱。辽宁境内有两处天然产碱地。一为大布苏碱泡子,一为玻璃碱甸子。北方实业原来出碱,就是靠用这两处之天然碱精制纯碱,年产在0万公斤以上。方法简便,就是需要用天然碱。”
“光靠这两处地方够吗?”秦时竹深表怀疑。
“若是要扩大规模,自然是不够地。”范旭东性子很好,“天然碱的前景好。目前河套有碱湖20多处,有人在那设立碱场。春夏雨季之后,曝晒蒸发,结品成碱,然后用水溶化,加进平地所产之碱,澄清溶液,烧熬浓缩后灌入木模中加压成块,可年产l 20万公斤;鄂尔多斯碱湖区也有此类土法制碱。所得产品可从包头或宁夏转运。另外,最近地质所探明内蒙有不少湖泊产有高品位天然碱,每年可产万余吨,若是交通方便,纯碱年产量翻三番没有问题。”
“翻三番后是多少?”
“大约2000来吨吧。”范旭东笑笑。“如果用化工原料制碱,也不是没有办法,外国人早就开发出了苏尔维制碱法,能以盐做原料。通过氨碱法很方便的出碱。”
“好,就上马这个企业。”秦时竹拍板,“三酸两碱,靠天然终究不够,还得用化工制造出来,将来市场需求大了,随时随地能够生产出来。”
“巡阅使,不是我夸大难处。现在有好些困难:第一,这苏尔维制碱法虽然已研发成功50年了,但各国一直保密,我只是耳闻,具体怎么做并不清楚,中国人中也几乎没有懂的;第二,用盐做原料简单,但盐税太高。就是生产出来。也无法与外国产品竞争;第三,搞这个。需要购买大量地机器设备,要投资,要电力,而眼下营口地电力却还是问题。我们办了电解厂后,电力就一直用的紧巴巴,再上马纯碱,尽管耗电不多,可能……”
“老何,技术的事情我不懂,你给好好说说,这东西一定得建起来。”秦时竹不知道怎么弄,但知道这家伙的重要,特别是过两年就要打世界大战了,到时候进口全部断绝,与其那时坐以待毙,不如现在就动手。
“我搞工业的口号是什么你知道吗?”何峰也不急着说。
“我知道,凡是外国人有的,咱们中国人都得搞出来。说实在的,您这话太有魄力了。”范旭东一点都不觉得何峰在吹牛,实际上,北方实业绝大多数工业项目都在填补国内空白,钢铁、水泥、玻璃等,都是这个思路地体现,用科学一点地话语解释,就是要建立资产独立、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因此,这纯碱一定要搞出来。技术有困难,你放心,我给你去弄资料,你负责落实;设备难购买,你不用担心,我一定给你从德国搞来;电力短缺,你不用愁,根据建设规划,今年营口电厂的扩建已经开始了。至于盐税嘛……”
范旭东赶紧追问:“盐税可是关键,不然这么贵的盐,生产出来也卖不出去。”
“我们刚刚讨论了盐政改革,决定,工业用盐……”秦时竹拖长了声言。
范旭东大喜:“减税?减多少税?”
“不!”
“啊?”范、吴两人本来伸长了脖子眼巴巴地期盼着,没想到秦时竹来了这一句,硬生生被泼了一盆冷水。
到两人失望的神情,秦时竹笑着说:“一律免税!”
“太好了,有巡阅使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我一定早日将纯碱搞出来。”范旭东差点没高兴地跳起来。
“从今天起就可以开始了。”秦时竹认真地说,“我给你两年时间,技术方面有困难找何主任,资金方面找我岳父,基础设施,比如用地、电力等,找禹主任,总之,一路绿灯。”
“好,好。今天晚上就开始。”范旭东激动地像个孩子,手舞足蹈起来。
“范先生,您,若是建立公司,能不能让我也在里面入股?”金实保听刚才几人一说,又听自己儿子在旁边和自己嘀咕纯碱的重要和高额利润,立刻就明白这是发财的好机会,不失时机地站了出来。
“入股?”范旭东一愣,怎么铁公鸡也想入股了?
“金老板,这东西八字还没一撇,风险很大,您是不是再考虑考虑?”
