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驸马传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短头发
李二真地是长平公主问地是男女之事,也不好明说,支支吾吾的掩饰道:“还好,还好……”
喜儿吃地差不多了,忽然开口问春娘道:“我是不是快生娃娃了的?”
母亲笑道:“早着哩,早着哩,不急,不急……”
喜儿喃喃的说道:“不是说与哥哥睡觉之后就会生娃娃的么?”
李二刚喝口汤,闻得喜儿所言,登时忍耐不住,将口中汤水化作漫天飞瀑喷将出来,笑也不是哭也不是,只能红着脸不住的咳嗽。
古代可不象现在这么开放,古代女子对以男女之事大多只是一知半解,直到临上花轿之时,才由母亲告之。 喜儿小小年纪,以为只要和男子同床睡眠就可以怀孕,也不足为怪。
春娘是冰雪聪明的人儿,联想到那洁白的白绫,把事情的大概猜测个八九不离十,悄悄的问喜儿:“昨晚你和相公没有……没有那个?”
“哪个?”喜儿不知世事,毫无顾忌的大声反问春娘:“春娘姊姊说的是什么?”反到把春娘问了个大红脸,春娘低头说道:“我是问你昨晚睡的好不好哩。 ”
“嗯,睡的很好,俩人睡觉暖和的很。 ”
母亲关切的说道:“喜儿还小,新婚之后就不要乱跑乱跳的,免得伤了身子。 ”
“怎就会伤身子,我睡的很好哩,身子亦是好的很。 ”说着故意的蹦跳几下,以示身体健壮如常。
在坐的都是过来人,看出喜儿不似初破身子的模样,母亲顿时起了疑心,问喜儿道:“昨晚你们兄妹二人不曾同床?”
李二唯恐lou出破绽,急忙说道:“确实是同床了的。 ”
“同床了的!很晚才睡。 ”喜儿说起这个没有丝毫的羞涩模样,更加引起母亲的怀疑。
“睡觉之前……那个睡觉之前你们有没有做甚么事情?”
春娘羞涩的低下头,长平公主却是饶有兴致的看着喜儿准备听那“精彩”的片段。
“睡觉之前么?”喜儿歪着脑袋想了想:“睡觉之前我吃了点心的。 ”
母亲问的当然不是有没有吃点心的问题,身为长辈却不好挑明:“还有没有做旁的事情?”
“有哩,有哩,”喜儿笑嘻嘻的说道:“睡觉之前听我哥进了精彩的故事,可好听哩,讲了半宿,然后我就发困睡死过去,再然后就天亮了。 ”
长平公主听罢,哈哈大笑,原来喜儿的新婚之夜就是这么度过的!“好个傻喜儿,叫你哥诓了你哩,却不知晓……”
喜儿亦是诧异,不知道哥哥哪里诓了自家。
母亲却是满面的怒色,将桌子一拍:“我儿,你过来。 ”
李二知道母亲是要发火,却不能不从,诚惶诚恐的过去准备挨母亲的巴掌。 母亲高扬起手掌,却是叹息一声没有落下:“你妹子孤苦,你怎能如此的欺她年幼无知?”
李二无奈的哭着脸说道:“我与喜儿本是兄妹,这乍一做夫妻心里实在别扭,母亲且宽容些时日,我习惯以后就会好的。 ”
母亲又是一声叹息:“也怪我不曾对喜儿说的明白,哎,春娘。 你且带喜儿下去,好生的和喜儿说个明白。 ”
春娘面色羞红的轻拽喜儿的衣袖,喜儿满是狐疑的跟了春娘进到里间。
过了片刻,母亲还是不放心,也是起身去到里间,想是去帮助春娘,好和喜儿说个“明白”。
长平公主笑的直打跌:“世间还有喜儿这般的女子,真是奇闻呐。 ”
以长平公主的性情,自然是不能领会喜儿的无知和憨厚,在她看来,男女之事是无师自通才对:“今晚驸马不是就要和春娘同房了么?想春娘也是有许多手段的人儿,叫喜儿过去见识见识自然比这般的磨嘴皮子有用百倍。 ”
“不成,”李二毫不犹豫的断然否定了长平公主荒淫的念头:“喜儿还小,过些时日她自己会明白的。 ”
长平公主正色道:“女娃娃么,长大是很快的,有时候一夜之间便长的大了,甚么事情也就明白了的。 ”
“喜儿如今这般不也是很快活的么,无忧无愁的也是很好。 ”
长平公主以少有的郑重叹息一声:“人终究是要长大,尤其是女人。 ”
功夫不大,喜儿满脸通红的从里间出来,罕见的蹲身对着李二福了一福:“相公……”





驸马传 第149章 天南人物
李二骇然,这么不算很大的功夫,喜儿竟然把称呼也改了,看那羞臊的模样定然明白了什么是夫妻,至少也明白了新婚之夜应该不是听完故事就睡觉的。
喜儿真的便仿佛长大了许多一般,李二不知道是欢喜还是悲哀:“好喜儿,你还是叫我哥哥的吧。 ”
“以后便是叫相公的哩……”喜儿揉搓着衣角羞涩的小声说道。
长平公主笑言:“我怎的说来着,女孩子长大是很快的,喜儿如今有何感想?”
