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朝败家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刘健和李东阳一脸震惊。

    只有方继藩看了,却似乎早有预料的样子。

    “陛下……”刘健倒吸一口凉气,道“老臣认为,这奏疏乃是真的,老臣与案牍打过数十年交道,实在无法想象,整饬兵备道,要在这上头弄虚作假。值得商榷的是………这……”

    他似乎想说,可现实发生的事,实在是匪夷所思。

    殿中君臣,都震惊了。

    此前,他们是亲眼目睹坊间对于军汉的歧视,这等入骨的轻视,在他们看来,绝非一朝一夕可以扭转的。

    可奏疏太震撼了,数千人应募,招收的不过是四百个,十中取一,便是科举,大抵也不过是如此,可问题在于,当兵比做官还好

    李东阳皱眉,猛地,他突然眼睛一亮“陛下,臣明白了,齐国公所用的,乃是韩信撒豆成兵之策,遣散五千第一军老卒,令他们到地方招募新丁,齐国公这一手,实是高明啊。”

    撒豆成兵

    朱厚照一愣,他也知道这个典故,不禁动容。

    老方居然还懂得用计。

    朕为何就没有想到

    他看向方继藩“老方,你还晓得这个”

    方继藩很实在的摇头道“陛下,这并非是撒豆成兵。”

    “不是”

    撒豆成兵,对于李东阳而言,已是他认知的极限了。

    可方继藩断然否决了李东阳的说法。

    事实上……殿中君臣们,依旧还在震撼之中。

    他们实在无法理解,奏报中所发生的事,以至于到现在,许多人还觉得自己在梦中一般,一切都不真实。

    大家齐看着方继藩,满腹疑惑。

    在期待的目光下,方继藩便道“撒豆成兵,恰是天下大乱之时,百姓们没有出路,不是为兵,就是为匪,韩信利用对士卒们的奖励,让他们各回乡中,招募新丁,这确实是可行的。可当今天下太平,士卒们回乡,哪怕是说破了天,谁又愿意成为新丁呢国朝这么多年,对于军汉的轻视,已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成见,绝非是三言两语,可以说动的。”

    李东阳面上带着惭色,细细思来,方继藩所言,不是没有道理的。

    这样一来,他更是满腹疑惑“那么……这到底是什么缘故”

    “老方,休要卖关子了。”朱厚照也是很心急。

    “陛下。”方继藩看着朱厚照“陛下这一次,可是认输了”

    这才是重点呀!

    朱厚照“……”

    “陛下要愿赌服输啊。”方继藩道“男儿大丈夫,说出的话,一口吐沫一根钉。”

    有些事情得早落实才实在。

    朱厚照只好道“输啦,输啦,你快说来。”

    “臣之所以老兵们遣散回乡,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对陛下和王伯安有信心。”

    本来朱厚照还怏怏不乐,总觉得自己好像智商被人碾压了,可听到此处,却不禁愣住了,这话……听着很耳熟啊。

    刘健和李东阳面面相觑,心里无奈,果然……又开始了。

    只有刘瑾,眼睛一眨不眨的听着,竟是觉得自己做了半辈子的太监,像是白做了一般,干爷爷若是做入了宫,历朝历代的宦官,没一个可以给他提鞋。

    可方继藩说的很认真“这第一军,乃是太子殿下与王伯安调教出来的,当然……臣也有少许的功劳。陛下想想看,这些士兵,从军一年,和从前的京营、军户,有什么分别”

    朱厚照此时,倒是不敢等闲视之了,他认真的托着下巴,脑海里开始浮现出一点什么。

    方继藩继续道“咱们第一军的将士,入了军中,个个身体壮实,这是因为,陛下爱兵如子,将他们当做自己的亲儿子一般看待,他们每日的餐食,比之寻常人,不知好多少倍。不只如此,王伯安还在军中,教授他们读书写字,他们在军中……每日操练,操练日久之后,早已滋生了袍泽之情,陛下想想看,这么一群人,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他们和其他人,有什么分别呢首先,他们身体强壮,一个人可以打三四个,陛下又可知,寻常百姓,最讲究的是多子多福,这又是为何因为在乡间,儿子越多,才不会被人欺负,可他们儿子再多,也不及咱们第一军将士们一人,那么……等于是一个儿子从了军,却相当于是养出了三四个儿子,这对于寻常百姓而言,可是天大的好事啊。”

    朱厚照歪着头,细细想来,他记住了重点,朕爱兵如子,因为爱兵如子,所以第一军的士卒们,身强体壮,这正迎合了寻常百姓的心思。




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赐封
    朱厚照心里细一琢磨,眼睛已放光了。

    老方这个人,虽然偶尔总会袒护自己的弟子,有时候……嘴巴还有些贱,少不得和他互怼一番。

    可朱厚照却知道,这家伙在关键时刻,却总是少不了他的好处的。

    爱兵如子……这不就将这功劳,最终又推到了他的头上吗

    而且有理有据,连朱厚照都觉得很信服。

    朱厚照不似上皇帝一般,扭扭捏捏,总还晓得矜持。

    他本就是好大喜功的,一听这个,心里乐呵呵的,顿时就小鸡啄米的点头“老方说的对,听了你鞭辟入里的诠释,朕才明白原来如此,果然凡事都有因,没错,朕就是爱兵如子,你继续说,继续说。”