“不用多考虑了,我也是明白人,这东西既然这么重要,那您说不搞成吗?咱们总不能老受洋人地气。” 金实保这回倒来了民族感情,“有了巡阅使、何主任、沈老、禹主任等人地支持,这东西今年不行那就明年,明年不行就后年,我肯定可以弄出来。您就让我入股吧,现金也行,用盐折算也行,您要是同意,我明天就来签合同。”其实他心里在想,这东西秦时竹说得这么斩钉截铁,又大开绿灯,肯定没多少问题。北方实业发展如此迅速,股票价格这么高,肯定和秦时竹的魄力有关,以前是没机会参加,现在机会来了,若是再不参与,恐怕死了都不能原谅自己。再说了搞纯碱又要大量用盐,自己如果是股东地话,在同等价格下肯定优先买自家盐场里的盐,等于能赚双份的钱,再不搏一下,真是老糊涂了。
“金老板,不是我不肯答应,办厂地哪里不希望人家入股呢?只是这事我还要和沈老商量,您占多少股,以什么方式入股,得他首肯才行。”范旭东虽然不明白为什么铁公鸡转性了,但有人愿意投资总是好事。
“范先生,这我会找沈老商量的,不过您也得替我美言几句,毕竟发财谁不想啊?”金实保咬咬牙,“如果他同意给我占两成以上股份,我情愿每年再给工业高专捐一万元教育经费。”
吴蕴初赶紧把“盐政奖学金”的事情告诉了范旭东,后者一脸感慨,今天好事都赶一块去了,来急匆匆地从学校回来是再正确不过了,连声说:“那我一定尽力而为。”





国势 第086章 阅卷 心得
第06章 阅卷心得
“硫酸和硝酸虽然现在北方实业也能生产,但产量不够,越来越难以满足需要。我希望你能够挑起担子来,把其余两个也好好生产。”何峰拍拍范旭东的肩膀,心里想,这些技术我可都有呢,就是要找你落实。
“我一定不辜负巡阅使、何主任的期望。”
“等这些基本搞好后,我们还要生产化肥、农药、有机化工等等,凡是外国人有的,咱们中国人一定也要搞出来。”何峰再次强调了他的名言。
“我信,我们一定可以。”
“到时候,范旭东、吴蕴初你们两个可就是中国的化工大王了,将来写历史时,可要给你们写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呢。”秦时竹风趣地说道。
视察完化工厂后,秦时竹急急忙忙地赶回去了,北疆的公务员招考还等着他呢。
六月份,北疆委员会向全国公告,将在9月初举行公务员考试,凡年纪在十八以上,三十以下(有特殊才能可以放宽),初等以上文化程度(前清秀才功名或新学堂高小毕业),无不良嗜好(如酗酒、吸毒、赌博),身体健康(无肢体残缺和传染性疾病),无犯罪记录(不包括前清政治犯)均可报考,九月一日开始现场报名,三日后举行考试。
考试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笔试,考察两块内容,其一为基础知识,另一是策论(这种考察方式首开了选拔公务员考试的先河);第二阶段为面试,在笔试优胜者中进行,凡有高等学堂毕业文凭或外国大学毕业证书,可直接进入面试阶段。
从八月上旬开始,全国各地的考生陆陆续续向沈阳开拔。负责招考的部门也是头一回经历这种场面,好在有旧时科举考试作范本,依样画葫芦准备,也没有多少问题。连日来,沈阳的大小客栈都是爆满,来自全国各地的考生相互探讨即将开始的考试,不亚于科举时代地那种兴奋。截止到9月3日傍晚,共有276名考生报名。北疆各省的考生占据7成左右。
考生又因教育背景的不同可分为四派:第一为旧派,指完全接受儒家教育,参加科举考试并有功名之人,中间偶尔还有几个二十**的举人,这些人占了考生的三成;第二为半旧半新派,即在发蒙阶段,接受传统教育,等到科举废除后。就转入新学堂就学,这些人占考生的五成;第三为全新派,从小接受新学教育,这些人往往是在洋人或洋务派开办的学堂里学习出来的,占总数地两成半;最后一种是洋派。即小时接受新式教育,长大留洋,或属于幼童留学,但辛亥革命一爆发。就回到了国内,他们因为没有国外大学的毕业文凭,还必须参加笔试,这些人中又以南方人居多,很多都对南方各省的施政方针不满,听说北疆政治开明、发展迅速,特地前来投奔,这些人约占5%。
