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朝败家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既然特意跑来说这事,周毅自是早就深思熟虑过的,便道“薯叶和红薯都可以喂猪,自己吃也可,拿去喂猪也可,还可买一些猪仔来,逢年过节,宰了可以过个好年,还可炼油,可制成腌肉。”

    周康的目光越加亮起来了他认真的看着周毅,毫不犹豫的道“别人的话,我不信,你的话,我信,就这么办,大家一道儿凑钱,你去买来,咱们村子上下愿意养殖的,一个都别拉下。”

    周毅总是村上最忙碌的人。

    哪怕是脱谷的时候,大家也都爱凑他近一些,听他讲军中的事。

    周毅毕竟见识广,哪怕不是军中,当初在营里,因为天南地北的人都有,每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不同,彼此交流,肚子里知道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

    什么江西那儿有一大湖,叫鄱阳湖,那湖水,真和大海一般,一望无际的,里头产着螃蟹,过了秋之后,那螃蟹肚里,全是肥膏。

    西安有个万年县,那儿都是黄土,黄河就是自那里流下来的。

    对于这些所有的见识,对都只在方圆数十里的寻常人而言,这些讯息,足够他们听的津津有味。

    除此之外,他们还知道军中真的有肉吃,而且肉还不少。

    更知道……原来牛肉的滋味,比猪肉要好,更嫩,爽口。

    羊肉就比较膻了,不过……若是用花椒和蒜子,还有十三香掩盖它的膻味,便是人间美味。

    大家一边听,一边流口水,突然觉得自己引以为豪的大白米饭,竟变得索然无味起来。

    还有操练的时候,清早起来行军,急行十里,又或者是渡河,彼此用绳索拴在一起,带着木板进行泅渡。

    还有军中的夜课,请的先生,都是西山书院的。

    还有西山书院,这里头,可是真正的藏龙卧虎,随便出来一个,可能就比府城里博学的人还要聪明。

    这无数的讯息,疯了似的钻进这些壮丁们的脑海里。

    以至于邻村的人,干完了农活,一大群小伙子,什么都不顾了,便跑来寻周毅,似乎跟在周毅身边,自己就可在四乡八里变的高人一等一般。

    无数的讯息,通过口耳相传,哪怕是待字闺中的女子,竟都晓得。

    这周毅,不啻是投入这偏僻小村落里的一枚炸弹。

    周毅偶尔会去府城,带回来许多书,有养猪的,有种庄稼的。

    他是有见识的人,一个人有了见识,哪怕是务农,便也不拘泥于堂兄弟们那般,靠着祖辈的经验,浑浑噩噩的活着了,哪怕是耕地,也要比别人耕的不同。

    用不了多久,村里上下已多了口头禅,周毅说了什么,周毅怎么说,这个事,周毅认为可以不可以办。

    哪怕是偶有公差下乡来,这公差也愿去周毅家。

    毕竟……公差也是见过世面的,和村里人交涉,也不愿在一群浑浑噩噩的人这儿多费口舌,周毅不一样,自己说的话,他立即就能领会,可省了不少功夫。

    而对于官府的许多事,周毅也就很快了然于心了,但凡村里人要去官府那儿办点事,往往也都他出面,或是有什么惠农的讯息,他也能进行甄别,确定村子上下的人,谁能得到好处。

    这对于封闭的寻常小民而言,已不只是能干了,而是实实在在的利益啊。

    越如此,登门来做媒的人便越多,只是……寡妇和寻常的黄毛丫头都不见了,这门户开始变得越来越高,甚至县里司吏的女儿……竟也有意。

    那县中刘司吏,倒是很看重周毅,和周毅谋过几次面,心里便越发的点头,寻了人暗中来说合。

    当然,司吏是要脸的人,自是不似寻常人一般,直接谈婚娶,起初只是旁敲侧击,等渐渐有了眉目,才让媒人登门,事就成了。

    ……

    “啥……刘司吏!”

    周毅的伯父周康的花白胡子,又开始颤的厉害了,他嘴唇哆嗦着,一脸吃惊。

    刘司吏管着户房,整个县里的皇粮都握在他的手里,这在县城里,可是跺跺脚,地皮都要颤一颤的人。

    别看是吏,可对于周康这样的小民而言,这是身份,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几个儿子站在一旁,一个个又开始流哈喇子。




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恩旨来了
    周毅居然和刘司吏的女儿结亲!