    方继藩就道“除此之外,便是在这军中的夜课,夜里将士兵们组织起来,读读书,此事,一直都是王伯安负责的,王伯安做的很好,这一年功夫,虽然不至于让将士们成为秀才,可至少……这读书写字却是勉强都会了。陛下可知,这当今天下,能读书写字的,又有几人这若是放在乡下,一个小村落里,可能能读书写字之人,在寻常人眼里,就是秀才了。能读书,就能明理,晓得是非,说出来的话,能让寻常乡人信服,能写字,便能修书,能有一个新的谋生之道,能够有别于寻常人。这……可是多少银子都买不来的啊。”

    朱厚照若有所思,随即看了王守仁一眼,不禁感慨“王卿家确实也是劳苦功高了。”

    “再有,这些将士们来自五湖四海,从前的他们,只在一个巴掌大的天地里,许多人甚至一辈子都不曾离开过自己的村落三十里之远的地方,陛下为何有见识,这是因为陛下好学不倦之外,且还见多识广,有无数贤能之士,譬如王伯安,譬如欧阳志,譬如徐经,譬如唐寅,当然,也少不得譬如臣这般的人,随时与陛下奏对,陛下方才知道,噢,原来这个事是怎么回事,汪洋大海是什么样子。其实……士卒们也是一样,他们以往毫无见识,到了军中,与来自各府县的袍泽们交流,于是原本一个毫无见识的人,从不同人身上吸取了知识,慢慢的积少成多,也就博学起来。”

    顿了一下,方继藩继续道”陛下千万别小看这样的事,这就如商贾。商贾和农户相比,见识不知高明多少,难道真是因为农户们天生下来不及商贾臣看……并非是这样,而是因为,商贾们需走南闯北,需与各色各样的人交涉,而农户们除了封闭在极小的地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身边的人也和他一样,自然而然,这两者之间也就有了区分了。”

    “人有了见识,就难免会思考,会去琢磨。当然……老卒们回到乡中,因为他在军中有许多的袍泽,这些都是过命的交情,各自回乡之后,难免会鼎力相助,他们的人脉也远非寻常人可比。”

    “如此种种,方才是臣放心大胆解散第一军的原因,因为……臣相信,他们入了第一军,整个人已经焕然一新,已经和其他的农户有了云泥之别,他们到了乡中,凭着他们的见识,他们的人脉,他们强壮的身体还有读书写字的技艺,足以让他们迅速的凌驾于寻常农户之上。”

    听着方继藩一点点的分析下来,朱厚照暗暗点头。

    刘健和李东阳二人,也不禁微微颔首。

    方继藩慨然道“太祖高皇帝在的时候,设立卫所,表面上是利用卫所养兵,可实际上却是将一个个军镇,改造成了一个个屯田所,将军户变成了农户,将卫所变成农庄。可现在……臣以为,想要招募兵马,为国尽忠,决不可再重蹈太祖高皇帝的覆辙,当然,也断然不能只凭着更优厚的薪俸和赏赐吸引士卒。更好的办法,是将这新军,变成一个个学堂,无论是什么人,什么样的出身,此前所持何业,他们只要有志于进入军中,那么……军中便可垂怜他们的身体,教授他们学问,让他们明白事理,除让他们为朝廷效命之外,更寄望于,等他们从军中退伍回乡之时,成为各行各业中的佼佼者。”

    “陛下……这些对军户的成见,固然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可是陛下也须知道,百姓们是最讲实惠的,你和他宣讲一千道一万道,或许都没有什么效果,可一旦让他们眼见为实,知道这从军带来的种种好处,让他们亲眼看到当初从军的子弟,容光焕发的回乡,那么再固执的念头,也都消解了。”

    学堂……

    朱厚照和刘健人等,是第一次听到这个理论。

    而这个理论对他们而言,实在太震撼了。

    那王守仁骤然明白了什么,他骇然的看着自己的恩师……

    他竟开始越来越佩服自己的这位恩师了,不得不说,恩师这个理论,实在是妙不可言啊。

    想要招募更多的良家子,让大家踊跃从军,那么……就必须让人在军中有收获。而军中需有收获,就必须让将士们吃饱喝足,日夜操练,并且尽心教授他们道理和学问,这些东西相辅相成,如此……这精兵不就练出来了吗

    刘健在此刻,也是一脸佩服之色,他现在才知,原来此前所有人的思维都错了,钻了牛角尖,可齐国公直接改换了一个思维,现在细细品来,可谓一箭双雕。

    朱厚照大喜道“是极,是极,老方……这是大功劳啊,只凭你这一席话,便似一场大捷,此次,头功便是老方啦,至于次功,朕让给王伯安,朕位列第三,朕此前早已约定,定要厚赐齐国公,刘师傅,李师傅,你们怎么说。”

