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朝败家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现在朝廷需要募近十万人,这么大的数目,可不就是拉壮丁吗

    ………………

    感谢反天刀同学打赏的盟主,谢谢。




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陛下无比圣明
    刘健听到此处,便缄口不言了。

    他很清楚……朝廷下了旨意,地方官吏们为了完成,扰民是铁定的。

    可这也没有办法。

    上皇帝出海,带去了无数的大臣和扈从,可同时也带走了大量的禁卫和京营。

    本来京里还有第一军在,这支军马骁勇善战,有了它,在这太平时节,足以保证京师的安全。

    可第一军也遣散了。

    就留下一群没有兵的武官,成日还在拟定操练计划,研究作战的方法。

    若是朝廷再不招募一批士卒,京师将陷入无兵可用的尴尬境地,到了那时,若是有心人窥测京师,难免要出乱子。

    所以……现在招募新兵已是当务之急。

    至于可能引发的后果,甚至可能导致怨声载道的情况,刘健也只能两相其害则取其轻了!

    刘健吁了口气,便道“事急从权,其实……当初若是不遣散第一军,此事倒还不必急,只可惜陛下和齐国公都是急性子。”

    说着,他摇摇头,依旧无法理解……怎么好端端的国家大策,最终弄的跟儿戏一般。

    可有什么法子呢,陛下和齐国公在某些方面还是好的,比如他们的新政……就解决了朝廷棘手的问题。

    刘健毕竟是最顾全大局的那个,于是道“兵部这里,要有未雨绸缪的准备,切切不可让下头闹的太过,否则民心尽丧,就是得不偿失。”

    王守仁就正色道“下官已责令各处兵备道派出人员至各府巡查,为的就是防范于未然。”

    刘健的脸色温和一些,露出几许微笑道“如此甚好。”

    接下来,三人似乎再没有说话的心情,都不做声。

    倒是此时,外头有人道“陛下驾到。”

    刘健三人一愣,随即连忙起身出去接驾。

    却见朱厚照和方继藩已经一前一后的进来了!

    于是刘健三人又连忙行礼。

    朱厚照背着手,看了王守仁一眼,道“怎么,兵部有消息了吗”

    朱厚照对募兵之事格外的上心,他已好几次……来询问这件事了,不过朱厚照本就精力充沛,对于琐事,却不似上皇帝那般,一一过问,寻常的奏疏和票拟,都交给司礼监去批红,可对于他关心的事,却死死的攥着,一刻不肯放松。

    方继藩夸赞皇帝抓大放小。

    当然……刘健等人自是在心里暗暗吐槽新皇帝远不如上皇帝,已渐渐有了‘昏君’的征兆。

    刘健就道“现在还未有消息,旨意才下三日,地方上……要招募新兵,只怕还需一些时候。”

    “按理来说,附近的州县,该有一些消息了啊。”朱厚照吹胡子瞪眼,随即又道“兵部是干什么吃的,一点都不尽心。”

    王守仁则道“陛下,一切都有章程,每一个步骤都需做到没有遗漏,这不是尽心不尽心的事,而在于,这各处的官署,必须循规蹈矩,唯有如此,方可井然有序。否则……一切的都凭上意,陛下关心的事,上上下下都着紧着,那么陛下不关心的事,又当如何呢”

    朱厚照瞪着眼“……”

    王守仁历来耿直,他说话是不会顾忌别人感受的。

    朱厚照骂他不上心,他毫不犹豫就开始反诘。

    抡起讲道理,朱厚照哪里是他的对手啊。

    朱厚照心里不禁道,好啊,你这吃里扒外的东西。

    方继藩看了朱厚照一眼,却是率先发难了,对着王守仁严厉的道“伯安这话就不对了,陛下关心的,难道做臣子的不该格外的关注吗陛下说你几句,你还敢顶嘴,明日,你是不是还要欺师灭祖了你这混账东西!”

    骂了一句,又向朱厚照道“陛下……其实……凭着臣的良心说,王伯安的话,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的,朝廷有朝廷的章程,这是规矩,若是乱了,虽是今日走了捷径,可他日却是要后患无穷。陛下乃是圣君,自然而然明察秋毫,就算违一些规矩,也没什么大碍。可陛下您想,以后这大明的皇帝,个个都能如陛下这般的圣明吗他们的智商,将来可能拍马都及不上陛下的啊,倘若他们也没规没矩,那么朝廷就非要乱了不可。”