第一场。基础知识,限时两个小时,主要涉及地理、天文、历史、物理、化学、数学、文学、哲学、法学等十大类题目,每大类两道题目,各十分,总分两百
考场上,很多考生抓耳挠腮,着题目无从下手。题目不难。但对具有知识性结构缺陷的人来说,就太匪夷所思了。
比如。有一道地理题是这么出题的:“中国惯称五湖四海,西洋惯称五大洲四大洋,请写出五大洲四大洋的各自名称,一共九个,答对七个即可得满分。
受过西式教育的学生用一分钟就写完了,没有受过的在那想了半天也无法落笔。
有个秀才提笔就写“五大洲者,曰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写到此处,第五个怎么也写不出来,后来仔细一“答对七个即可得满分”,心中暗笑,足矣!(狂晕,暴笑,此处省略00字……)
四大洋倒有不少人写了出来,在错误解答中,比较典型地是:“中国‘洋’‘海’通用,故四大洋者,即为四海,曰东海、西海、南海、北海……”有人嫌不过瘾,还补充一句,“各有四位龙王镇守”(再笑,这些人《西游记》得不错)
地理题好做,数学关难过,两道数学题,第一题是“一百二十三乘以四百五十六,其结果为几?”
现场不少人纷纷举手,要求提供算盘,监考官友善地提醒,此题应用心算或笔算,有几人做不下去,愤愤掷地于地,宣布罢考,五分钟后,一律因扰乱考场秩序被取消考试资格;
第二题数学题是加法题,要求考生“从一开始累加,即一加上二加上三加上四……一直加到一万,其总数几何?”
又有不少人累得满头大汗,在考场上一个个开始加起来,直到考试时间完毕还没有得出一个结果,出来就和同伴直嚷嚷“太难了”。(幸好是加到一万,若是加到一百万怎么办?再笑……)
有人比较机灵,数学太难,暂且不做,下面,下面是两题天文:其一为“从古至今,有日食,有月食,问其因如何?请扼要回答。”
有人洋洋洒洒写了一大堆,从“天狗吃月亮”到“治国者不行善政,故天道警示”……不一而足,将基础知识做成了策论,还说留出的空间不够,要求提供额外空白纸张……(阅卷者了狂笑)
有人愤怒地回答:“圣人言,天道有常,天不变道亦不变,今北疆民风未变,吏治清明,民生蒸蒸日上,本无民变,何来天变?出此题者,分明居心叵测,煽动民变,望巡阅使详加勘察,以正其罪……”(阅卷者了狂晕)
第二题是“太阳与月亮。何者离地球更近?又何者体积更为庞大?”
有人老成持重,答:“天道深不可测,人岂可知乎?”(我等欲哭无泪)
……
午饭毕(自行解决,这一天馒头摊生意出奇地好),接着开始考策论。策论总分00,限时三个钟头,要求从五个给定问题中折其一而作文一篇,字数要求两千。无论持何观点,均需言之成理,不可空洞无物,用白话亦可……
第一个题目有不少人选回答,问题是“现今有人主张文字改革,一曰改繁体字为简体字,如‘遼’改写为‘辽’,其意不变。惟字形予以简化,既方便识别,又方便教育;二曰改说白话文,加用标点,以利断句识意……”
有人激烈反对。说什么“文字乃我泱泱大国之器,上下流传五千年,岂能说改就改,倡言此种说法。是无父无祖(不是无君无父了)之人,实属妖言惑众……”
有人以讨好的语气说:“自古文字改革,乃改朝换代之壮举,秦始皇扫灭六国,一匡天下,书同文,车同轨……今天下共和,若行文字改革。岂不美哉?……”
第二题也有不少人选中回答,题目是“现有人以为,‘无农不稳,无工(实业)不富,无商不活,’故农工商三业,都需大力发展,此观点君赞同否?请试论之。”
有人洋洋洒洒数千言。先从“无商不奸”开始谈起。最后论说,“商岂可与农工两者相提并论?”