“我……奴想吃糖糕……糖人儿也是好的……”
喜儿虽然明白了很多事情,终究还是孩子的习性,哪能说改就改的过来。 李二看喜儿依旧的童心未泯,亦是笑逐颜开,拉了喜儿的手就往外走:“咱们出去买许多的糖糕,把糖人儿担子上的糖人儿全买下来。 ”
喜儿蹦跳着欢呼到一半猛然记起春娘的叮嘱:女人一定要注意言行,笑不可lou齿,行不可显足。 如今张大了嘴巴欢呼,嘴角都笑到了耳朵上,那里还能笑不lou齿?
看喜儿蹦蹦跳跳的模样,春娘大急,急忙提醒喜儿:“为妇者,当以端庄秀美温良贤淑为……”
李二可不希望喜儿按照《女治格言》所教导的那样,哈哈大笑着拽了喜儿出来。
一出得门来,喜儿急忙把手从李二的手掌里抽出,虽然还是称呼李二为哥。 却没有了往日地自然纯真。 李二正色说道:“喜儿妹子莫听春娘的话哩,她说的那些话儿却不适合你……”
“怎就不适合我哩?姑姑说……婆婆说好女人都应该按照春娘说的话里那样子哩!”
李二琢磨了好半晌才想好这么说:“你说春娘好看不?”
“春娘姊姊自然是好看哩,要不哥哥你怎么那么戴见她!”
“春娘虽然好看,她的衣衫鞋袜穿在你的身上,还好看么?”
喜儿抿着小嘴歪着脑袋想象自己穿春娘衣衫的模样,眨巴眨巴眼睛“噗哧”一笑:“要是我穿上春娘姊姊地衫子,一定……很怪的。 ”
李二击掌大赞:“这便是对了哩。 春娘合适地东西你不一定就合适,哥哥我就喜爱你平日里的模样哩。 ”
“平日里我是甚么模样?”喜儿拽着住李二的袖子不撒手:“哥。 你说我往日是甚么模样哩?”
李二大笑道:“便是如今的这个模样了。 ”
喜儿并不明白李二这话的意思,低头仔细揣摩。
李二笑道:“也是怪了,平日里卖糖人儿的挑子总是遇见,今日想要买了却一个也是没有了。 ”
喜儿仔细的寻找,也不见那些个卖糖人儿地:“这些个卖糖人儿的都是惰人,想是今日不做生意的。 ”
糖人儿这东西对于气候有很严格的要求,其实晴天的阳光并不能把吹好的糖人很快的晒变形。 反而是阴天潮湿的空气更容易使糖人儿变软,今日天气阴沉,卖糖人儿地自然不再出来满大街的吆喝。
“这做死的卖糖人儿的,竟然一个也没有见到,”喜儿恨恨的把卖糖人儿的小贩诅咒一番,很快想到旁地主意:“哥带我去吃梅花包子,没有了糖人儿吃几个梅花包子也是不错的。 ”
汴梁的梅花包子名气不小,虽不是能够登的台面的东西。 也是汴梁百姓甚至许多达官贵人的喜好之物。
因为还不到营业的好时光,包子铺里约摸上了一半的食客,十几张已经甚是古旧的桌子,不算很高的账柜台子组成这个闻明汴梁地小小店铺。
李二和喜儿捡个kao门地桌子坐定,铺子的小厮殷勤地过来招呼,要了两屉鸡卵葫芦馅子的包子。
还不等包子上来。 呼啦啦的涌进一大票人,这些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幼,服饰却甚是奇特:不论男女都是一水的白色的对襟大褂,所不同的是男子外套黑领坎子,女子外罩的是浅红色羊皮小坎,腰上系着绣花的小围裙。 尤其是那些女子头上还包裹了白色的大帕子,留了粗大的辫子,辫子上的缨穗红白相间,飘飘洒洒,很是妩媚。
大宋时候的汴梁极其的繁华。 各地的胡人云集其中。 贸易往来不断。 这些人的装束和那些南阳、西域的胡人却是大有不同,容颜样貌和碧眼高鼻的胡人不同。 分明就是汉人的模样,只是装束不同而已。 李二看他们的装束实在眼熟,可以肯定是中华境内的少数民族,只是不敢肯定是那个民族罢了。
这些人迅速把不大的包子铺挤的满满当当,为首的那老年男子,一进来便风风火火的要食物:“阿店是卖阿包子的吧?于阿们多来些包子……”
蹩脚的汉话说的很是别扭,不过汴梁的百姓见多了这些远来的外族,也不以为怪,径自悠闲的用食。
店里的小厮给李二上了包子,喜儿抓起就食,大赞道:“果然美味,比驸马府上师傅做的还好……”
那小厮惊奇的看喜儿一眼:“客官是驸马府上的?听说咱大宋的驸马李二刚刚征讨了西夏,又新娶了老婆,是不是真的?”
