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败家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还好,朱厚照总算老实了一阵子,安安分分的陪着方继藩至坤宁宫。
张皇后已成了太后,只是新宫未建,仁寿宫太皇太后又住着,于是新皇后方氏自是暂住在宫中的芳华阁,这坤宁宫,依旧为张太后的起居之所。
方继藩经过芳华阁的时候,倒是想起了什么。
什么时候该去看看自己的妹子方氏这方皇后虽和他没有血缘,可从宗谱而言,却已算是方家的人了,朱厚照这人又不着调,方皇后要成为后宫之主,镇住诸嫔妃,却需多仰赖外朝方家,同样来说,方家在外,宫中有了方皇后,也可为方继藩保障。
这妹子成了皇后,自己还未去拜见恭贺呢。
方继藩心下这样想着……
朱厚照见方继藩若有所思,只道方继藩不搭理自己,便唧唧哼哼道“太后心里不舒服呢,自上皇去了黄金洲,她心情便日益糟糕,你可切切要小心一些奏对,可别惹恼了太后,不然……朕也救不了你。老方,你说一句话呀,你为何这般的小气,哎……要不,朕叫刘瑾来,你打一打他,出出气”
待到了坤宁宫。
方继藩想着太后心情不好,心里也颇忐忑。
此前已有宫人进去禀报了,太后宣见,一会儿工夫,朱厚照和方继藩便进去了。
方继藩拜道“臣见过太后娘娘,娘娘……”
他一抬头,却见张太后带着微笑,正目不转睛的看着他
朱厚照懵了,为啥自己问安的时候,太后给自己一张臭脸,老方来了,便喜滋滋的,这是不是亲娘来着
“继藩,你来啦,你可有日子没来了,哎……上皇走啦,皇帝也需勤于政务,你呢,也需辅佐皇帝,本宫这儿清冷的很。来人,给齐国ngq赐座,上茶来。”
朱厚照就叫道“母后,儿臣还跪着呢。”
“皇帝也起来。”
宦官们寻了锦墩来,二人落座,方继藩道“娘娘的气色不太好,却需小心着身子,女医院那儿,需时常有人照料才好。”
“本宫不担心自己。”张太后叹道“本宫担心的是上皇帝,他平时身体本就孱弱,怎么经受得住那海上的颠簸之苦。”
方继藩便道“娘娘放心,这沿途有的是的人照料着呢,西山医学院专门组织了一个医疗分队,都是各方面的专才,沿途侍驾左右,所携带的药品,也是应有尽有,再说上皇帝仁厚,自有天助,定能平安的,娘娘若是不信,可请龙泉观的真人来,一问便知。”
对付老太太,显然不是方继藩的专业。
龙泉观的那个师侄,就很有办法,一说一个准。
反正若是上皇帝出了事,那也是龙泉观的问题,宰了便是,自己徒子徒孙太多了,杀几个也没啥。
张太后更多的,需要的只是慰藉,到底真不真,反而是次要了。
她脸色舒缓了许多“如此,本宫便放心不少,除此之外……”
她眼帘微垂“本宫的两个兄弟,据说离了京,前些日子,听说阖府上下哭的不成了样子,说是银子没了,当然,本宫知道朝廷需要他们的银子,为了皇帝,他们也该如此。可想了想,本宫还是亏欠了他们,现在他们离京去了,至今没有音讯,这两兄弟啊,平日里糊里糊涂的,本宫真的担心他们。”
她不禁唏嘘。
平日里相敬如宾的上皇帝走了,闹心的兄弟们也走了。
上皇帝让人担心,兄弟就更操心了,张家怎么就出这么两个没出息的东西呢现在……她还在世,若是有一日,她不在了,天知道……那两个没出息的东西,会闹出什么幺蛾子来,到时,谁也保不住他们。
看着别人家的人,哪一个都有出息,再看看自己家……
方继藩和朱厚照面面相觑,方继藩心里也晓得张太后的心思,便立即道“两位国舅年纪也不小了,已经长大了,出门在外,自能照料好自己的,还请娘娘放心,他们也是聪明的人……不会有事的。”
“你说……他们能有出息吗还是一辈子浑浑噩噩”