    这对于整个周家而言,简直就是……天大的事。

    周家这一支,一直窝在这偏僻的地方,世世代代的务农,没有出过什么有本事的人。

    可刘司吏不一样,人家是县城里了不起的人,甚至有传闻,他极可能有机会在几年之后成为县中的主簿,而那……可是朝廷名正言顺的官儿,哪怕是九品不入流的官,可对于周康而言,那也是平时想巴结都巴结不上的人。

    “周毅家……有福了啊。”周康不禁感慨一声。

    三个儿子……歪歪斜斜的站在一边,口里流着哈喇子。

    别看他们年轻,可看上去,却是未老先衰。

    以往周康都以自己有三个儿子而自豪。

    毕竟……儿子越多,在村子中的地位就越高。

    可现在……回来的周毅,让周康看自己的儿子,怎么瞧怎么不顺眼。

    瞧瞧他们,站没有站相,坐没有坐相,农活没干多少就气喘吁吁,老大是娶了媳妇了,老二、老三迄今为止,连个媳妇的影子都没有,尤其是这双目无神的样子,浑身脏兮兮的,身上寻不到一丁点好处。

    周康越想,心情越气闷,瞪了他们一眼,忍不住就破口大骂“都站在这里干什么,又不是你们娶新妇,一群混账东西,还不去干农活,不干活,谁养活你们滚!”

    三个儿子听罢,便仓皇而逃。

    哎……

    周康摇头。

    他心里甚至开始在想,若是周毅遇到了责骂,会怎么处理呢

    反正周康相信,以周毅的见识,肯定不会如此狼狈。

    见过大世面的,就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哪。

    …………

    过了两日……

    那刘司吏居然亲自下乡来,带了几个小吏,让这村子里又热闹起来。

    可是这一次,他们带来的却是衙里的公文。

    朝廷居然又要招募士兵了。

    这一次……招募的人数极多,不只是如此,对于从前的老兵,允许重新入伍,所有老兵,只要入伍,直接授予士官官衔,重新进京,进行整编。

    刘司吏就是为了这个事来的。

    他的准女婿,可不就是老兵吗

    刘司吏的心情也是异常激动,将村子里的人召齐了,开始让小吏贴了告示。

    因为存着考较自己准女婿的心思,便直接对周毅道“周毅,你来念。”

    周毅听罢,看着告示,随即开始唱喏。

    一会儿工夫,这村中的男丁个个面带喜色。

    不过继续念下去,一大半人,脸上又挂上了愁容。

    这次招募,对于新兵的要求,很高啊!

    不但要求了年龄,还有身高,甚至还有视力。

    这令那些超龄的,身高不足的,个个哭丧着脸。

    那些觉得有希望的,则高兴得几乎要跳起来,激动得雀跃欢呼。

    周康在刘司吏身边作陪,听到周毅念出的告示,脑子里顿时嗡嗡的响,他觉得自己的两条腿有些软,就要站不住了,还好周毅及时搀扶住了他。

    刘司吏满面红光,看着这村子里老幼们的反应。

    一些妇人们也听到了动静,居然也出了来,年老的婆婆和年轻的媳妇们低声说着什么。

    周康家的老三大声的欢呼道“爹,爹,我身高够,年龄也恰好。”

    他期盼的看着自己的爹。

    他想去宁波,去京师,去吃肉。

    一想到吃肉,他的哈喇子又流了下来。

    当兵,就意味着吃肉,意味着也可以读书,意味着也能娶媳妇,不……不是娶媳妇,是媳妇找上门来。

    他小心翼翼的看着自己的爹,眼中是满满的期盼。

    自己若是去当兵,就意味着家里少了一个劳动力了。若是父亲不肯自己去,那可就糟了。

    他的两个兄长,因为超龄,都是一副灰头土脸的样子。

    周康也是激动了,中气十足的道“去,当然要去,老三啊,我们一家人的希望,就都在你的身上啦,你要争气啊。”

    说着……周康老泪纵横。

    他居然没有一丁点儿子即将远游的苦闷,这泪水中带着的,是满满的欣慰。

    想不到……朝廷又招募士兵了,这……这……这无疑是天赐良机啊!