    朱厚照的心情,大抵是过山车,忽喜忽怨,瞎琢磨了老半天,也没猜出来方继藩到底是帮谁的。

    就索性打了个哈哈,转到了一个他最是看重的话题上,道“朕不管,三百万两银子的军费,朕等着你奉上。不过……坊间对于军汉的成见,确实令朕忧心啊,又想马儿跑,还要让马儿不吃草,一边骂人家,轻贱人家,刻薄人家,还指望外敌来时,给你拼命,给你流血,让他们舍弃了自己的性命。这世上有这样的理吗朕若是那些军汉,非要反了这狗朝廷才好,只需在军中先邀买人心,而后……寻几个心腹之人,在地里埋着一块石头,石头上雕着上天无道,改朝换代的字言,待人挖掘出来,便开始制造流言,利用大家的愤怒的同时,故意挑衅武官,武官们定是惶恐,要平息这些流言,少不得寻一些将士开刀,这一开刀,更是让人怨恨,此时,朕再站出来,砍了武官的脑袋,大呼一声,跟着朕有肉吃,如此……便一切水到渠成了。”

    这番话……听的刘健和李东阳目瞪口呆。

    方继藩却是懊恼的道“倘若如此,也不过是流寇而已,乱则乱矣,却不足成势。”

    朱厚照托着下巴颔首点头“老方果然说到了最要紧处了,反是反了,可要成,却还差的远,因而率先要做的,却是召集一批骨干,令这乱军能够令行禁止,切切不可让他们四处屠戮百姓,除此之外,便是四处张榜,到处安民,告诉百姓,他们只诛平日作威作福的豪强和士绅,不扰百姓。再者,若有官军来弹压……”

    “陛下……”刘健似乎再也忍不住了,忙道“方才陛下说到了事关天下百姓,对于军户的成见。”

    “对,朕方才就是说这个……”朱厚照叹口气“不解决这个大患,朕寝食难安,朕和待诏的翰林讨论过,却发现,眼下根本无计可施,为何呢,一方面,朝廷固然可以给予军户们更多优厚的待遇,慢慢消除这些成见,可军户们这么多,朝廷能给予的,给的越多,恰恰加重了百姓们的负担。给不可,不给亦不可,这是两难的境地。”

    朱厚照随即又道“难道诸卿们,一点办法都没有吗来,都坐下,集思广益,总要想一些办法才好。”

    朱厚照本就爱骑射,他想要做的,乃是汉武帝,因而对于现状,他是最不满的那个,当初汉武帝时,多少人投笔从戎,为朝廷四处出塞,更不知多少良家子,能以从戎为荣。

    可到了大明,这样的成见,莫说他做汉武,别不成,最终成了隋炀帝。

    刘健等人面上带着苦笑,却也无奈,那就……议吧!

    …………

    一封自山东临淄府的奏疏,率先送到了兵部。

    这是山东整饬兵备道送来的奏报。

    奏报送到,却令收到了奏报的堂官心里产生了狐疑。

    山东整饬兵备道的

    封面上写的乃是‘报临淄募兵事’的字样。

    这临淄府,这么快就有消息了

    可按理来说,旨意才几天的时间,这短短的几天之内,等送到了临淄,那已过去了一天时间,能给募兵的时间,最多也就两天,甚至还不到。

    这两天时间,募个鬼的兵

    没有十天半个月,按理来说,也不会有消息的。

    毕竟……官府先要张榜告知,此后,差役们要下乡去拉丁,一来二去……最是花费时间的,若是地方上有阻力,少不得还要闹出许多事来,怎么可能三四天时间就有眉目。

    这堂官心里想,莫非是出了什么事

    随即,他徐徐的打开了奏报,撕了火漆,取了里头的奏报,先验过了整饬兵备道的印章,确认无误,而后………打开一看……

    这堂官顿时懵了!

    临淄府招募新丁,一日半时间,投军者,三千七百余,实募四百人,已招募完毕,此后整饬兵备道核验无误,克日赴京。

    一天半的时间,就有三千多人投军

    要知道……这可都是适龄的壮丁啊。

    一个府,招募的新丁,大致在三百到五百人,可投军之人,竟要高达实募的十倍了。

    这……疯了吧

    听说过有人上赶着科举做官,可没见过上赶着当军汉的啊。

    这样的事情,实在令人难以置信,于是……

    “人来,人来,核验一下,好好的核验一下,这封奏报,到底是真是假。”

    片刻之后,来了常年与案牍和公文打交道的老文吏,将上头的火漆和公文还有字样以及用纸统统检查了一遍,最后十分笃定的看着堂官道“启禀上官,这公文,出自山东整饬兵备道,绝不会有假,下吏甚至对照过此前他们的公文,其公文,理应都是出自同一个文吏之手,可见……这真的不能再真了。”