边说,张太后边直勾勾的看着方继藩。
方继藩“……”
这个……可不好说啊,好吧,这两个狗东西,怎么瞧,都是一副作死的样子。
见张太后一脸郁郁,方继藩自是知道自己不能说大实话。
方继藩咳嗽一声,道“娘娘……这……”
“本宫将他们托付给你,若是他们好了,便是你的功劳,他们若是不好,还需你来帮衬。”张太后突然道。
方继藩看了看朱厚照,朱厚照还一副笑呵呵的样子,方继藩却想,陛下这脑子里真的缺一根弦啊。
太后这话,不是明摆着吗
这两个是国舅,国舅不托付给皇帝,这是为啥,还不是做母亲的,觉得自己的儿子不太靠谱
而托付给方继藩……这既是将方继藩当做自家人,也是认为,若是答应,那么势必信守承诺。
这个时候,能说不吗
方继藩就只好道“娘娘放心,臣一定……想办法……”
呼……
张太后长出了一口气“好啦,如此,本宫就放心了,皇帝啊,你现在已是九五之尊了,这国家大事,若有不决,要多问问继藩的意思。”她顿了顿,又道“外朝的人,本宫一个都信不过,从前他们可没少弹劾本宫,也没少弹劾皇帝,这些人都口口声声说为了朝廷,效忠皇帝,可还不是先顾着自己,他们这样说,有的是想要乌纱帽,有的呢,是想从皇帝身上要好处,皇帝要留着一个心眼,切切不可让他们给蒙了,继藩是自己人,他既是你的兄弟,也是你的妹夫,我们是一家人,这才是信得过的。”
张太后不是一个太有见识的人,毕竟后宫里待的久了,妇人也往往更相信自己的亲族,这一番话有很多漏洞,毕竟这深宫之中,便是兄弟父子都相残呢,可方继藩听了,心里却舒畅得很,还是自己的岳母,深明大义啊。
一旁的朱厚照就忙道“是,朕晓得了,母后放心便是,儿臣这样聪明和明智,岂会让人给蒙了”
张太后便笑,低头喝茶。
方继藩也忙低头喝茶。
朱厚照见大家没有回音,一时觉得不自在。
临别时,张太后起身,要亲自送朱厚照和方继藩出宫去。
这是有违宫中礼仪的,可方继藩却知,张太后年纪大了,孑身一人守在这坤宁宫,身边的亲人越来越少,平时里,亲人的问安,更多只是礼节,对亲族的倚赖,反而更浓厚一些。
方继藩心里唏嘘,到了坤宁宫口,张太后又道“两个兄弟,便交付你啦。”
方继藩于是拜下,郑重其事的道“娘娘放心,儿臣敢不尽心竭力。”
他如此郑重,更多的是为了让张太后心安。
张太后方才微笑。
离了坤宁宫,朱厚照若有所思“老方,朕突然想起,似乎母后好像和平时有所不同,她是不是有心事”
方继藩下巴要掉下来了,忍不住道“陛下现在才发现”
朱厚照对张太后是真心孝顺的,于是担忧的道“这可如何是好”
方继藩就认真的看着他道“两手准备,一方面,是上皇帝和两位国舅那儿不能出事,另一方面,得靠梁女医”
“梁女医”朱厚照眼睛一瞪。
方继藩正色道“娘娘身边不是没有伺候的人,却唯独缺了可以说话的人,陛下懂了臣的意思吧”
很显然,又要让方继藩失望了,朱厚照的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口里道“不懂!”
很干脆!
符合朱厚照可怜的情商。
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民脂民膏
方继藩感慨道“陛下啊,梁女医虽是我的徒儿,可陛下是知道臣的,臣这个人,历来都是举贤不避亲,大公无私。这梁女医,既需随时伴驾,在太后娘娘跟前伺候,可与此同时,却也需伴着娘娘,这宫中的女官和宫娥,许多人大字不识,能有什么见识,可梁女医却是颇有见地,她的身份乃是医官,在太后身边,总能陪着她说话解闷,倘若陛下将她的身份再抬高一些,那就更好不过了。”
朱厚照背着手,很顺口的就道“这个好办,封她为贵妃!”