    他顿时觉得自家的老三,怎么看都怎么顺眼起来。

    另一边,刘司吏却将周毅拉到了一边去,低声道“这公文,你是一字不漏的看了的,你还想回到军中吗”

    周毅目光炯炯,却是犹豫了一下。

    他心底自是怦然心动的,可是看着自己未来的老丈人,却又不禁道“若是去,只怕苦了翠娥。”

    刘司吏就正色道“她是我女儿,可妇人家头发长,见识短,男儿志在四方,她在家里操持家业,伺候你的母亲就好了。公文里明明白白的,你去了军中,便是士官,这士官到底是什么,老夫也不甚明白,想来……此后还会有公文来详解,可无论如何,大小它也是一个官,比当兵要强。到了军中……总还有机会,我瞧你不是凡人,将来……肯定有出息的。你若是想去,老夫就做主啦,这两日就择日子成亲,也好让你安心回你的军中去,翠娥过了门,自当照料你的母亲,老夫这里当然也会帮衬一些,到了京之后,多修书信回来,有什么事,我们翁婿商量着办。”

    周毅听着,顿时热血上涌。

    他唯一的顾虑就是这个,万万想不到,刘司吏竟这般的开明。

    在家里的这些日子,虽是没有军中那样艰苦,可周毅却总觉得不习惯,朝思暮想的,都是想再听到那熟悉的军号和军哨声。

    这刘司吏,也是见过世面的人,每日与公文和案牍打交道,天下发生了什么变化,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他看着周毅,很欣慰自己目光和运气不差,能寻到这样的女婿,这个女婿,身体强壮,有见识,读过书,且还年轻,将来一定有前途的。

    他捋须,拍了拍周毅的肩,眼中都是欣慰,就道“不要有后顾之忧,我对子女家教甚严,翠娥也是识大体的。”

    周毅再无二话,直接拜倒在地,道“小婿谨遵教诲。”

    片刻之后,这里就不清净了,数不清的适龄壮丁,都寻到了周毅这里。

    不只是本村,几乎是附近四乡八里的人,都蜂拥而来。

    人们询问着当兵需什么,又问要携带什么,设在宁波的招募处那儿,会不会将人挡回来。将来若当真入了军中如何如何。

    这数不清的问题,问得周毅头昏脑涨。

    刘司吏办事效率果真很快,两日之后,周毅就成亲了。新婚燕尔不久,便拜别了母亲和新媳,带着数百个适龄的年轻人们,背着行囊出发。

    无数人都出来了,前来送别。

    来送行的人,欢天喜地,只恨不得……自己的儿子或是丈夫,千万不要被军中打回来才好。

    浩浩荡荡的人群……最终涌入县里的招募处……

    县里兵房的司吏,觉得这个世界疯了。

    ………………

    兵部募兵的公文已经发了下去,王守仁也不知效果如何。

    他唯一知道的……就是这一切都是恩师的主意,恩师……理应不会有错吧。

    他随即……便到了内阁,却发现恩师不在,去见皇上了,其实方继藩在内阁的时间确实不多,大多时候,都和朱厚照不知在搞什么名堂。

    大家都习以为常了,并不觉得有异。

    反而这家伙若是常出现在内阁里,才是稀罕事。

    刘健和李东阳得知王守仁来了内阁,倒是特意将他请来,三人各自落座,漫不经心的喝茶。

    刘健率先道“伯安,兵部那里已开始募兵了吧”

    王守仁便道“是的,已经开始了,公文下发至各个布政使司,还有各府各县,现在预备扩编五军,每一军,一万五千人,这个数目不小,所需的壮丁也是不少,七万五千之数,下官心里有些担忧,只怕滥竽充数的太多。都察院那里,有人阴阳怪气……”

    “阴阳怪气……”刘健皱眉,眉挑了一下“这些人,真是死性不改。”

    对于都察院,刘健有些失去耐心了,他是内阁首辅大学士,哪怕上皇带走了大半的清流,可都察院的职责,本就是监督,所以……说闲话的还是不少。

    刘健因为支持新政,现在在新政方面,越来越暗合陛下的心意,以至于有人开始对刘健不满,认为刘健没有大臣之风,这是投机取巧,逢迎皇帝。

    刘健就算有再好的脾气,也是对于这些人,开始失去了耐心。

    王守仁又道“他们说,一下子要招募这么多人,少不得各府各县便会借此名目四处拉壮丁,到了那时,又不知多少百姓要欲哭无泪。”

    刘健“……”

    拉壮丁……这本是这个时代最常见的事。

    朝廷需要人,壮丁们自是不肯的,所以……地方的官吏,为了完成朝廷的摊派,便让小吏下乡拿人,往往这等事,惹的处处鸡飞狗跳,百姓们苦不堪言。
1...12311232123312341235...129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