李二的官职虽然不大,但是名声却是不小,尤其是征讨西夏续娶妻妾更是传为美谈,早就在汴梁的市井坊间传的遍了,市井小民把李二看成是大英雄真猛士。
喜儿听这小厮夸赞,美滋滋的炫耀:“这就是驸马的,是我哥哥,”又唯恐众人不知道似的,赶紧加上一句:“昨日里我们刚刚成亲地……”
那小厮早就听闻李二的大名。闻言急忙把手巾搭在肩膀上见礼:“驸马爷爷好英雄,竟然能到小店来,真真是小店的福气哩……”
李二微微一笑的起身拱拱手:“缪赞了,缪赞了的,李二实不敢当的。 ”
喜儿笑嘻嘻的说道:“既然你说我哥哥是英雄,那我们吃包子是不是就不必拿钱了?”
“自然不敢要爷爷地钱财,驸马爷爷只管来食。 小店还怕请不到哩。 ”
有李二这样的“大英雄”每日来包子铺吃包子,自然是对包子铺最好地宣传。 那小厮还真的是有商业眼光。
李二赶紧拽的喜儿坐下:“不好白食的,钱照付,照付……”
说话之间,那帮子外族人已是不耐,大声的吆喝,小厮告个罪:“爷爷慢用,有了闲暇常来小店。 小的先去去招呼这些人。 ”
那外族的老者却一把攥住刚过去地小厮,开口就问:“阿的皇帝住在哪里?阿们找大宋的皇帝有事情恁!”
小厮笑脸模样的说道:“各位爷台想找官家自 去皇宫里找,只怕要见官家却是不易!”
“阿们是有急事的恁,大宋的皇宫在哪里?”
旁的食客暗自发笑:番子就是番子,大宋的皇帝也是想见就可以见到地么?
小厮笑道:“官家的皇宫可不是俺们的包子铺,不是想进就能进的,尤其是在你们这些……外族人,先要递了国书。 然后才能等待官家的陛见。 对哩,你们是那一邦哪一国的?”
”阿们是大理国人。 ”
老者身后地一少年人道:“大宋地广人稠,大宋的皇帝想来也是不易见到的……”
旁边一俊俏的女子说道:“阿明说的对哩,阿爹莫急。 “
老者忧郁的说道:“每多耽搁一日,阿白尼人不知要受多少苦难恁。 ”
李二听的分明,忽然明白。 小声的对喜儿说道:“原来这些人是大理的白族,怪不得看他们装束这么眼熟。 喜儿你知道白族么?可是个善良美丽的民族!”
喜儿关心面前地包子更甚于关心什么白族,含糊地摇头:“不晓得哩,对哩,哥哥你是怎么知道的?”
李二自小居住在山东,自然不可能见到白族人,一不小心说走了嘴,当然不能说出“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地话来,好在喜儿年幼无知,也好哄过去。 随口说道:“我有个朋友也是大理人。 他对我说过白族人的事情,故而知晓。 ”
偏偏喜儿好奇心重。 打破沙锅问到底的脾气又犯了:“甚么大理的朋友?我怎么不知道?是阳谷的么?叫甚么名字”
李二唯恐喜儿问的太多,含糊的瞎扯:“不是阳谷的,是我在汴梁才结交的朋友,你不知道,他叫段正淳,在大理很有名气的。 ”
“段正淳?不知道!”喜儿懒得再问,专心致志的消灭眼前的美味。
李二终于松口气,总算把喜儿糊弄过去了,可不敢泄lou自己的事情,看来以后还是少说话,还好是喜儿,若是王安石司马光那样的人物,定然不好讲的明白。
喜儿声音清脆,那帮子白尼人自然听到,诧异的对视几眼,呼啦的围拢上来。
“你们……你们要做甚?”李二看他们的眼神不对,难免有些慌乱。
店家的那小厮看架势不妙,急忙过来叫喊:“咄。 你们这些番子要闹事的么,这可是我大宋的驸马爷爷,你们惹不起的……”
白尼族人的那个少年看那老者一眼,kao上前来:“阿认识我家兄弟恁?”