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谜底揭晓
    这堂官听罢,惊了。

    他甚至还认为……这可能是有人冒功,毕竟……

    地方父母官,是有动力冒功的,及早完成朝廷交代下来的事,说不准,可获得朝廷的奖掖。

    可随即,他又迷糊了。

    因为……奏报附带来的,还有一份名录。

    名录上头,写着一个个名字,家住何处,年龄,身高,所有的数据,一个遗漏都没有。

    倘若冒功,怎么可以做到如此

    一旦壮丁解来了京师,一眼就可查出来。

    他在兵部这么多年,这样的操作,看不懂哪。

    可无论看得懂,还是看不懂,堂官对此还是极慎重,他看了一眼老吏“从前有过这样的事吗”

    “只有一次,那便是宁波水兵招募,不过……那是西山镇国府招募的,给予的待遇,格外的优厚,是以报名还算是踊跃。”老吏捏着胡子,又继续道“可即便如此,也远不如今日之盛况啊,水师和扩编新军不一样,水师要招募的,毕竟人少,这么一点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可新军招募的规模,乃是水师的十倍以上,如此大规模,朝廷能给予的待遇,也是有限,按理来说……”

    说到这里,老吏顿时了,显得犹豫。

    堂官就道“你说下去,不必有什么忌讳。”

    “按理来说,百姓们是最怕这等事的,若非大规模的拉壮丁,这绝无可能。历朝历代,这样的事也是闻所未闻,可谓之盛况空前。”老吏皱眉,他觉得匪夷所思“给予新丁的待遇,这都是有定数的,兵部这边,已经拟出来了,说实话,和寻常做工的相比,甚至薪俸还要差一些,虽说募来的新丁,倒也能保证他们安身立命,一家老小能吃饱肚子,可……真论起来,实是……实是匪夷所思。上官,下吏说一句倚老卖老的话,下吏自天顺四年起进入兵部当差,所经的公文无数,甚至……也翻阅过本朝太祖时起的公文,也没听说过这样的事。下吏觉得……这些人……莫不是吃错药了”

    似乎,也只有这么一个理由可以解释了。

    十之**,是中了齐国公的邪。

    堂官这次就绷起了脸“不可胡说。”

    “是,是。”老吏一脸惭愧“下吏万死。”

    堂官露出了谨慎之色,吩咐道“立即报通政司吧,事有反常即为妖,可甄别真假,却非你我可以定论的,这是皇上和衮衮诸公们的事。”

    “是。”

    …………

    一封快报,火速送入了宫中。

    刘瑾亲自接过了奏报,听说是关于征募新丁的,他格外的慎重。

    他气喘吁吁的跑到了奉天殿,奉天殿里,君臣们都一副愁眉不展的样子。

    刘瑾小跑着进去,边道“陛下……临淄府送来新丁征募的奏报。”

    朱厚照脸色胀红,方才他说到了激动处,气恼于国朝的风气,对于军汉们的不公。

    刘健和李东阳,只是解释……这来源于国朝开国以来的积弊,说到底,就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言外之意就是……陛下别激动,这事儿……都已这么久了,要解决,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徐徐图之即可。

    若是弘治上皇帝,倒也罢了,徐徐图之嘛,徐徐的图了,最后就不了了之了。

    可朱厚照是急脾气。

    只有方继藩老神在在。

    等听刘瑾说有奏报来,朱厚照伸长了脖子“临淄府反啦”

    刘瑾“……”

    刘健和李东阳起初还不在意,听到反了二字,心里就立马咯噔了一下。

    这真是怕什么来什么。临淄在山东布政使司,且不说是孔孟之乡的所在,更重要的是,此地富庶,一旦出了乱子,可不是闹着玩的。

    朱厚照抚掌,居然像是立马精神振奋起来了,口里道“有胆魄,有胆魄,朕一直盼……不,朕一直担心着这个,来,取朕看看。”

    只这转瞬之间,朱厚照的脑海里,已酝酿出了亲征、临阵、杀个乱贼片甲不留的无数计划。

    等奏疏送到了朱厚照的手里,朱厚照瞥了方继藩一眼,而后将奏报打开,低头……

    朱厚照看了之后,面上猛的……带着恐怖。

    他皱眉。

    随即……又露出古怪之色。

    此后,愁容满面起来。

    可过一会儿,又乐了。

    “来,来,来,几位师傅,先看看这奏报的真伪,朕虽是明察秋毫,可横竖看不出这是真是假。”

    刘瑾就连忙将奏报送至刘健面前,待刘健等人传阅。
1...12321233123412351236...129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