……
秦时竹回到沈阳时。基础知识部分已阅卷毕,结果令他和何峰大跌眼镜,2000多考生中居然只有不到70人是满分,而零蛋者,却有00多人(取消资格,亦按照零分处理);50分以下者,超过500人,20分(及格分)以上者不过600左右。
公务员考试阅卷是委托教育厅组织的,黄炎培前来汇报结果时,对秦时竹报怨道:“复生兄,这题目出的也忒难了些,让我回答,恐怕也有不少答不上来呢。”
秦、何二人还陷在刚刚得知消息地震惊中,不知如何回答黄炎培的抱怨。秦时竹沉吟半天,说:“那你把那些低分试卷拿来我,究竟怎么回事?”
黄炎培走后,秦时竹问何峰:“老何,这题目是你出的,是不是太难了?”
“没有啊。”何峰满脸无辜,“都是些最基本,最基础地题目,要是这种题目用来考咱们那时候地公务员,我个个都能拿满分。”
不多时,试卷运到,何峰随意地挑选了几份低分试卷出来,差点没晕过去(根据后来考证,这份试卷是一个来自于湖南的秀才)
秦时竹见何峰那种神情起先还有点纳闷,接过来一,顿时笑得前俯后仰,上面写着“……学生一接到题目,便提笔运算,无奈时间太紧,只累加之三千四百五十六,得其结果为五百九十七万又三千六百九十六……倘若时间再有宽裕,定能算得最终结果,此是时间紧迫所致,非学生毅力不够尔……若有算盘辅助,定能在限定时间内得出答案……”
再其它的试卷,秦、何两人又是狂笑,足足闹了半个小时,在黄炎培不断予以咳嗽和摇头提醒的前提下,两人收住笑容。
秦时竹苦笑着摇头:“罢了,罢了,此等人物,不要也罢,也省得浪费他们的钱财和我们的时间。这样罢,前面部分若是低于80分,后面的策论部分可以不用再阅卷了,以减轻大家地工作压力,凡是50分以上地试卷,你把他们的策论部分送到我这里来,我来,也许这些才是有用的人才。”
黄炎培回答道:“共有200余份,复生兄要一一过来吗?”
“对,我自己把关,好歹还有人物能答出这么高。”秦时竹又追问了一句,“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些考生估计是从国外留学回来或者一直以来就是学新学的吧?”
“您说的对极了。不过,我细细一,也有一个前清秀才拿了满分,今年已是三十,据认识他的人说,此人穷困潦倒,一直在些不正经地书,还有些疯疯癫癫地……”
“非常人做非常事啊。”秦时竹两眼放光,“你把这份给我先挑出来,我马上。”
半个时辰后,秦时竹阅卷毕,连拍大腿,“妙哉,妙哉。”
何峰两眼发直,不解地问:“有什么妙地?”
“你自己。”
此人洋洋洒洒,历数中国文字,从金文、小篆开始,一直演变,有隶书,有宋体,其形虽变,其意不改,若能再简化之,减少笔划,可谓更有利识文知意,“虽乡间匹夫,亦能作文也……”
“这不是说简化字的好处吗?我也是平常,只不过现在持有这种观点地人比较少罢了……”
“你再,再……”
此人下面又写,以中国之大,东西疆域之宽,人口之众,实属绝无仅有,南与北,读音说话大不相同尔,但能以文字为纽带,维系关系而不散。虽历经乱世,几度分裂,总能维系大一统之格局,虽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就必合,但与中华,合常见尔……”此种统一之功,因文字统一之妙用不可等闲视之,因而,文字简化,万不可破坏其内涵之意,历史之气切不可断……如果文字简化,能使更多人识字,自然能巩固国基,再振中华,倘若因形害意,徒损内涵,则必然四分五裂,人民无所适从……
“你,从文字统一、简化说到国家统一,妙啊,妙啊。”秦时竹得意地说,“既肯定了文字简化改革地必要性,又实际上否定了拼音化、拉丁化等不切合实际的方案,将来推行改革,旗手非他莫属。”
“那这个人你要定喽?”