李二当然不认识,警惕的把惊慌的喜儿拉到自己身后:“你兄弟是哪个?我怎么认识?”
“阿兄弟就是方才这***所说的段正淳!”
李二顿时头大,原来真的是有段正淳这个人,金大侠的小说也太真实了吧,既然段正淳是他的兄弟,难道?难道?
李二终于鼓足了勇气问道:“你是段正淳的哥哥?段正明?”




驸马传 第150章 阿不是太子
“阿就是段正明,阿真的认识阿兄弟的。 ”那年轻人欢喜的说道:“阿就是大宋的驸马?如此大好。 ”
李二脑袋瓜子嗡的一声,段正明、段正淳、一阳指、六脉神剑等许多的念头尽数翻腾而来。 李二并不知晓的是,段正明确实是历史上的真人,并非是金大侠杜撰出来的人物。 今日方才明白金大侠写的虽是小说,却不是凭空杜撰,而是有一定历史根据的。
只是眼前的这个段正明和小说里的那个保定帝反差太大,李二一直以为保定帝是个稳重儒雅的人物,是武林高手中官职最高的,都做到皇帝了,能不高的么,而且还是皇帝里头武功最好的,估计宋神宗等人是单挑不过他那一阳指的。
可眼前的这个段正明分明还是一个毛头小伙子,比自己也大不了多少的模样,看这样子如今的段正明还没有做皇帝。 他们开口闭口的都带个阿字,“你”用阿替代,“我”也用阿表示,有时候真的要把他的话好好琢磨半天才明白他在说甚么。
李二不知道的是,大理人多以阿字为带词,你是阿,我是阿,他也是阿,阿的多了难免混淆。
只是不知道这大名鼎鼎的天南一帝风尘仆仆的跑来中原做什么?还要急急的见大宋官家,想来是有“国际事务”要和官家商谈,李二最不愿意的就是掺合进政治的是非圈子,立即矢口否认:“我是大宋驸马不假。 却是不认识你弟弟地,那个……这里的包子不错,你们慢用,我家里有事,失陪,失陪……”
李二拉住喜儿拖着就往外走,喜儿急忙把最后一个包子抓在手上。 亦是不忘大呼小叫:“店家,是你们说不要钱的哦……”
李二大窘。 竟然忘记付钱,以后再补上吧。
不成想那些白尼人却是一窝蜂的追跑了出来,一边追赶一边呼喊:“阿等等阿们,阿莫跑恁……”
李二和喜儿在前跑,白尼人在后面追,闹市之中展开追逐大战,汴梁的百姓本就有看热闹的习惯。 纷纷侧目:
“你看前面那人跑的真狼狈,怎还带了个小姑娘?”“这还用问地么?定是拐带了人家的女儿……”
“不是拐带,前面地那小姑娘是中原的肤色,后面追赶的却是穿的番子衣衫……”
“我知了的,定是前面的二人头了那番子的银钱,这才引地人家追赶哩。 ”
“怎这般的不要脸面,连番子的银钱也偷,这不是丢我大宋的脸面么!不成。 咱们要替那些番子主持公道。 ”
不得不承认汴梁的百姓就是有公德心,看那些白尼人追赶的辛苦,居然自发的上前将李二和喜儿堵住,甚至几个年轻力壮的后生抹肩头拢二臂地就把李二拿个结实:“咄,好你个贼子,连番子的财物也取……”
李二知道被人当成了贼子。 急忙申辩:“俺不是贼子哩,不是贼子……”
那些白尼人赶了过来,看众人帮忙七手八脚的把李二拿住,心中大赞汴梁的这些“好市民”:“中原之地,果然是圣人教化之所在。 ”
那些捉住李二的百姓一个个英雄气概十足:“你没有偷窃人家赶你做甚?”
“我亦是不知他们问何赶我,银钱确是不曾偷的。 若是不信你们可问问他们。 ”
“好市民”询问白尼人:“这贼子窃了你们多少银子?”
“不曾窃取阿们地银子呐!”白尼人也是好生奇怪,难道这人不是大宋的驸马而是个偷儿?
“不曾偷?”“好市民们”顿时尴尬,知道捉错了人,于是将矛头指向白尼人:“既是人家吧曾偷窃,你们这些个番子为甚穷追不舍?”