    刘健此时也露出了笑容,道“陛下,齐国公聪明绝顶,为朝廷解决了一个及大的难题,这不啻是齐国公献给陛下的隆中对,陛下既有意厚赐,老臣……附议。”

    李东阳也点头“臣也附议。”

    很实际的问题,能省钱,啥事都好商量。

    朱厚照就托着下巴道“既大家都赞同,那就让礼部议一议,朕说了,定要重赏赐,早一些将章程报到朕这儿来。”

    今儿的事情可谓是顺利得不得了,朱厚照喜出望外,一切的问题,算是迎刃而解了

    果然,过了几日,从各府各县来的奏报,都印证了方继藩的话。

    几乎每一个府县,都超额完成了征募,而且丝毫没有拉壮丁的现象,几乎是人人踊跃,争先恐后的境况。被选中的,个个欢天喜地,没有选中的,甚至是痛哭流涕,痛不欲生。

    整饬兵备道甚至查出了几处地方兵房司吏收受了别人好处的事。

    这可是破天荒的事,从前都是去拉壮丁,哪里想到,现在招募新丁,居然也能惹出弊案的。

    这朝野内外,瞠目结舌。

    朱厚照大喜过望,过了几日,又召了方继藩觐见。

    二人见面,朱厚照就先朝方继藩眨眨眼,道“老方,礼部连上了几个章程,都给朕否了,他们说要给你加少傅,少师。哼,这算得上什么!这些家伙,对自己倒是大方,唯独对你,却是小气得很,朕统统都打回去了,不给朕一个满意的结果,朕绝不答应,哈哈……”

    方继藩谦虚的道“臣的一切,都是拜陛下所赐,何须什么赏赐呢不过是小小的功劳罢了,不算什么。”

    说着,他摆摆手。

    朱厚照就脸色一正,声色俱厉道“这是什么话,这是天大的功劳,你不要谦虚了。”

    其实……朱厚照是恨不得满天下人都晓得这募兵有多不容易,毕竟越多人知晓,就越多人知道当今皇上在这其中也是有大功的。

    不是皇上爱兵如子,方继藩如何能撒豆成兵

    因而,方继藩虽是谦虚,朱厚照却是不允许他谦虚,不容置疑的道“这几日,朕要召百官至崇文殿,好好议一议将军营视做学堂之事,不但要议,还要载入邸报,让天下各州府传抄,老方啊老方,你可帮了朕的大忙,朕看左右,没有人比你更忠心,更有才干的了,朕思来想去……不妨……便将镇国公赐给你。”

    镇国公……

    方继藩顿时心里吐出一句卧槽!

    他能不给惊到吗这是皇帝用过的头衔啊。

    这就如唐太宗皇帝在登基之前,曾做过天策上将一般,自此之后,谁敢接受天策上将的封赏,这不是找死吗

    方继藩觉得这镇国公,和立皇帝也没什么分别了。

    他又忙摆手“陛下,切切不可,切切不可,臣何德何能,臣这算什么功劳……”

    朱厚照乐了,便道“朕就知道,你一定会如此的。怕个什么这天下,现在是咱们兄弟说了算,天高上皇帝远,谁敢说三道四的,朕就先杖毙了他,朕自做了天子,这镇国府却一直闲置着,思来想去,也只有你可以驾驭了。”

    …………

    本月最后一天,老虎说一声求月票,你们肯给吗



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天大的赏赐
    方继藩诚惶诚恐的道“陛下,虽是如此,可这镇国公之爵,臣是切切不敢接受的,还请陛下另请高明。”

    朱厚照露出了遗憾之色“看来这国公,你是嫌小了,你是想要做王啊,老方……你放心,朕是断然不会亏待你的,敕你为王,确实有些难度,少不得许多人要痛哭流涕一番,可你历来忠心耿耿,不妨,朕就敕封你为燕王吧。”

    燕你b。

    方继藩自认自己的脾气,已经很好了。

    一听到燕王二字,顿时火起。

    这燕王,乃是朱厚照祖先文皇帝在靖难之役之前的爵位,自此之后,大明再无燕王,敕封他为燕王,这比镇国公还过份。

    方继藩憋着火气,怒道“陛下,燕王是你的祖先。”

    朱厚照却是乐了“好啦,好啦,不开玩笑啦。再开玩笑,你非要撕了朕不可。”

    “臣现在就想撕了陛下。”方继藩恶狠狠的道“臣的脑疾要犯了!”

    朱厚照见方继藩被惹火了,立即装作无事人一般,转了话题道“方卿家,今儿清早,太后有懿旨,要请你入宫觐见。时候不早啦,朕带你去。你腿脚不好,朕的乘舆让给你坐。”

    这真的不是有心坑他的方继藩差点要翻白眼给朱厚照看,绷着脸摇头道“我走着就好。”

    朱厚照摸摸鼻子“那朕陪你走一走。”
1...12331234123512361237...129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