“晚上把他叫过来面试一番,谈吐,果是人才,不妨重用。”秦时竹感慨地说,“想不到科举制度之下,居然也有如此人才,难得啊,难得啊。”
“你,刚刚还在为公务员考试懊恼呢。”
“此一时彼一时也,毕竟还有70来人是满分嘛,可见还是有人才的,这考试,值了。”




国势 第087章 拉人入党
第07章 拉人入党
这个名叫陶光涛的秘书,在5年后启动了中国文字改革的进程,被人尊称为“中国文字改革之旗手”。
其它人才,也一一予以了安置,一般都是安置到各部门充任秘书,绝大部分是候补秘书级别(即见习生),少数被任命为助理秘书(一般公务员),只有陶光涛和极个别人物,被直接任命为三等秘书……
事情过去几个月后,此次考试仍然成为南方各大报纸的讨论热点,人们都热切地盼望着下一次考试的到来。有头脑活络的人,立马根据落榜考生提供的信息,出版了“备考北疆公务员考试丛书”,声称只要了他们出的参考书,必然能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又过了几年,公务员考试辅导班也轰轰烈烈地举办起来,甚至出现了“公务员考试经济学”这一特殊称谓,这是秦时竹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的,历史的发展,又提前了0几年……
痛感于应考之人新学的缺乏,秦时竹要求教育厅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在原有财政投入基础上再临时增加200万,熊希龄抗议违反了财政平衡协议,秦时竹没法,只好发动社会募捐,凑齐了这200万(沈麒昌捐了00万)。经过当年的发展,光是辽宁的小学堂就增加到4500余所,在校生522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22%。此后,秦时竹批示,从今年年末开始,每年发行北疆教育公债000万,务必使入学率提高到50%以上。
9月7日,黄兴还在北上的途中,袁世凯就颁令授黄兴和黎元洪为陆军上将,但两人都予以了辞谢。黄兴是因为淡泊名利。而黎元洪此时正在参议院接受质询,弄得焦头烂额,根本没心思去接受上将这个虚名。
在秦时竹的努力下,在袁世凯的配合下,在各党派的压力下,在某些消息灵通人士的暗示下,黎元洪做出了“唯一可行”的解释,即“误信人言。尤其是湖北军队高层争权夺利,相互造谣,以至于共和元勋含冤而死……”
几天后,在质询湖北军界领导人后,参议院对张振武一案最后得出结论:张振武被害,实非有意捏造,而是湖北军界、政界相互关系紧张,小道消息流传。以至于捕风捉影,以讹传讹,故不属于政治阴谋,而是好心办了坏事……
但后果严重,为示郑重同时出于协调湖北各方面关系起见。黎元洪辞去湖北都督、参谋总长两个兼职,专心担任中华民国副总统;湖北军界各主要领导,调京任职,由陆军部安排;湖北都督由张锡銮接任。民政长已由议会选举马天放(共和党人)担任,湖北军队裁撤为两师一旅(北洋系和同盟会各出一人担任师长,共和党人出一人担任旅长)……后来袁世凯任命了国民党党员许祟智为陆军第二十四师师长。
参议院还同时决议,表彰夏海强率15师进军甘肃镇压以赵惟熙、马安良等人为首地复辟派行为,追认夏海强的甘肃都督、黄钺的甘肃民政长和马福祥的宁夏镇守使任命,要求他们精诚合作,将甘肃治理好。
解决这项纠纷后,袁世凯如释重负。九月十三日。在参议院通过设立全国铁路总公司决定的当天,黄兴到了北京。
黄兴是个憨直的汉子,本对袁世凯产生怀疑,尤其是张振武被杀案,使他不想北上进京与袁世凯会谈,后经孙中山说服,消除了对袁世凯的疑虑,听了孙中山这些天来和袁世凯的会谈“成果”。他也觉得可信。逢人便说:“定当调和南北。使我同胞无稍隔阂,和衷共济。以巩固民国基础。”
孙、黄两人推心置腹畅所欲言,袁世凯百般地曲意相从,三人谈得十分“投机”。当然袁世凯地“谦恭”不过是为了骗取这两人的好感,要革命党作出更大的让步。因此,谈话中总是说些“谆谆以国家与人民为念,以一日在职之苦”,“党派竞争之苦”之类的委屈话,并假惺惺地表示:“等国会召集,选出新总统后,鄙人亦可一息仔肩,退为国民,与诸君子共谋社会上之事业。”袁世凯百般曲意相从,演技非凡,很快就骗得了孙中山、黄兴两人的信任,做出了“十年内,大总统非公莫属”的保证,公开向报界传达,并在不同场合予以重申。
1...143144145146147...45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