“是呐。 你们为何追我?”李二只是不想有麻烦这才离开。 看身后有人追赶自然是要跑的,却不知自家这一跑才引的人家追赶。
那段正明道:“我等欲觐见大宋皇帝陛下。 闻得尊台乃是驸马,希望驸马能够带我等见大宋皇帝……”
李二尴尬的说道:“莫说是帮你们,就是我自己也不是轻易可以见到见皇帝陛下的。 ”
这个时候的大理国,无论是国体还是政体都要比大宋落后许多。 大理虽然是同样的封建君主体制,却是大量的保留了奴隶制度和部族制度,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远不及大宋,谈不上君主集权。 许多大大小小地部族首领就是土皇帝,百姓对于皇帝地看法也就相应的淡薄了一些,虽然大理地百姓要见皇帝也不是那么容易,却不大宋要简单的多,尤其是一些部族的领袖和长老,很容易就可以见到大理的皇帝。
白尼人在大理是一个不小的民族,却不是很清楚大宋的情形,只有那个段正明还算是知道大宋的形势,明白要想在短时间内见到大宋皇帝基本是不可能,所以才把渺茫的希望放在李二身上。
段正明不知道的是:大宋的驸马还不如大理的驸马来的尊贵,大宋的驸马在很大的程度上不过是个摆设罢了。
李二知道段正明是大理的皇室,当时两国虽然没有什么战略的合作,却也是有过几次礼仪上的往来,既然是大理的皇室,大可以通过正规渠道来觐见大宋皇帝:“我说那个段王……段正明呐,你在大理也是皇族,何不递交国书……”
段正明仰天叹息一声:“驸马说的那是以前,我现在以及不是大理的皇族了的,自然也就没有了国书……”
旁边的几个白尼人急忙说道:“阿们认为阿才是真正皇族,阿们愿意追随……”
什么?段正明不是皇族?
李二纳闷,天下人都知道大理是段氏的天下,怎么段正明却说不是皇族?
还不等李二琢磨出个所以然来,旁边的那个俊俏白尼女子歌唱一般的拉长了声调,用明快清凉亮的嗓音说道:“远方的客人哟,攀过了多少山哟,蹚过多少川哟,快快来哟快快来,洗把脸来进山寨……”
白尼人素来好客,总是遇到过路之人亦是要请到寨子里招待一番,象李二这般把原来的客人放在大街上说话是极其不礼貌的行为。
喜儿欢喜的说道:“他们的衣衫好看,曲儿唱的也好听哩……”
李二看人家都唱了出来,也不好说些甚么:“还请到府上一叙,各位请随我来。 ”
门子见驸马爷爷领了这么多的外族人回来,很是诧异,小声的问道:“爷爷,这么些人是做是的?爷爷的朋友么?”
“我亦不知他们是做什么的,”李二小声说道:“既然大老远的来了,总是要招待招待的,你去叫初夏多准备些饭食……”进来厅堂,众人落座,奉上茶水,段正明这才细说缘由。
大宋的天下得自后周,大理却算是得自后晋,后晋天福年间,通海节度段思平自立为王,国号为大理,即是段氏大。 一脉相承下来,到如今已是经历百余年,虽说国小力弱偏安天南,却也平和安稳,与世无争,传了十二位皇帝。 到了上德皇帝段廉义之时,朝中却起了变故。
权臣杨义贞忽然发兵叛乱,斩杀上德皇帝自立为皇,改元德安,号广安皇帝。 从此大理的皇族由段氏改成了杨氏。 杨义贞自立之后,大肆追杀大理段氏,同时执行残酷的民族政策,血型屠杀各少数民族。
大理本就不是一个崇尚武力的国度,再加上国内各部族的相对独立,竟然无法抵挡,而早先几年,原大理皇帝曾派遣使臣和大宋通好,段正明本身并没有多大的力量,只有几个白尼部族的支持,深知不是杨义贞的对手,左思右想之下只能来大宋借兵,平息内部的叛乱。
“原来你们是来借兵的呐!”李二这才明白:“借兵这样重大的事情牵涉太大,只有官家才可定夺,不知你们借兵有什么条件?”
“条件?什么条件?大宋和大理是兄弟之邦,借兵还要条件的么?”段正明好像很惊奇的样子。
这不是开玩笑么!大理来借兵当然是要拿出些好处来大宋才肯发兵的,要么割地要么输款,这些都是很自然的事情,象段正明这么空口白话的就来借兵,简直是幼稚之极。 大宋绝对不好为了“兄弟之邦”这么苍白的几个字就把自己的士卒送上战场。
1...4849505152...172
猜你喜欢