方继藩怎么看怎么觉得朱厚照像个反贼,这狗东西到处封官许愿,今日这个王,明日那个贵妃……
方继藩怒视朱厚照“……”
朱厚照自己却是乐了“哈哈,当然,朕是不敢的,朕知道你与她走得近,君子不夺人所好,封她一个一品诰命吧。”
说着,突然朱厚照眼里掠过了一些什么,随即眼里露出疑窦和狐疑,盯着方继藩“老方,你可是驸马啊,你……莫不是……”
方继藩就瞪着他道“陛下这话是什么意思陛下切切不可猜忌,臣是妇人会的成员。”
妇人会,最近在京里时新得很,一群出来开始挣了银子的女子,开始不忿于男子们三妻四妾,于是……这个提倡一夫一妻的行会便算是诞生了,不少的妇人都参与其中,虽然现在闹得没有起色,还不成气候,不过……似乎社会已经开始隐隐有了一些改变。
这个世上历来如此,当妇人们出来做工,可以养活自己的时候,自然不甘于作为附庸。
而方继藩很荣幸的成为了妇人会里唯一一个男子,因为……他是双脚赞成一夫一妻的。
作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两世为人的有识之士,方继藩见着那些妻妾成群的狗东西,便咬牙切齿,恨不得将其碎尸万段,方才解恨。
某种程度而言,方继藩和朱厚照在这个立场上,是死对手。
朱厚照用一种鄙视的眼神看了方继藩一眼,随即嘴一撇“那张家兄弟呢,把他们召回来”
提到这个,方继藩叹息道“召回来也是无用,不如就让他们在外头吃吃苦头吧。”
“噢。”朱厚照颔首点头“朕也懒得理会他们,不过这铁路……都已动工了,却不知如何,朕实在担心的很,花费了这么多银子,这是旷古未有的大工程,一旦出了差错,可就糟了,朕到时当真成了隋炀帝,你便是大奸贼。”
朱厚照盼着这一条铁路,铁路一旦贯通,就意味着无数的财富,还有信息和物流的加快,这对于整个大明而言,产生的将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方继藩听着朱厚照话也忍不住打了个激灵,道“陛下,臣一定为陛下好好把关,断不会出什么差错的。”
朱厚照满意点头。
接下来,京里最大的热闹就是,大量的新丁出现,浩浩荡荡,无数的人分别开拔,随即便被分配至各军候命。
西山医学院忙疯了。
因为大量的人抵达,又处在一处,最是容易滋生疫病,所有的新兵还需经过医学院的筛选,为了防疫,可能发生的疾病都需防范,不只如此,各处的营房,也需做到干净整洁,要求不得有污水,各营房要分发酒精等物,进行清洁。
周毅重新回到了京师,只是回乡的时候,他还一文不名,而如今,却已娶了妻子,也成了家族之中的顶梁柱,身上有了士官的身份,当见到从天南地北从各地回来的袍泽们纷纷回来点卯时,心情可想而知。
从前第一军的老兵,几乎九成九都回来了。
紧接着,重新整编,随后,周毅被分配至第三军。
第一军的老兵们带着一小队人马,回到阔别已经的军中生活,当然,他熟悉的很快,可是那些带着憧憬而来的新丁们却很快发现,他们被送来,压根不是过好日子的,虽然有肉吃,接下来,却是无穷无尽的煎熬。
看着这些痛苦不堪,足足操练了一上午的士兵,一个个如死狗一般,周毅不禁窃笑,想当初的自己,也如他们一般啊。
当然……唯一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这些新丁,比从前的第一军官兵,要自信了许多,毕竟,很多人出身虽是普通,但是并不苦寒,这便是人们所称之为的良家子,他们往往并不自卑自贱,家中也一般不必担心饿死。再加上从军时,他们所承载的乃是全家或者是全村人的希望,是以,虽是吃苦,可内心深处却依旧是骄傲的。
他们以能够入学军中为荣,这军中无穷无尽的折磨,固然绝望,可对于未来,他们却不失希望。
各处大营,杀气腾腾,号声连连。
兵部尚书王守仁,巡视诸营,敦促操练。
常备军……一切开始步入正轨。
…………
铁路已经开始建设。
在洛阳……一群匠人已经抵达,随即……便是大量的商贾,蒸汽研究所的人员,已是到了,当地的府县,连忙备下了水酒犒劳。
当得知……在这里,需建设几个炼铁的作坊,需有几个木材的加工作坊时,本地的父母官心里犯嘀咕,地上铺铁,竟还这样麻烦。
好在……这些人有银子,何况……商贾们蜂拥而来,是早就巴望着能够进入采购,得到订单。
这铁窑建设的很快,与此同时,土地开始平整,一个个从作坊里出厂的铁轨,在经过了检验之后,随即用马车拉了,开始铺设。
戴着藤帽的工程人员,成日都拿着炭笔写写画画,还有那戴着眼镜,背着三角器材的人,四处翻山越岭。
洛阳人觉得很是稀罕,从未见过这样的架势。
负责此处的乃是西山建业的大工程师吴雄,吴雄负责西山建业的工程已经许多年了,从西山书院毕业后,做过在最低级的绘图员,也曾去西南勘探过几年,还曾主持建造过戏院,此后……负责过铁路的建设,现如今,洛阳段便落在他的手里。
这个时代,因为蒸汽车跑不快,所以对于铁路的要求并不高,可即便如此,这也绝不是省心的事。
这是一个大工程,每一处都需小心。
这一天,吴雄正忙得团团转,却在此时,有人气喘吁吁的来了,边焦急万分的道“不好了,不好了。”
“何事”吴雄看着这手忙脚乱的家伙,气不打一处来,心里又不免咯噔了一下,莫非工程出事故了若是如此,那……
“两位国舅要来了,他们刚刚经过了荥阳段,荥阳段那儿被弄了个天翻地覆,见他们朝西来,特意让人送来了急报,也就今日……差不多就要到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